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大秦沒有第二個商鞅了!(求訂閱)

扶蘇喃語,臉色慘白。

“六國之痼疾已在大秦身上浮現”

嵇恆把六國之痼疾一一道出時,扶蘇就已意料到了什麼,也的確如嵇恆說的那般,六國當初的痼疾,大秦現在都有,只不過尚沒有六國那般嚴重,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癥結隨着時間也都會陸續放大。

只不過換了個名稱罷了。

韓國內部的短視內爭,就他自身而言,他跟杜赫等人的內爭,又有何異處?

而且朝堂上各種政策的頒行,一直都有很大的反對聲,很多政策都不是上下一心決出的,往往都是靠始皇獨斷定下的,甚至爲此,始皇已在焚書令後,下令廢除了廷議制,不容博士及相關官員論及政事,如此情勢下,又怎會不在內部平添內耗?

秦趙同根同源。

兩者本質都是‘尚亂’的。

始皇上位之初,已再現昔日之廟堂多亂政殺戮,只是隨着始皇掌權,廟堂之上的動亂才逐步壓下,但地方私鬥已再度崛起,就他這幾個月處理政事下來,也隱隱感覺到關中的不太平,或許這就是嵇恆所說,秦部族族性中的烈亂痼疾。

這股烈亂痼疾在商鞅變法下,被重刑威懾與激賞獎勵給壓下。

然隨着天下一統,法治的失衡,已再度擡頭了。

燕國的‘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的迂政之風,也爲大秦的朝堂所繼承,在一些政事上面,朝臣一直試圖用各種妥協來平息激烈的利害衝突,在處理各種重大的社會矛盾時,也多次顯露出明顯的迂腐,朝堂早已形成一種濃烈的迂政敷衍之風。

大秦的變革也往往是迫不得已的變法,最終跟燕國一般,稍見成效便淺嘗輒止,不願再深入下去。

這也導致大秦說着大破大立,實則破立都未完成,在這種搖擺不定的狀態下,大秦這十年下來的成果,除了少數還有存餘,基本都被捨棄了,天下又再度回到了老路。

甚至於。

大秦朝堂對變法已開始敬而遠之。

更願固守現有之法。

而魏國的緩賢忘士,大秦同樣有此癥結。

只不過打着的是天下方定,關東六地士人心思否測,因而大量功臣子弟竊據高位,而且自上而下都有着‘新老’秦人的嫌隙,而這跟當年魏武侯所說‘富貴者驕人乎?且貧賤者驕人乎?’有異曲同工之處?

天下成敗在於用人。

當年秦爲中原歧視,視秦爲虎狼,然縱然這般,秦始終都滿懷渴望的向天下求賢,孜孜不倦的嘗試着改變,嘗試着壯大自身。

而今秦擁天下,好似都忘卻了。

甚至還自以爲是的認爲,天下萬民皆爲秦民,天下才士皆是大秦士人,然‘亦貧賤者驕人耳。諸侯而驕人,則失其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其家。貧賤者,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若脫躧(xi)然,奈何其同之哉!’。

如此高高在上、倨傲,豈能做到真正的親士敬賢?

楚之分治,大秦的確沒有。

但朝臣對於變革的警惕,以及維持現狀的惰性,卻是不輸於楚國世族。

只是始皇尚在,朝臣心有忌憚,等到日後,功臣勢力勢大,這些人恐還會如此恭敬?還會依着朝廷法令?

扶蘇心中存疑。

齊國之盛,當年可是跟秦並稱,然短短几十年,強大的齊國便徹底陷入偏安,沒有了任何朝氣,滿朝上下死氣沉沉,這種耽於幻想的偏安思想,竟能牢牢保持齊國朝政,簡直令人毛骨悚然。

只是秦似與齊相反。

齊是忘戰,而秦是好戰。

好戰者必亡,忘戰者必危。

若真如《武經七書》所言,大秦日後的處境,只會比齊更慘。

想到這些。

扶蘇乾涸的嘴脣動了動,卻是什麼話都說不出。

因爲這些問題秦的確都有,只是過去並無人點出,滿朝上下依舊沉浸在天下一統的激勵,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大秦內在的危機,甚至就連他自身都沒有這個意識,只是想着讓天下修養。

但不從根本上解決,休養生息,又豈能真的做到?

終究只是自欺欺人罷了。

扶蘇緩緩站起身,朝嵇恆恭敬的作揖道:“扶蘇受教了,若非先生開言,扶蘇恐還意料不到,大秦目下之危機,就算朝廷能解決六國餘孽,解決這些復辟者,但根源不除,終只是苟延殘喘。”

“扶蘇謝過先生。”

嵇恆搖搖頭,擡頭望着天空,淡然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你確實想錯了。”

“天下是變化的。”

“這種變化也時刻都在發生。”

“每個諸侯國都有其自身的痼疾,就算有強人能除掉這些痼疾,隨着時間推移,也會有新的痼疾產生,想要天下真正的實現長治久安,便要時刻的對天下做出改進,讓這些痼疾不至於做大,以至尾大不掉。”

“商鞅變法是當時最合適的選擇。”

“但天下一統之後,商鞅之法就未必了。”

“或許商鞅也意識到了。”

“因而才主動提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話,只是天下只有一個商鞅,也只有一個秦國,隨着時代的進步發展,大秦的法制的確有不小的改進,但相較於時代的發展,大秦的法制已明顯的滯後了。”

“也不太能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了。”

“大爭之世,一切以戰爭爲目的,一切以勝戰爲目標。”

“凡是能動員、能提高戰爭潛力的政策,都是好政策,但天下一統之後,這些高壓政策,搖頭一變,成爲了當代的暴政惡政,非是政策變了,而是時代變了。”

“屬於大爭之世的時代過去了。”

“這些爲大爭之世創立的法度同樣也過時了。”

“始皇做過延續的嘗試。”

“因而便有了世人皆知的北擊匈奴、南取百越,但對於延續商鞅之法效果並不明顯。”

“匈奴也好,百越也罷,即便大秦是兩線作戰,依舊不是大秦的敵手,統一起來的華夏大地,即便沒有徹底的凝合完畢,但能夠積蓄爆發出來的力量,也是無比驚人的,也不是匈奴跟百越能夠抵擋抗衡的,因而隨着匈奴北逃,百越南遁。”

“始皇的心思落空。”

“而這兩次征伐下來,反倒是加劇了秦人的厭戰反戰心理,只是眼下這股厭惡還未爆發,但就我看來,距離最終的爆發,只是時間早晚問題,秦人已經厭戰了。”

“這其實完全能夠理解。”

“廟堂之官,又豈能感受底層之苦?”

“秦人隨秦國東出北伐南進,足足打了幾百年,這麼漫長的征伐,就算是鐵人,也會生出厭倦之心,而且天下統一後,大秦再無敵手,這種厭倦情況更會迅速滋生,何況天下一統後,這些爲國浴血奮戰的秦卒,沒有得到應有的太平,又豈會不生出不滿?”

“人都是有極限的。”

“過去是生存之戰,人人捨生忘死,現在天下休戰,世人緊繃的心絃已經鬆懈,而世人鬆懈了下來,但大秦並不容許他們鬆懈,依舊以高壓態勢逼着他們繃緊心絃,這又豈會不讓人越來越厭惡,越來越背離?”

“朝廷肆意揮霍他們的血汗,全然不顧底層民衆之牴觸。”

“自然會遭到反噬!”“世人逐利。”

“現在大秦的體制對大多數人是沒有利處的,隨着天下再度陷入承平,底層對朝廷的怨恨會越來越重。”

“而且如我之前所說。”

“滅六國者,六國也;族秦者,秦也!”

“秦國若是覆滅,一定是秦人對大秦徹底失望,不願再爲秦效力,從而導致大秦滅亡。”

“這種情況始皇是有所察覺的。”

“只是始皇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始皇駕馭的本就是一輛修修補補的破車,始皇雖有心將這一輛破車砸碎重新樹立,只是對於將要創建的新車,始皇並無多少頭緒,在一番動靜之後,又回到了縫縫補補的老路。”

“這或許也是始皇的無奈。”

“大秦已沒有再如商鞅那般的驚世之才。”

“曾經始皇對韓非寄予厚望,只是在韓國那般權術惡風下,韓非同樣不能免俗,信奉權術很虔誠,但對於實施權術卻顯得很笨拙,甚至是根本無法實施,空有一番理論,卻不知該如何施展,其風熾烈,不由讓人驚愕。”

“至於李斯。”

“同樣有這般的桎梏。”

“或是因爲出身,李斯長於謀權,但不善於謀國,雖爲法家大家,卻難逃舊法桎梏,對於天下,也只能做一些縫縫補補之舉,想讓其真正的徹領天下革新,李斯之能尚不足夠。”

“而且李斯恐也不太願意去做。”

“自古以來,變法之人,都沒有好下場。”

“李斯本就貪權戀棧,眼下業已功成名就,又豈會再置自己於險地?”

“再放眼大秦朝野,已再無這般人物。”

“最終始皇也放棄了。”

“所以近幾年,大秦之亂象,實則是源於始皇,也源於朝堂內部的混亂,大秦早就陷入到了一個很尷尬的境地,不知前路,不明未來,雖始皇依舊振振有詞的說着要鼎力革新,要怒懟三代之舊制,力圖爭出一條新路,然實則始皇對新路並無多少頭緒,唯一抓準的便是集權。”

“然也僅僅如此。”

“如此情勢之下,也無怪乎朝臣動搖,朝迂政方面轉向了。”

“蓋無所適從也。”

聞言。

扶蘇沉默了。

大秦的確缺少這樣的能人。

就是當年秦決定一統天下,卻始終沒有定下最終的大略,後面還是得以尋得尉繚子,才得以爲大秦一統天下廓清大勢,當時,尉繚子論述時,滿朝大臣無一人敢言對,全都聽憑尉繚子侃侃而談,最終四論定天下。

當年大秦缺乏對大略有高瞻遠矚的人才。

眼下同樣如此。

縱然始皇有窮極天下之心,奈何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奈何奈何?

不過當年秦能尋得尉繚子,但在天下革新方向,卻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商鞅’了。

秦對於魏國立國初,就能擁有‘李悝、樂羊、吳起、西門豹’四個大政治家,可謂是羨慕嫉妒恨,只是最終也只能徒歎羨嫉。

隨即。

扶蘇收回心神。

他目光緩緩看向了嵇恆。

大秦的確沒有第二個商鞅這般的大政治家。

但大秦眼下擁有嵇恆。

嵇恆之才未必就輸給商鞅。

只要嵇恆如尉繚子一般,願意爲大秦定下大略,大秦就定能如當年掃滅六國一般,將天下進行一番徹底革新,從而再度奠定大秦上百年之興盛之基。

一念至此。

扶蘇陡然明白了嵇恆前面提到的一句話。

“開創、守成、中興、延續、傳承有序.”扶蘇低語,眼中露出一抹亮光。

這恐纔是真正的長治之道。

天下不需要真的時刻革新,只要在問題沒有徹底爆發前,將問題給解決,便能夠延續國祚,商鞅之法,爲秦興盛一百多年,只要大秦能夠在這一百多年內,在舊有基礎上‘更法’,同樣能繼續延續。

而這便是中興!!!

只要能保持‘更法’,大秦便能一直長存。

想到這。

扶蘇心中浮現一抹激動。

見狀。

嵇恆嘴角露出一抹冷笑。

他一直在注意扶蘇,見扶蘇這忽驚忽喜,大抵猜到了扶蘇的心思。

但想幾度中興談何容易?

縱觀華夏曆史,能一度中興的,尚且屈指可數,何況數度中興?

嵇恆很想勸扶蘇一句。

不要相信後世的智慧,後世沒有那麼多的智慧,他們既要處理自己的問題,還要處理前面百餘年積累下來的痼疾,除非代代都有天降聖人、天降中興之臣,不然根本就不現實。

只是最終嵇恆還是沒有說出口。

扶蘇拱手道:“還請先生替大秦指明方向。”

“談不上指明方向。”嵇恆擺手道:“我沒那麼大能耐,對於自己的才能,我還是清楚的,只能對當下時局做出一定判斷罷了,大秦眼下還不到更法的時候,也沒有達到更法的標準。”

“大秦的集權還不夠。”

“權力彌散,不夠集中,更法難以實施,更難見成效。”

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150章 決勝負者,長於佈局!(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261章 勝天半子?!(求訂閱)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172章 我並不比扶蘇差!(求訂閱)第188章 宮中的兄友弟恭!(求訂閱)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380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440章 洗塵宴!(求訂閱)第296章 穩操勝券,還是中計?(求訂閱)第165章 定調!(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322章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34,第四更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277章 風雨欲來!!!(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447章 皇帝着眼的當是天下事!(求訂閱)第220章 張蒼的心思!(求訂閱)第373章 咸陽外有文書來!(求訂閱)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101章 爭鋒!(二)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449章 裨將韓信!(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15章 官吏難做!(求訂閱)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435章 朕不信任何人!(求訂閱)第428章 宮中激盪生!(明日三更)第443章 溘然長逝!(求訂閱)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139章 流水無情關中動!(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61章 天機不可泄露!(求收藏)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150章 決勝負者,長於佈局!(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283章 我,閻樂,大秦丞相?(求訂閱)第303章 七國論!(上)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278章 秦廷真正的底氣!!!(求訂閱)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73章 相見!(求追讀)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313章 離間算計!(14)第346章 隱忍!(求訂閱)第96章 後手?!(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18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求收藏)第121章 將星隕落,紫微星動!(求訂閱)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202章 趙將軍做事,我放心!(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329章 現在可以談了嗎?(34第四更放晚上第20章 智者!(求收藏)
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421章 治理!有治,還要有理!(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153章 你們可知罪?!(求訂閱)第255章 天下的戰爭結束了!(求訂閱)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279章 誰又甘心只當一個亭長呢?!(求訂第150章 決勝負者,長於佈局!(求訂閱)第394章 於萬斯年,受天之祜!(求訂閱)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261章 勝天半子?!(求訂閱)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172章 我並不比扶蘇差!(求訂閱)第188章 宮中的兄友弟恭!(求訂閱)第408章 狡兔三窟!(求訂閱)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459章 兵出無終!(求訂閱)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第380章 年少不知愁滋味,待到成人萬事催!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500章 這是一場鬥爭!(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166章 民最可欺,也最不可欺!(求訂閱)第241章 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求訂閱)第341章 澤國江山入戰圖?!(這章應該還行第230章 真正的核心是軍隊轉職!(求訂閱)第440章 洗塵宴!(求訂閱)第296章 穩操勝券,還是中計?(求訂閱)第165章 定調!(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222章 有奉常相助,我心甚慰!(求訂閱)第322章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34,第四更第485章 百官共監之!(求訂閱)第277章 風雨欲來!!!(求訂閱)第117章 以霸道之舉,行躍進之法!(求訂閱第447章 皇帝着眼的當是天下事!(求訂閱)第220章 張蒼的心思!(求訂閱)第373章 咸陽外有文書來!(求訂閱)第25章 矯枉必須過正!(求收藏)第101章 爭鋒!(二)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6章 交代後事!!!(求收藏)第344章 絕望的趙高!(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247章 一切要有度!(求訂閱)第449章 裨將韓信!(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115章 官吏難做!(求訂閱)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438章 不忠不孝不悌!(求訂閱)第435章 朕不信任何人!(求訂閱)第428章 宮中激盪生!(明日三更)第443章 溘然長逝!(求訂閱)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338章 貴賤無序,何以爲國?!(求訂閱)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139章 流水無情關中動!(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61章 天機不可泄露!(求收藏)第129章 大秦皇室太貪了!(求訂閱)第89章 血汗商人!(求訂閱)第150章 決勝負者,長於佈局!(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75章 入仕經緯非我意!(求收藏)第283章 我,閻樂,大秦丞相?(求訂閱)第303章 七國論!(上)第64章 徐福!(求收藏)第278章 秦廷真正的底氣!!!(求訂閱)第256章 明年祖龍死!!!(求訂閱)第73章 相見!(求追讀)第143章 壞!!!(求訂閱)第200章 秦風依舊!(求訂閱)第477章 赦張良?!(第二更)第313章 離間算計!(14)第346章 隱忍!(求訂閱)第96章 後手?!(求訂閱)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77章 意存而形簡!(求收藏)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18章 子不語怪力亂神!(求收藏)第121章 將星隕落,紫微星動!(求訂閱)第450章 羅網已成,請君入甕!(求訂閱)第379章 回不去的北原!(求訂閱)第30章 信人奮士?!(求收藏)第202章 趙將軍做事,我放心!(求訂閱)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357章 天下反秦者,只有貴族跟士人?(求第387章 劍走偏鋒!(求訂閱)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329章 現在可以談了嗎?(34第四更放晚上第20章 智者!(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