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

公元889年八月底,在西北地區已經進入秋季的時候,萬毅率軍於嘉峪關外和溫末人進行河西走廊爭奪的最後一戰,十幾萬大軍在關外強勢壓的溫末人最後的抵抗力量擡不起頭來,在鼎盛的軍勢面前,溫末人東拼西湊的十萬大軍根本不敢放手一搏,被一步一步逼出河西走廊西部邊陲,萬毅更是直接在戰場之上打出了“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的旗號,吹響了漢人經略西北的號角。

此役之後,漢族百姓沿着天策軍開拓的道路源源不斷的涌入河西,河西久受壓迫的漢人也在這一刻得到徹底解放,重新和中原主流漢人融合在一起。這場歷時三個多月的西北大戰也給了西域百姓一個強烈的信號,大唐迴歸了。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萬毅率衆將領登上陽關故地,往西是一片茫茫大漠,感慨萬千。

“他年我們踏上安西故地,定然要請主公樹碑立傳,讓我等也能揚名後世了。”錢老六也是跟着笑道。

“總參傳來命令,河西以東部武威爲界,除天水等地劃歸靈州以外,其他地區單獨建省。另外讓陌刀營駐守張掖等地,後期還會移駐其他炮兵營等其他部隊,第四軍團也會安排一個步兵營跟隨駐紮。”萬毅笑道:“此次大戰陌刀營功不可沒,留守河西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任務,就是配合玄影衛進行安西等地的情報採集,摸清楚甘州回鶻、龍家、歸義軍等勢力的真實情況。”

“請大帥放心,末將定會不辱使命的。”石堅一抱拳躬身接令。

“好了,傳令下去,大軍休整三日,然後騎兵軍團現行歸建,侯勇你直接率軍前往長安。豐田你回軍豐州,歸拓跋將軍旗下。”萬毅笑道:“兩位老師咱們去敦煌看看如何?”

馬老三捋了捋一把山羊鬍子笑道:“我早就聽說敦煌那邊有好多佛畫,還有各家典籍無數,去看看回去也好炫耀炫耀了。老傢伙,你不是說你還有個親戚在那嗎?咱們去找找看說不定還能認親呢。”

三人一笑,萬毅將後續的軍務全權交給了侯勇處理,自己帶着張天虎等人縱馬去了敦煌。而河西戰事的結束也飛騎傳回靈州。這場大戰的結束也讓天策軍的精力徹底回到東面,幾乎就在捷報傳回大本營長安的一瞬間,李玄清馬上調動後勤部和各部隊開始做預備調動,與此同時玄影衛在幽並地區的佈置也開始啓動,數以千計的暗衛紛紛接到了來自長安的命令,內容就一句話:日出東方。

不過也就在這個時候,玄影衛信陽分部傳回了一條消息讓長安方面再次將目光轉到了這裡,而且在隨後的時間內這個消息甚至連那邊的朱全忠都將精力放在了這裡。李克用直接率軍攻打信陽,至此他和李存孝的矛盾直接白日化。

“主公,龍組的人已經和李存孝接上了頭,對方並不願意將家眷交給我們帶走,甚至其夫人都不願意跟我們走。”胡小四接到情報之後回到長安找到李玄清苦笑道:“暗衛探得的消息,確係李存信搗的鬼,他在李存孝和李克用之間使反間計,兩面三刀,致使李克用以爲李存孝要造反投奔咱們,而在李存孝面前則是一副老好人的樣子,同時說盡了李克用的壞話。”

“那現在李存孝有沒有什麼話帶過來?李存信現在在哪?”李玄清自然知道兩人的結怨經過,只是這次朱全忠換成了自己,不過這件事說到底自己是沒辦法改變結局了,只是李存孝不願意將家眷跟自己走讓他差異,難道這時候還想着跟李克用表明自己的態度?還是李存信使壞?

“沒有,一句話都沒有。李存信目前就駐紮在信陽城外。”胡小四搖搖頭道。

“算了,不管他了,能做的我都已經做了。讓飛鷹旅結束任務之後立即南下,到時候如果能救出他的家眷就救,不能救就算了,但是要想辦法給我宰了李存信。”李玄清嘆了口氣,有點無奈的道。

“其實這件事對於我們來說也有點好處,那就是我們到時候進軍幽並地區可以有很名正言順的理由了。”胡小四試着安慰李玄清,但是話一說出口卻發現自己的話並沒有什麼道理,所以也一時間愣在那裡。

“好了,你既然回來了就別出去了,跟我在長安籌劃實施一號計劃吧。另外通知天成做好出兵準備,只要李存孝出事,正面兵團就立即兵出丹州和河中府,北面趁勢拿下勝州等地。”李玄清知道他在想什麼,展顏一笑道:“你們的計劃什麼時候發動?”

“我回來的時候已經下達了命令,幽州地區和前套地區最先發動,因爲這些地方遠離李克用的統治中心,一旦出現動亂必然會牽動其神經,調動其兵力分散,爲我們出擊做準備。至於其腹地幷州地區打算等李存孝的事情瞭解之後再啓動或者是李克用兵力分散之後酌情處理。”胡小四笑道。

李玄清點點頭道,站起身來朝着軍部大樓邊走邊道:“天成這邊其實問題也不大了。只是北線情況比較複雜。”

北線集中了天策軍的主力騎兵部隊,但是目前的統帥人選卻讓李玄清有點遲疑,陳凡的性子太沉穩了,這種性格卻不太適合統帥騎兵作戰。剩下的幾個人選在大兵團作戰上又沒有足夠的經驗,加上本身威望也不夠鎮住其他人。

胡小四知道李玄清在想什麼,但是對於陳凡卻持有不同意見,所以聞言立即道:“主公還記得上次的烏樑素海一戰嗎?”

“烏樑素海一戰?”李玄清微微一愣,隨即腦海中迅速閃過陳凡在那一場戰爭中的表現,點了點頭笑道:“沒想到你比我想的還多,不錯不錯,看樣子這段時間功課做的不少啊。行啦,去聽聽天成的意見,如果沒有問題讓總參立即下令組建北線兵團,給塔希下令,讓他的草原騎兵營也參戰。”

天策軍的軍部大樓是李玄清仿造後世五角大樓建造的,但是對於五角大樓內部的構造卻一竅不通,所以只是在外形上模仿了個大概,內部還是總參自行設計的。徐天翔不在長安,楊天成的作戰處就領銜了總參的日常事務。所以當兩人穿過重重警衛走了進來的時候,楊天成正伏在案几上奮筆疾書,見到李玄清和胡小四進來笑道:“小四,你不會看上我這什麼東西了所以拉着主公過來準備強要的吧?告訴你,別打這歪腦筋,什麼都沒有,午飯也不管你。”

“有你這樣的嗎?你怎麼比天翔還要吝嗇?我的品味有那麼低至於想要你這裡的東西?”胡小四擡手就打了過去,邊打邊笑道:“主公你看啊,這都是天翔帶出來的壞毛病,天天欺負我,今天你也看見了,可得給我做主才行。”

李玄清沒理會這傢伙,而是走到楊天成案几的左側,那邊懸掛着一副幽並地區的地圖,上面模仿後世用紅藍兩色筆繪出的軍事動態,指着上面的河中府方向道:“這個河中府你打他多長時間的主意了?玄影衛可是告狀告到我這說你搶他們的飯碗了。”

胡小四一聽這話立即跳了起來,指着楊天成咬牙切齒道:“主公不說我都快忘了,我在河中府佈置的好好的棋子怎麼就被天翔交到你手上去了?而且明明是玄影衛策反了河中府的城門令,我怎麼在主公的案前看到的是你楊大將軍的功勞?”

楊天成絲毫沒有給胡小四留面子指着他的鼻子道:“還敢說我,你們玄影衛自己做事情神神秘秘的也不和我總參打個招呼就擅自行動,你還有理了?你這是浪費人力物力好不好?”

李玄清趕緊制止這兩個傢伙,否則還沒完沒了了,這兩個傢伙策反對方人員結果主意打到同一個人身上去了,但是玄影衛因爲行事秘密加上事先只跟李玄清一人通報過,所以總參對於這件事是一無所知,事後才知道鬧到一塊去了。

見到兩人不吵了,指着河中府道:“河中府是我們出關的第一道屏障,也是你們正面兵團和李克用爭奪的重點,所以不管是誰的功勞這一點必須保證,河中府必須快速拿下,這樣才能夠逼李克用在城下和我們決戰,而且屯兵河中府也能夠直接威脅東都洛陽,壓迫朱全忠不敢放手攻打山東的王師範,爲我們將來解決山東留下伏筆。”

“山東王師範玄影衛已經派人去接觸了,但是具體時機還要看朱全忠攻打的力度纔有效果。”胡小四接過話茬道:“關東各路諸侯其實都是一丘之貉,相對來說還是朱全忠好一點,至少在汴梁轄區內,百姓的生活還是能夠過得去。”

“這些人我們沒必要留用,玄影衛要注意那些社會上關心百姓疾苦的人士,亂世也是有人才的,將來地盤擴大,光靠西北人不足以管理整個天下。”李玄清自然知道這些所謂的節度使的德行,也不想多說這些事情,指着北線河套地區道:“正面軍團由你負責我也放心,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北線。北線的任務不比你輕,而且多爲騎兵,統帥人選你和天翔有什麼推薦的?”

“主公是覺得陳凡的性格問題?”楊天成問道:“但是我和天翔研究過,陳凡雖然性格沉穩,不擅奇謀,但是大兵團作戰奇謀的作用其實不大,對於戰爭的謀劃和戰役中間的臨機決斷其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總參的意見還是屬意陳凡。”

“既然這樣,那就直接下達任職命令吧,酌陳凡立即組建北線集團軍,統一指揮第三軍團、第五軍團、從西北歸建的第七兵團以及草原騎兵營,屯兵豐州至天德城一線,作戰目標是伺機奪取後套地區,然後往北拓展,收復幽雲二十四州。”李玄清點了點頭道:“同時給第二軍團、直屬營和親衛營下達命令,作爲戰役預備隊使用,隨時支援各方面作戰。”

“整個一號計劃由你和陳凡負責前線指揮,,最遲於明年三月底開始,進軍幽並,經略中原。”李玄清的話語聲中,楊天成也飛速擬好命令然後李玄清簽過字之後交由飛騎分發各部隊。

“小四,玄影衛的計劃呢?”楊天成見到李玄清說完,對着身邊的胡小四問道:“咱們附近的有沒有可以啓動的?”

胡小四搖搖頭道:“玄影衛的佈置基本上都是在遠離太原府的地區,目的是調動李克用的兵力,分散其注意力,給你們先期提供足夠的空間,在後期的也以騷擾對方後勤線爲主,讓你們可以放手打戰。具體的佈置稍後我會送過來,這段時間我會留守大本營,和你一起佈置。”

楊天成點點頭道:“這樣的話那我們要不要等李克用和李存孝的事情結束之後再動手?我們正面兵團不同於北線,天氣的影響沒有那麼大,可以在冬季作戰。”

“你也不用等多長時間,按照玄影衛發來的消息,這件事也就在這幾天,飛鷹旅已經遵照主公的意思進入信陽了,我估計你們調動完畢那邊也就結束了,到時候一舉佔領河中府,遲則生變。”胡小四指着河中府和信陽之間的距離道:“到時候整個幽州大地以及河套甚至比並州的一些地區都會燃起戰火,必然讓李克用疲於應付,無法集中兵力。我在沙陀人的幾個屯糧地都佈置了足夠多的後手,放心吧。”

李玄清笑道:“總參現在就可以讓一線部隊進入待命狀態,只要機會合適,中央兵團立即行動,這樣也可以掩護北線的戰略意圖。你可以去組建前線指揮部了。大本營我就留守到天翔回來。到時候預備隊隨我行動,給你們當後援。”

幾人不斷商量細節,將一號計劃落實到每一個點上,中原大地也從這一天起逐漸變幻了顏色。

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
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二百三十五章 登基開元(中)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五百六十四章 大秦的戰前會議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四百六十六章 黑水河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一百一十四章 亂世清流(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百七十六章 世紀公審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七十七章 轉戰安集延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三百零八章 吐蕃來襲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中原發展規劃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百零五章 胡小四的後手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民族矛盾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二十四章 連環佈局(上)第三百四十六章 肅州風雲(上)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六百二十三章 土地換和平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十章 自創武功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六百三十二章 新式船隻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百五十三章 帝國主義殖民時代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三百九十二章 新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