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

“左右給我突進去,將楚軍後軍徹底攪亂。”李神福一邊率隊發起進攻一邊怒吼。此時他手上可是足足有着三萬多人,這是他從軍以來指揮的人數最多的時候。這名昔日的淮南軍悍將興奮的連吼叫聲都帶着一絲顫抖,手中長槍更是猶如出海蛟龍一般將身邊圍攻自己的幾名楚軍將領一一掃落馬下,然後直接衝進對方的人潮之中。

事實上李神福一出現在戰場上楚軍整個態勢就已經不妙,在青岡坡附近整個楚軍十萬大軍排成了一個一字長蛇陣,舌頭被薛洋親自指揮的第三營摟頭攔住,蛇身也被李陽襲擾,雖然就目前爲止李陽的近況最差,因爲遇到了楚軍有組織的反擊,而且因爲位置不利,但是在後軍被李神福攻擊之後整個楚軍的指揮系統就開始混亂起來,李陽的壓力頓時大減。

不過這種情況很快就消失不見,馬殷畢竟是從秦宗權那裡走出來的宿將,很快調整了陣勢,將前鋒和後軍往中軍方向收縮,然後集中主力壓制李陽所部,反身派遣部隊準備登上青岡坡東北部的山坡,準備居高臨下反撲天策軍。

馬殷的佈置很快就被薛洋看穿,爭鋒相對的開始一面指揮第三營圍攻楚軍,一面升起煙火箭朝李神福所在的方向發射,讓對方抽調人手攔截馬殷的登山部隊。這樣雙方在山腳下再次展開廝殺。

這場伏擊戰打到現在幾乎是四面八方都是戰場,中央楚軍收縮之後戰力開始逐漸恢復,天策軍遇到的反擊也在逐漸增強,即使李陽投入了數量不多的炸藥包轟擊對方的陣線,但是由於此行本來就是突襲,李陽所攜帶的都是小型炸藥包,而且數量嚴重不足,雖然一度讓楚軍陣線混亂,但是很快就消耗殆盡,戰局再次進入相持階段。而後軍的李神福根本來不及找機會架設弩炮,作爲最晚抵達戰場的部隊,他幾乎是剛剛抵達就和對方交火,而且由於走的過於匆忙連弩炮都沒有攜帶多少就匆匆出發。這一戰之後也促使天策軍對於炮兵營的強烈需求,總參爲此徹底修改了炮兵營伴隨主力部隊的作戰條例,以滿足日益旺盛的火力需求。

不過沒有了炸藥包之後天策軍依然將戰役主動權掌握在手上,楚軍連日行軍士兵體力消耗巨大,隨着時間的推移越發不是天策軍的對手,而參與圍攻的第三營和第十五營卻是西路軍的拳頭部隊,第三營在薛洋的親自帶隊之下以頑強的士氣和強悍的戰力硬是不斷壓縮楚軍陣腳,推動戰線逐步往馬殷的中軍前進。而李陽這邊依託弓箭手和弩炮部隊的不斷支援,也已經穩住形勢,並且開始逐步反擊。

天策軍一步一步扳回局勢也讓坐鎮中軍指揮的馬殷心急如焚,此時再也不敢大意,開始抽調全軍所有的兵力向外突擊,並將攻擊矛頭轉向第三營,力圖打開缺口回到城中。這樣一來第三營壓力大增,而李陽所在的位置反倒是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域,馬殷派出的偏軍甚至一度和李陽展開對射,雙方不要錢一樣的向對方陣地傾瀉箭矢,企圖壓制住對方的遠程支援部隊之後突入對方陣中,從而徹底攪亂對手。

遠程射擊,雖然天策軍防護做得很好,但是傷亡依舊很大,同樣的攻擊效果也很明顯,幾乎是一半對一半的概率。不過李陽倒是渾然不顧,只是長槍手和刀盾手趁着間隙撲上去開始圍剿對方的弓箭手部隊,與此同時命令弩炮部隊遠程支援長槍手的攻擊,壓制對方的反擊。李陽的這一手一開始的時候對方並沒有發覺,但是等到長槍手突入對方弓箭手大陣之中頓時感覺不妙,對於弓箭手這種遠程部隊一旦被近戰部隊突入近前必然是被屠殺的命運。一時之間楚軍陣前大亂,趁着這個難得的空隙,李陽指揮全軍壓上,徹底和對方絞殺在一起,同時親率一支兵馬朝着這支偏軍的指揮中樞而去。

就在青岡坡戰鬥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山地營和炮兵營此時也已經畢竟青岡坡,遠處的廝殺也早已經被哨探稟報給了山地營副統領陳裕時。

“命令部隊協助炮兵營迅速繞道前方的那個山坡架設陣地,然後咱們山地營從山坡頂部往下衝擊。告訴兄弟們山地營鍛鍊了這麼久的絕技這一次一定要讓所有人都好好開開眼。”陳裕時對着地圖稍微一沉吟開始指揮山地營幫着炮兵營攜帶大量弩炮朝着青岡坡東北側的山坡爬了過去。對於山地營來說這個小小的山坡根本就難不住這些一早就把爬山涉水當做家常便飯關西漢子,要不是炮兵營那些大傢伙需要人擡着走,估計早就到了。不過饒是如此等到他們抵達山坡頂部的時候下面達成了一鍋粥的戰場還是讓戰士們聞到了熱血的味道,要不是陳裕時讓大傢伙等等炮兵營架設陣地再衝擊,這些好戰分子八成早就迫不及待的衝了下去。

“吳隊長,炮兵營你自行選擇目標打擊,我帶隊衝鋒。”陳裕時見到炮兵營準備的差不多了,也不再多言立即率隊從山坡往下衝。幾乎就在同一時間炮兵營的弩炮也開始怒吼,炸藥包居高臨下騰空而起,飛速落下。這一通爆炸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下面鏖戰的天策軍將士見到猛然間騰空而起的爆炸忍不住齊聲怒吼,山呼海嘯一般的呼喝聲開始響起,所有的士兵都知道援兵已經到了,有了炸藥包就沒有打不退的對手,竟然是一瞬間憑藉着這種威力絕倫的強橫武器讓士氣節節拔高,開始逆衝楚軍陣型。與此同時山地營從山上衝了下來衝擊楚軍後背,也徹底打亂了馬殷的部署,形勢開始陡然逆轉。

“命令戰鼓隊,全力擂鼓,全軍出擊,給我斬了馬殷。”薛洋帶頭髮起衝鋒,第三營猶如一道利箭一般瞬間衝破對手的壓制,進入楚軍核心,肆虐的殺戮從此刻開始註定讓這片湘江大地歸附一統。

而山上的炮兵營在第一輪試射之後果斷調整射距,將矛頭對準楚軍的核心中軍位置,持續不斷的轟擊讓馬殷再也組織不起有效的防禦,整個指揮系統開始率先崩潰,十萬大軍失去了指揮各自爲戰被天策軍各個擊破。四路人馬雖然數量少於對手,但是卻開始壓着楚軍打。第三營和第十五營因爲地處核心位置甚至已經接近馬殷的中軍,炸藥包帶起的沙石有些甚至都已經打在了天策軍的身上。

“命令各炮給我朝着馬殷的指揮台下手,給我炸了他。”山上的炮兵營隊長見到山下的形勢準備來一記狠得。誰也沒想到他的這一個舉動直接讓這場戰爭提前結束,數十個炸藥包呼嘯而至直接將馬殷所在的指揮台籠罩,持續的爆炸過後,整個楚軍的指揮台化爲灰燼,連同馬殷在內的楚軍一衆高層被炸的粉碎。這樣一記狠招不僅僅楚軍自己目瞪口呆,就是率隊衝鋒的薛洋同樣沒有預料到。往常炮兵營都是越過對方前鋒陣地能夠打到中軍的位置就不錯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此刻的炮兵營因爲山坡成了全戰場海拔位置最高的部隊,弩炮可以直接轟擊對方的指揮台。

“命令部隊給我殺,同時開始招降,凡是負隅頑抗者殺無赦。”薛洋率先反應過來,第三營開始迅速反撲擊殺各基層帶隊將領壓制楚軍的騷動,準備抓俘虜。他的這個動作也讓離他最近的李陽緊跟而上,二者迅速合流,一部在前方逼降楚軍士兵,一部在後方看呀俘虜。這個辦法也迅速讓後軍的李神福和剛剛加入戰場的山地營反應過來。四面八方傳來的“降者不殺”的聲音讓楚軍在失去大腦之後徹底沒了方寸。部分繼續抵抗隨即被就地斬殺,部分乖乖聽從天策軍的指揮,扔掉兵器就地投降。還有一部分開始尋找機會準備逃離戰場,但是大部分都被天策軍驅趕回來再次被俘虜,只有極少部分成了漏網之魚逃之夭夭。

這場伏擊戰打到現在基本上算是結束了,整個楚軍主力在此戰之中被一舉擊潰,順帶着馬殷這個首領也被炸的屍骨無存,爲接下來楚地其他各州郡的收復奠定基礎。

薛洋在指揮大隊人馬將俘虜的幾萬人楚軍俘虜押送回潭州之後讓李陽率隊立即攻下長沙城,然後和後方取得聯繫,從潭州調兵南下攻擊衡州和郴州等地。與此同時派人從長沙出發回四川就近調集國民警衛隊四川各地人手進入長沙維持秩序。自己率西路軍南下辰州和邵州等地。

西路軍的戰果隨着飛騎快船沿長江迅速傳到指揮部。楊天成和王厚純坐鎮的南線指揮部在等到了薛洋的戰報之後立即着人撰寫南線會戰總結,宣告大唐帝國南方最強悍的幾大諸侯已經全部被拿下。

而此時已經從中京回到天津的李玄清和岑天時等人也在見證着造船廠新一代戰艦的下水,並且準備召集總參和海軍處等高層編寫海軍作戰條例和戰艦操作指南。由此郭崇韜的大唐帝國海軍正式走向成熟,成爲和陸軍平起平坐的帝國另一支武裝力量。

而此時的薛洋卻不知道北方發生的事情,甚至連指揮部那邊是不是準備給他增派任務都顧不得了。因爲臨近楚地的南部諸侯劉士政也已經完成了黔北和湘南等地統一,勢力大展主動派兵進入衡州,和徐英在衡州城外對峙,與此同時郴州的盧延昌等也匯合南部的盧光稠等人聯合出兵準備夾擊徐英。衡州前線的局勢一下子到了嚴峻的關頭。

得到消息的薛洋一面讓李神福率兵馳援徐英,一面讓李陽迅速從長沙率軍南下和自己匯合從辰州南下準備繞道劉士政的後方襲擊對手。

“大帥,指揮部命令。”就在薛洋整頓兵馬準備出發的時候楊天成的命令下來了,着令西路軍全力攻擊辰州等地,衡州地區需要支援的人手由中路軍負責。”楊天成的命令可謂是解了薛洋的大難題。得到命令之後的薛洋讓李神福迅速歸建,同時傳令徐英做好想中路軍靠攏的準備。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此時的南方几個大的諸侯已經準備聯兵對付天策軍,不僅僅是中路軍,就連薛萬里的東路軍也已經被調動起來。由此南線指揮部三路大軍從此刻開始走向聯合,楊天成和王厚純爲了方便統轄幾路大軍合力作戰,已經將指揮部前移到信州地區,同時給陳宇和薛萬里傳令,着令兩路大軍限期制定攻擊計劃,敲掉這個南方聯盟,在年底之前完成統一嶺南的任務。

與此同時南線指揮部開始從後方北線撤下來的軍隊中挑選人手準備加強薛洋的軍隊,讓他在適當的時機進軍西南,從而在統一嶺南的同時拉響統一西南的號角。

這種遠距離大範圍的軍事行動南線指揮部在上報總參和李玄清之後開始一面打仗一面調整部署。而徐天翔和萬毅在接到南線指揮部的計劃之後第一時間找李玄清商議。

“看樣子整個南方統一在即啊。”李玄清將楊天成的計劃遞給岑天時點點頭道:“東南地區其實很好辦,基本都是繁華地區,道路地形狀況也比較好,年前完成任務問題不大,只是西南地區多山道路崎嶇,薛洋的任務太重了。”

“皇上說的是,西南地區還涉及到諸多小部族,我怕貿然行動一旦受挫勢必打擊前線將士的心氣啊。”岑天時皺着眉頭道:“而且今年的計劃一旦改動必然會帶來財政的調整,內閣這邊也沒有多餘的資金和物資供應。”

“這樣,就不要抽調北線部隊進入南方作戰了。和天成說,必要的時候給西路軍全權,讓薛洋自己去衡量自己的作戰目標,嶺南的那幾個藩鎮交給陳宇和薛萬里去解決。南線指揮部年底的作戰目標也不要太大,拿下嶺南就算是完成任務。其他的可以放一放。”李玄清沉吟半晌道:“我想薛洋會知道怎麼做的。讓玄影衛加強在西南地區的情報管理,提供最準確的消息。”

“皇上的意思是讓薛洋打到哪算哪?”萬毅苦笑道:“薛洋這小子可不是個省心的主,搞不好會憑藉一己之力拿下整個西南的。”

“那樣豈不是更好,反正岑先生的內閣也不用多出錢。了不起軍費開支大一點,也沒什麼。”徐天翔倒是滿不在乎的笑道:“以薛洋的性格,八成會自行決定作戰目標,將整個西南都劃到自己的口袋裡。”

“我聽說西南的牂牁等部落可是富足的很啊。”岑天時笑道:“到時候讓薛洋注意點,需要人手讓楊易幫忙。”

他這一句話讓周圍的人哈哈大笑,也算是奠定了此次南線指揮部的作戰計劃了。

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
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二百九十七章 出雲級的威力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三百二十四章 缺錢與改制第五百六十六章 觀戰團回國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六百零一章 十萬勞工開運河(上)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章 要當父親了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上)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一百一十五章 整編授銜(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一百四十三章 釜底抽薪(上)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五百九十二章 慫恿大食開鑿運河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五百八十五章 顛倒乾坤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四百五十五章 冤家路窄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二百九十五章 儋州海戰(上)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一百零五章 兩世緣定第八十二章 夏州易幟(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七十四章 新式火鍋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黠戛斯建國(中)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四十九章 一戰歸心第十六章 靈州軍營(上)第二百二十章 生死一搏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四百九十七章 工業擴張(上)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三百五十二章 西南直道計劃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四百六十九章 俱毗羅之戰(上)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肅州風雲(中)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三百五十三章 分庭抗禮第三百六十五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六百三十三章 環球航行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一百五十一章 東西呼應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七十九章 京杭大運河(二)第五百一十五章 瘋狂的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