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34,第四更

會稽山下。

張良跟何瑊已到達有半月之久。

當他們剛踏入會稽郡時,便已然聽聞秦廷對嘯聚於此的六國貴族進行了清剿,原本還想跟當地貴族聯繫的兩人,在驚聞這個消息之後,瞬間就沒了想法。

甚至。

這半月一直有意在隱藏身份。

原因也很簡單。

因爲秦廷清剿六國餘孽用的是‘東南有天子氣’這個藉口。

而這個流言正是出自他們之手,也是他們藉助江東勢力散播開的,若是爲江東貴族知曉,他們已到了會稽,只怕少不了受一番針對,甚至還可能遭受一陣打罵。

動輒更有生命危險。

兩人自不敢拿自己性命去賭。

而兩人之所以來會稽山,便是因爲始皇會來此祭祀大禹。

除此之外。

會稽山也是南方山脈中,最具神聖性的名山。

會稽山古名防山,又名茅山、棟山。

棟者,鎮也!

意此山乃揚州職鎮也。

會稽山其山形四方,山多金玉,下多玦石。

據《越絕書》雲,黃帝曾在這座山中留下了金簡玉字的讖書,不過這讖書至今未爲人發現,因而自無人知曉書中預言了什麼。

不過這終究只是傳聞。

就當世而言,會稽山的神聖性,主要還是源於大禹的遺蹟。

而會稽山名字的由來,同樣跟大禹有關,傳聞大禹治水成功之後,大會諸侯於此山,計功封國,由此此山便更名爲了會稽山。

會稽者,會計也。

其次。

大禹即位的第十年東巡,崩逝於會稽山,也葬在了會稽山。

就附近民衆的描述,會稽山也是頗局神秘。

山上有禹冢.有鳥來爲之耘,春撥草根,秋啄其穢,是以周邊郡縣以爲奇,縣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鳥,犯則刑無赦。

山東有湮井,去廟七裡,深不見底,謂之禹井。

後來。

夏帝少康封少子杼到會稽山,專一守護祖先大禹之陵廟。

只不過距離夏朝覆滅已太久遠了,大禹之陵廟後續便無人再祭祀,而商周開始,天下更推崇堯舜,大禹漸漸爲人忽視,因而也不再爲人注重,然而這一次,始皇提前公佈的路線上,便明明白白的標有了會稽山。

也直接宣告天下將祭祀大禹。

對於嬴政祭祀大禹,天下有很多猜想。

但大多數人都認爲,嬴政對大禹的尊奉是發自內心的,因爲兩者之功業,都超邁前代,都有着奠定華夏文明之雄心,不過張良心中也清楚,尊奉之餘,始皇登臨會稽山祭祀大禹,更多的其實是宣教。

因爲大禹治水,便是修人事以勝天。

這跟大秦的理念相合。

而今始皇還未來到會稽,但會稽山下早已擠滿了人流,附近的郡縣早就派出大量人手圍山,不許任何人上山,甚至還有專人清理山道,一切都安排妥當,只等始皇前來,完成最終的祭祀大典。

張良仰首望着會稽山,心思早已悄然偏遠。

就在這時。

四周突響起一陣腳步聲。

張良眉頭微蹙,隨即苦笑着搖搖頭。

只見何瑊怒氣衝衝的走了回來,嘴上還罵罵咧咧的,顯然對打探出來的情況很是不滿。

他怒道:“真是氣煞我也。”

“這楚地貴族當真是不識好人心。”

“竟把他們這次遭的難,一股腦都算到我們頭上,我們之前哪想到秦廷會這麼奸詐?也哪裡知曉這些人會蠢到毫無動作?眼下出了事,竟只知道歸咎到我們頭上,真是豈有此理。”

何瑊怒紅着臉。

張良長身而立,淡然道:“何兄,你無須多怒,是非曲直,其實楚地這些貴族心中很清楚,雖秦廷是以我等炮製出的流言爲藉口出的手,但稍微有所眼界的人都明白,這只是掩人耳目的藉口。”

“真正的原由在於官員的出賣。”

“楚地貴族其實也知道。”

“只是這次遭受了這麼大的損傷,不少貴族已是傷了根本,更有一些貴族差點被一鍋端,心中有怨氣是難免的,讓其發泄罵幾聲,又有何妨?”

“何況這次的確是我們不對。”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我等的確是失算了。”

張良態度平和。

他並不覺得這有什麼。

若是換做他,恐也會心生埋怨。

但也只是埋怨。

何瑊冷哼一聲,不滿道:“那是你沒有去跟這些人見面,你若是見了面,聽到這些人罵的那些話,你跟我一樣坐不住,而且他們既然都知道究竟是誰的原因,還死咬着不放,這豈不是明擺着欺負我們嗎?”

“我韓人雖弱,卻也有風骨。”

張良搖頭。

並不願就此多說。

是非功過,已無意義,禍事已釀成,當下更要緊的,還是弄清秦廷接下來的動作,他有種強烈的預感,秦廷的腳步不會停下。

因爲他同樣意識到了。

隨着始皇巡行,整個大秦朝廷再度活躍起來,僅僅依靠着隨行的幾萬士卒,卻強行壓得楚地各方勢力動彈不得,這已然是大秦這些年最爲難得的擴張期,他能夠看清楚,秦廷同樣也明白。

所以他篤定,秦廷還有動作。

因而在這個發現之後,便立即動身到了楚地。

想要近距離觀察秦廷的一舉一動。

不過張良不想多言,何瑊卻依舊是憤憤不平,他年過半百,何曾受過這般委屈?尤其是知曉,這是爲秦人官員背了鍋,心中更是憋屈憤懣。

他惱怒道:“這些楚人真是欺人太甚。”

“他們若真有膽,爲何不敢找秦人麻煩,不敢找地方官員麻煩?就只知道找我們麻煩,我們難道不也是想反秦嗎?誰能猜到,秦人根本就不按我們預想行事?而且他們身處楚地,經營楚地這麼久,還爲人算計的這麼徹底,他們難道不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嗎?”

“秦國伐楚,天下無人相救,當真是楚人活該!”

何瑊怒罵連連。

在一連罵了大半天后,何瑊的臉色才稍稍好轉,而後才重新鎮定下心神,將自己打聽出來的消息道出。

只是神色卻顯得很是嚴肅。

他沉聲道:“這段時間,始皇其實並沒有太多動作。”“只是下令全力查抄金陵、朱方、雲陽三邑,逃逸出去的項氏族人,同時徵發了上萬名刑徒,對楚地的山脈進行了挖掘,鑿開了金陵北山,掘斷了山脊長壠,更是讓一些方士對外宣佈,金陵邑地脈已決,天子氣已散。”

“當然除了金陵,朱方、雲陽都被改了名,也都被掘了地脈,而原本藏匿在江東的六國貴族眼下大多逃匿,根本不敢再拋頭露面,少有的一些,也都杯弓蛇影,不敢再像過去那樣張揚。”

“這些楚人活該狼狽至極。”

“這麼多貴族,竟無一家敢反抗,任由秦軍長驅直入,若是我韓國能聚集起這麼多力量,又豈會讓秦人這麼輕鬆制住?”

何瑊一臉冷笑。

眼中滿是輕蔑跟不屑。

張良蹙眉。

這些消息他早就知曉。

不外乎金陵改爲秣陵,朱方改爲丹徒,雲陽改爲曲阿。

他更關心的是秦廷後續的佈置。

秦廷這麼大費周章的算計,不可能只爲緝拿一些貴族,整頓一下吏治,這完全用不着這麼大手筆,至少也會對江東進行一番清理,繼而保證始皇離開後,秦廷依舊對江東有着較強的控制力。

但眼下秦廷似乎並無這般做法?

當真是自己多心了?

張良心中起疑。

他看向何瑊,問道:“秦廷這段時間當真沒有其他動靜?只是下令抓捕其他逃逸的貴族,以及清理那些出事的官吏?”

何瑊很乾脆的搖搖頭。

他的確沒打聽到。

他疑惑道:“秦廷做的事情還不夠多嗎?不僅將江東的貴族重創,還將原本親近我們貴族的官員給清理了大半,這已經足夠驚人了。”

張良搖頭,凝聲道:“就目前來看,秦廷的確動靜很大,但你仔細想想,這跟秦廷的關係真的很大嗎?”

“江東貴族出事,跟大量官吏出事,更多的是江東內部的問題,秦廷更多的只是正常出手,相對是有些被動的,算不得多主動,而從始皇巡行這一路看下來,始皇都是很積極的尋求變化的。”

“江東這次又生出了這麼大的事,始皇又豈會沒有一點想法?”

何瑊一愣。

他狐疑的看着張良,又在腦海思索了一下,還是搖了搖頭,凝聲道:“但就我打聽到的消息,秦廷的確沒有其他動作了,現在秦廷的注意力,除了緝拿逃逸出去的貴族,便就是準備即將開始的祭祀。”

“難道暗中還有算計?”

何瑊的心莫名一緊。

連月來他當真爲秦廷的舉動給驚住了。

以至有些杯弓蛇影。

張良負手而立,在四周來回踱步。

他現在也有些不確定了。

當真是自己多心?高看了秦廷的動作?

只是就現在的情況而言,秦廷真正得到的東西並不多,更多的只是威懾作用,而始皇的身體恐並不太能支撐下次巡行,那也意味着,若是秦廷這次沒能做出一些根本上的改變,天下將會就此糜爛下來。

以始皇之雄心,當真會就此罷休?

他並不確定。

這時。

何瑊似想到了什麼,笑着道:“始皇這邊倒是沒有做什麼,不過我在臨走時還打聽到一件事,是咸陽那邊的,跟扶蘇有關。”

“據說扶蘇準備將過去事務府的官員提拔一下。”

“但提拔的有限。”

“基本就是從縣裡升到郡上。”

聞言。

張良並未放在心上。

隨即,似想到了什麼,又猛地回過神,面色嚴肅道:“何兄,你剛纔說什麼?扶蘇將事務府的官員提拔了?我若是沒有記錯的話,這事務府恐大半是關東官吏。”

何瑊點頭。

他面露詫異道:“的確是這樣,當初扶蘇籌建事務府時,也在天下引起了一番熱議,當時熱議的焦點,便在於裡面竟有大量關東官吏,只是後面這些官吏回來後,並未得到升遷,漸漸也就沒人注意了。”

“但裡面的確有很多關東官吏。”

“這有什麼問題?”

何瑊一臉驚疑。

他在腦海想了想,沒想到哪有問題。

只是覺得有些好笑,事務府的這些官員,替扶蘇完成政事足有大半年了,隔了這麼久纔想起給人升遷,當真是倨傲啊。

張良眉頭緊皺。

他右手摸着下巴,不斷沉思着。

他感覺此事有些不對勁。

他閉上眼,在腦海中慢慢梳理着,他將始皇巡行路上做的事,一點點的在腦海中顯現,最終陡然發現,這些事最終都串成一條線。

這條線就是吏!

若是將關東出現的官吏空缺全部補齊,天下會變成何種樣子?之前所有人都以爲會由秦人填補,但隨着這些事務府官員升遷,一切已然變了模樣,秦廷剔除了一些三心二意的官員,提拔了一些對秦有好感,或者有一定忠誠度的官吏,這無疑會極大加強秦廷對關東的控制。

更重要的是。

事務府官吏的升遷,將會堵住一些質疑聲。

便是秦廷只願信任秦人。

只是就事務府那十來個官員,根本就不夠,相較於關東出現的官吏空缺,將填補進來的秦人明顯更多,而這定然也會引起關東士人豪強的不滿。

但始皇這次巡行鍼對的主要便是‘吏’。

難道還有後續?

張良道:“有問題,而且問題不小,秦廷這次主要針對的似就是‘吏’,只是若按我們的預想,恐都會選用秦軍中的士官替代,而如果秦廷真這麼做的話,定會引得江東很多士人豪強不滿。”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爲了平息關東不滿,秦廷當會做出一定妥協,而扶蘇將事務府這些關東官吏提拔上去,就顯得很不一般了,只是能被扶蘇選入事務府的官吏,註定是少數,也難以堵住關東悠悠衆口。”

“只怕.”

“秦廷接下來還會有動作。”

“而且動作不小。”

“我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跟吏有關。”

“《管子》雲: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事之儀表也。”

“吏者,民之所懸命也。”

“吏之重要,秦廷不可能不清楚,也絕對不會犯這麼嚴重的錯誤,定會做出後續的補救,而那纔是秦廷真正的目的!!!”

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412章 查案?不用,治罪就行!(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199章 小心趙佗!(求訂閱)第185章 千金買骨,摸石過河!(六千字第二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340章 朝聞道,夕可死矣!(求訂閱)第69章 有囑!(求收藏)第490章 變革前夕!(求訂閱)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105章 氣數已盡,註定當亡!(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165章 定調!(求訂閱)第404章 栽贓彭越?!(求訂閱)第152章 落英飄搖!(求訂閱)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120章 板蕩識忠臣,國危思良將!(求訂閱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70章 富 貴!(求月票)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87章 上架感言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236章 孤臣!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30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214章 天下是大秦的,這才重要!(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57章 帝國的傲慢!(求收藏)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124章 智者不入棋局!(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215章 冠劍加冕!(求月票)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49章 沛縣蕭何當爲最!(求收藏)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79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求訂閱)第422章 天下何人不通秦?!(求訂閱)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262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求訂閱)第287章 欲治中國者,海納爲本!(求訂閱)第191章 人人有氏,等於人人無氏!(求訂閱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184章 嬴政宮外的影子?(六千字第一更)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448章 有傷人和!(求訂閱)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440章 洗塵宴!(求訂閱)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461章 兵敗垓下!(求訂閱)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391章 沉船,殺人,引天下風聲!(求訂閱第139章 流水無情關中動!(求訂閱)第325章 秦之變局,便在於吏!(23)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95章 大商人!小商人!(求訂閱)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446章 只是始皇餘策罷了!(求訂閱)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
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180章 三份告示振人心!(六千字,求訂閱第412章 查案?不用,治罪就行!(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199章 小心趙佗!(求訂閱)第185章 千金買骨,摸石過河!(六千字第二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186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六千字第第228章 秦之特異也!(求訂閱)第393章 扁鵲之死!(求訂閱)第155章 法律能滯後,但法官不能!(求訂閱第340章 朝聞道,夕可死矣!(求訂閱)第69章 有囑!(求收藏)第490章 變革前夕!(求訂閱)第276章 三代無定法,國難當變通!(求訂閱第105章 氣數已盡,註定當亡!(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165章 定調!(求訂閱)第404章 栽贓彭越?!(求訂閱)第152章 落英飄搖!(求訂閱)第390章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求第120章 板蕩識忠臣,國危思良將!(求訂閱第495章 這就是大秦的體制!(求訂閱)第286章 請御史教我!!!(求訂閱)第70章 富 貴!(求月票)第94章 只是些許風浪!(求訂閱)第497章 繼承和發揚百家思想!(元宵快樂!第312章 這就是大秦的官吏?!(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419章 以暴利爲引,陽謀天下!(求訂閱)第352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474章 挾大勢以令皇帝!(求訂閱)第87章 上架感言第68章 人事之要,政見心界!(求收藏)第221章 權勢富貴同樣也定於一!(求訂閱)第168章 你們想出仕?!(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210章 儲君之爭?一場政治分野罷了!(求第236章 孤臣!第103章 恩威並施!(求訂閱)第197章 將士的釋懷!(求訂閱)第307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求訂閱)第295章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求訂閱)第436章 囚母殺弟,再多個弒子又何妨?!(第214章 天下是大秦的,這才重要!(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104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求訂閱)第36章 阿房,阿房,亡始皇!(求收藏)第456章 兵家四派!我爲陰陽!(求訂閱)第98章 根沒死,就能活!(求訂閱)第20章 智者!(求收藏)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318章 不書不語唯殺人,天意何其神妙哉!第45章 世間無對錯,只在利害權衡!(求追讀第46章 天下誰最先反呢?(求追讀)第57章 帝國的傲慢!(求收藏)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402章 大政:不懈怠,不折騰!(求訂閱)第124章 智者不入棋局!(求訂閱)第493章 我不急,可以等!(求訂閱)第330章 暗流涌動!(今天倒下時差,明天恢第215章 冠劍加冕!(求月票)第208章 政治就是不講道理的!(求訂閱)第499章 是風,是浪,是青萍,是微瀾!(求第49章 沛縣蕭何當爲最!(求收藏)第238章 扯扶蘇的虎皮!(第二更)第179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求訂閱)第422章 天下何人不通秦?!(求訂閱)第151章 低頭?讓你低了嗎?!(求訂閱)第491章 變數已至,未來已來!(求訂閱)第192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求訂閱)第262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求訂閱)第287章 欲治中國者,海納爲本!(求訂閱)第191章 人人有氏,等於人人無氏!(求訂閱第425章 要當就當‘皇商’!(求訂閱)第184章 嬴政宮外的影子?(六千字第一更)第119章 烽火戲諸侯?(求訂閱)第448章 有傷人和!(求訂閱)第4章 大舟已過巨波海,新帆卻覆江河前!(第440章 洗塵宴!(求訂閱)第376章 用空間換取時間!(求訂閱)第484章 磨劍斬君澤!(求訂閱)第333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3)第258章 嬴政的不安!(求訂閱)第430章 陛下今日必須死!(欠一章)第461章 兵敗垓下!(求訂閱)第9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求訂閱)第12章 君儒臣法!(求收藏)第507章 天下大治(本書完)第466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求訂閱)第391章 沉船,殺人,引天下風聲!(求訂閱第139章 流水無情關中動!(求訂閱)第325章 秦之變局,便在於吏!(23)第198章 趙佗的不悅!(求訂閱)第433章 朕在等扶蘇跟胡亥!(求訂閱)第95章 大商人!小商人!(求訂閱)第374章 塵埃落定!(求訂閱)第446章 只是始皇餘策罷了!(求訂閱)第397章 你是在等朕死!(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