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

滿月宴李玄清喝的是酩酊大醉,巧兮帶着如煙服侍李玄清歇息之後又去看了看小天啓之後獨自一人坐在千秋殿門口愣愣出神。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巧兮吟唱着這首婉轉的詩歌,想着自己和李玄清兩世情緣在這一世開花結果,忍不住也是感慨萬千。

“怎麼一個人坐在這裡?”巧兮的聲音剛剛想起身後傳來了李玄清的聲音。

“大哥哥你醒啦?”巧兮見到李玄清坐在自己身邊就靠了過去,笑道:“大哥哥,我在看星星啊。你猜哪顆纔是牽牛織女星?”

李玄清知道巧兮在笑話自己,不過也沒多說什麼,伸手摟住巧兮的小蠻腰,指着月過中天之後那璀璨的銀河中兩顆特別的星星道:“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你瞧那不就是牽牛織女星嗎?”

“大哥哥你剛纔的那句詩全篇你還記得不?”巧兮笑道:“咱們現在坐在千秋殿前看星星不就是詩裡說的那樣嘛?”

“我想想啊,這首詩應該是這樣的。”李玄清想了想悠然道:

銀珠流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大哥哥記性真好,杜牧寫的這首詩確實很適合咱們現在的情景。要不大哥哥也去幫我把那把仕女扇拿過來,這個時節好像也沒有流螢了吧?至少咱們這個皇宮裡沒有了。”巧兮嫣然一笑道。

“大哥哥,你們後天的會議是不是就要商量十月初一登記開元的事情吧?巧兮剛纔也在想這件事。”巧兮和李玄清嬉鬧了一陣之後換了個話題道。

李玄清知道他在想什麼,揉了揉巧兮柔順的秀髮低聲道:“當了皇帝就沒辦法想出門就出門了,而且帝制實際上也不是最好的制度,就算由我們在也不一定有辦法改良變成後世的制度。”

“是啊,巧兮也在發愁這件事呢,你我在世一天自然是不管什麼制度都能維持住,但是能不能長久呢?當年始皇帝的郡縣制只維持了二世就被推翻,巧兮可不想小天啓將來面臨咱們留給他的一副爛攤子。”巧兮有點憂愁道。

“所以我想了一個漸進的辦法,上層建築還是帝制,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阻力,中間嫁接的是三權分立的思想,利用各項權力相互牽制的辦法維持住最高權力分配的平衡。下次將後世該有的思想都傳播出去,奠定千年之基石,這樣就算有一天你我都不在了,也能夠讓百姓逐漸覺悟過來,形成一個固定的制度從而扭轉我華夏千年政治之桎梏。”李玄清道:“所以啊,以後巧兮的傳媒集團可以多多出力纔是,想辦法將機械打字機等等輔助工具都造出來,加速文化的傳播速度。”

“那這樣咱們的後代怎麼辦?不會被這歷史洪流所淘汰吧最終?”巧兮有點擔憂道:“好歹咱們也是這一世的開創者啊。”

“那就學後世的維多利亞。”李玄清笑道:“皇室限制很多,但是至少能夠維持千年長盛不衰。”

巧兮歪着頭想了想,笑道:“那我們可要努力了,維多利亞可是很富有的,咱們現在還差得遠的。咱們手上的工業集團搞不好以後還要交給國家,所以這個還不能算的。”

“放心吧,有我在呢,我會想到辦法的。”李玄清笑道:“夜深了,咱們也該休息了,明天還要宴請那些南方來的使者呢。收了人家那麼多寶物,怎麼的也要表示一下。”

說到寶物巧兮噗嗤一聲笑了起來好半晌才停下來道:“今天我讓如煙姐姐仔細點過,大哥哥你知道嗎?光是南海夜明珠就差不多有十來顆呢,其他的寶物更是數不勝數,也不知道這些人士搜刮了多少人才拿到這些寶物的,現在都歸咱們家小天啓了。”

兩人一夜都坐在殿前數星星絮絮叨叨說着日常小事,巧兮說着說着不知不覺的就睡着了。李玄清聽到巧兮沒了聲音之後輕輕的將她抱了起來,兩人休息了一會之後李玄清起來梳洗打扮了一下之後囑咐如煙照顧巧兮之後回到前面的祈年殿,這裡胡小四和岑天時等人已經在招呼南方各藩鎮的使者了。大殿之內坐着十幾個人,見到李玄清到來急忙站起來行禮。

李玄清招呼大家坐下之後岑天時和胡小四開始給李玄清一一介紹這些使者的來歷,細細一數幾乎整個江南的各鎮有名氣一點的都派使者過來了:嶽州的杜洪,江陵的鐘傳,靜海地區的薛枚,錢塘地區的錢鏐,兩浙地區的董昌,還有劉士餘等十幾個勢力的代表人。

李玄清來只是打個過場,和大家隨便閒聊了幾句之後就不再多留,剩下的都交給了岑天時和胡小四。自己則起身前往總參大樓,徐天翔和楊天成等在總參的高級將領也基本上都到了,還有新增的葛存周等人也都在,甚至就連準備脫離軍界準備從政的楊行密都接到通知來到總參的圓形會議室。

“今天召集大家來是有件事需要提前通知大家,順便也解決一下部分將領的任命問題。”李玄清等大家行禮坐下之後直接開門見山道:“天策府已經準備在今年的十月初一舉行登基大典,改元天啓,重塑我大唐新氣象,時間已經非常緊急,我在這裡和大家說一下軍隊這邊的改編問題。”

“登基大典舉行完畢之後,天策府就變成了全軍的最高智慧機關,和民政部改編的內閣以及律法院組成一閣一院一府,構成大唐最高權力機關,你們要做好準備。”李玄清道:“具體改編事宜由總參在明日的軍政臨時會議上報,和民政部統籌規劃之後等到登基大典之後立即頒佈執行。”

“主公,咱們的軍隊以後叫什麼?是不是繼續叫做天策軍?”楊天成道:“現在天策軍的名字我們已經叫的很熟了,貿然改名似乎不妥吧?”

“天策軍的名字不會改,這是無數將士浴血奮戰換來的金字招牌,也是我等前赴後繼爲之努力的動力源泉,所以只要我們這個政權存在一天,天策軍就是護國柱石,不參與內政,只是永遠守護帝國穩定,守護黎民百姓生命財產。”李玄清肅然起身道。

“請主公放心,總參立即連夜制訂計劃,保證和民政部銜接好,保證登基大典順利進行。”徐天翔起身行禮。

“好了,這件事就這麼定了,下面我要說另外一件事。”李玄清看了一眼坐在後面的葛存周道:“中原大戰葛將軍關鍵時刻棄暗投明,使戰爭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解決,功莫大焉。所以現在希望大家對於葛將軍等人的到來表示歡迎。”

“啓稟主公,存周等之前追隨朱全忠多有大錯,上對不起國家,下對不起黎民百姓,之前反正也是大勢所趨不敢當主公誇讚。”葛存周站起身來躬身道:“如今蹙逢主公一統天下之機,存周不才願爲主公效力。”

“葛將軍率領一衆反正將領進入軍事學院學習三個月,熟悉天策軍的一切戰法,然後聽從總參命令進入中原部隊,任新組建的總制將軍。”李玄清吩咐完之後笑道:“今天來的最後一件事就是選舉軍方代表進行明天的軍政臨時會議。”

徐天翔聞言將手中的名單遞給李玄清笑道:“主公,此次臨時會議除了軍部各部門負責人之外,剩下的就是之前指揮部的幾名高層將領了,不知主公有沒有其他安排?”

李玄清點點頭道:“這個名單可以,但是以後天策軍要分成陸海兩軍,讓郭崇韜參加例會。其他人沒事的話可以去河中去觀摩新式軍隊的操練。這裡多說一句啊,以後的軍隊在新式武器普及之後可能作戰方式和戰法都會隨之大規模改變,這是一項劃時代的武器,也是我等華夏民族鼎立天下羣倫長盛不衰的保證。”

李玄清的話讓在場其他沒有在名單之上的將領來了興趣,就連葛存周等人都準備去看看究竟。

總參會議結束之後第二天在天策府祈年殿大廳,李玄清主持召開了臨時會議,開始佈置中原的接收工作。中原地區被分成三個省,以汴州腹地爲中原省,治所就在汴州,以東都洛陽以及以南地區爲河南省,以山東半島等地爲山東省,以淮南楊行密等地爲淮南省,以孫儒舊地爲蘇北省。會議之後由民政部進行具體劃分,並啓用各自布政使。其中淮南省布政使爲楊行密。

民政這一刻區域劃分完畢之後,工商廳等各部分開始新增各項計劃,除去賑濟災民之外,大量的開發計劃也隨之提了出來,而且在工商廳的計劃當中,中原地區的經濟發展會全部依託運河沿線,發展工商業,化解中原地區長期以來土地開墾過度導致的土地貧瘠而民衆生活困苦的困境。

可以說工商廳的計劃是越來越成熟了,所制定的計劃也越來越貼近實際。李玄清和岑天時對於慕容瀚海越來越滿意。

在民政廳這邊的事情完畢之後總參也開始佈置軍政事務,將原本的中原指揮部人馬難移至蘇北和淮南兩地,並且將海軍艦隊調集進入長江沿岸,北方騎兵大隊除了拓跋思繼和吳歡以外,其餘的全部北歸進入幽州和草原等地,在新成立的上京省等地修整。騎兵大隊籌建東北收復計劃。

後勤部則跟隨工商廳的計劃開始將西北地區的裝備處前移至中原地區,開始興建大型軍工企業,並且配合海軍的計劃在天津等地建造新的專門供應海軍的武器製造等工廠。

秦耀領銜的裝備處成了擴展速度最迅速的部門,而且在李玄清的授意之下,除了大宗高技術產業掌握住後勤部和工業集團等少數幾個重工業集團手中之外,大量的零部件開始外包給其他商家,開始以國防工業帶動全地區重工業體系的成長。

而後勤部另外一個部門楊易也開始將數量龐大的俘虜劃歸各地國民警衛隊管理加入各地開展的規模浩大的經濟發展和工業建設當中。

在此之後李玄清開始發言,闡述了新的作戰環境中醫護總院的重要性,要求軍隊和地方攜手務必在五年內地方普及到每一省做到有一家省立醫院的目標,而軍方則必須爲每一營配備專門的野戰醫院,集團軍編制的話需要配備大營醫療醫院。平時軍方也需要做到建設軍方專門醫院,軍民兩用。

其次李玄清對於軍方提出了與時俱進的改革要求,軍隊要在改革創新中起到領頭羊的作用,以軍隊帶動地方不斷創新,爲創造新時代添磚加瓦。

而李玄清的話也得到了軍政兩院的一直支持。李玄清提成的新科技無論在戰場還是在地方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李玄清依靠自己和巧兮的力量終於拉動了中華民族科技發展進入正軌,這一點也是他最值得欣慰的地方。

最後發言的是律法院,杜讓能自從接任律法院院正之後就一直在完善現行的天策府律法。不過李玄清提出了一個新要求也是一種新辦法,那就是試用性辦法,也就是在律法不完善的時候試用,然後再不斷修改完善。

這種辦法也讓律法有了一個不斷完善和不斷跟隨時事變化而發展的途徑。而杜讓能也很快就明白李玄清的意思,自從天策府上臺之後很多新事務的出現也讓他明白,律法也要隨時創新,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

這次臨時會議算是補全了年前會議沒有來得及說的事情,而且此次會議定下的許多基本準則也成爲後來天策府治理天下的基本條綱。

長安天策府大本營正在緊張召開會議的時候,河中的武器試驗場,出行的高級將領看着親衛營和直屬營手中的武器目瞪口呆,而且看着靶場上的結果更是渾身冒出一股莫名的寒意。這些人腦海裡不由得想起了之前李玄清說過的話:這是一項劃時代的武器,也是我等華夏民族鼎立天下羣倫長盛不衰的保證。

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
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六百一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二百一十四章 契丹東遷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四十三章 兩京連通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中原光復第一百三十六章 收復河西(六)第三百零七章 豐州新工業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六十章 浮生偷得半日閒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二百九十八章 逼降曲承美(上)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七十七章 關中聯盟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三十七章 打出來的交情第五百四十二章 南洋大探險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一百零九章 軍政聯席會議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五百九十八章 梭魚島和臥龍港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十六章 聯軍大營第六十四章 同室操戈(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攻佔王宮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四百八十二章 兩部合一(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六十五章 一戰定西北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突襲洪州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