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不如人意

掃了一眼神情峻然的一衆武將,胤禎沉聲道:“諸位,福建形勢可說是一片大好,每天都有大量的暴亂饑民接受招撫,在各路衙役、兵丁的接應下,有序的前往指定安置地點。

永德這股亂民冥頑不化,不僅不接受招撫,反而掉頭東下作亂,實則是喪心病狂,眼下漳州、泉州、興化三府皆在組織饑民日夜忙碌翻耕搶播度荒農作物,這節骨眼上,萬不能縱容這股亂民進入平原,肆意破壞饑民的心血和希望。

諸位,福建平亂,在此一役,想戴罪立功的,想立戰功的,這是唯一的機會,希望在座各位好好把握這個機會。下面請藍軍門給大家通報軍情。”

藍理躬身朝胤禎一揖之後,才大步走到胤禎下首,沉聲道:“參將王晉仙遊之敗就是折在永德軍手上,大家萬不可有輕視之心,現在的永德軍人數約在一萬一、二,精銳五千餘衆,擁有四千制式兵器,是暴亂饑民中實力最強的一股,打掉了永德軍,福建饑民暴亂也就基本平息。

永德軍自三明贊川彥一帶向德化、永春而來,顯然是欲進入平原攪亂朝廷招撫計劃,最好的堵截地點是在永春,但是我們大軍調動太慢,趕不上永德軍的速度。

而由永春進人平原,有三條路可走,一條是經仙遊入莆田、興化平原,一條是出南安,入泉州平原,最後一條是經安溪,入漳州平原。

永德軍是原路折返,沿途不可能得到補給,他們在三明也不可能籌集到足夠一萬餘人一月的糧草,也就是說,永德軍此次東下,若不能夠進入平原,就是死路一條。因此,我們只要死死封住安溪、南安和仙遊,就足以全殲永德軍。”

胤禎聽的暗暗點頭,藍理不愧是老軍務了,永德軍糧草只夠單程這點,他就沒想到,掃了衆將一眼,他才道:“剛纔藍軍門的分析很有道理,不過在不知道永德軍確切的糧草情況下,我們不能冒這個險,這次要是讓他們縮回去,日後要圍剿他們,就是大麻煩。永春堵截是好地點,但是在永春堵截,只能將他們拒在門外,無法全殲他們,所以,必須要放他們進來,纔好關門打狗。現在衆將聽令:

命德化、永春一線關隘守軍稍稍抵抗便就近退往安溪、南安、仙遊三縣。

命提督藍理率領左營五千兵馬匯同興化府、莆田、惠安各地駐軍前往仙遊堵截。

命漳州總兵官許鳳率漳州、汀州及福州來援的四千精兵前往安溪堵截。

水師施世驃率水師官兵進駐泉州城,協防泉州。

中軍、海軍隨本王進駐南安。三軍探報前出,隨時探查亂軍動向,一旦叛明亂軍動向,空虛兩方,即直插永春,斷其後路,此一役務必全殲。”

永春縣城,隨着永德軍的進駐,破敗而了無生氣的縣城稍稍恢復了點活力。

城中一座稍顯完好的大宅裡,王福獨自坐在一顆大樹下沉思,一萬多兄弟的生死此時就握在他手中,他不得不謹慎,慎重。從贊川彥一路行來,基本沒遇上多大的抵抗,即使是很險的關隘,官兵也是稍做抵抗就往後撤了,而且撤得乾淨徹底。

原本以爲官兵會在永春堵截,結果永春也沒人,官兵到底是打的什麼主意?他們現在又該從哪條路進人平原?

他正在心裡盤算,張震卻是輕咳了一聲,走了過來,王福起身問道:“可探到什麼消息?”

張震神色凝重的道:“仙遊、南安、安溪,三個方向都是重兵把守。”

“都是誰的旗號?”王福沉聲問道。

“仙遊是藍理,南安應該是那個皇子,安溪是許鳳。”

“那明日我們就直奔南安。”王福果斷的說道。

張震猶豫了下才問道:“永春要不要留人看守?”

“當然要守,這可是我們的退路。”王福沉吟了下,“你留下三千人守永春。”

聽了這話,張震不由苦笑道:“我們哪裡還有退路,糧食最多還能撐五天,一路上又沒有補給,根本就撐不到三明,我認爲,還不如集中人馬,萬一談不攏,咱們還有一拼的機會。”

王福卻自信說道:“我覺的十四皇子同意招撫的機會很大,這人我雖然沒見過,不過去年跑船的時候,聽說過不少關於他的事,我感覺這事能成,放心,我會安排好的。”

見王福說的如此有把握,張震也不好再說什麼,半晌他才問道:“大哥,那個鄧老大的底細查清楚沒?”

“他們的警惕性很高,探不出來。”王福緩緩搖了搖頭,“不過,我估摸着他們應該是天地會、日月盟那一類幫會的成員,他們的弓、箭都跟我們繳獲的都不一樣,顯然是特製的,這類人對我們無害,沒必要擔心。”

“但我總覺的鄧老大提議打回平原,有點其它用心。”張震蹙着眉頭說道。

“這個問題我想過。”王福蹙着眉頭道,“不管他是什麼用意,回來跟十四皇子談談是沒錯的,你叫人盯死他們,別讓他們壞了大事。”

次日一早,王福率領永德軍出了永春,直奔南安而去,並一路譴出哨探遠遠清理對方的探子。

永德軍一離永春,胤禎、藍理、許鳳三路哨探便將消息迅速的傳了回去。

聞知永德軍大隊人馬直奔南安而來,胤禎暗贊這羣傢伙膽大,不過,讓海軍見見血也好,要不永遠都是新兵蛋子,海軍這次可是帶了三百把線膛火銃,正好在實戰中體驗下規模火銃的威力。

安溪的許鳳和仙遊的藍理聞報永德軍直奔南安而去,立即就點起所部兵馬直插永春,以截斷永德軍的後路,對於胤禎的安危,兩人倒不太擔心,胤禎只要不出城,隨便守個五、六天沒一點問題。

王福領着永德軍行軍不到二個時辰,便命就地休息。半個時辰後,卻又命令全軍返回永春。一衆人雖覺的奇怪,卻也沒有多問,對他們來說,聽命行事就是了,反正王頭不會害他們。

鄧老大卻是隱隱猜到了王福的心思,不由暗暗佩服,看不出這個泥腿子還真是個領兵的料,平日裡打打小鎮,破破寨子還真沒顯出手段來。

(未完待續)

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653章 尋開心?第644章 暢春園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612章 爭執第670章 驛站第396章 插手第97章 站籠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50章 各方反應第650章 醞釀第89章 眼紅第129章 刺殺(上)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683章 晉和盛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344章 扳腕子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3章 探病第174章 回京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27章 小朝會第645章 內務府第7章 分府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633章 揚威第596章 平衡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713章 倭奴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321章 善後第506章 捷報後記6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26 提點老八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283章 下馬威第549章 穩定人心後記七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607章 想不通第497章 徵日(六)第115章 施世驃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607章 想不通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1章 胤禎第729章 去熱河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511章 工人?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190章 老十三第66章 關係網第68章 潑天大案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98章 白費勁第187章 王頊齡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89章 眼紅第314章 太子的轉機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11章 火器人才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591章 反應
第482章 海軍反應第282章 到天津去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256章 回京解憂第653章 尋開心?第644章 暢春園第731章 貞武元寶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612章 爭執第670章 驛站第396章 插手第97章 站籠第466章 進退兩難第655章 滿漢通婚第586章 糧價暴漲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237章 康熙憂心第50章 各方反應第650章 醞釀第89章 眼紅第129章 刺殺(上)第238章 大亂將起第319章 康熙密旨第683章 晉和盛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344章 扳腕子第209章 計謀老四第3章 探病第174章 回京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456章 萬壽慶典第297章 天津之變第27章 小朝會第645章 內務府第7章 分府第290章 天津兵演(二)第476章 兄弟歸心第421章 不養閒人第255章 煎熬上海第633章 揚威第596章 平衡第349章 開禁採金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281章 西班牙人的野望第325章 老八的決斷第320章 彌天大謊第713章 倭奴第689 章 明確兵制第321章 善後第506章 捷報後記6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339章 再陰老四第26 提點老八第656章 聯姻孔府第283章 下馬威第549章 穩定人心後記七第627章 擔憂歐洲第468章 立皇太孫第607章 想不通第497章 徵日(六)第115章 施世驃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607章 想不通第534章 意外收穫第1章 胤禎第729章 去熱河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511章 工人?第634章 各有盤算第378章 重金懸賞第473章 老四出手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150章 不如人意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190章 老十三第66章 關係網第68章 潑天大案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711章 商鞅立木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98章 白費勁第187章 王頊齡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224章 白銀動人心第89章 眼紅第314章 太子的轉機第701章 反對新政第415章 探望廢太子第11章 火器人才第550章 掌控局面第398章 微服私訪(一)第287章 炮口集合第591章 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