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上元節的熱門娛樂項目

<content>

孫享福在九垸縣種下了一顆比較新穎的種子,李承乾想把它種遍整個大唐,原因是這能讓他多點時間娛樂偷懶,事情的初衷,就是這麼簡單,但是在李世民卻不這麼看。

在聽完了李承乾的提議之後,他原本打算五月纔去嶺南的,現在直接給提前到了二月,到時候,他會直接從山南道啓程,在嶺南給探索船隊送行。

而且,他還取消了原本打算在開春之後,在西邊進行的所有軍士行動,因爲,在所有人的反對下,他也意識到了根基穩固的重要性,在安西大都護府境內的軍屯田地沒有開出來之前,那邊確實不宜大動干戈。

大唐本土現在是不缺糧食的,甚至有很大的富餘,但是本土不缺糧食,不代表邊境不缺糧食,安西大都護府離大唐本土產糧地的距離實在太遠了,在高昌,龜茲等地產出的糧食要提供給波斯的情況下,大軍的供應,只能靠上齊城五家就近支撐,而他們幾家,現在站在了反戰派那邊。

他們當然是更加願意把糧食高價賣給奧古茲王國和可薩汗國這樣,距離他們只有三四千裡的國家,而不是平價賣給朝廷做軍糧。

畢竟,在朝廷此前跟他們達成的共識裡面,是允許他們出售糧食,給奧茲古王國和可薩汗國,用以對抗拜占庭帝國的。

所以,在收到西方傳來的新消息後,李世民糾結了許久,最終,他將那張情報紙扔進了廢紙簍。

王浩殘餘下來的人開始動作了,目前,他們活躍在南印度地區,在戒日王的軍隊開始向南打響統一戰的時候,他們趁戰亂髮展壯大了自己,組織起了一支超過五萬人的雜牌軍隊,可別小看了這五萬人的雜牌軍,他們有着唐軍裝備全面更新之前的準唐軍裝備,絕不輸與天竺國的正規軍,並且擁有較爲充足的糧食,藥物等補給供應,絕對能對戒日王的軍隊,或者南印度聯軍展開致命的攻擊。

按照王浩之前制定好的計劃,如果唐軍出兵的話,他們會幫助弱的一方,突襲,坑死強的一方,然後與唐軍合力,消滅弱的地方,讓唐軍輕輕鬆鬆統治整個印度地區,並且將這一地區的青壯全部組織起來,分多線,一舉掃平,驃國,迦樓縷波等國,將整個大唐往西南方向的土地,全部收入版圖,將吐蕃高原包裹在版圖之中。

又得到了糧草資源的波斯拖住阿拉伯人,這個戰略計劃,幾乎沒有人可以破壞打攪。它簡單到唐軍只需要參與一戰,就能獲得方圓近萬里的土地,以及兩千萬多萬人口的戰果,由不得李世民不動心。

而有了這塊土地,和這麼多人口作爲基礎之後,大唐只需要提供糧食,或者一定的軍械,就能利用這裡的人,不斷的向中亞推進,先將虛弱的波斯吞入腹中,然後攜百萬多國聯軍,滅阿拉伯帝國,拜占庭帝國,統一整個歐亞大陸。

只是一戰,就能在二十年時間內統一整個歐亞大陸,而且,並不需要消耗多少大唐本土軍士的生命,這種巨大的誘惑,當然會讓李世民升起投機心理。

而這麼一個看上去非常靠譜的計劃,在以蕭瑀,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等大臣爲首的百官的勸阻下,卻整個廢棄掉了,因爲李世民清醒的認識到了,這一切都只是建立在王浩的構想之中。

王浩他並不是神,並不能預料到所有的一切,而大唐勉力向外出兵的風險性,真的是太大了,以目前的情況,根本無法實現將糧草及時的補給到萬里之外去,一旦失敗,那就有全軍覆沒,精銳盡喪的風險,畢竟,人口千萬的天竺國也不是那麼好滅的,大唐想要一戰獲勝,必須大軍團出動。

所以,李世民給了長孫衝一道軍令,化雪之後,三十多萬在安西大都護境內的大軍,全部就地屯田,第一年的要求,是開田一千萬畝以上,要在明年秋收之後,儲備供四十萬大軍食用一年以上的糧食,他覺得,有王浩那波人馬搗亂的情況下,戒日王在兩年之內,並不完成一統戰爭,只要戒日王還沒有一統,那麼,王浩的策略,就可以在自己準備好了之後再實行。

孫享福並不知道李世民要來,他找孫大力在五號垸給自己劃了一千多畝地,開始帶着孫小妹和一干農門子弟,進行新種葡萄的種植,因爲荊湖地區年後的氣溫開始上升,已經比較合適種植了。

通常新種的葡萄要兩到三年才結果,生產期可達二十年,甚至更久,後世,一些農村家庭自種的葡萄物,吃兩代人的情況都有,而且,一株葡萄藤,能長成很大一片,結很多的果,如何保證其生長的茂盛,結出來的葡萄又多又甜,其實主要靠肥。

孫享福用土辦法,弄出了三種可增甜的肥,其中以菊豆餅肥最多,打底的有機肥也不少,還專門用動物內臟羽毛瀝了不少磷鉀肥,反正這東西九垸縣多。

十幾個農門學子,帶着一干農部官員,以及民學那邊,想要學習種植葡萄的百姓們,用一週左右的時間,將孫二力從西域帶回來的數十種葡萄種子,全部都種了下去。

按照孫享福的構想,三年之後,這裡,將會產生一個千畝葡萄園,數十種葡萄之中,總會生成幾種產量和口味令人滿意的葡萄,屆時,再做一些種羣優化,差不多就夠了。

上元節前三天的時候,趙龍帶着趙河等人和一干海員艦長離開了九垸縣,他們要用船廠產出的新船做最後一次適應性訓練,這些新船沒有經過海浪的考驗,他們可不敢讓它遠航。

而孫享福,也帶着所有農部官員和小王爺們去到了一號垸田,開始準備今年的春耕大業。

“大家看到了,下犁的深度,還有犁耙碎土的節奏······”

即便是整田的過程被孫享福畫成了彩色圖冊,來供百姓們學習,但是百姓們,還是想要實地的觀看人家專家是怎麼整田的,包括紀南縣那邊百姓,足足來了數萬人到一號垸田這邊觀看孫享福整田,聽他講今後的施肥,泡種,播種的工序,反正,真正開始春耕,要等上元節之後,孫享福就當是現場給百姓們上民學課了。

才一天左右的時間,孫享福的嗓子就快講啞了,農民百姓從小沒讀過書,自然也沒有多少腦力活動,領悟力不高是硬傷,想要讓他們搞清楚各種工序的所以然,必須得反覆的給他們解釋,而且,今年發給他們的種子,將是經過了一輪種羣優化的新稻種,他們要是真種好了,產量一定能提升不少,兩個縣,那可是兩百幾十萬畝水稻田,平均畝產放大一石左右的產量,那都是兩百多萬石,分攤到每戶百姓頭上,都是二三十石穀子,夠一家人吃一年的了。

兩天的整田教學期間,孫享福給百姓們講解了如何泡種,下肥,至於之後的種植,田地管理環節,一二三號垸田的百姓,都已經有成熟的經驗了,到時候,大家可以過來跟他們學,一戶百姓只要教兩三戶,九垸,紀南兩縣的百姓,基本就全都能學會了,畢竟,這邊的原住民,是有一定的水稻種植技術基礎的。

結束了兩天的教學,孫享福纔回到九垸縣和家人共渡上元節,先把土地耕整好,晾一晾地,在上元節後開始泡種,在稻種成苗移植之前,田地裡還要重新下肥,每一輪種植的肥力,都要遞增,才能滿足新稻的肥力需求。

長安城,上元夜,滿城燈火通明,就連新種植的景觀樹上,都被治安署的巡丁掛滿了燈籠,城中幾處最熱鬧的商業廣場,還搭建了各種造型各異,製作精美的燈塔,自從造紙廠開始有大量的彩紙流入市場之後,這些花燈,造的就越來越漂亮了。

首都永遠是這個時代富人最多的城市,所以,工部研究院的高端裝備生產線就沒有停過,今天晚上,至少有二三十個熱氣球升空,供那些捨得花高價錢在空中看夜景的權貴富豪,其中包括皇帝李世民和太上皇李淵的,這個項目已然是長安最熱門的娛樂項目了。

東宮門前,一個可供八人乘坐的大熱氣球緩緩升空,它的行程,是從東宮飛到青龍坊的秀麗廣場,這等於是橫穿了半個長安城,這也是爲什麼李承乾要上天,還需要長孫祥事先安排的原因,光是準備一條能夠橫穿長安城的繩索,就得費些功夫。

除了東宮這邊會升空有一個固定的熱氣球,準備拉李承乾返回之外,秀麗廣場的小山上,還會有另一個足夠高的天燈升空,天燈上的力士,會慢慢的絞動繩索盤,將東宮門前的這個熱氣球緩緩的拖拽飛行,基本上有多少個熱氣球在長安上空飛行,就肯定有一倍以上的固定熱氣球點,爲他們服務,其中,爲了防止繩索糾纏,或者相撞,每一個飛行的熱氣球還需要報備,提前做好線路和高度的調整規劃。

贊悉若和欽陵自然是搞不懂這些玩意的,他們只知道,大唐掌握了這種可以在天上飛的東西,別看只是幾十個而已,但是整個爲其服務的‘空乘’和地勤人員,只怕不少於五千人,除非熱氣球的燃料缸出現爆炸,否則,是很難傷到乘坐在吊籃裡的客人的。

爲了保證安全,工部研究院還專門做了三次實驗,直接將熱氣球的氣囊在空中引燃,只是靠兩頭的固定點,靠繩索救援吊籃,最後,都保證了吊籃裡的人安全落地,這纔敢面向長安的權貴富人羣體服務。

只要是這個時代的正常人,在第一次乘坐這種東西上天的時候,就沒有不腳軟的,李承乾的專用熱氣球,有兩個專門負責操控燃料,和做瞭望通訊的‘空乘’人員,還有一個武藝高強的大內侍衛,他們背上都揹着一個大包包,據說叫做‘降落傘’,即便是出現了極其意外的情況,這些人帶着乘客從高空躍下逃生,也有八九成的機率安全落地,至少,目前的幾十次高空挑落試驗中,只是出現一些着地過猛,輕傷的情況,並沒有出現因此喪命的情況,就那些輕傷情況,還與試跳者自己太過緊張,沒有按照要求控制好有關。

李承乾的熱氣球上配製的人手,玩高空降落,自然已經是熟練到了家常便飯的程度,所以,在熱氣球上的他,十分安心,只是時不時的看一眼贊悉若和欽陵那兩張高原紅都遮不住的蒼白的臉,暗自好笑,在這種他們都不能正常用腦思考的環境下跟他們談國事,李承乾佔據的優勢簡直是太大了。</content>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十一章 買船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573章 開賽第576章 中計了第十章 賞錢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219章 追擊戰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666章 書畫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127章 海戰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116章 李香蝶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693章 去雲南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139章 見韋李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285章 上朝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533章 巡視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47章 進展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567章 宴會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509章 大招工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564章 入城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402章 迎新宴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368章 定計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125章 審訊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55章 合作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238章 都來了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
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十一章 買船第587章 世家的新經營模式第573章 開賽第576章 中計了第十章 賞錢第八十二章 有陰謀第219章 追擊戰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666章 書畫第291章 花錢的規劃第八十六章 籌備春晚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127章 海戰第354章 壓力山大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三十八章 不可磨滅的痕跡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526章 去往山南道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116章 李香蝶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673章 恢復官爵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507章 超級龐然大物的構架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二十二章 上衙第643章 甜蜜的負擔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693章 去雲南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139章 見韋李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285章 上朝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四十六章 幸福的種子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651章 穩步推進亦爲求穩第533章 巡視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47章 進展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304章 機會來的不是時候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567章 宴會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509章 大招工第423章 春耕調整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310章 種樹競賽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564章 入城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402章 迎新宴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284章 思想理念第517章 趕上了好時候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368章 定計第410章 無知的百姓第125章 審訊第 681章 再臨嶺南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617章 御駕到山南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55章 合作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238章 都來了第二十七章 吹牛逼勸架第234章 東珠逛街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293章 返程路上第582章 無官未必一身輕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