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

唐軍在阿比瓦爾德兵力大增,且是更精銳的騎兵到來,使大食產生巨大壓力。

他們現在只能憑藉阿比瓦爾德河,與唐軍僵持。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本就沒有底氣,他的名字叫哈立德,但跟安拉之劍哈立德相比,判若雲泥。

他毛遂自薦領兵東來,主要是想着秀一把存在感,等回去以後,接管大埃米爾的職位,是帶着政治目的。

原以爲這場戰爭,會隨着唐軍佔領河中而結束,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與天將軍的談判會很順利,誰知已經消失許久的薩珊波斯建立。

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就知道要壞事了,喜歡逢迎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太清楚艾布·阿拔斯的脾氣。

在與大唐戰爭之前,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最畏懼的一個人,不是艾布·阿拔斯,而是呼羅珊總督。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是波斯貴族出身,在呼羅珊總督起義的時候,他意識到腐朽的白衣大食,已經江河日下,所以加入呼羅珊總督的隊伍,成爲呼羅珊總督麾下的大將。

所以他最清楚呼羅珊總督的才能。

不貪錢財,不愛女色,一心傳教,爲安拉的偉大奮鬥!

這種人活在人世間沒有意義,但這是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害怕呼羅珊總督的地方。

他知道艾布·阿拔斯忌憚呼羅珊總督,所以屢屢迎合艾布·阿拔斯的心思,說想辦法將呼羅珊總督除之而後快,表達自己的忠誠,贏得艾布·阿拔斯的信任。

而呼羅珊總督的勢力太龐大,掌握十幾萬職業精兵,艾布·阿拔斯都不能輕舉妄動。

如此利害的呼羅珊總督,被天將軍幾戰逼死,擅長騎兵作戰的大埃米爾戰死,大食第一勇士胡馬木·侯賽因亦被天將軍手刃,再加上天將軍的種種傳說,使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對天將軍畏懼到極點。

軍營之中,他寢食難安。

他令上萬士卒,日夜巡視,隨時在河岸備戰,夜間稍微有點動靜,他都會被驚醒,害怕唐軍強攻過河。

面對艾布·阿拔斯讓他戰勝天將軍的軍令,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愁眉苦臉。

每一天都是折磨,面容憔悴。

哪怕埃及地區、利比亞地區、法爾斯地區、聖城地區、亞美尼亞地區等兵馬已經到達這裡,超過六萬的職業兵,還有大概六萬志願兵。

兵力遠遠強於唐軍。

但他們的騎兵只有九千餘,兵馬氣勢,遠遠弱於唐軍。

從兵卒到主帥,都非常心虛。

“元帥……”

“啓稟元帥,又有無數唐軍騎兵趕到阿比瓦爾德,探馬好像還看到天將軍!”

大食的探馬進入大營,向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稟告道。

“你再說一遍!”

疲倦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聽到這個消息,瞬間就直起身子。

天將軍來了!

這個他從未謀面,卻銘刻在他心中的恐怖名字,每每聽到,就會炸毛。

探馬唯唯諾諾,又將探聽到的軍情向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彙報一次。

“天將軍大概帶來多少兵馬!”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深吸一口氣後,向探馬詢問到。

“唐軍新帶來的騎兵,多一人雙馬,甚至還有一人四馬,看起來鐵甲無盡,數不勝數。估計戰馬有近十萬匹……”

探馬說出一個他也不確定的數字,畢竟他們不能靠得太近,只能在遠處觀望。

“快速將維齊爾請來……”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驚慌之下,立刻吩咐去請維齊爾。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是開國功臣,有指揮大戰的經驗。

“維齊爾,天將軍親自率領數萬唐軍騎兵趕來,那應該是唐軍身經百戰的主力,不是僕從,我們該如何是好?”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一入大帳,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就迫不及待地說道,顯得很驚慌。

“慌什麼?身爲元帥,這個時候不該鎮定嗎?”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向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斥責一聲。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全靠左右逢源,投機取巧走到這一步,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很看不起他。

艾布·阿拔斯喜怒無常,讓他輔助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戰勝唐軍,他只能傾盡全力。

哪怕再看不起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這一刻,他們榮辱與共!

“冒犯了維齊爾,是我失去了風度。”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趕緊道歉。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可惹不起。

“我與那天將軍相見,就知他有狂戰之心。早就向你提醒過,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大戰。”

“只是我們太被動了,現雖能據河而守,但唐軍完全可以繞過河流,穿插到我們的背後。隨時觀察唐軍動向,做好戰鬥準備。這一戰,關係我黑衣大食的存亡,安拉會保佑我們!”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鄭重地向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說道。

阿塞拜疆等地的總督,不服從哈里發的命令,否則他們絕對更有勝算。

現在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認爲最好的策略就是以守待攻,全力從各地區運輸糧食,利用這裡的山川地勢,與唐軍決一死戰。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預料到唐軍會繞過河流,從他們後面出擊。

“據說唐軍喜歡切斷糧草,如果他們繞到後方,切斷我們的糧草,我們該如何?”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也不是沒有一點見地。

“如果那樣,我們就用騎兵掩護步兵,主動進入呼羅珊行省,與唐軍一戰。”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如是說道,現如今,只有這一個辦法。

他們的步兵雖多,但缺乏騎兵,以至於無比被動。

“維齊爾,哈里發有令,請您率領五萬兵馬,立刻回援。羅馬帝國的皇帝率領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正準備攻擊敘利亞。”

就在這時,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的親衛領着一名特使,匆匆進入大帳之中,宣讀聖令。

邊疆告急!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和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都呆住了!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黑衣大食麪臨如此變故,君士坦丁五世怎麼可能會放過這次機會。

敘利亞地區的三萬精兵被唐軍在烏滸水殲滅。

現敘利亞地區的兵馬只剩下兩萬,而伊拉克地區的近衛軍步兵還有五萬。

這些兵力,如何和羅馬帝國硬碰硬?一旦失敗,黑衣大食將轟然倒塌。

因爲敘利亞、伊拉克,纔是大食的最核心。

大食憑藉敘利亞、伊拉克爲紐帶,控制亞、非、歐的疆土。

耶路撒冷、大馬士革、哈希姆城,都是大食最重要的城鎮。

一旦失去敘利亞,聖城麥加,也將受到巨大威脅。

艾布·阿拔斯哪怕知道東面危機,也必須從東面抽調兵力,支援首都地區。

另外,還要向臣服他們的行省施加壓力,招募更多志願兵。

哪怕經歷過改朝換代,人口銳減,黑衣大食控制的疆域還有兩千萬人口,壯年男子還有不少。

“我知道了,回信哈里發,我會立刻率領兵馬回去。”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只能領命。

艾布·阿拔斯早就看他不爽了,如果抗命不尊,絕對會一道旨意將他殺死。

“維齊爾,您走了,我這裡該怎麼辦?”

使者離開後,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向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說道。

一下調走五萬兵馬,他還怎麼打?

“不論如何,一定要攔住唐軍西進,待我們擊退趁人之危的羅馬。”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凝重地說道。

現在他腦子一團亂,沒有辦法解決困局,只能讓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自求多福。

“維齊爾,您不能走啊!您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被唐軍擊敗,唐軍長驅直入,也會到哈希姆城。”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沉聲向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說道。

他們是最後一道防線,一旦失去,唐軍將任意縱橫。

“可如果失去敘利亞,伊拉克也會隨即失去。我們的國家就會不復存在。如果我違背哈里發的命令,我的腦袋也將落地!”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苦澀地說道。

他們太急了,與大唐爭河中,一招棋錯,滿盤皆輸。

以至於現在騎虎難下。

“我們放棄裡海以南的疆域,讓哈里發從寶庫中取出財富。我們留下希望,何愁不捲土重來呢?”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出。

如果是平時,他肯定不敢這麼講的。

此一時,彼一時。

沿途的百姓,被徵集糧食,以爲軍用,怨聲載道。

士卒從數千裡外,長途跋涉,還沒休整幾天,就要面對可怕的天將軍。

其中一部分,還要再次長途奔襲回敘利亞,與羅馬帝國戰鬥。

人不是鐵打的,人心也會一步一步失去。

“這種問題,你怎麼能說出口呢?如果當着哈里發的面,一定會殺了你。”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立刻擺手。

哈里發,改名爲艾布·薩法赫·阿拔斯,其中薩法赫是屠夫的意思,他自稱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誓言要鐵血治理帝國。

割地萬里,賠償數不盡的第爾汗,哈里發要被釘在恥辱柱上。

哪怕軍隊還有一絲戰勝天將軍的可能,哈里發都不會同意這條策略。

顯然,哈里發認爲還剩下七萬兵馬的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有戰勝天將軍的可能。

看到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沉默不語,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又向他說道:“我領軍離開,不會攜帶過多糧草,這裡的糧食還能夠你食用四個月。高布營壘死守,等待西面的勝利。”

“遵命!”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也死了心了。

作爲一個靠“變通”而身居高位的人,越是死守,越讓他心虛。

是以,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已經產生別樣的心思。

當天晚上,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率領五千騎兵,五萬步兵,撤離營寨。

選擇在晚上撤離,自然是想不被唐軍發覺。

但李瑄作戰,最喜歡用偵察兵。

往往駐軍地的方圓百里,必然一人四馬的探馬。

唐軍的探馬,早就繞過河流,到達大食軍營的附近。

他們看到大食數萬步兵調動後,立刻奔襲回唐軍大營,將消息彙報給李瑄。

“大食軍夜間出動數萬軍隊,是要幹什麼?”

李瑄連夜召幕僚和將領們到中軍大營議事。

“應該不想是偷襲我們,如果大食軍不過河,數萬步兵迂迴到我們這裡,最起碼是明天下午,沒有任何意義。反而還會暴露他們的短板!”

程千里開口說出自己的意見。

一些將領認爲程千里說得不錯,要不是眼前數丈寬的河流攔住他們,他們的鐵騎,早就踏入大食的營壘。

“李帥,或許是大食那邊發生變故,比如叛亂,大食剛經歷改朝換代,卻傾國而戰,百姓充滿怨言。屬下認爲是大食發生叛亂,使大食不得不分離兵馬,回去援助。也有可能是他們其他地方的總督,想要趁機奪權!”

封常清給出不同的看法。

華夏通常會在改朝換代幾年後,恢復實力,然後再進行國戰。

連大唐開國之初,都發生渭水之恥。

而大食立國僅僅一年多,百姓還未安定,就與大唐開戰。

李帥神勇無雙,已經傷到大食的元氣。

“封判官言之有理,如此是我們的機會!”

車神塞認同封常清的看法。

其他將領、僚屬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

“還有一種可能,羅馬帝國看到機會,率領大軍南下進攻大食的敘利亞地區。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五世,是一名立志邁步大帝的君主,羅馬與大食是死仇,他們歷史上的領土高度重合,他們必然想奪回耶路撒冷!”

李瑄沉吟過後,又給出一種可能性。

君老五脾氣暴躁,容易衝動,有的時候會做出一些昏招,但他絕對算是一名有爲的君主。

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位置,註定他們需要更大的縱深。

幾年前大食內亂的時候君老五出手獲利。這一次,他一定不會放過機會。

將領和僚屬們知道李帥通曉中外,他們對羅馬帝國一竅不通,大食帝國和薩珊波斯的許多信息,還是通過李帥瞭解。

羅馬帝國被大唐稱爲“拂菻”,這也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們完全有動機攻擊大食帝國。

“啓稟李帥,大食以步兵爲主,我軍可以追擊大食的數萬步兵,他們來來回回行軍,戰意受損,是我軍的戰功。不論大食內部出什麼問題,我們滅掉這些兵馬,就可以回身圍攻阿比瓦爾德河邊的大食步兵。屆時,千里土地,將盡在我軍鐵蹄之下。”

馬璘向李瑄建議道。

他想到不是去攻擊阿比瓦爾德河邊的兵馬,而是將大食的步兵全部吃掉。

“正合我意!”

“不必急於這一時,明日由長城軍、經略軍、龜茲軍、碎葉軍組成多馬騎兵陣容,奔馳追擊。剩下安西北庭、突騎施諸部、葛邏祿的兵馬,繞過河流,防止阿比瓦爾德河邊的兵馬支援!”

見將領和僚屬們都同意以後,李瑄下達軍令。

即便真如他所料,羅馬帝國準備攻擊大食帝國,李瑄也不擔心,他不怕羅馬帝國崛起。

他覺得君老五想一下吞併伊拉克,十分困難。

君老五也有自己的大敵,保加爾人。

保加利亞汗王也不是省油的燈,君老五爲抵抗保加爾人,在邊境一口氣修建六百餘座大小城堡。

保加爾人是裡海北部大草原上崛起的一個遊牧民族,能征善戰。

從二百年前起,他們就與斯拉夫人聯合,不斷劫掠羅馬帝國,且非常殘忍,經常屠戮。

一百多年前,保加爾人強盛,建立大保加利亞汗國。

保加爾人一直對南方地區的富庶垂涎三尺,做夢都想把羅馬帝國幹掉,把羅馬帝國的財富擁入掌中。

他們更想在羅馬帝國肥沃土地牧馬。

現在羅馬帝國,還需要向保加爾人繳納貢金。這是羅馬帝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屈辱。

而保加爾人,要的可不只是一些貢金。

李瑄清楚的記得,最多兩三年,保加利亞汗國與羅馬帝國的國戰就要爆發,持續許多年,雖然歷史上君老五贏得勝利,獲得“保加利亞屠夫”的稱號,但現在與大食帝國開戰,絕對不是明智的選擇。

“遵命!”

諸將領命。

翌日,天還未亮,唐軍埋鍋造飯,殺掉攜帶的肥羊。

將士們上陣之前,還能美美的吃一頓。

出發之前,李瑄召集衆將士,進行一場鼓舞人心的演講,提振士氣。

“自古以來,唯有我們踏上這片土地上,連張騫、班超,都遠遠無法趕上我們的步伐!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時刻,這是可歌可泣的開拓……”

“本帥將與你們一起,彪炳青史。哪怕無法記錄每一名士卒的名字,我們華夏民族偉大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將安西、北庭的事蹟一一記錄,那象徵着榮耀的勳章,門蔭子孫後世……”

“我們爲大唐掃滅一切敵人,我們繼往開來,獲得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功績,跳蕩之功,比比皆是,文人爲我們讚頌詩歌,衣錦還鄉的時候,父老鄉親歡呼我們……”

“大唐的鐵騎,所向無前,將弱小的大食人撕成碎片,用大食人的首級,換取軍功,本帥與你們一起衝鋒陷陣……”

李瑄站在士兵中央,聲若洪鐘。

他不止講榮譽,更講軍功富貴!

誰能殺敵更多,就有衣錦還鄉的資本。

“願爲李帥效死……”

“天將軍……天將軍……”

當大家都知道李瑄話中的意思後,漢人紛紛大喊效命。

其中,參雜着各種胡語,高喊着天將軍!

軍心可用!

李瑄滿意點頭,他認爲這是他在西亞最後一戰。

他必須儘快將他的精兵勁卒,撤回安西休整,補充受損的兵力。

如果這個時候安胖子造反,他會非常被動。

他的兵馬連經大戰,很疲憊,長途跋涉更疲憊,不一定是安胖子燕雲鐵騎的對手。

隔着阿比瓦爾德河,聽到驚空遏雲的大喊後,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險些從胡牀上滾落,他又以爲唐軍要發動進攻,高喊道:“什麼情況?唐軍要渡河了嗎?”

“回元帥,唐軍正在集結,不知道要幹什麼?”

親衛打探後,向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回道。

“全軍防備!一定是要渡河。”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大叫一聲,穿上盔甲,立刻走出營寨。

唐軍若渡河,一定是步兵打頭陣。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來到營寨前,看到河對岸唐軍全部騎馬。

那備用馬上,攜帶不少糧食。

看樣子不像是渡河攻擊。

“唐軍要繞過河,到達我們後方。”

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知道唐軍的目的。

他吩咐麾下,一定要把營寨加固到極致,防止唐軍騎兵衝擊。

與此同時,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眼光閃爍,心裡非常糾結。

……

唐軍沒有像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料想的那樣。

李瑄親自率領經略軍、長城軍,還有安西龜茲軍、碎葉軍。

安西龜茲軍、碎葉軍已被李瑄配置一人雙馬,陌刀隊也是一人四馬。

爭取以最精銳的兵力,最快的速度,將大食的數萬步兵擊潰。

其他的兵馬,在葛邏祿、突騎施諸部、拔汗那騎兵的輔助下,可以與大食剩下的騎兵周旋。

李瑄起初以爲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會支援他攻擊的步兵,但他顯然高看了哈立德·伊本·巴爾馬克。

雙馬騎兵奔馳迅速,他們在探馬的指引下,繞過大食的城鎮,每日休息四個時辰,喂戰馬,保持體力。

大食諸縣的警戒兵馬,見如此多唐軍過境,嚇得瑟瑟發抖。

他們關閉城門,如果這時唐軍攻城,有八成的城池,會毫不猶豫地投降。

雙馬騎兵,日行二百多裡,與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所率的五萬步兵,五千騎兵越來越近。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根本沒料到唐軍會對他窮追不捨。

因爲唐軍光繞過河流和山嶺,就得一百多裡。

等唐軍距離他們二十里的時候,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所率的兵馬,才發現大唐精騎向他們突襲而來……

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完結感言新書第106章 積石軍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48章 見王忠嗣第43章 豪強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8章 一石強弓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54章 暗度陳倉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5章 渭水離別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43章 豪強第76章 李瑄亦是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6章 王維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8章 看花馬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
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完結感言新書第106章 積石軍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48章 見王忠嗣第43章 豪強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409章 朝野請聖人禪位,楊玉環的決定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8章 一石強弓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256章 千秋節上,李瑄的禮物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54章 暗度陳倉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99章 兼江南東道採訪處置使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279章 洞房花燭夜第222章 將吐蕃堵在雪域高原,對付三十萬大軍的方法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291章 科舉發榜,吐蕃大使再入長安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52章 徒手搏虎,李林甫算計韋堅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39章 大食帝國與羅馬帝國的反應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06章 收復楊慎矜,我能殺死猛虎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25章 渭水離別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8章 一石強弓第432章 再有子女,新拜宰相,外交家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23章 名將的落幕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43章 豪強第76章 李瑄亦是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6章 王維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8章 看花馬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131章 突襲青海東部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