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

“現在薛洋已經走了快七天了,玄影衛那邊有沒有消息傳過來啊?”總參大樓徐天翔的辦公室裡楊天成拿着一份後勤部發過來的清單在哪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徐天翔聊天。

“你算了,這件事你好像每天都要嘮叨幾句,我怎麼發現自從你回總參作戰部之後嘴巴倒是變得這麼碎了?明天就是年度會議了,皇上說了,今年總參的計劃讓你捉刀。而且還有件事要和你說一下,前兩天皇上說了考慮在內閣增加一個國防部,將總參的職權劃分出一部分出來,你心裡要有數啊。”徐天翔對於這傢伙有點無語,而且事實上薛洋他們走後總參的所有高層都在替他們這支人馬擔心。但是徐天翔還是想到了一件事,之前李玄清和徐天翔商議準備將天策府的職權劃分不一部分出來,成立國防部,置於內閣,專職負責軍隊的日常培養、訓練以及相關的事項,總參和天策府則變成一個專職的指揮機構。

楊天成點了點頭,事實上帝國所有的高層都對於天策府目前的職權擔憂不已,目前天策府的職權實在是太大了,已經變成了比內閣權力更大的機構,而且因爲目前帝國一直處於戰事之中,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劃分職權的問題,而且包括徐天翔和岑天時在內的所有高層都在擔心,自己這一代人和李玄清一起打江山,權力再大其實問題也不大,但是如果習慣養成之後等到百年之後,自己這一代人退出歷史舞臺之後,那些帝國的後繼者搞不好真會搞出各種各樣的事情,從而威脅到帝國的穩定。所以李玄清思來想去纔想起來前世各國的政治體系當中好像也是將軍隊的日常培養和指揮作戰分開,兩個各司其職但是又相互配合相互掣肘。

所以李玄清和巧兮這段時間的另外一個心思就是完善這種體系,從而將天策府的各種職權開始拆分,將類似於後世的這種體系帶到這個時代。其實這種軍隊日常駐訓和指揮分開的體系李玄清記得至少在宋代的時候就已經基本具備了,那種樞密院和兵部分制的體系說起來倒是還不錯,但是李玄清對於這種體系的弊病也是看在眼裡,所以讓徐天翔和岑天時兩人着重要修改的就是二者相互牽制的時候出現的互相扯後腿的情況發生。爲此李玄清一舉將國防部對於軍隊的指揮權全部給摘了,讓其專職負責軍隊的日常事宜,而且將天策府的其它部門也基本保留了,只是將新兵處和政訓處移交給國防部,而且軍法隊也被擴大爲軍事法庭歸屬國防部節制,只不過新成立的軍事法庭同時也受律法院的節制,算是一個制約吧。

不過岑天時在最後卻修改了李玄清的這部分規則,將中央警備營全員的指揮權從總參和國防部那移交給了李玄清自己。對於他們兩人的舉動李玄清也是心知肚明,革新後的天策府的權力大幅度減弱,但是國防部的權力尤其是對於軍隊的影響力卻在日漸增加,如果後世有權臣勾結軍政兩系想覬覦皇權的話那麼至少有中央警備營在手,皇室對於局勢的掌控就有了最堅實的力量。而且按照將來的軍隊駐訓地域劃分來說,離京師最近的也必然是中央警備營,這部分遊離于軍政兩系之外的軍事力量就成了穩定政局最好的力量。而且中央警備營的平時的訓練的決定權也被一分爲二,國防部和皇室共同處理。

總而言之三人制定的這份計劃算是將方方面面全部考慮進去了,而且在今年宣佈的話還能夠在最早的時候將危機遏制在萌芽之中。因爲今年是岑天時第一屆內閣的倒數第二年,也就是意味着大唐的這種政治體制第一屆快要走到終點,帝國各階層實際上也是也都逐漸適應這種體制,但是如今的帝國高層實際年齡都很輕,大家的眼睛實際上都在盯着這個時間,就是想看看李玄清親手製定的政治規則實際上應該如何落實到位。

“這件事我會落實好的,年度會議之後我會配合好內閣那邊先將國防部組建起來,只不過這國防部長的人選只怕岑先生那邊定不了吧?畢竟之前軍政分離之後首相是不可能插手總參這邊的。”楊天成想了想道:“總不能讓皇上自己選吧?咱們老三可沒有以前那些帝王的壞毛病。”

“我也在發愁這件事呢,還有三天時間啊,到時候年度會議上肯定需要作出決定的,第一任國防部長肯定是受到所有人關注的,不能隨便。”徐天翔抓了抓頭苦笑不已,這種事情還真是麻煩,而且最要命的是國防部長選出來之後等於就斷送了這位將領在軍中的前程,尤其是目前帝國還在征戰不休的時候,基本上所有的高層將領都想着上前線立下軍功。

“算了,估計皇上那邊有了定計了,想不到就算了。”楊天成搖了搖頭轉身走了出去,道:“我去找小四,玄影衛的消息一向比咱們總參要快。”

“你等等我,一會陪我去看老師,順便帶着咱們的大侄子去。”徐天翔緊跟着追了上去。

而長安這邊在擔憂薛洋的時候這支穿越在雪域高原的部隊也剛剛鑽出了祁連山的山脈,彪子看見眼前冒着雪沫子的荒原哈哈大笑道:“這下子終於出來了,該死的,我終於沒死在這沒完沒了的山裡,這下子我要找頭犛牛吃下去。”

“犛牛你就算了,不過那長的像什麼的羊的咱們可以多吃點,一會我會讓親衛隊帶着人走上一趟。”一旁的徐英笑了笑道:“這樣咱們也能節省點糧草,這到處都是雪,估計野外也找不到什麼人,咱們下一步該怎麼走?”

“你一個帶路的都不知道怎麼走,我們哪知道啊?”一旁的李陽實在忍不住了,直接叫苦道:“你都不知道那我們該怎麼走?我記得之前皇上還讓總參給各軍通報說你們玄影衛辦事縝密無雙,從來不會出現錯漏的嗎?”

“這是在藏區雪山,我怎麼知道怎麼辦?”彪子直接從擔架上跳了下去指着李陽笑罵道:“我要是有本事在這雪山荒原之上找到路只怕我都成神仙了好不好?你好歹動點腦子啊?算了,跟你們這羣天天拿着槍的人不能說道理,我來看看啊。”彪子大致辨別了一下方向然後和薛洋攤開地圖點點頭道:“看樣子咱們現在的位置偏離的不算遠,咱們現在應該是在羌塘的東邊,也就是祁連山和唐古拉山之間的區域,所以這裡纔會風大。下一步咱們就沿着山脈南麓走,這樣就能夠快速越過藏區進入于闐了。”

“那就通知下去,該去狩獵的馬上去狩獵,剩下的人開始就地造飯,咱們吃過飯之後立即出發。”薛洋點了點頭道:“按照時間計算咱們這七天時間算是走了不少路啊。”

“那是啊,我說我的薛大帥啊,你知道你們走了多少路嗎?我感覺你們第三兵團整體都是神仙,這祁連山從金城開始到這裡最起碼有上千里路,你們七天走完了,而且還是高原地帶,你們已經和騎兵的速度相媲美了,你該知足了好吧?”

“先去吃飯,還是後勤部的腦子好使啊,居然想出來這種石炭,叫什麼蜂窩煤什麼的。”彪子拉着幾人開始將後勤部送上來的蜂窩煤堆在一起然後澆上火油最後點燃,篝火算是開始燒了起來,這冰山雪地裡總算是有了溫暖氣息。第三兵團的其他戰士也都是有學有樣的開始生活然後做飯,只不過這高原地區燒出來的飯菜基本上都是半生不熟的,好歹後勤部的輜重裡面大部分都是熟食和乾糧放上雪水隨便煮煮就將就着吃了。至於親衛隊打回來的那幾百隻亂七八糟的動物就被扔給了後勤部自行處理。兩個時辰以後這支兵團再次啓程,南麓的氣候雖然還是寒冷無比,但是道路比起山區那是好走多了。第三營和山地營之前就長期駐紮原州和牂牁地區,所以在這種氣候之中雖然費力無比但是卻沒有什麼問題,行軍速度比起之前要快多了。

“薛洋,按照地圖顯示,前面百里之外應該有一個我們玄影衛設立的臨時站點,負責前出接應我們,順便看看給咱們弄點補給,順便將那些傷員留下由他們負責運回藏區。”彪子一邊走一邊指着前方道。

“這樣也好,咱們第三兵團正兵問題倒是不大,但是後勤部隨屬的部隊這幾天高原反應倒下去的人數可不少,算上恢復過來的,只怕還有數百人之多。現在我倒是不擔心,我就怕隨着持續的強行軍倒下去的人會越來越多。本來後勤部派他們來是協助我們的,結果變成我們照顧他就麻煩了。”薛洋點點頭苦笑道。

“你就放心吧,我們玄影衛已經安排好了,人家左大部長可是專門給你派的人,你就體諒體諒他老人家好不好?而且你們都說了玄影衛做事縝密無雙,那肯定要有所安排啊。”婊子一臉嫌棄的看了看身邊的李陽笑罵道:“以後每隔三百里都會有個臨時站點,在收容傷病員的同時還會傳遞最新的情報,讓我們能夠提前做好準備。羌塘那邊的吐蕃人估計和于闐還有回鶻人都有聯繫。”

薛洋尚未說話,李陽在一邊插話道:“之前于闐滅國不是被吐蕃人乾的嗎?怎麼聽你這話的意思他們之間的聯繫不一般啊?”他之前一直在漢中駐守,順便協助建設兵團打通蜀中大通道。蜀中和漢中之間的直道原本已經修好了,但是考慮到漢中到蜀中的鐵路修建計劃,所以鐵道司還是決定在直道旁邊拓寬然後作爲建設鐵路。所以對於于闐和西北這邊的具體戰情知道的並不多。

“算了,當我什麼都沒說。”李陽的嘴巴剛剛閉上,薛洋就苦笑道:“我就怕到時候咱們在於闐要同時面對四面八方的敵人,所以還需要你們玄影衛多多協助啊。”

“唉,我發現不僅我被你算計了,只怕那遠在於闐的秦空和沙洲的趙四都已經被你算計了。老實交代參謀長是不是給你交代了我們玄影衛的底牌了?”彪子看着薛洋苦笑着搖了搖頭道:“具體的西北計劃我暫時還不能說,但是這次玄影衛的計劃是絕密的,知道所有細節的前線就只有前先負責統籌全局的趙四還有厚純兩人。”

“算了,不爲難你了,反正以你的身份抵達于闐之後應該就能夠知道。”薛洋點了點頭。

“既然這樣咱們還是提前加速吧,咱們早到一天那就多了一天的時間準備。我現在什麼都不想了,咱們這些年打過的戰不都是驚心動魄的,所以這次於闐也無所謂。”徐英搖了搖頭揮手讓傳令兵來回傳訊,行進速度陡然開始加快。

“你們第三兵團怎麼從上到下都這麼瘋狂?”彪子看着身邊第三營的士兵開始緊隨薛洋和徐英兩人的步伐開始沉默加速,第三營那讓彪子恐怖的速度再次提升,這一次那後勤的一萬多人直接被遠遠的甩了下去,而緊隨其後的李陽的第五十七營則直接從很多後勤士兵手中接過輜重幫着他們開始加速追趕第三營和山地營,三萬大軍的一個兵團居然就這樣在高原之上瘋狂突進,猶如狂飆的野馬一般帶着滾滾的雪沫子呼嘯而去。

這一幕在高原上發生的事情在時隔數十年以後被退役的彪子記錄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而這段回憶也讓後來成爲傳說的第三兵團顯得更加的神秘,也更加的傳奇。不過此時的彪子此時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他之前回玄影衛總部之前就一直行走在黑暗之間忙着領導各地的暗衛工作,這種強行軍他哪會經歷過啊?所以沒過一個時辰,高原反應再次發作,被薛洋的親衛隊長帶人擡着奔跑。

第三兵團在高原上面狂飆突進的時候于闐那邊的局勢也開始在逐漸的走向最後的結局,而且趙四那邊在得到了彪子這邊發出的信號之後也開始下達了最後的命令。

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
第五百零六章 分化瓦解(上)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八十九章 大戰前夕第三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一百八十九章 組建海軍(上)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三百二十二章 增設衛生部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三百四十章 血染黃沙第二百零一章 神策軍的最後(上)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四百六十一章 水落石出(下)第二百九十三章 承前啓後(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十八章 靈州軍營(下)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五十四章 前世今生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六百二十二章 東西逆轉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五百零八章 以打促和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十二章 三年學藝(上)第五百九十章 聖城之殤第一百三十章 收復河西(一)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七十八章 牂牁之戰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零四章 南詔分裂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一百一十七章 工業佈局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二十七章 戰前整編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十五章 安西后人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三十五章 甘州回鶻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五百八十六章 風起耶路撒冷第五百七十章 天啓十一年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