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騎軍

第406章 騎軍

推薦一本朋友的書:《秘戰無聲》,喜歡諜戰的兄弟可以關注一下。

————————

當然,不只是月氏商人有興趣去西域經商,中原商人也同樣可以。

據說沙州商人之後養成一個習慣,就是每次以沙州爲起點起程趕往西域前,因爲要跨過一片兇險的沙漠地帶。

爲了祈福,於是成行之前都會在山上鑿洞窟建佛像,回來之後便可還願。

時日一久,這洞窟就越來越多,就成了現代著名的“莫高窟”。

由此也可知沙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在沙州補水補糧做好準備再出發,以古時的條件想要到達西域幾乎不可能。

這些事沈兵就沒多管,他更多的是做軍事上的打算。

騎兵瞬間就多了五萬,而且還是擅長騎射的月氏騎軍。

首次檢閱,沈兵見這些月氏騎軍士氣高昂軍容嚴整,就知自己的做法沒錯了。

現在能指揮得動而且能較爲放心的指揮這支軍隊,有相當一部份原因是讓丘就卻當了月氏王,否則這些月氏騎軍看沈兵的眼神只怕就是充滿了懷疑、戒備和抗拒,而不像現在這樣期待中還帶着敬畏。

沈兵不知道的是,這些騎兵之所以有這樣的表現,一方面的確有月氏王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還是秦軍剛剛將他們打敗,而且他們還敗得心服口服。

遊牧民族通常有個習慣,那就是敬畏強者。

如之前所言,這是一種原始的、本能的,一種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

就像狼羣以最強壯的狼爲王一樣,月氏人認爲屈居強者之下也是理所當然的。

何況秦軍還是以不到四萬的兵力十分乾脆的擊敗了月氏七萬大軍。

更讓月氏心驚膽顫的還是……秦軍那有如變魔法般的又是“霹靂火球”又是“毒煙”又是“火彈”。

他們早就被秦軍這些新裝備嚇壞了。

此時成爲秦軍的盟友……當然名義上依舊是盟友,於是馬上就有了一種安全感和自豪感。

這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遊牧民族文化水平較低國的觀念不是很強,甚至其本國就是各部、各族互相吞併融合在一起的結果,也更容易接受眼前的現實。

不過這支騎軍兵力雖多但終歸還是無法擔大任。

畢竟他們的軍官大多是月氏貴族。

沈兵很清楚一點,月氏貴族有他們自身的利益,他們此時委屈求全跟隨秦軍就是爲了活命,所以在關鍵時刻是無法期望他們不顧一切的獻出生命與敵人作戰的。

同時對於月氏騎軍來說,他們其實是月氏貴族的奴隸,是附屬物。

所以根本不存在捨身殺敵成爲英雄後就有賞賜乃至晉爵封地之說……這同樣使他們沒有犧牲自己的動力和理由。

因此沈兵看重的終究是自己組建的騎軍,也就是剺帶領的以蒲類騎兵爲基礎的西域騎兵。

他們就有犧牲自己的動力和理由了。

因爲其由秦軍指揮也就隨從秦制,二十軍功爵位制對他們同樣適用,他們要是戰死立功,家人就會獲得封地,且爵位還可以傳給孩子。

簡單的說,就是月氏軍依舊是一支沒有靈魂、沒有軍魂,甚至連國家認同都處於混亂狀態的軍隊。

對此沈兵有清楚的認識和明確的目標。

於是不用想,繼續擴大蒲類騎兵的規模大量面向月氏招收新兵。

這一招新兵影響就大了。

沙州共有四十萬人口,月氏統領徵兵時,百姓是能躲就躲……他們在月氏置下是奴隸,當兵除了死傷之外幾乎得不到任何東西。

但秦軍招兵就不一樣了,有人身自由不說還有軍功爵位,更重要的還是可以讓家人入秦籍。

這一點是必須的,如果家人不入秦籍,那麼兵士立功晉爵後,又如何把封地和爵位給其家人?

這麼大的誘惑這麼大的反差,那當然是加入秦軍。

於是不過短短十餘日,剺置下的蒲類軍已由五千餘人增至萬餘。

這其實也是沈兵有意爲之……騎兵不能由蒲類一家獨大,就算剺對沈兵忠心耿耿也不例外。

大量招收月氏騎兵後就會形成蒲類、月氏兩大勢力。

事實上應該說是三大勢力……第三勢力就是西域各國來投的散兵,他們若是實力太弱就必然會抱團取暖。

這三大勢力之間自然而然就會形成競爭關係於是互相制衡。

不過當然,在軍中“拉幫結派”終究不是好事。

在今後的戰鬥中,沈兵會將那些立功升遷的軍官互調。

也就是月氏兵升遷後調到蒲類,蒲類兵升遷後調至月氏,散兵同樣操作。

時日一久,這軍中幫派自然而然就會被打散了。

讓沈兵意外的是月氏居然也有冶煉銅鐵的技術。

問了丘就卻後才知道月氏的冶煉技術是從秦國那學來的。

丘就卻是這麼回答沈兵的:

“原本我等也不願費事冶煉銅鐵,只需使用牛馬或毛皮與秦國交換即可。”

“冶鐵即費事耗時且質量不佳,倒不如多養些牛羊!”

這一直都是裝備和技術上的一個巨坑。

現代有句話叫“造不如買”。

簡單的說,就是許多東西如果要自己造的話,比如生產坦克、飛機,這其中投入的研發費用及人才培養的時間和資本成本都是個無底洞。

單從錢的角度來說的確是“造不如買”,因爲造的費用會比買貴得多,有時甚至是投入幾十倍的資金進去造出來的東西卻比不上買來的。

於是爲什麼不直接花點錢買呢?

又便宜又省事,還更高大上。

然而,一旦買了某種裝備而放棄自己造的話,其結果就是軍事被它國卡脖子註定要成爲二流甚至三流國家。

所以網上以某國擁有購買的先進裝備說事……直接忽視就好,購買裝備而不會自行生產,一旦開戰那就是損失一個就少一個。

反之,若是自行生產的裝備再加上工業基礎及生產能力,那就是損失一個可以生產兩個,可以越打越多。

簡而言之,購買的裝備基本可以說是花瓶,用於和平時期充充門面用的。

月氏原本可以用以物易物從秦國買到金屬,但若是被趕到沙州遠離秦國……就不得自行生產了。

(本章完)

第427章 矛盾第96章 宵禁第280章 變法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342章 市場化第277章 結果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99章 使節第290章 門客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86章 屬國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16章 截殺第502章 騎戰第477章 分割第475章 龍城第432章 道民君第438章 巴豆第243章 壽春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17章 文明第379章 党項第12章 身卑力微第223章 準備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372章 西套第260章 水力第417章 補水點第429章 榜樣第361章 封禪第185章 牽城第24章 矛盾第232章 補給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525章第72章 麪粉第414章 炮彈第260章 水力第297章 牀弩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280章 變法第216章 截殺第249章 神武軍第11章 上坡下坡第331章 補給第525章第416章 方略第365章 原料第137章 圍城第40章 阻敵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154章 謠言第232章 補給第494章 藍氏第2章 笑話第309章 炫耀第479章 挑明第143章 降兵第107章 合縱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542章 補給第502章 騎戰第285章 議和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203章 陳城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84章 桔槔第109章 修橋第40章 阻敵第14章 水路第72章 麪粉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336章 配方第68章 督陣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544章 真相第81章 高田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42章 市場化第499章 出兵第476章 勸降第150章 使節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324章 補貼第461章 改革第464章 練兵第202章 棄城第108章 求放過第464章 練兵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188章 軍魂第353章 學習第211章 百越第262章 水排第492章 遠征軍
第427章 矛盾第96章 宵禁第280章 變法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342章 市場化第277章 結果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99章 使節第290章 門客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86章 屬國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16章 截殺第502章 騎戰第477章 分割第475章 龍城第432章 道民君第438章 巴豆第243章 壽春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17章 文明第379章 党項第12章 身卑力微第223章 準備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372章 西套第260章 水力第417章 補水點第429章 榜樣第361章 封禪第185章 牽城第24章 矛盾第232章 補給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525章第72章 麪粉第414章 炮彈第260章 水力第297章 牀弩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280章 變法第216章 截殺第249章 神武軍第11章 上坡下坡第331章 補給第525章第416章 方略第365章 原料第137章 圍城第40章 阻敵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154章 謠言第232章 補給第494章 藍氏第2章 笑話第309章 炫耀第479章 挑明第143章 降兵第107章 合縱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542章 補給第502章 騎戰第285章 議和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334章 披着羊皮的狼第203章 陳城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84章 桔槔第109章 修橋第40章 阻敵第14章 水路第72章 麪粉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336章 配方第68章 督陣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544章 真相第81章 高田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42章 市場化第499章 出兵第476章 勸降第150章 使節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324章 補貼第461章 改革第464章 練兵第202章 棄城第108章 求放過第464章 練兵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188章 軍魂第353章 學習第211章 百越第262章 水排第492章 遠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