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

“西域、雪域、草原、渤海、鯨海……這些大都護府,將大唐拱衛。中原全力發展工商,以這些地方的畜牧、皮毛、黃金、白銀反哺大唐,待中原工商發展起來,再開始開發大都護府。於我來說,必然要巡視中原、江南,這遠超於一場征戰……”

李瑄向李泌說道。

李峴、李泌,是李瑄的左膀右臂,但他們始終有侷限性。

李瑄需要爲他們搭建舞臺,給他們縱橫捭闔的機會。

受制於道路、運輸,大唐不可能大規模開發大都護府境內的鐵礦、銅礦等。

只有金銀這樣貴金屬,能運送到長安。

信用體系已經在建立,工商有起色以後,發行金幣、銀幣爲勢在必行。

大量的國有工廠建立,牢牢控制貨幣權。

屆時天下百姓的生活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現如今,李瑄最關心的就是內部的治理。

都城在長安,而江南地區越來越富裕。

所以李瑄要用一次南巡,鼓勵變革之風,震懾想“安樂無爲”的官吏。

在歷史的岔口,不能有任何懈怠。

“臣一定會全力輔佐至尊,開創千古盛世,實現大道爲公。”

李泌對李瑄的話有感觸。

曾經,他看不懂李瑄的執政策略。

前所未有的改革,披荊斬棘。

李瑄對歷史的理念,有獨特的見解。

在范陽時,《大唐月報》李泌每一期都看。

他記得其中一期,李瑄的文章中指出華夏一直在循環,似乎人們認爲王朝更迭、士農工商,是爲規律。

農耕,只是爲吃飽飯而努力。

工商繁榮,則是爲慾望而奔波。

當人們不再考慮吃飽穿暖,甚至天天都有雞蛋肉類,去追求更好生活品質的時候,纔是盛世來臨。

農耕,永遠也無法做到這一點。

貫徹農耕,別說控制波斯王國。即便是大唐現在的都護府,也遲早會失去。

因爲都護府會拖累國家。

比如天寶年間的安西都護府,在李瑄任安西大都護前,安西年年要朝廷大量絹錢,在漫漫黃沙中,運輸絹錢的車馬不絕於路。

而平民百姓因爲安西都護府得到什麼?

什麼都沒有。

那一次次河西轉運,轉運的是西域的奇珍異寶,他們進入興慶宮、大明宮,搏取皇帝一笑。

皇帝大手一揮,再將這些奇珍異寶賞賜給貴族。

這些奇珍異寶少有當貨幣流傳於民間。

如果硬要說有。

那就是一封封冰冷的“死亡通知書”。

李瑄建立大都護府,不是讓大都護府成爲大唐的負擔。

第一步是用這些地方的黃金白銀,反哺中原。

然後將中原的絹錢糧食、商品等轉運大都護府。

待時機成熟,便開始在這些地方勘探煤鐵等礦產資源。

李泌堅信李瑄是帶領華夏跳出王朝更迭的人。

在這個時代,李瑄的策令一一應驗。

沒有人比李瑄更有哲理。

沒有人比李瑄更全才。

李隆基的聖人之名,更應該冠在李瑄身上。

即便李泌信奉道教,一度追求長生不死。他也在李瑄身上看到一種排除萬難,敢爲人先的精神。

李瑄曾說過“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李泌篤信此言。認爲在各方各面都是如此。

如前不久剛揚威的“震天雷”。

因爲發展工商,大唐量產震天雷。

若某個國家掌握震天雷,後果不堪設想,大唐初次遇到,定然也會如回紇騎兵一樣亂分寸。

還有炸藥包,能將山石炸裂。大唐已用於修道路。

在某些地段,炸藥可以節省十倍,甚至更多的時間。

這也讓李泌堅定發展工商的信念,望有生以來,完成李瑄在《大唐月報》上闡述“天塹變通途”。

他前半生的大道是長生不死,這是他餘生的大道!

“我們正是壯年,該有所爲的年紀。”

李瑄說完,到達迎接隊伍的前方,他們下馬來到向他拜見的李晟的面前,親自將李晟扶正:“李都督勞師遠征,辛苦了!”

“雖數千裡行軍,但未有戰鬥,哪敢提辛勞。至尊纔是勞苦功高。”

李晟不敢言功。

沒有經過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李晟心中遺憾。

他隨段秀實、南霽雲參加柏海之戰,參加滅吐蕃之戰,功勳卓著。

但離大將軍之銜還有一步之遙。

李晟不想好高務遠,想先升任大將軍之銜。

“兵不血刃,大將者也!”

李瑄高度贊可李晟。

一支軍隊,即便沒有經過血戰,數千裡行軍,可以被稱爲一場磨礪。

不過李瑄話鋒一轉:“單于城雖平,朕也相信鐵勒諸部、突厥諸部不敢不臣。然草原北部,還有不少部落。回紇在仙娥水北畔建立有富貴城,以及北海地區。這些還有李都督領兵征伐,確保草原上安寧。”

接下來將是小股騎兵的戰鬥。

李晟率領麾下一萬騎兵,一人三馬,帶足物品後,向北伐,一直伐到貝加爾湖。

再遠的地方,軍隊就不會再去了,沒有意義。可能少有人跡。

等有機會,找一些不畏苦寒的勇士,將大唐的界碑放在北冰洋畔和西面的烏拉爾山脈。

先把大唐的後花園圈住。

“臣必將不辱使命,使草原安寧。”

李晟再次一拜,這正是他渴望的。

“朕準備在鬱督軍山祭天,向草原諸部大小酋長下達詔令,三個月內,必須到達鬱督軍山。”

李瑄又向李峴吩咐。

這意味着草原諸部酋長,必須獨身而來。

若距離太遠,帶兵趕不及,會受到大唐的痛責。

“臣遵旨!”

李晟領命,然後他向李瑄介紹薛延陀酋長和左廂葛邏祿酋長。

兩人見天可汗龍威,誠惶誠恐,納頭就拜。

“二位能在關鍵時刻棄暗投明,也算是心向大唐。移地健不爲正統,不尊天可汗之令,竟還主動出擊大唐,罪不可赦。既然百國朝拜我爲天可汗,就必須聽從我之詔令,一步踏錯,後悔可就來不及了。”

李瑄將薛延陀酋長和葛邏祿酋長扶起來,先認可他們的明智,又聚以威嚴。

以後老老實實地在自己一畝三分地呆着,聽從天可汗的詔令,按時繳納賦稅。

否則移地健的今天,就是他們的明天。

強如回紇汗國,被大唐輕易剿滅。

薛延陀和左廂葛邏祿又算得上什麼?

不過是無根的浮萍罷了!

“從今日起,薛延陀必然誓死效忠大唐,效忠天可汗。哪怕天崩地裂,海枯石爛,薛延陀的兒郎們也將追隨大唐到底!”

薛延陀酋長烏時健向李瑄表達自己的心志。

“葛邏祿人對大唐的忠心,蒼天可鑑,日月可表。今後葛邏祿左廂,十餘萬百姓只爲等待天可汗的詔令,至死不渝!”

葛邏祿酋長也不甘示弱。

今後大唐統治草原已成定局,天可汗正值壯年,是威名最盛的時刻。

他們覺得天可汗隨意一立,就頂天立地。

多看一眼,是爲褻瀆。

移地健敗給李瑄,不是神靈不保佑。

而是李瑄爲“天神轉世”。

“二位的心意,我已知曉。大唐福澤之內,蒼生會得到庇護。”

李瑄言語微中地說道。

隨即,李晟請李瑄進入單于城中。

單于城的街頭戒備森嚴,回紇的百姓已不敢出門。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親人一去不復返。

他們恨唐軍,但更恨移地健的無能。

李瑄到達回紇奢華的王宮之中。

李晟帶李瑄去看回紇的寶庫。金銀珠寶可以拉數十車。

屆時會將一部分珠寶賞賜給立功的將士,黃金白銀全部帶回長安封存。

行軍已久,李瑄先在王宮休息幾天。

天可汗將在鬱督軍山祭天,消息如狂風一樣刮向草原諸部。

這意味着移地健敗了,並且敗得很慘。

短短兩三個月,移地健就落下帷幕。

心驚膽顫的同時,草原上的牆頭草,立刻知道該如何去做。

一些九姓鐵勒大部落,突厥部落的酋長,只攜帶親衛,一人四馬,馬不停蹄地至單于城拜見天可汗。

生怕跑得慢,被天可汗問罪。

也唯有一些北部回紇部落,一些貝加爾湖以南的部落,不聽勸告。

因爲他們從來沒有朝拜過大唐。

以爲脫離回紇魔爪後,就能重新獲得自由。

聽說中原的兵馬古今未到過他們那裡,是以有恃無恐。

值得一提的是,富貴城中回紇貴族,斬殺富貴城的回紇守將,向大唐表忠心。

李瑄令敦煌軍的玉門騎兵去接管富貴城,並在單于城接見這些回紇貴族,對他們進行嘉獎。

李瑄在單于城一段時間後,率領五千天策衛,開始沿着嗢昆水北上,巡視牧場。

文官皆與李瑄隨行,並沿途重新記錄地理,規劃牧區。

一個月後,李瑄從嗢昆水跨至娑陵水的雪山下,這裡山脈、山谷、山峰隱藏在積雪和冰川之下,即使在夏天也不會融化。且距離貝加爾湖不遠。

不過這裡的胡人部落不太友好。

有胡人的探馬遊而不近,酋長不來拜見李瑄。

也有一些遷徙的痕跡,聽到移地健戰敗,大唐騎兵進入鬱督軍山的消息後,選擇北遷。

李瑄沒有搭理這些部落。

征伐他們,自有李晟去做。

在草原的力量上,這些部落起不到關鍵性作用。

不久後,李瑄順着娑陵水南下,進入仙娥水,來到富貴城。

富貴城比單于城小不少,但可以作爲連接貝加爾湖的一座重鎮要城。

以後要以此對貝加爾湖以南實施控制。

於富貴城中十日,李瑄在富貴城留碑後,南下返回單于城。

距離鬱督軍山祭天的時間也差不多了。

十月初,李瑄回到單于城後,諸部酋長雲集。

他們接連拜見李瑄,向李瑄獻上珍寶,表達忠心,並保證部落將爲大唐控弦;部落兒郎任天可汗驅使。

李瑄依舊以移地健的結局暗示他們老實一點,否則絕不姑息。

他要一步步將這些部落納入管轄之內。

調動他們的軍隊不算什麼!

最關鍵的,是讓朝廷掌控他們的刑罰。

當他們無法肆意處死、責罰族人時,意味着已成郡縣。

還是老辦法,李瑄以建立友誼的名義,令官吏親自挑選他們的“聰慧”族人,到達長安、洛陽的學校學習。

之所以大唐親自挑選,是防止胡人酋長只選擇貴族子弟入大學。

這樣洗腦起來不太容易。

而那些貧苦的胡人,接觸大唐新思想後,必然會對貴族深痛惡絕。

他們回去後,可以一步一步瓦解胡部。

華夏曆三四五八年,十月十日。

大唐皇帝李瑄,率草原胡部主要部落酋長,加上回紇王室、貴族,在鬱督軍山祭天。

李瑄北巡的時候,已經搭建好祭壇。

鬱督軍山,白狼峰上,唐軍旌旗蔽日,甲冑鮮明。

在萬衆矚目下,李瑄登頂而站,身後是文武官吏和胡部酋長。

萬千將士,皆嚴陣以待。

祭壇高築,煙火繚繞。

以牛羊豬爲牲畜進行祭祀。

以攜帶的玉石、彩鍛修飾。

其場面簡單,卻顯得非常恢宏。

諸部酋長大氣都不敢喘一聲,端視着正在進行祭天儀式的男子,忍不住匍匐。

蒼穹中,本來烏雲蔽日,但祭天開始的時候,又撥雲見日。北風也不再呼嘯,天地爲之動容。

“朕承天命、統御九州。今提虎賁之士,驅馳大漠,直搗狼居。蒙天之佑,將士用命,得以靖邊塵、揚國威,百部歸心,萬天倚德!

今於斯地,築壇祭天。敬呈太牢、玉帛,祈願上蒼庇佑大唐,風調雨順,六畜安寧,五穀豐登;護佑吾民,安居樂業,福壽康寧。望社稷永固,江山如畫;盼華夏昌盛,萬邦來朝。朕必殫精竭慮,不負蒼生,不負國家……”

李瑄宣以祭詞,一字一句,鏗鏘有力。

“大唐千秋,至尊萬歲!”

“大唐千秋,至尊萬歲……”

將士舉起兵器,仰頭高呼,驚空遏雲。

“天可汗萬歲!”

“天可汗萬歲……”

諸部酋長和胡部士卒用胡語高呼天可汗。

這一刻,他們眼中的天可汗就是神靈。

敬畏深埋心中,不敢逾越。

經歷過祭天的胡人士卒,哪怕酋長叛亂,他們也不敢跟隨。

因爲天可汗是戰無不克的。

天可汗的軍隊是無堅不摧的。

祭天完畢後,李瑄親自在鬱督軍山下狩獵,他射殺九隻黃羊,用以宴請諸部酋長。

諸部酋長承諾,將戶籍,軍隊人數,稟告大唐。

稅收上,李瑄爲安撫諸部,比以往回紇王庭,減少兩成。

草原富庶,如此,可以輕易養活都護府。

在李泌的建議下,李瑄最終將草原分成兩大都護府。

第一爲瀚海都護府。

西南連接北庭,西部緊臨葛邏祿汗國,西北臨堅昆。

東部則以流入貝加爾湖的獨樂河、嗢昆水、娑陵水爲界。

整個劍河(今葉尼塞河)流域上游,鬱督軍山最富庶的地方,都爲瀚海都護府。且擁有一半的貝加爾湖。

將單于城設爲治所。

而瀚海都護府以東,至撫遠都護府的廣闊區域,建立草原都護府。

在獨樂河的上游(今烏蘭巴托)建立城池,名天可汗城,爲草原都護府治所。

天可汗城與單于城有八百里距離,在遼闊的草原,並非很遠。

可以互相商貿、支援。

瀚海都護府的副城是富貴城。

於是草原都護府也在最東面的望建河上游建立英烈城。

由李光弼俘虜的胡人承建。

這是初步的規劃。

另外,李瑄正式將貝加爾湖定義爲北海,將裡海定義爲西海。

記錄於三省九部,朝野一律此稱……

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46章 再遇薛錯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6章 王維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9章 軍中訓練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293章 天將軍第102章 南霽雲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4章 神勇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完結感言新書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27章 豐安軍城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56章 唐軍陣形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完結感言新書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64章 大舉進攻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60章 峽口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
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宗》已發!)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46章 再遇薛錯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6章 王維第425章 除賤爲良結束,大唐的人口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410章 三辭三讓,收集年號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29章 軍中訓練第132章 天寒地凍,就是蒼天助我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293章 天將軍第102章 南霽雲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22章 寧遠將軍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34章 神勇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完結感言新書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451章 錦衣衛千戶馬燧,薛延陀背叛回紇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74章 大雪滿弓刀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27章 豐安軍城第481章 落花,西征第480章 乾元十載的約定,準備西征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56章 唐軍陣形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完結感言新書第491章 兵敗如山倒,大食帝國的末日第341章 佔領呼羅珊地區,薩珊波斯復國第18章 一石強弓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430章 吐蕃的絕唱第64章 大舉進攻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60章 峽口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138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