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豐安令

第41章 豐安令

“將軍,會不會是您的奴僕沒有來豐安城。”

聽見李瑄意味深長的話,豐安令徐建小心翼翼地說道。

“你如此覺得?”

豐安軍城過黃河不遠後就是豐安城,羅興不會違揹他的命令,怎麼可能沒來呢?

兩人都騎着馬匹,這樣顯眼,豐安城竟然沒人看到。

這時,一名士兵入豐安城向李瑄稟告,羅興未回軍城。

這讓李瑄斷定羅興已失蹤。

不外乎幾個可能。

羅興貪圖黃金,帶着黃金逃跑。

王石見財起意,謀害羅興後奪黃金離開,他們根本就沒到豐安城。

最後就是羅興和王石來了豐安城,但豐安城從上到下,沒有對李瑄說實話。

第一點李瑄可以排除。

他們一家還沒住在平康坊的時候,羅興就被李適之帶回來,雖是奴僕,感情深厚。

在來的邊塞路上,黃金一直放在羅興的身上,羅興想跑,早就跑了。

而且羅興跟着李瑄學過騎射和武藝,人也機靈,王石只是一個普通的奴僕,無刀劍在身,想從羅興手中奪過黃金挺難的。

所以,此時李瑄對豐安令徐建,產生懷疑。

他覺得徐建面對他時,十分心虛。

“下官覺得將軍的奴僕因爲某些原因,未至豐安城。”

徐建一口咬定地說道。

“去將西城門附近的商戶、住戶再重新召集出來,到縣衙的公堂上。”

李瑄面不改色,向徐建說道。

然後對又阿史那扶汶吩咐一句:“阿史那將軍和他們一起。”

“遵命!”

徐建還沒反應,阿史那扶汶就拱手。

“將軍,剛纔不是問過了嗎?現在夜已深,恐打擾百姓休息。”

徐建連忙迴應李瑄。

“我奴僕攜帶的東西,關係到更多百姓。還關係到軍令,你聽命行事吧!”

李瑄不容置疑地說道。

“是!”

徐建不敢再多說,只能照做。

在縣衙等半個時辰,西城門周圍商戶、住戶,顫顫巍巍地來到縣衙。

“將軍請上座。”

燭光映亮的公堂上,徐建向李瑄請道。

“那是父母官該坐的位置。”

李瑄沒有應允,而是在主座下方,原本縣丞的位置坐下。

他順便解下腰間的劍,放在腿上。

數十名商戶、住戶進入公堂,使公堂滿滿登登。

徐建如坐鍼氈地坐在首座,他看向李瑄,示意李瑄訓示。

“鏘!”

李瑄沒有立刻說話,而是將寶劍從劍鞘拔出,燭火之下,寶劍顯得異常鋒利。

少頃後,李瑄才緩緩說道:“此劍爲當今聖人所賜,我的身份,想必縣令清楚。”

“是,是……”

徐建賠笑一聲,正因爲知道李瑄是宰相的兒子,太宗皇帝的後代,他才唯唯諾諾。

“這起失蹤案,縣令怎麼看?”

李瑄沒有將劍收回,而是拄着劍問徐建。

他氣勢逼人,那些商戶、住戶站在公堂上,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啓稟將軍,各郡各縣,經常會有人失蹤,這種懸案只能向上級上報。”

徐建硬着頭皮說道。

他不明白李瑄拿出劍的意思,聽到聖人所賜,以爲李瑄要砍殺他,失去往日的鎮定。

“天下間哪有什麼懸案?不都是豪強對平民的欺凌嗎?亦或者豪強與豪強的互相傾軋嗎?”

李瑄見徐建心已經慌了,正常情況下,徐建應該問更多細節,再讓李瑄寬限幾日,從豐安城周邊入手。 現剛發生,徐建就道是懸案,心裡一定有鬼。

李瑄深知這個時候的大部分懸案,都是貴族、豪強欺凌百姓。

官府與豪強勾結,明知而不爲,所以上報到大理寺,才成懸案。

百姓與百姓間的兇殺、劫掠,跟地方豪強犯案一比,不值一提。

“下官愚鈍,不明白將軍的意思。”

徐建強壓着心中的緊張。

“縣令聽說過暮夜卻金的故事嗎?”

李瑄又問徐建。

“下官……不知……”

聽到“金”這個字,徐建腦袋一陣混亂,他明明清楚,卻故作不知。

“後漢楊震爲蓬萊太守時候,途徑昌邑,縣令王密求見,獻上黃金,並稱‘夜深人靜沒人會知道’。但楊震卻回覆:天知,神知,你知,我知!”

“人怎麼能收下不義之財呢?伱們說是不是?”

李瑄慢一字一頓地說起這個典故,最後還笑問一衆商戶、住戶。

這些商戶、住戶聽到李瑄的話後,有幾個雙腿在打顫。

大晚上的,徐建的額頭上生起密密麻麻的汗珠。

“我的奴僕攜帶黃金,爲戍邊士兵所用,今卻無緣無故失蹤。這件事情如果查明,一切有牽連者,全部處死,家人充爲奴婢。”

“不過我現在給你們一個機會,誰能說出兩個奴僕的線索,我就既往不咎。否則後悔就來不及了。”

李瑄這才面色忽變,語氣嚴厲。

“鏘!”

說話的同時,他突然從座位上站起身,寶劍被收入劍鞘。

此時此刻,入鞘聲音,比出鞘的聲音,更令人生寒。

“將軍饒命,草民確實見到那兩人牽馬入城……”

一名中年男子承受不住心理壓力,跪地向李瑄求饒,害怕極了。

“大膽刁民,住嘴!”

但他的話沒說完,就被公堂上的徐建打斷。

“嘭!”

“你才住嘴!”

李瑄一腳把身前的桌子踢翻。

“阿史那將軍,把豐安令拿下,明日押送至回樂城。”

在公堂寂靜的時候,李瑄直接下達命令。

很明顯,這傢伙知道羅興。

如此的話,羅興凶多吉少,讓李瑄很憤怒。

阿史那扶汶,帶兩名士兵衝上公堂,將徐建按在象徵着“公正”的桌上。

“我是豐安令,你們沒有權力動我,來人,來人……”

徐建垂死掙扎,呼喚縣兵。

一隊縣兵聞聲持刀衝到公堂上。

“豐安軍就在黃河邊,你們不想活了嗎?”

李瑄瞥了一眼縣兵。

這些縣兵欺負一下老百姓還行,面對如狼似虎的邊軍,孱弱如同嬰兒。

“退出去!”

在縣兵們面面相覷、不知所措的時候,李瑄再次向他們呵斥一聲。

縣兵們畏懼,立刻退下。

雖然徐建是縣令,但他們不敢與邊軍對着幹。

邊軍的主帥王忠嗣,是靈州都督,有權力監察地方,舉劾官吏。

“將軍饒命啊,是縣令逼着我們說沒見過那兩人,我們怕遭受牢獄之災,不敢不聽……”

徐建被拿下後,給商戶、雜戶們底氣,他們紛紛跪地求饒,請求寬恕。

並且一致指認徐建。

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89章 王昌齡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24章 決戰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58章 裴靈溪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15章 大勝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30章 建立威勢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54章 暗度陳倉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24章 廣運潭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78章 陌刀將第61章 前鋒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498章 西征結束,建立六大都護府,未來的女皇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
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89章 王昌齡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243章 大唐的地圖,李林甫入道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124章 決戰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58章 裴靈溪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186章 連克五城,斬吐蕃大相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15章 大勝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441章 謀劃回紇,召移地健入長安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30章 建立威勢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77章 牀弩的威力,雞心谷的血戰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54章 暗度陳倉第196章 大將軍無所不能,來此只爲殺人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24章 廣運潭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78章 陌刀將第61章 前鋒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205章 你想圖謀天下,恢復隋室?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498章 西征結束,建立六大都護府,未來的女皇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