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秘密立儲

聽聞康熙以人口瓶頸質疑分封,胤禎從容的回道:“皇阿瑪,人丁稅的取消,高產作物的推廣,將極大的促使人口增長。大清人口基數在一億左右,朝廷若是鼓勵生育,數年內就能翻一番,當前,在海外需要做的就是四處插旗、立碑、分封,以宣示主權,人口跟上來之後,再慢慢發展。”

康熙聽的不覺微微頜首,這話倒也有理,朝廷若是鼓勵生育,不出十年,人口就能翻一番,有一億子民散佈各大洲的封國,足以使各封國獲得長足的發展,不過,掌握了政治、財政、軍事、人事大權的封國,對大清又有何益處?強大起來的封國會否危及到大清?這些問題,老十四考慮過嗎?

瞥了一眼神情泰然的胤禎,康熙緩緩說道:“雖說分封諸侯必須服從天子命令,有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但散佈各大洲的封國,距離大清萬里之遙,朝廷根本無力控制,此等義務亦形同虛設,對大清有何益處?花費諾大的精力扶持封國,不會僅僅只是爲了那點貢賦吧?”

“回皇阿瑪,各大洲的封國,首先在名義上是大清的國土,這是大義名分。”胤禎緩緩解說道:“其次,各封國所在地皆是未開化之地,封國在發展的同時,必然要同化當地的土著,這爲朝廷日後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其三,各封國的存在,亦可做爲朝廷日後進駐各大洲的跳板或者是橋頭堡。其四,能夠分封,自然也能夠撤封!二、三十年後,朝廷一道諭旨,不允許世襲封地,便可將封國盡數收歸朝廷。

最後,正所謂各領風騷數十年,新興的海上強國,必然要展開新一論的重新瓜分海外領地的風潮,那也是收回封國的絕佳機會。”

康熙聽的暗暗讚歎,這老十四,還未封就開始算計如何撤封了,不過,他仍是追問道:“各封國若是出現三藩那樣尾大不掉之勢,又如何應對?另則,宗室皆分封到海外,不慮動搖大清的根本?”

“皇阿瑪,各封國受人口限制,其發展速度根本及不上大清本土,各諸侯中真若出現不世之才,各大洲亦有的是讓其大展拳腳之地,豈會揹負罵名,冒着巨險與大清本土翻臉?”胤禎毫不在意的道:“分封,不一定把所有宗室都封出去,勳貴大臣皆可封,漢蒙回藏亦可封,一切皆以不動搖根本爲前提。”

聽到這裡,康熙不在發問,卻是感覺口乾舌燥,伸手索茶,才發現茶早已涼了,胤禎見狀,忙起身走到門外,輕喝道:“來人侍侯,繼茶。”

李德全一聽,便知道雨過天晴了,忙連聲應着,小跑着進屋侍侯,撤換茶杯,才發現杯早空了,膽怯的窺了康熙一眼,卻見他一副出神的模樣,忙躡手躡腳的換上一杯茶,趕緊的開溜。

康熙仍是兀自出神,海外分封,他原本以爲是老十四拉攏皇族宗親、勳貴大臣,爲立太子聚集人心,未想到這背後竟然隱藏着這樣一篇大文章,居然是老十四爲稱霸幾大洲埋下的暗子,而且這法子可行性極大。僅是這份氣魄和眼光,已是把所有的皇子都比了下去,根本就不是一個層面上的。

既是如此,這海外分封必須支持,一旦成功,大清不僅是天下的霸主,還可能是天下共主!橫跨幾大洲的大清帝國,就在自己手中創立,僅是想想,康熙便有些眩暈,這是之前他根本就不敢想象的霸業,成吉思汗算什麼?蒙元帝國又算什麼?根本就不能與大清帝國相提並論!

神遊了半晌,康熙回過神來,開始腳踏實地的靜心細想,即便要海外分封,亦要先拿下澳洲,而要取澳洲,必先下南洋,雖然已經攻克了馬尼拉,可還要攻克噶羅巴,而噶羅巴的荷蘭人會如西班牙人一般,被輕鬆打敗嗎?

再有,剛剛老十四也說了,攻擊他國宣示主權的海外領地,會挑起國家之間的戰端,這攻佔噶羅巴,難道就不怕荷蘭對大清宣戰?同時與西班牙、荷蘭兩大海上強國宣戰,海軍能應付的下來嗎?另外,英國會不會乘火打劫,也對大清宣戰?

想到這裡,康熙眉頭不由微皺,瞅了眼胤禎,卻未立即發問,而是慢條斯里的呷了口茶,才緩緩說道:“對於奪取南洋,你是何計劃?可曾考慮到荷蘭、英國、西班牙三國同時與大清開戰的可能?”

見康熙閉口不提海外分封,卻是話題一轉,問到奪取南洋的事情上面來了,胤禎不由驚疑不定,難道康熙不贊成海外分封?還是看穿了南洋艦隊的企圖?快速的整理了一下思路,他便從容回道:“回皇阿瑪,奪取南洋,勢在必行,即便是爲此與英、荷兩國開戰,亦在所不惜。

南洋艦隊的統領劉知生在捷報中並未細述與荷蘭、英國交戰的具體情形,料想並非大戰,不過,要攻佔噶羅巴,掌恐整個南洋,與荷蘭開戰是早晚之事。

英國是新興的海上強國,十幾年前就在莫臥兒帝國建立了國中之國進行掠奪,對南洋的香料貿易也大加插手,這兩年正試探着進入南洋,據西班牙人言,英國已起意佔據婆羅州,我們與西班牙、荷蘭開戰,英國極有可能乘火打劫,將勢力延伸入南洋。

由此判斷,奪取南洋,極可能要與西班牙、荷蘭、英國這三大西洋海上強國同時開戰,不過,這三國之間,歷來關係緊張,曾多次對戰,聯手與海軍作戰的可能性較小,但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國與國之間,歷來是利益至上,海軍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

兒臣計劃一旦攻克了噶羅巴,立即就掉頭攻佔滿刺加,一旦掌握了噶羅巴與滿刺加這兩處咽喉要地,便大肆修築炮臺,將西洋諸國拒在南洋之外,一年之後,即便三國聯手來攻,亦是不懼,憑藉炮臺和海軍的火炮足以與三國聯軍一戰。”

聽聞與三國同時交戰的可能很大,康熙眉頭不由微皺,三國皆是西洋海上強國,真若聯手,艦隊規模絕對數百艘之上,那可不是開玩笑的,看來,要取澳洲,還得先打敗這三國聯軍才成。

欲打敗三國聯軍,海軍必然要全力以赴,一年之後,海軍會是什麼規模?至少是三萬海軍,近百艘戰艦,而且戰場在南洋,老十四也鐵定會親至南洋坐鎮指揮,不讓他去南洋,南洋艦隊別人怕是根本就無法指揮,萬一戰敗,這數年心血可就毀之一旦,讓老十四去南洋,又擔心他擁兵自重,讓海軍滯留南洋不歸,南洋艦隊眼下就已經是如此了。

左思右想,康熙亦是大感爲難,更改立儲制度是大事,取澳洲,南洋更是大事,原本是兩件毫無瓜葛的事,因爲老十四,卻成了兩難之事!稍稍沉吟,他才試探着問道:“先前,你對立儲制度頗有微辭,可是有良策?”

胤禎未曾想到康熙竟然從南洋戰略一下又跳到立儲這上面來了,也不清楚康熙這東一榔頭,西一棒棰的是何用意,不過,康熙有秘密立儲的想法,他是一清二楚的,略微思忖,他才謹慎的回道:“回皇阿瑪,前明對皇子實行分封制,採取分封而不贈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結果是培養了一批飽食終日,碌碌無爲的皇族,原本是強幹弱枝之策,卻造成了乾枝俱弱的悲劇。

相比之下,我朝皇子制度則優越得多,衆皇子自小勤學苦練,成年後又開牙建府,封爵辦差,能夠發揮一己之長,上爲君父分憂,下爲黎民謀福,如此,對朝廷、對衆皇子,對百姓皆是大好,唯對儲君極不公平,因爲儲君成了衆兄弟的競爭目標,事事皆被挑剔,極易使太子進退失據,犯錯不斷。”

說到這裡,胤禎擡起頭看向康熙,道:“皇阿瑪,兒臣能說心裡話嗎?”

康熙聞言一怔,又有逆耳之言?不過,他還是點頭道:“你是皇子,而且是才能出衆,又一心爭儲的皇子,立儲制度的利弊,你看的很清楚,朕欲革新立儲制度,把你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以供朕參考。”

胤禎欠身說道:“回皇阿瑪,我朝培養皇子制度極優越,不應有所變動,所改者,應是立儲制度,兒臣竊以爲,該以秘密立儲爲上。”

秘密立儲!康熙聽的一驚,這正是他心裡所想的,老十四竟然也是這般想法!那看來,秘密立儲確實可行,他微微頜首道:“接着說。”

胤禎沉聲說道:“兒臣先說公開立儲的缺點,對於太子而言,開始自然是唯穩爲上,韜光養晦,以期能順利繼位,被一衆皇子合力攻訐,發現無法穩定,便會採取極端手段。此兩者皆不足取。

對於衆皇子而言,唯有搬倒太子,方能有機會,自然是不擇手段,合力打擊太子,根本不會顧及所做所爲對朝廷對百姓是利是弊?更有甚者,惡意觸犯朝廷綱紀,敗壞官場風氣,刻意打擊朝廷善政良法,一切以扳倒太子爲準則。

如此爭儲,既不利國,亦不利民,反倒是禍國殘民,堪稱惡劣。”

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545章 奪權第677章 薄懲第137章 流寇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137章 流寇第604章 晾幾天第317章 破城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後記八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66章 關係網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205章 糾結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56章 出謀劃策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337章 撂挑子第420章 請君入甕後記九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56章 出謀劃策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22章 遊說第351章 試探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89章 眼紅第119章 機會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190章 老十三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572章 紫竹林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55章 國家名器第618章 觸底線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51章 海關制度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451章 **老五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564章 發作第571章 試探第495章 徵日(四)第554章 自保第729章 去熱河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49章 白送?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2章 錢多遭人嫉第89章 眼紅第612章 爭執第571章 試探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499章 徵日(八)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11章 火器人才第498章 徵日(七)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609章 割地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644章 暢春園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96章 徵日(五)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630章 無意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164章 方苞第518章 蹊蹺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
第121章 西洋戰艦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545章 奪權第677章 薄懲第137章 流寇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137章 流寇第604章 晾幾天第317章 破城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後記八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66章 關係網第543章 出大事了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205章 糾結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56章 出謀劃策第479章 十三出征第337章 撂挑子第420章 請君入甕後記九第625章 解禁胤礽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368章 舉棋不定第109章 熙朝清官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56章 出謀劃策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22章 遊說第351章 試探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89章 眼紅第119章 機會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190章 老十三第302章 康熙回津第572章 紫竹林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55章 國家名器第618章 觸底線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51章 海關制度第658章 糾結的衍聖公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451章 **老五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564章 發作第571章 試探第495章 徵日(四)第554章 自保第729章 去熱河第718章 西班牙戰俘第49章 白送?第392章 開年計劃第152章 海軍首屆淘汰第547章 人非草木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2章 錢多遭人嫉第89章 眼紅第612章 爭執第571章 試探第249章 搶劫艦隊(一)第499章 徵日(八)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11章 火器人才第498章 徵日(七)第44 章 造船木材第272章 京報發展第435章 意外收穫第609章 割地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644章 暢春園第160章 江南科考案(三)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379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496章 徵日(五)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630章 無意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161章 南山集案(一)第286章 輕鬆的戰鬥第164章 方苞第518章 蹊蹺第113章 抄襲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