第389章 旗民生計

胤禎前後一想,已是瞭然於‘胸’,康熙雖然口口聲聲是整頓旗務,可實際上,策劃八旗生計纔是他的主要目的。不過,這八旗的生計豈是那麼容易解決的,不從體制上進行革新,根本就無法解決八旗生計。但八旗體制又涉及到大清的統治根本,康熙又豈容他革新?即便允許,這革新的幅度,又能有多大?

旗民雖然由國家恩養,當並不是所有的旗民生下來就有錢糧可得,除了世襲的宗室勳貴,普通的旗民只有披甲當差,才能得到相應的優惠待遇,但是八旗兵員是有定額的,而八旗人口卻是不斷增長,這就造成一個嚴重問題,往往一家五口甚至是七、八口,都只有一人能披甲領餉,其他的則都成了閒散餘丁。

雖然八旗兵的餉銀較之綠營要豐厚得多,如京師八旗前鋒、親軍、護軍,月給餉銀四兩,驍騎三兩,皆每歲支米二十四石。步軍月餉一兩五錢,歲支米十二石。外地略少,但多發給家屬囗糧(稱“丁糧”)和馬草料(稱“馬乾”),具體數量視士兵品級而定。

但以一人之錢糧養多口之家尚且不算,八旗兵所得月餉,還要置備器械、什物、棚仗、馬匹,這些東西都是旗丁必須自備的,另外,餉銀按例還要被層層刻扣,因此,方有八旗兵‘有餉而窮’的說法。

當然,除了披甲領餉,八旗人丁依照舊制,還可計丁授田,順治朝時,朝廷撥給每丁田地三十畝,不過自康熙八年,徹底的廢除了圈地之後,旗地就斷了來源,而八旗人丁這些年又增長迅速,計丁授田,實際上已經無法執行下去。

而朝廷爲了牢牢掌控八旗軍隊,對旗民的管理卻是很嚴,旗民除了習武之外,不允許從事其他任何行業,如此一來,普通旗民一家數口,僅能指靠一人之糧餉生活,京師物價本就不低,一旦遇上天災人禍,物價騰貴,度日自然艱難。

嵩祝、王掞二人,包括康熙,說旗人崇尚奢華,妄費濫用,竟尚服飾,飲酒賭博,以至生計日艱,漸於窮困,這僅僅只是看到表面現象,實際上,旗民生計日艱的根子,還是旗人長期不勞而獲,養成了好逸惡勞的惡習,習慣了坐享錢糧,因爲他們清楚,朝廷無論如何是不會看着他們餓死的。

要想從根子上解決旗民的生計,就必須打破旗民的鐵飯碗,可是康熙能同意嗎?這可是直接關係到大清的八旗兵備制度——大清的根本。

見胤禎長時間默然不語,康熙不由頗覺詫異,從來未見老十四如此長時間沉默的,他是覺的這差事棘手?還是對這差事有怨言?略微沉‘吟’,他才緩緩說道:“整頓旗務、策劃八旗生計,非是一日之功,須得從長計議,你也無須着急。”

聞言,胤禎不敢再沉默,開口說道:“皇阿瑪,整頓旗務、策劃八旗生計,牽扯太多,涉及頗廣,如今,遠征歐洲、美洲,澳洲移民,鞏固南洋,擴展海軍,都是急務,兒臣擔憂無暇‘抽’身。”

老十四這是擔心被困在京城?康熙微微一笑道:“朕說了,不急於一時,要從長計議,澳洲移民,鞏固南洋,擴展海軍與整頓旗務、八旗生計並不衝突,很多方面都有‘交’織,此時提出來,是便於你統一籌劃。

朕亦知道,天津、上海、馬尼拉、噶羅巴,甚至是澳洲,你都放心不下,朕不拘你在京城,這幾年,朕還有‘精’力,你多到地方歷練,多瞭解民生疾苦,‘摸’清地方弊端也是好的,不過,朝務歷練是你最爲欠缺的,着你總攬整頓旗務、策劃八旗生計一事,亦是爲此。”

聽聞這番話,胤禎心頭一熱,康熙這是明確表態把他當做儲君來看待的,他忙跪下道:“皇阿瑪,旗民生計關乎國之根本,兒臣竭心盡力亦要籌劃妥善,以爲皇阿瑪分憂。”

“恩。”康熙微微頜首道:“治大國,如烹小鮮,須得循序漸進,順勢而爲,切忌‘操’之過急,正所謂‘欲’速則不達,旗民乃國之根本,不僅牽制甚廣,限制亦多,承平不過二十餘載,便敗落如此,實令人痛心疾首,此事不宜再拖,在朕手中不能解決,必然又一拖數十載,屆時,必爲朝廷一大頑症。

你眼光長遠,才識卓越,又善於革新,有朕爲你掌總,你儘管放手施爲。‘四大恆‘的紅利,賣遠洋貿易船隊股份所得,朕都分文未動,你若有所需,儘管開口。”

那一千多萬兩銀子,康熙竟然真是爲籌劃旗民生計而留存着?胤禎登時不知道說什麼好了,略微沉‘吟’,他才道:“皇阿瑪,這筆銀子,不妨注入‘四大恆’用於低息放貸,不少宗親‘欲’大力開拓海外封國,手頭正是缺錢,即便一分的息放出去,每年也有百餘萬兩進帳,總比放在國庫強。

籌劃旗民生計之事,不急於一時,兒臣有了妥善之法,也能隨時隨地籌集千萬兩白銀,定不會讓皇阿瑪擔憂。”

聽聞這話,康熙不由微微一笑,老十四時時刻刻都不忘賺錢,不過,這事卻是無妨,一衆宗親擴大開拓規模,也能解決不少旗民的生計,實乃一舉兩得,他點頭道:“行,這事依你。起來吧。”說着,他便端起茶杯啜茶。

胤禎起身落座後,便道:“皇阿瑪,出兵歐洲的將領,兒臣有個提議,還請皇阿瑪斟酌。”

“恩?”康熙聽的一喜,這事,他想了一天,也沒能挑選出一箇中意的人來,當下,便問道:“是誰?”

“非只一人。”胤禎欠聲道:“方苞昨日給兒臣建議,組建使節團隨軍前往歐洲,如此,便可解決領兵將領人選。”

組建使節團?康熙立即就反應過來,挑選各方面的傑出人選,遠征歐洲,令他們各師其職,這法子倒是簡單,卻極爲實用,如此一來,這人選的挑選可就容易多了,他不由含笑道:“這法子可行,可有具體人選?”

胤禎目前還不知道老四會開出什麼條件來,哪裡肯定下人選,當下便道:“兒臣不知皇阿瑪會否同意這法子,是以尚未考慮具體人選。”

“此法子可行,遠征歐洲,僅有半年時間準備,這人選須得早定下來。”康熙沉‘吟’着道。

胤禎起身跪道:“兒臣尊旨。”

恂王府二等護衛張明亮一個上午,都忙的不可開‘交’,早早就譴人去‘譚記泥爐’領了幾個新火爐出來,問清楚了使用方法,便着人各去京城的繁華街肆升爐子懸賞。

這張明亮說起來也倒黴,這幾年,胤禎從貝子一路晉封到親王,幾個跟胤禎他從宮裡出來的護衛,人人都升了一級,唯獨張明亮在康熙四十九年,陪同庶福晉張夢嬌逛街時,一時疏忽,讓張夢嬌被年羹堯驚嚇了一場,從而被胤禎罰到王府職守,這兩年,看着一衆同僚,個個都升官,他卻是連胤禎的面也沒見上幾次,更別提升官了。

達‘春’頗念舊情,見胤禎對火爐的事‘挺’上心,這才把這差事‘交’給了張明亮,讓他有機會在胤禎面前晃一晃,對這個難得的機會,張明亮自然是大爲珍惜,幾個點輪番跑着看,生怕出一點紕漏。

新式蜂窩煤爐在京城大街上燃起之後,立刻就引了無數閒人的圍觀,大家也就是好奇,當做新鮮事來看,不過,當胤禎重金懸賞的消息一張貼出來,立刻就吸引了衆多的人羣圍觀。

恂王府的人還怕別人不識字,在一邊大聲吆喝道:“十四爺提了兩個問題,一,這蜂窩煤火力爲什麼比我們平日裡用的煤爐火力要大的多?二,這個小火‘門’蓋爲什麼能夠調節火力大小?每個問題懸賞五百兩銀子。有知道的快來啊,過了這村,可就沒了那店。”

五百兩銀子可不是小數目,懸賞一出來,立刻就一傳十,十傳百,整個京城立刻都對這個蜂窩煤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聞訊而來的觀看者不計其數,在聽聞是十四皇子懸賞的之後,不少官員和宗室子弟都跑來觀看,到後來,連京城的傳教士都驚動了。

雖然圍觀者不計其數,可楞是沒人敢去揭榜,雖然有人猜到火‘門’蓋的原理跟風箱鼓風是一樣的,卻沒人能夠清楚說明是什麼原因。

蜂窩煤換了一個又有一個,圍觀的人羣亦是換了一拔又一拔,這種新式蜂窩煤爐立刻就傳遍了整個京城,卻始終沒人敢去揭榜領賞。

‘譚記泥爐’的掌櫃譚才軍聽到傳聞之後,這才得知,到自己店鋪來的那位年輕的王爺,竟然是當今的皇十四子,登時又‘激’動又懊惱,現在滿京城,誰不知道十四爺是個大財神,‘四大恆’的掌櫃鄭世昌,當初就是跟着十四爺,‘四大恆’纔能有如今的輝煌,自己卻是白白的錯失了良機。

說不定還有見面的機會,譚才軍暗暗鼓勵自己,囑咐工匠加緊趕工之後,他就匆匆出‘門’去聯繫其他火爐店,只有及時的漂漂亮亮的將十四爺定製的火爐完成,他纔有機會再見到十四爺。

十四爺的重金懸賞,很快就在京城傳的沸沸揚揚,自然引起了各‘色’人等的關注,雜學、數學士子,工部的工匠、對這次懸賞都極爲振奮。這次懸賞,意味着十四爺極爲重視雜學,而且對雜學有極深的造詣,不懂這些的人,根本不可能提出這種問題。

……

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461章 放不下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277章 僱傭軍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36章 督撫之爭第11章 火器人才第599章 使團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677章 薄懲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501章 徵日(十)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554章 自保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410章 吃早茶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156章 敲竹槓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498章 徵日(七)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578章 蠲免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137章 流寇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497章 徵日(六)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57章 戰功封爵第251章 亂了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處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698章 失控?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499章 徵日(八)第200章 機會第54章 帝王心術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613章 拿捏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673章 滿城第277章 僱傭軍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90章 兄弟同心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706章 割辮子第628章 困境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492章 徵日(一)第645章 內務府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222章 放貸第508章 出手第652章 相親的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363章 打秋風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58章 海關改革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606章 接見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671章 老辣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498章 徵日(七)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519章 朝會遇險
第275章 康熙發狠第461章 放不下第155章 太子的橄欖枝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277章 僱傭軍第147章 移臺之爭第36章 督撫之爭第11章 火器人才第599章 使團第502章 徵日(十一)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540章 舉薦將領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677章 薄懲第419章 敲打老四第501章 徵日(十)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517章 殘酷真象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168章 天下第一案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103章 考察人才第554章 自保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241章 胤祥請戰第377章 徵歐主將第376章 一錘定音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410章 吃早茶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310章 老四的反應第156章 敲竹槓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393章 大動干戈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498章 徵日(七)第208章 子嗣問題第188章 宗室親貴的立場第250章 象羣遇上狼羣第578章 蠲免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137章 流寇第680章 民富國弱第497章 徵日(六)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57章 戰功封爵第251章 亂了第213章 十四的致命之處第395章 事態升級第541章 允准出京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698章 失控?第583章 從諫如流第499章 徵日(八)第200章 機會第54章 帝王心術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597章 監生日記第613章 拿捏第454章 縱容蒙古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673章 滿城第277章 僱傭軍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90章 兄弟同心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706章 割辮子第628章 困境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492章 徵日(一)第645章 內務府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222章 放貸第508章 出手第652章 相親的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363章 打秋風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58章 海關改革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67章 可憐的二世祖第606章 接見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671章 老辣第308章 三方聚京師第498章 徵日(七)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519章 朝會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