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輿論攻擊

“李道長,我等已經證明牛痘對於天花有防禦作用,現在應該將這些消息傳給陛下,讓更多牛感染上天花,好取痘給人接種。”孫享福結束了對災區百姓的組織工作之後,才與李淳風商議道。

“嗯,如此,就由貧道留下來照顧此間事,你速去報知陛下吧!”

兩人分配了任務,孫享福也不多說,立即起行,臨到了獨孤謀設立的崗哨處,便將自己的衣衫脫下來焚燒,進入獨孤謀準備好的浴桶裡沐浴,連那桶洗澡水,都放了硝石,將其凝固成冰,方纔放心。

“獨孤將軍,那些軍士恢復之後,就可以按照我之前交待的方法進入重災區消滅病源了。”

三四天過去,獨孤謀已經恢復如常人,隨着孫享福安的從災區出來,他也已經確認牛痘能對抗天花了。

“如此,還勞煩你早日收集到足夠多的牛痘,讓某屬下的軍士能儘快的將這片瘟疫區域掃平。”

換了一身衣裳,孫享福就如何消滅病源的方式方法跟獨孤謀再三叮囑後,也不多留,便和送他來這裡的大內侍衛們一起打馬朝幸福村而去。

一路上,孫享福想了很多,災區的慘相總是不斷的在他的腦海裡浮現,然而,如果像孫思邈說的那樣斬妖除魔,以他現在的能力還做不到,但是不做點什麼,他又覺得太便宜了那幫喪心病狂的傢伙,於是,一個想法在孫享福的腦海裡誕生。

幸福村現在就是個大牛場,反正天上不下雨,地裡也無法種植什麼農作物,那些被李世民集中過來的耕牛就都都拴在了幸福村的田地裡了。

“想不到咱大唐百姓的繁衍生息,最終要靠這些牛,朕意,將殺牛之罪再加一等,諸卿以爲如何?”

殺牛在大唐本來就屬於犯罪,不過處罰並不嚴重,有很多擦邊球可以打,在孫享福帶回了天花可控的消息之後,整個朝堂都鬆了一口氣,他進入了繁忙的取痘工作中,李世民也終於有心思來制裁不法,修訂法律了。

在這個當口,沒有誰反對這種保護救星的法律,所以,很快,針對殺牛的新律法便制定了出來,雖然沒有上升到死刑的高度,但這個時期的徒三千里,已經算是重刑了。

藉着這個和諧的氛圍,李世民又宣佈了一系列的官員任命和罷免,首先就是漕運系的中低級官員,幾乎部下馬,再有幾個跟李孝常不清不楚被抓住了馬腳的世家,也都強力清算。

當然,這個度,李世民掌握的非常好,畢竟,關中現在旱災和蝗災沒有過去,大唐邊境,還有頡利和突利兩個野心勃勃的傢伙,李世民不好在這個時候搞出什麼太大的動作,讓內部不穩,所以,給幾個頂級世家留了面子,他卻不知道,某人爲了給那些世家子一個教訓,已經私自行動了。

入夜,孫享福和李淳風當初研究牛痘的小木屋裡燈火通明,孫享福結束了一天的取痘工作後其實已經很累了,不過還得加班,一支鵝毛筆被他抓在手上飛快的書寫着,桌案上的大紙上,密密麻麻的是字,而桌子周邊,七八個雕刻泥印的工匠,正等着他完稿。

沒錯,孫享福想到了利用輿論來打擊世家名望的辦法,而說到輿論,在網絡時代沒有到來之前,首推的就是報紙。

今天,孫享福這篇文章寫的很含蓄,頭條是“囤積居奇何人也?”

他必須要先把第一個矛頭指向地位低下的商人,這樣,才能讓突然問世的報紙打開局面,要知道,這個時期讀書認字的士人,多是出自世家門閥,一上來就向他們開炮的話,估計這報紙就推廣不下去了。

整篇文章的內容並不複雜,只是給人們分析了囤積居奇這個行爲給百姓帶來的壞處,在眼下,關中大災的時候,危害百姓,對於整個國家的一些影響,話語很直白,只要念報紙的人照着原文念,沒有讀過書的老百姓也能聽的懂,也正是因爲直白,幸福村這些只是學會了基礎認字的工匠和農夫們纔讀的懂,於是,當晚,印刷作坊開始忙碌了起來。

報紙並不需要多精美,只要內容出來了就行,次日,孫享福依舊一副忙碌不堪的樣子帶着人去取牛痘,而數千張印刷好的報紙則是被護衛張軻所組織的幸福村百姓開始向周邊縣城散播,當然,主要散播地是長安。

在幸福村臨時辦公的李世民和朝廷大臣是下午才知道報紙這個事情的,當然,不是說李世民不知道孫享福的這些行爲,只是他不知道孫享福弄的這一出,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

就在今天下午,長安這個百萬大都市的主要交易市場東西兩市罷市了,這可比後世滬深兩市不開盤的影響還大,畢竟,現在是西域胡商集體來長安開交易會的時間,是國商人集中交易換貨的大日子,而罷市的原因,正是因爲孫享福那篇抨擊商人的文章。

幾千份報紙,數百個讀報人,一個上午的時間,就讓百姓們的認知達到了統一,商人囤積居奇,是害老百姓的行爲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友請提示:長時間閱讀請注意眼睛的休息。推薦閱讀:

----這是華麗的分割線---

,尤其是在關中大旱,老百姓沒有吃的時候,囤積糧食的那些商人,該殺。

長安城裡,越發買不起糧食的百姓們都自發的聚集到了糧商的鋪子門口圍堵,不僅不買糧食,還不準別人買糧食,官府介入之後,大量的百姓拿報紙中所說的道理跟衙差辯論起來,要知道,這些參與圍堵的百姓可是上萬人,東西兩市的市署可不敢擅自做主抓人,就算抓,長安也沒有那麼大的牢房,所以,消息很快的就被揍報到了李世民這裡。

“陛下,臣覺得,鬧一鬧也好,長安的糜子小麥都已經賣到了三貫多一石的價格,百姓們都改吃豆腐充飢了,膳監司的壓力太大了。”

在旱災沒有爆發前,膳監司向整個關應豆腐,每天也不過銷售三千石左右,而現在,光是長安一地,每天銷售出去的豆腐就高達到兩萬多石,這可是兩三百萬斤,也就是說,長安的百姓平均每天都要吃兩斤多豆腐了,再加上關中其它地方的銷量,膳監司每日打豆腐消耗的大豆都在兩萬石以上,這麼下去,一個月就是六七十萬石,即便之後的消耗不再明顯增加,支撐到明年秋收的時候,膳監司也差不多要消耗掉一千萬石大豆。

而不增加,這可能嗎?到了隆冬時節,爲了對抗寒冷,所有人的食量都會增大,而那個時候,百姓的存糧又部吃完了,翻倍的增長都是必然的。

可盛產大豆的淮南,去年儲備的大豆都被孫享福買下來製作鹹魚豆醬了,今年收上來的大豆別說給長安提供一千萬石大豆,就是五百萬石都困難,畢竟,隨着鹹魚豆醬開始在國熱銷,今年揚州的豆醬作坊也是要收購一些的。

那些糧商之所以敢這麼漲價,自然是因爲看到了膳監司大豆供應會不足,遲早繃不住,而這些糧商背後的是什麼人?世家門閥也。

蕭瑀的建議直接成爲了李世民對此事的態度,不過他沒有允許東西兩市繼續關閉,黃昏時分,他就擺駕回宮了,如無意外,明天會有大量左右衛的軍卒前往兩市維護次序,畢竟,保證西域胡商在大唐的交易,是關係國家年稅收的大事情。

然而,當第二天的朝陽升起的時候,第二篇由孫享福匿名撰稿的報紙被散發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了,其印刷的張數,直接是昨天的幾倍。

報紙的頭條是‘大唐缺糧嗎?’

報紙的內容更加是簡單明瞭,擺事實,拿數據,大唐田畝幾多?百姓幾何?田地裡的產出最少是多少?百姓最多能吃用掉多少?這些問題部都有詳細的數據。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大唐不僅不應該缺糧食,應該還有千萬石以上的餘糧,因爲大唐的兩百多萬戶百姓去年種植了上億畝田地,這些田地的產出,應該夠大唐的這麼點人口吃三年以上的,就像揚州的大豆一樣,一州之地就能富餘幾百萬石大豆,這纔是真實數據,而這些富餘出來的糧食去了哪裡?

報紙的後半段內容有交待,裡面分析了大唐的田地都在誰手上,百姓們種出來的收成,大多都在他們手上,而他們,正是那些出售糧食的商鋪的背後老闆。

這張報紙簡直就像一個炸彈,將整個朝堂和民間轟的外焦裡嫩,尤其是被報紙上點名的幾家,太原王氏,有田地數十萬傾,產出來的糧食呢?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瑩陽鄭氏,那家的田地都不比太原王氏的田地少多少,產出呢?

朝堂之上,面對李世民,和那些非世家系官員詢問的目光,這幾家系的官員個個垂頭不語,最後,王圭,崔世勳等人爲首的世家系官員迫於壓力,向李世民告了罪,說是會即刻去信族中,讓他們調運糧食到關中捐給朝廷賑災,當然,他們都沒有說具體會運多少,捐多少,想來,估計也就是個幾萬石。

如果他們以爲這事就這麼了結了,那就大錯特錯了,第三天,那該死的報紙又在市面上發行了,數量更加龐大,達到了十幾萬份,就差給長安的大街小巷鋪地面了,這次,就不是那麼溫和的指責世家囤積糧食,不顧百姓死活了。

報紙的頭條直接寫道,“世家緣何亂國?利益使然也!”

整篇文章同樣是以直白的不得了的方式講述了國家大亂,崔王鄭盧等世家會因此得利,正是因爲他們想獲得利益,而主動挑動國家大亂的事例。裡面有孫享福從唐奉義嘴裡套出來的一些前隋的事情,還有大唐立國之後的一些事情,更是有最近一兩年才發生的嶺南事件,關中瘟疫事件爆發的起始因由等等。所有事情,有名有姓有經過,故事立體到大家一聽就知道假不了的程度。

看到這裡,幾大家要是再不知道是孫享福在背後搞事情,那就白活了,事實上,昨天他們就開始在查了,不過打嘴炮的事情,他們不會認爲有人能夠玩的過自己,大不了舍些財,避一避這輿論風波。

可今天刊登散發出來的內容就真是徹底把他們幾家搞臭了,當然,不需要他們發動反擊,李世民就已經裝模作樣的下令禁止了,這事情鬧的不好,可見是要跟世家完撕破臉皮的結果,而大唐現在卻承受不起這個結果。

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126章 用計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00章 大動作第421章 又上朝第520章 到定襄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116章 李香蝶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560章 審問第560章 審問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288章 密室第421章 又上朝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398章 論法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760章 治理難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450章 效果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175章 唐奉義第126章 用計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211章 戰略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336章 再起程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197章 獻策第559章 擒王浩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20章 到定襄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527章 進村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420章 送別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125章 審訊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368章 定計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197章 獻策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435章 任務艱鉅
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126章 用計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300章 大動作第421章 又上朝第520章 到定襄第五十三章 膳監司第五十五章 考評藝人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140章 和韋氏的合作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116章 李香蝶第656章 大唐的家底第708章 一統的前奏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328章 全民運動會的構想第560章 審問第560章 審問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三十一章 經營思想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288章 密室第421章 又上朝第434章 王浩的陽謀第394章 大唐的財稅第398章 論法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396章 君明臣賢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760章 治理難第545章 被唬住了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450章 效果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175章 唐奉義第126章 用計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211章 戰略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336章 再起程第231章 過冬請到善陽來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449章 閱兵出征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197章 獻策第559章 擒王浩第198章 接種試驗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20章 到定襄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162章 改變主意第527章 進村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420章 送別第195章 關中景象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125章 審訊第187章 孫府迎客第632章 補短板理論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550章 海上絲綢之路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574章 王浩之死第368章 定計第一百章 回村子第197章 獻策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第516章 貨幣管理第435章 任務艱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