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

<content>

九垸商會的產業越來越大,賺到的錢,也越來越多,這些錢,除了用來擴張產業之外,還要用於提升百姓的生活質量,因爲,九垸縣現在是大唐的模板,只有這個模板變的更加好,所有模仿它發展的州縣,纔會更好。

經過孫享福的提議之後,九垸商會和九垸縣衙很快就制定出了房補政策,不管縣內居民修建兩層樓,或者是三層樓,商會大賬上,都會一次性給予每戶百姓兩百貫的房補,每個獨立戶頭,只會補助一次,反正這些錢,也都是大家賺來的,給大傢伙花出去,也不心疼。

這個房補政策一出臺,九垸縣的百姓更新換代自己房屋的熱情非常高,因爲修建一棟兩層樓房,他們自己只需要掏一百貫,修建一棟三層樓,也花費不過一百八十貫,這樣的支出,大多數家庭,都負擔的起,而且,選擇修建三層樓的居多,因爲,工匠們告訴他們,這種由混泥和少部分鋼筋修建的房屋,住二三十年都沒問題,可比之前快速上馬的那些磚瓦房屋紮實的多了。

然之後,九垸縣就全面進入了秋收,只等秋收完成,建房大業就將開始,人家工程隊之所以收高工價,可不是白收的,派的人手足夠多,一套房子,加上水泥澆築之後的晾曬環節,也只需要四個多月就建好,半年以內能夠入住,而且,工程隊人數過萬,加上本地百姓幫工,可以同時開建三千多套,一年就能建成近萬套房,也就是說,最多三年時間,九垸的民居,就可以全部換成這種堪比別墅的樓房。

大人們都有事要忙,也沒有什麼水平,所以,孫大力請來教那些勞工漢語的,是學堂裡的孩子們,讓孫享福比較驚訝的是,居然有不少孩子,能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學完小學的所有課程。

目前,中學的課程,孫享福還沒有將全部教材編好,也沒有足夠水平教師,所以,這些孩子們平時只能照着孫享福已經編出來的一些課本自學,上課時間很鬆散,恰巧就被孫大力發現了,臨時將他們抽調了過來。

還別說,年齡大多才十二三歲的他們,被用在這個崗位,十分的合適,因爲他們有在學校的集體生活經驗,有各種本地生活常識,還有較強的計算能力,處事的邏輯性也較高,最關鍵的是,他們的年齡身份,讓他們一眼看上去,就是無害的,那些少年勞工們,都願意聽他們的。

所以,這百來個孩子不僅成爲了勞工們的漢語老師,還成爲了帶領他們幹活的組織者。

“我看吶,有這些孩子在,今年咱們縣一大半的勞力都可以省下來了。”看着那些面帶着驚奇之色,在孩子們的帶領下,開始勞作的印度勞工們,孫大力有些欣慰的道。

九垸縣的食品廠,可是需要生產一部分供往長江下游市場的產品,即便是現在紀南縣,鍾祥縣的產業也做起來,分擔了不少生產壓力,但是生產任務也不輕,因爲商品鋪開之後,銷量很不錯,而九垸縣這邊有不少青壯勞動力,卻是向地各個地方輸出了。

所以,平時縣裡的婦女,老人,基本都是齊上陣,孫享福之前降低他們的工作時間,也是考慮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照看家裡,做屬於自己的日常,如果不是這些日常家務太多的話,這些婦女們,又怎麼會想着給家裡男人找小妾呢!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的青少年從學堂裡走出來,這些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全面優於上一代,幾年的學校集體生活,也讓他們有了一定的組織能力,有他們統帶這些勞工們下地幹活,田地裡基本就沒他們什麼事了,反正秋收之後,田地都會空着休養,明年開春纔會種,不趕時間,讓他們一塊塊的收割,打曬,學會這些簡單的勞動技巧就好。

“最初級的農業技術,其實沒有什麼巧,就是多做,九垸縣的孩子們從小就是跟着大人們幹這些活長大的,對於農活比較熟悉,有他們組織,讓那些勞工們知道自己該怎麼幹就好,多做幾遍,他們自然就會了。

不過,就以後的潛力來講,這些勞工們,最多也就能夠堪比咱們這邊上一代的普通百姓,而咱們培育出來的這些孩子,卻是能爆發出無窮的力量,你看着吧,三五年之後,九垸商會,全部會由這些成長起來的孩子們接管,你們縣衙裡的官員們,也會跟不上他們的節奏,到時候,還要能接受現實,給他們騰出位置纔好。”孫享福笑了笑道。

這些在全新教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乳虎,即將開始傲嘯山林,最多再有一兩年時間,孫享福將不愁沒有人才可用,到那時,即便是大唐擴張的腳步快些,面對的情況更加複雜,也用不着擔心。

“呵呵,我還巴不得他們比我們強呢!帶領勞工幹活的事情,我就交給這些童子軍了,還別說,商會的各個產業擴大之後,遇到的問題還真不少,連我都要被他們拉過去開會,協調各方關係。”

孫大力半笑半愁的走了,孫享福,則是繼續在田埂之上,思考着大唐的未來。

若說這個秋天大唐最大的事件,還未必是朝廷在海外新設了耽摩道,而是五姓七家,經過長達七八個月的清點核算之後,終於改制完成,並且對外發行股票上了。

其中,以王家的規模最大,將家族固定產業分配給族人之後,所有對外經營的營生,以及現金存款,折算成了五千萬股,分配給族人,每股淨資產一貫,他們在報紙上刊登相關信息之後,又向市場上發行五千萬股,發行的價格爲三貫,上市的當天,漲到了四貫零五十二錢,持有王氏集團三千萬股的王旭,以一億兩千多萬貫的身價,排在大唐富豪榜的第三位,在長孫無忌之後。

因爲,此時富豪榜上的第一位,已經是皇帝李世民。

這幾個月,幾乎所有向市場增發股份的企業的股票,他都有購買,像王氏集團增發的五千萬股,他一口氣就買了兩千萬股,而且是最初的增發價,因爲沒有計算機統計之類的,根本無法搞什麼抽籤中新股,交易中心的新股發行,就是直接由原始股東,用發行價,在大盤上掛賣單出售,買家在交易中心拿錢購買,先出手,先得。

比如王氏集團要以三貫錢發行五千萬股,他們就會直接在賣盤上掛五千萬股,單價三貫的賣單,誰有錢,都可以買,先到先得,賣完了這五千萬股,然之後就是自由出價收購,收購的人出的價錢越高,股價就越高,以買賣的最新成交價,爲現價。

而在這個世界上,誰又能排到李世民前面呢!所以,只要他願意買,都能按照發行價購買股票,當然,也不是說,李世民按照發行價購買股票,他就鐵賺了,因爲,他買的多,一旦開始拋售,沒有人接盤,那麼,股價就會直落,最終能夠套現多少,很難說,畢竟,其原始股的淨資產只值一貫錢,再算上增發的股票,每股實際價值,只有五百錢而已。

要問李世民哪裡來的這麼多錢,增持所有在交易中心上市公司的股票,那就要看大唐的船隊從海外拉回了多少金銀進入鑄錢廠了,反正,李世民現在持有的股票的市值,超過了五億貫,他購買這些股票的實際成本,也差不多達到了三億貫,這些錢,真正屬於皇家的所持有的產業,爲他從市場上賺來的,還不到五千萬貫,其餘的錢,來路大家猜的到,但沒有誰說破。

股份改制起到的另一個效果,就是將各個世家隱藏的財富,都挖了出來,自從長孫氏和韋氏作爲第一梯隊上市之後,大唐錢莊的存款量,就以直線上升的速度在增長,僅僅半年左右的時間,就翻了一倍多,突破了十八億貫,而市場上的活錢,卻並沒有見減少,這倒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

這個民族採礦制錢的歷史,已有千年,也就是到了現在,纔將大部分老底都抖出來,不過越是往後,上市發行的股票,就越賣不起價錢來了,因爲活錢,都已經被這些上市的企業,吸走了大半,大家反而期待李世民大力出手,購買自家發行的股票,像王家,如果不是李世民掏六千萬貫,買了他們兩千萬股,他們的股價,絕對到不了四貫多,也就能勉勉強強按照發行家,把發行的股票賣完而已,因爲,他們的盤子太大,一下子,就要圈走市場上一億五千萬貫以上的現金。

而像尉遲老黑,程咬金這樣的大戶代表們,現在手頭上都已經沒錢了,全都是一堆股票,還不敢大量往外拋,因爲沒有漲跌停限制,拋的多了,沒有人接盤,價格就跳水了,損失的可就是他們。

不過,相比於後世的股市,這個時期的股市,還算正常,一般價格到了淨資產的六到八倍,就沒有人出更高的價格買入了,甚至有些人已經開始根據各個家族公佈的盈利能力,來計算它的投資回報率,看看自己持有股票,通過多少年分紅,可以拿回成本,一般到了八到十年左右,就不會有人買了,與後世動不動幾十上百倍的市盈率相比,反倒是現在更靠譜,因爲大家買股票的性質不同,這個時代,能玩的起股票的,大多是大戶,他們是以投資,拿分紅爲目的,後世,則是全民參與,以投機賺差價者居多。

當然,改制上市還有一個只有王旭這些世家子們才知道的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瓦解了他們通過借貸經營,把自己的利益捆綁在朝廷身上的目的。

現在,通過股票發行,他們有足夠的錢去擴張自己的產業,然而,他們卻不敢盲目的擴張了,或者說,不敢做以不是盈利爲目的擴張了。

因爲,這些經營項目進入股份制公司之後,虧本,大家一起虧,虧的厲害了,所有持股人都受損,到最後,可能將你整個家族都拖垮,背靠了公司,再想推一個人出來背鍋,做成壞賬,坑錢莊,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整個倒閉清盤。

而且,公司一旦上市了,所有的賬目,經營情況,可就受到多方監管了,李世民之所以在各個家族企業都購買一定量的股份,就是因爲他要進入這些資產上千萬貫的,能左右一個行業的所有公司的董事會,對其經營,保持一定的話語權。

這些謀劃,是馬周來信問過孫享福,然後建議給李世民的,也是李世民這一年瘋狂的收集現金的原因,連幾十萬貫的購糧款,他都是能省則省,還對外的幾筆大宗交易,賺到的現金,可都投到裡面去了。

大唐不缺頂尖智者,但缺少足夠多的智者,像目前的這些管理體系,以孫享福後世人的眼光看來,有太多的漏洞可以尋,他需要培養足夠多的人才,去填補這些漏洞,使其不對國家穩定造成危害,所以,他用腦的時間越來越多了。

看似在鄉村裡面,除了種糧之外,他什麼心都不用操,連生活上的瑣事,都有十多個小妾,給他照顧的無微不至,其實他內心裡,壓力還是很大的,現下的大唐,發展的跨度太大了,一旦出了問題,局面可不好收拾。</content>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527章 進村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577章 追擊第179章 互坑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271章 新作物第584章 九垸縣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549章 北上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269章 私聊第365章 戰報來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577章 追擊第533章 巡視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269章 私聊第147章 豐收樂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564章 入城第544章 偷跑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111章 起航第570章 走場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150章 滿船寶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241章 運作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620章 九垸夜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285章 上朝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
第527章 進村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85章 東珠產子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577章 追擊第179章 互坑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三十三章 望景峰上第389章 長安商業大規劃第613章 和李泰談談心第358章 今年科舉不授官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295章 貞觀三年第120章 急至嶺南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493章 儒家出招了第723章 又見祿東贊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302章 何人如此土豪?第555章 再會夷男第585章 發展計劃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271章 新作物第584章 九垸縣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256章 奶糖泛起的漣漪第397章 張公瑾出征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549章 北上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152章 齊民要術火了第十三章 滎陽鄭氏第321章 善陽醫學院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278章 爲理想搖旗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六十九章 改戲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269章 私聊第365章 戰報來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461章 幸福來的太突然第128章 輕鬆獲勝第311章 廣告效應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577章 追擊第533章 巡視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三十四章 唱詞第269章 私聊第147章 豐收樂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564章 入城第544章 偷跑第148章 王麟的一天第730章 人類的新時代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660章 反季節蔬菜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377章 農部的構架第111章 起航第570章 走場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150章 滿船寶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241章 運作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620章 九垸夜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250章 一號地塊第494章 鋼琴和初級顯微鏡第285章 上朝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