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勝天半子?!(求訂閱)

“是,但又不全是。”嵇恆負手而立,神色變的嚴肅。

他轉過身,緩緩道:“我的確對天下日漸風行的‘君權神授’‘天人感應’這一套思想體系不滿,也非是不滿,只是有些認爲太過狹隘,誠然,在這套體系之下,自然而然的凝成了一個名爲‘道統’東西。”

“名爲道統,實則是君臣父子一套。”

“這對於帝王而言,是一種很好的馭民之術。”

“也能更好的駕馭臣民。”

“而且有了這個道統,很多事情都能得到解釋,如果天下人維護這個道統,那就是太平盛世,如果不維護,那就意味着亂世將至。”

“但如果當真如此,那銀惑守心之下,自意味着亂世將至。”

“然事實當真如此嗎?”

“非也。”

“熒惑不過是滿天星辰中的一顆罷了,天上懸星無數,每時每刻都有其變化,若天下當真有所謂的神靈存在,還會因此降下預告,那天下又豈會陷入長久的戰亂?”

“熒惑守心只是一次尋常的天象運動。”

“大秦如果繼續放任這股思想蔓延,早晚有一日會深受其害,自然的規律理應正常的看待,而非是妖魔神靈化。”

“而且”

“天下已走了一兩百年歧路了。”

聞言。

嬴政眼中露出一抹異色,他詫異道:“你所說的歧路,這又是指的什麼?”

嵇恆用手點了點自己的太陽穴,感慨道:“思想。”

“而今天下,大多人都聽聞過‘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然又有多少人知曉集百家大成者的存在?”

嵇恆淡淡道:“思想是人有別於天地的東西。”

“三代以來,思想是不斷進化的,也不斷有新的思潮涌現,最終促成了影響深遠的諸子百家,但就當世看來,諸子百家的思想並沒有得到繼承,更沒有因此發揚,反而是陷入到互相攻訐,各自爲戰的狹隘局面。”

“但最初百家並非如此。”

說到這。

嵇恆忍不住感慨一聲,輕嘆道:“或許這也跟成王敗寇有關吧,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並未讓齊國變得強大,因而爲世人所擯棄,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齊國?”嬴政眼中露出一抹疑色。

隨即。

他似想到了什麼,有些不確定道:“你說的是當年齊威王擴建的稷下學宮?”

嵇恆點了點頭,道:“經歷春秋戰國數百年的跌宕殺伐,百家孕育而生,其中最爲耀眼的當屬於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但若是將這些學說融爲一體,創造出的集大成者會是怎樣的思想呢?”

“天下其實有過答案。”

“一百多年前,齊威王招募天下學室,擴建稷下學宮,使其成爲了當時天下最爲矚目的高等學府,誠然齊威王擴建學宮的目的,是爲了招納更多與齊國貴族沒有聯繫的學者,但更重要的目的其實是想讓他們創建一門全新的思想學派。”

“用以指導齊國完成變法革新。”

“而在齊威王有意的號召下,像儒家的孟子、荀子,陰陽家的鄒忌等都曾進入過稷下學宮,而在稷下學宮存世的百來年間,最終形成了以道家思想爲中心,並且又融合了陰陽家、兵家、縱橫家、墨家、儒家、法家等學派,凝成了一門名爲‘黃老之學’的思想。”

“眼下的黃老之學被歸爲了道家。”

“然黃老學說的出現,其實是集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只是令人有些惋惜的是,齊國後續內部叛亂不斷,貴族關係錯綜複雜,所以這門集百家之所長凝聚出來的思想,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僅僅相當於提出了一個總綱,便草草夭折了,這門學說對齊國日後的革新,也沒有起到什麼關鍵作用。”

“因而越發爲人忽略。”

“而到了後續,隨着齊國內部叛亂不斷加劇,越來越多學者遠離齊國,這門‘黃老之學’徹底爲人忽視,也徹底夭折。”

“但在我看來,這門學說纔是天下今後的正道。”

“只是隨着百家凋零,百家內部傾軋、內鬥嚴峻,這門學說已很難爲世人重視,然就我看來,這門學說其實是最適合大秦的道路。”

“也是最適合當今天下的思想。”

嵇恆目光澄澈。

他並沒有說假,黃老學說的確是最適合大秦的思想,至少歷史證明了黃老學說是真的有用,漢朝的劉邦啓用黃老學說,最終打造出了一個大漢帝國,但也正因爲黃老學說只有一個總綱,並沒有進一步的得到發展,隨着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的思想深入人心,漸漸被儒家給排擠出了天下。

最終再也沒有回到朝堂。

而且隨着日後天人感應思想對天下的影響加深,原本還有所追求的儒家、道家、也漸漸變成了所謂的儒教、道家,徹底失去了原本的求真務實,也不再信奉子不語怪力亂神。

“黃老學說.”嬴政輕語着。

他對這門學說沒有多少聽聞,而且也不值得聽聞。

正如嵇恆所說,齊威王想用這門學說來革新齊國,但最終齊國變法並不徹底,甚至還越發羸弱,因而又有多少人會在意稷下學宮創建出的所謂集百家大成的學說?

嬴政搖頭,沉聲道:“就像你說的,這門學說並不完整,齊國也最終爲秦吞併,如此學說又豈能爲秦所用?”

嵇恆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坦然道:“就目前而言,黃老學說充其量只有三門書籍,分別是《黃帝四經》、《管子》、《列子》,但這並不意味着黃老學說不能更進一步,而且就我知曉的,黃老學說其實有更進一步,只是這些書籍最終淹沒在了浩瀚歷史煙雲中。”

嬴政冷笑一聲,淡漠道:“既然被淹沒了,那便說明無用。”

“朕知道你很推崇這門學說,過去更是沒少用《管子》《列子》教育扶蘇,但天下之重,豈能這麼輕易草率?而且還是一門不全的學說,就算朕正如你所想,大肆宣揚這些思想,然沒有後續的學說,註定會被世人摒棄。”

“朕豈會因你一人之私念,而置大秦生死於不顧。”

“你沒有這個資格!!!”

聞言。

嵇恆也不由苦笑一聲。

他又何嘗不知自己有些異想天開了。

只是

事實並非如此。

黃老學說並非沒有後續。

甚至黃老學說的後續還得到了後世認可,只是最終成爲了曇花一現,在儒家徹底壟斷天下思想的情況下,那門接續之作,被歷代統治者視爲了禁書。

沉吟良久。 嵇恆輕嘆一聲,緩緩道:“《天瑞》開篇言: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生滅的事物不能不生滅,有變化的事物不能不變化,能夠產生事物的就能脫離生滅,能夠讓事物變化的就能不變化。”

“或許這麼聽着有些玄乎拗口。”

“簡而言之。”

“這個世界總是處在一個莫名的規則之中,就像是白天黑夜,四季更迭的循環一樣,作爲人是不知道這種規則爲何會出現,也不知道這種規則的最終意義,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世界因爲這種規則而存在,也因爲這個規則而變化。”

“而這個規則被稱爲‘道’!”

“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wωω ★тTkan ★C〇

“在當時諸子看來,這種規則是如何創造萬物的呢,諸子認爲有四個階段,分別是無氣、氣始、形始、質始。”

“至於其中的過程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因天地規則而生,也根據天地規則而演變。”

“天地之間有其自然的規則。”

“熒惑守心就跟白天黑夜、四季更迭一樣,其實只是天象的一種循環,只不過這次循環時,出現在了秦統治天下的時刻,然無論是不是秦,熒惑守心都會出現,不會隨朝代更迭,人心變化而改變。”

“天自然無爲!!!”

“天地都是沒有生命特徵的實體,宇宙間的運動變化和萬事萬物的生成,也不是天空所爲,而是無爲的結果。”

“至於天地萬物,實則是由一種特殊的‘炁’構成,這‘炁’是一種物質因素,分爲陰氣和陽氣,有形和無形,生命的誕生是因爲炁聚,生命的消亡也是因爲炁散。”

聽着嵇恆的話。

嬴政眼中難得露出一抹沉思。

他其實並未聽明嵇恆的說的‘道’、‘氣’,但他聽明白了一件事,就是熒惑守心一定會發生,也一定會在這個時間點出現,只是恰好這時是大秦的天下。

嬴政目光微異。

嵇恆說的東西,已有些顛覆他過去的認知,也從根本上否認了世間盛行的天人感應,也直接否定了天的存在,天和人都是自然而成,就算真有所謂的神靈,也不是人格化的神。

最終。

嬴政搖了搖頭道:“朕不想聽你說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朕只想知道,如果朕不信,你又當如何平息當今天下的流言。”

嵇恆淡淡道:“熒惑守心被視爲天降災難。”

“所謂災難,不外乎天災人禍。”

“而自古以來的天災,主要是地龍翻身,洪水,大旱。”

“地龍翻身自來鮮少,而洪水,大秦這些年固然勞民傷財,但並非毫無所爲,也實實在在修繕了天下河渠,只要不爆發特大水災,基本不會有太大影響。”

“至於大旱。”

“這次分野之地都是水澤之地,想要讓這麼廣袤的區域顆粒無收,至少也要數年,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並沒有這個跡象,所以在我看來,天災的可能性並不高。”

“更多的是人禍!”

“人禍。”嬴政目光一冷,他寒聲道:“你的意思是讓朕防範人禍?”

嵇恆點點頭,沉聲道:“防範的確當防範,但世上只有千日做賊的,豈有千日防賊的?防又豈能真的防的住?”

“而且熒惑守心本質就是一次自然天象。”

“對天下並無多少影響。”

“因而朝廷真正要做的還是防範天災,並藉此宣揚大秦的新思想,同時藉助這次的天象,讓世人對所謂的神鬼之說,產生一定的懷疑,最終一步步引領天下走出神鬼之學的影響。”

嬴政沉默。

他並沒有急着開口。

只是雙眼緊緊的盯着嵇恆,良久,纔開口道:“你所說的新思想究竟是什麼?你何以敢如此斷定,天下不會真有天災出現,你可知一旦你判斷出錯,對大秦會造成多嚴峻的後果!”

嵇恆輕笑一聲,一臉輕鬆道:“我何曾說過不會真有天災?我只是讓始皇你防範天災,有天災也好,沒有天災也罷,只要防範得當,那便能贏得民心,也能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

“人定勝天!”

“當初大禹能治理氾濫天下的九州洪水,大秦難道就不能治理好天降災禍?何況在五帝時還發生過一次‘絕地天通’,這便已明明白白的告訴給世人,人對神只有敬,但絕沒有畏。”

“若是上天真的降下災難,那勝天半子又何妨?”

聽到嵇恆的話,嬴政滿眼驚駭。

他全部明白了。

嵇恆前面說那麼多,其實就只有一句話。

人定勝天!!!

他要宣揚的也只有這一個思想。

熒惑守心在天下人看來,都是將要降下災難的徵兆,但那又如何?只要大秦應付得當,將所謂的災難給扛過去,那豈非不是證明了,上天並沒有什麼可懼怕的。

一旦天下人接受了這個認識,對世人的認知將是無比巨大的衝擊。

有別於天人感應的思想,也自此從世人心中萌芽。

這個精神層面的洗禮,遠勝於百家數百年的影響,嵇恆這是想跟天公相博,更想勝天半子,自此徹底改變天下陳腐迷信的風氣。

“人定勝天。”

“勝天半子.”

嬴政在嘴裡不住唸叨着。

即便是他第一時間也被嵇恆的想法給震驚到了。

但隨即嬴政的心中就生出了一股豪情跟斗志,上天要降臨懲罰又如何?當年大禹能治水,顓頊帝能絕地天通,他嬴政難道就不能勝天半子?

一念至此。

嬴政的目光漸漸堅毅起來。

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88章 專賣的誘惑!(求訂閱)第431章 廢長立幼!(求訂閱)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1章 戰國者,古今一大變革之會!(已刪改第447章 皇帝着眼的當是天下事!(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80章 渴而穿井!(求收藏)第292章 隱宮!!!(求訂閱)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233章 我張蒼就是這個代價是吧!(求訂閱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323章 那個奴隸?!(44)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102章 爭鋒(三)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110章 莫要自誤!(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297章 你又真比我們高貴多少?!(第一更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363章 虎狼之秦,自當爲虎狼之君!(求訂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160章 表裡不一的狠人!(求訂閱)第182章 以奸民治善民,國治!(六千字第一第355章 羅網網羅天下!(求訂閱)第242章 世代相秦!(第一更)第132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140章 商賈也是這麼想的!(求訂閱)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446章 只是始皇餘策罷了!(求訂閱)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40章 扶蘇背後有人,此人稱鍾先生!(求第412章 查案?不用,治罪就行!(求訂閱)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44章 敲打趙佗!(求訂閱)第73章 相見!(求追讀)第468章 咸陽移不動,那就移朝廷!(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78章 集大成者!(求收藏)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92章 隱宮!!!(求訂閱)第363章 虎狼之秦,自當爲虎狼之君!(求訂第96章 後手?!(求訂閱)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319章 彌合東西?(33)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346章 隱忍!(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326章 當秦吏有什麼不好?!(33)第152章 落英飄搖!(求訂閱)
第378章 蒙恬教弟!(求訂閱)第486章 重建爵位體系!(求訂閱)第136章 被忽視的手工業!(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32章 胡亥的憤怒!(求收藏,求追讀)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126章 落水沉船!(求訂閱)第480章 小心取仕!(求訂閱)第11章 儒家必須死!(求收藏)第159章 亂法源頭在廷尉府!(求訂閱)第369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求訂閱)第35章 法!勢!術!(求收藏)第85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求收藏)第88章 專賣的誘惑!(求訂閱)第431章 廢長立幼!(求訂閱)第282章 謀事在人,成事又豈能由天?(求訂第370章 少府之位?(求訂閱)第1章 戰國者,古今一大變革之會!(已刪改第447章 皇帝着眼的當是天下事!(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80章 渴而穿井!(求收藏)第292章 隱宮!!!(求訂閱)第320章 同室操戈?(14)第224章 五花八門的建議!(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233章 我張蒼就是這個代價是吧!(求訂閱第467章 當年韓趙魏三家可曾有分晉之心?(第375章 經濟上的開源節流!(明天兩更)第113章 重走開國路!(求訂閱)第323章 那個奴隸?!(44)第122章 家之不幸,國之大幸!(求訂閱)第225章 以儒之法制儒!(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389章 離間匈奴,恩賜商賈!(求訂閱)第465章 第四百六十五 地方小諸侯!(求訂閱第264章 《諫降災書》!(求訂閱)第102章 爭鋒(三)第190章 我,嵇恆,惡龍也!(求訂閱)第305章 七國論!(下)第56章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求收藏)第206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求訂閱)第110章 莫要自誤!(求訂閱)第337章 你我不過都自詡正義罷了!(求訂閱第107章 法教正,人心正!(求訂閱)第494章 爲的是安民樂業!(求訂閱)第506章 重百家而輕諸子!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275章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三更)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297章 你又真比我們高貴多少?!(第一更第147章 秦法昭昭!(求訂閱)第363章 虎狼之秦,自當爲虎狼之君!(求訂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364章 張蒼的錢糧之見!(求訂閱)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145章 沒有信息差,就製造信息差!(求訂第160章 表裡不一的狠人!(求訂閱)第182章 以奸民治善民,國治!(六千字第一第355章 羅網網羅天下!(求訂閱)第242章 世代相秦!(第一更)第132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求訂閱)第427章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求訂閱)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106章 樓會塌嗎?!(求訂閱)第140章 商賈也是這麼想的!(求訂閱)第259章 始皇,你認爲世上有神靈嗎?(求訂第446章 只是始皇餘策罷了!(求訂閱)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40章 扶蘇背後有人,此人稱鍾先生!(求第412章 查案?不用,治罪就行!(求訂閱)第310章 殷通的惱怒!(求訂閱)第406章 背黑鍋還是讓張耳來!(求訂閱)第3章 殺我者,扶蘇也!(求收藏)第409章 暗流涌動,風聲鶴唳!(新年快樂)第324章 隻身赴咸陽!(13)第284章 趙高的苦口婆心!(求訂閱)第244章 敲打趙佗!(求訂閱)第73章 相見!(求追讀)第468章 咸陽移不動,那就移朝廷!(求訂閱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78章 集大成者!(求收藏)第441章 生前身後事!(求訂閱)第14章 示強!(求收藏)第292章 隱宮!!!(求訂閱)第363章 虎狼之秦,自當爲虎狼之君!(求訂第96章 後手?!(求訂閱)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253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319章 彌合東西?(33)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346章 隱忍!(求訂閱)第40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求訂閱)第128章 公開的秘密不等於秘密的公開!(求第326章 當秦吏有什麼不好?!(33)第152章 落英飄搖!(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