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失控

對於一衆漢員大臣,貞武完全是打算高壓逼迫,這是沒辦法的事,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等於就是從官紳身上搶錢,即便能夠說的天花亂墜,官紳們也不可能心甘情願的交銀子,這可不是輸捐,而是年年都要交的,要想他們心甘情願,除非是象對滿人那樣,另外給予補償,當然,這是不可能的,真要如此,他何苦巴巴的推行什麼新政。

不過,即便是高壓逼迫,那也的找堂而皇之的藉口,講究方式方法,朝廷畢竟不是強盜,即便是明搶,也總的有塊遮羞布不是,他策動京報寧報進行明亡原因的大辯論,就是爲推行新政進行輿論造勢,當然,不可能如此簡單,這纔是僅僅只是開始。

暢春園外,一衆漢員大臣心情複雜的等待着,但一個個卻不敢再交頭接耳,扎堆議論,因爲都察院的監察官員已經開工了,即便是侯在暢春園外,他們也不得喧譁,不得失儀,必須謹言慎行,若是被監察官員記檔,輕則是罰俸,趕上貞武心情不好,丟官的可能都有,而貞武的心情現在明顯是很不好,誰也不願意撞到槍口上,一個個都循規蹈矩,老實個恭候着。

站在最前面的上書房大臣保和殿大學士張鵬翮心情同樣複雜,他清楚貞武刻意先召集滿大臣入內商議是爲了增加漢大臣的壓力,以此來打壓削弱漢大臣的反對力度,可如此做明顯有悖於他倡議的滿漢一體,真不知他心裡是如何想的?

對於這位事事皆喜乾坤獨斷的主子,張鵬翮亦是頗感無奈,這主子雖說有些任性有些獨斷專行,但是眼光見識卻是無人能及,膽識魄力亦相當罕見,唯一讓人詬病的就是有些任性草率和急於求成,攤丁入畝的推廣和山西試行之新政都稍嫌草率,也有些急於求成,歷朝歷代改革,哪有能夠一蹴而就的?

正自胡思亂想,便見的三名太監急步而出,在大門口站定之後,便揚聲道:“皇上有旨,着所有官員一體覲見。”

早就等的有些焦躁的一衆官員聞言之後,便整齊的列隊而入,進入澹寧居前殿的廣場,一衆官員才發現先前進來的滿大臣居然都不在,見此情形,張鵬翮不由暗暗鬆了口氣,貞武如此處理,倒是讓一衆漢大臣心裡多少平衡一點。

貞武自不會坐在御座上乾等,將一衆皇族宗親,王公勳貴,文武大臣遣往別院,他便返身回到澹寧居前殿休息,聞報衆臣已經在外恭候,他纔出去升座。

待的衆人行禮之後,貞武便直接說道:“今日將滿漢諸位臣工分別召見,爲的便是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廢除‘耗羨’,士紳監督地方等新政事宜。

朕清楚,諸臣工對新政心有牴觸,這也是人之常情,沿襲了數百年的特權,一朝被廢除,心裡都不可能痛快,更何況,這些新政不僅削除了官紳的特權,更斷絕了官員們的財路,如此新政,豈能不牴觸?”

誰也未料到,貞武一開口就說的如此直白,就連張鵬翮亦有些無措,不知該如何回話,正自猶豫,貞武已是接着開口道:“爲什麼要推行新政?朕給你們算筆賬,大清州縣的院試,三年兩試,每次錄取多少生員?平均每個州縣是十四人!

大清有多少州縣?一千五百餘,這意味着什麼?每三年時間,就會產生四萬餘人免除了差徭和一切雜辦的士子!這還只是士子,另外還有不斷病退,致仕,罷免,丁憂的官員。

朕如今正大力擴大各地官學的規模,這個數字亦將逐步增大,面對如此快速增長的士紳規模,三十年後,六十年後,朝廷面對的將是什麼情形?你們考慮過沒有?

官紳戶族如今是什麼情形?你們想必比朕更清楚,官紳戶族享有法定的豁免雜項差徭的權利也就罷了,但是他們尚不知足,還謀求種種非法特權,出入官衙,包攬訟詞,欺壓小民,橫行鄉里,無視國法,抗交錢糧丁賦,甚或將別人的土地掛在自己名下,免除雜役從中漁利。種種卑污之事,難以悉數。

猶爲惡劣者,他們逃避朝廷賦稅,將應繳納之賦稅丁銀轉嫁到小民百姓身上,朕爲什麼要廢除耗羨?就因爲大多數官紳將耗羨銀轉嫁到貧民身上,讓貧民替他們承擔這些額外的負擔!”

說到這裡,貞武站起身來,眼神凌厲的掃了階下衆人一眼,語氣也變的高亢起來,“一縣之內,同樣的田地,官紳與百姓的負擔卻是天差地別,以致富者恆富,貧者恆貧,長此以往,會造成什麼後果?你們想過沒有?這會造成平民百姓與官紳與朝廷的對立!這會不斷積累貧民百姓對朝廷對官紳的不滿和敵意,時日一久,就會激發民變!激起暴亂!

一旦激發民變,發生暴亂,最先遭殃的便是當地的官紳富戶!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本朝亦不鮮見,難不成,真要等到暴民四起,再來亡羊補牢?”

說到後面,貞武已是聲色俱厲,聲調亦是越來越高,最後幾句幾乎已經是在咆哮,就連站在廣場後排的官員亦能聽的清清楚楚。

所有的官員皆是聽的面色蒼白,貞武所說的這些個情形,他們不是不知道,只是誰也沒去深想,如今天下太平,國力鼎盛,誰吃飽了撐的,沒事去瞎操心?

張鵬翮聽的卻是暗自叫好,貞武這番話實事求是,數據詳實,完全是站在官紳的立場闡述推行新政的必要,待的貞武話音一落,便率先跪了下來,叩首道:“皇上聖慮深遠,高瞻遠矚,洞徹秋毫,實是大清之福。”

一衆官員見張鵬翮率先表態稱頌,心裡皆頗不是滋味,反對那是最不明智的,沒有滿大臣的支持,沒有上書房大臣的支持,他們出言反對,純粹是自觸黴頭,可就如此低頭放棄,卻又頗有不甘,數百年來讀書人的特權說沒就沒了,確實讓他們大爲不甘。

就在一衆官員猶豫之時,都察院左都御史趙申喬出列道:“啓奏皇上,對於新政,微臣有不敢苟同之處。”

一見‘官屠’趙申喬公然出言反對,一衆大臣立刻跟打了雞血似的興奮起來,立刻都打起十二分精神等着他的下文。

貞武是早料到會有人反對的,卻未料到會是趙申喬,他心裡不由微覺詫異,趙申喬反對新政?廣東試行攤丁入畝,江南推行攤丁入畝,都有他的份,而且他兒子趙鳳詔的貪賄案如今正在徹查,他竟然敢這時候強出頭?

貞武瞥了他一眼,頗有些琢磨不透這個性情古怪倔強,卻又清廉自律的老臣,微微沉吟,他才淡淡的道:“你有何不滿之處?說。”

“回皇上。”趙申喬朗聲道:“地方士紳出入官衙,包攬訟詞,欺壓小民,橫行鄉里,無視國法,豈能再給予監督地方官員之權?如此,豈非更加助長士紳氣焰?對於此點,微臣不敢苟同。”

貞武聽得不由暗罵,趙申喬竟然將他罵官紳的話原封不動的送了回來以反駁士紳監督地方官員,這如何駁斥?

正在沉吟,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田從典亦跟着出列道:“啓奏皇上,對於新政,微臣亦有不敢苟同之處。”

又是都察院的?貞武瞥了他一眼,不動聲色的道:“說。”

田從典從容奏道:“回皇上,微臣久在地方,徵收耗羨雖然弊端甚多,卻也非一無是處,貿然廢除,微臣實不敢苟同,地方官員俸祿低微,上不足以存體面,下不足以供養家眷,有時還因軍需而停俸,廢除耗羨,官員必然另尋他途盤剝百姓,於百姓實無益處。

另則,地方公費留存,雖然是銀七錢三,實則留存根本不足三成,旦有不敷使用,亦是以耗羨補足,微臣懇祈皇上三思。”

見田從典竟然直指廢除耗羨不妥,一衆官員登時心花怒放,廢除耗羨纔是他們最爲深惡痛絕的,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一年交不了多少銀子,耗羨纔是他們利益攸關之所在!官員俸祿低微他們是不敢多言,但地方公費不足卻無異於給他們指明瞭反對廢除耗羨的方向。

立時便有官員出列緊跟着道:“微臣附議,各地地方公費留存少則不足兩成,多則亦不足三成,僅能維持最低開銷,以致地方官員時常捉襟見肘,全靠耗羨予以補貼,微臣懇祈皇上體諒地方難處。”

這一開了頭,一衆有在地方任職經歷的官員紛紛出列附議進行聲援,大造聲勢,一衆官員雖不敢喜形於色,卻皆是暗暗欣喜,地方公費用度,完全可說是個無底洞,可大可小,用來抵制廢除耗羨,可說是絕佳的藉口。

看着一衆官員前赴後繼,一副大公無私,憂國憂民的慷慨陳詞,貞武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頭,地方公費留存這方面他還真是沒考慮到,這一塊的開支情形,他並不熟悉,再加上他如今手頭也是頗爲拮据,可不敢大包大攬。

(未完待續)

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95章 軍民械鬥第19 忽悠康熙第571章 試探第509章 突破點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77章 薄懲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81章 上屋抽梯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225 章賞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507章 報喜第127章 不賣帳第29章 抽絲剝繭第654章 苦肉計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579章 捐納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587章 準備第95章 軍民械鬥第36章 督撫之爭第659章 新黨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130章 刺殺下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54章 帝王心術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62章 狠師爺第29章 抽絲剝繭第362章 什麼香?第98章 白費勁第365章 抱火鍋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4章 初露崢嶸第604章 晾幾天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562章 開局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685章 狗咬狗第552章 佈局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205章 糾結第58章 海關改革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722章 解惑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506章 捷報第294章 康熙生死後記一算是續集第12章 匯通天下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506章 捷報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178章 摘桃子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710章 揉搓第l85章 京報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154章 收曹顬第713章 倭奴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554章 自保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560章 考覈第404章 一捅到底
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95章 軍民械鬥第19 忽悠康熙第571章 試探第509章 突破點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647章 選秀女貓膩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288章 馬尼拉的白旗第423章 通房丫頭第677章 薄懲第100章 公開審判第81章 上屋抽梯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225 章賞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343章 神仙鬥法第134章 各有盤算第303章 轉移戰場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507章 報喜第127章 不賣帳第29章 抽絲剝繭第654章 苦肉計第403章 老十四的算盤第432章 客大欺店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42章 女人是要追的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579章 捐納第231章 上海青樓第587章 準備第95章 軍民械鬥第36章 督撫之爭第659章 新黨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130章 刺殺下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54章 帝王心術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62章 狠師爺第29章 抽絲剝繭第362章 什麼香?第98章 白費勁第365章 抱火鍋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207章 再生波折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4章 初露崢嶸第604章 晾幾天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562章 開局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685章 狗咬狗第552章 佈局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686章 貞武的態度第205章 糾結第58章 海關改革第445章 對日貿易第722章 解惑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245章 朝堂激辯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405章 奉旨嚴打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506章 捷報第294章 康熙生死後記一算是續集第12章 匯通天下第385章 百官公推第506章 捷報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178章 摘桃子第359章 鄔思道的謀劃第700章 金融控制第710章 揉搓第l85章 京報第211章 鐵桿支持者第154章 收曹顬第713章 倭奴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167章 舞弊手段第554章 自保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244章 京師反應第560章 考覈第404章 一捅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