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暗度陳倉

第54章 暗度陳倉

想到這種可能後,李瑄乾脆利落地將一半西瓜,分成數份,打算嘗一嘗。

“將軍,此物不明,不可嘗試,如果非要嘗試,就讓我來吧!”

阿史那扶汶連忙阻攔李瑄。

“是啊將軍慎重……”

“讓我們代勞吧……”

其餘將領也紛紛勸阻李瑄。

“咦!還挺甜?”

李瑄剛想說他們多心的時候,旁邊傳來一道聲音。

原來羅興已經抱着一半西瓜啃了起來。

他也害怕這“西瓜”是毒物,不能讓主人以身犯險。

“諸位不要怕,西域人已經驗證,這種瓜無毒。”

李瑄說着,對羅興說:“羅興,你告訴他們味道如此?”

“一口甜水,好香,吃起來好美。”

羅興擦了一下嘴,回答道。

李瑄聽後,也咬一口西瓜。

他眉頭一皺,好粗的果肉,而且筋太明顯,雖然水份不小,但甜度卻平平。

後世最黑的商家,也賣不出這樣甜度的瓜。按照後世的說法,李瑄估計這種甜度只有五到七。

“這瓜好甜……”

李瑄切開的瓜,將領們各拿一份,讚不絕口。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這種甜度的瓜,已經讓他們滿足。

“唉……西瓜皮不可食用……”

李瑄見阿史那扶汶狼吞虎嚥,把西瓜皮也啃一個角,立刻出聲制止。

“我說咋變得跟草一樣味道。”

阿史那扶汶臉一變,將西瓜皮丟掉。

衆將都大笑一聲,阿史那扶汶爲他們提了個醒,使他們不用丟臉。

李瑄對成熟的西瓜不是很滿意,但是能理解。

將來要選籽培育出更甜的西瓜,甚至還有紅瓤西瓜。

這需要一代一代的人去做,李瑄不一定能看到。

隨後,李瑄教士卒們辨別成熟的西瓜。

將西瓜摘掉,往軍城中運送,與將士們分享。

沒分到的不要急,等其他西瓜成熟。

有十幾畝西瓜,最起碼人人都可以嚐個新鮮。

李瑄吩咐吃西瓜的士卒,將西瓜籽保留。

待選取優等後,來年三月種更多西瓜。

到時候,就可以在天氣最熱的時候,一飽口福。

這讓士卒們頗爲嚮往。

八月十日,秋天已至。

不論是突厥,還是唐軍,現在是用兵的最佳時機。

按照約定,在八月十六日前,豐安軍到達鳴沙渡。

李瑄正在準備。

他有兩條到達鳴沙渡的路線。

一條是先過黃河,然後到鳴沙渡,屆時從鳴沙渡再過河。

另一條是順着黃河而下,這樣省時省力,但有一定風險。

“報……”

一探馬飛入軍城,向李瑄稟告軍情。

“啓稟將軍,在賀蘭山南麓一帶,發現大部突厥輕騎,數以萬計。他們的目標應該是峽石通道。”

探馬向李瑄稟告。

“看來突厥左廂諸部已經知道我大唐的動向。他們威逼過來,是想趁我軍渡過黃河立足未穩時出擊。”

李瑄沉思後,知道突厥左廂諸部的目的。

靈武一帶,本就是胡漢雜居之地,朔方軍動員十餘郡,將各地的糧草、輜重,運送到鳴沙渡,瞞不過突厥人的探子。

而且朔方軍中,胡人沒有七千,也有五千。其中還有超過半數都是突厥人。

他們不可能都與大唐齊心。

雖然他們不知道具體的進攻時間,但從鳴沙渡兵馬聚集的數量,可猜測一二。 如果唐軍匯聚在一起,列陣前行,突厥諸部機會就不大了。

反之,在唐軍渡河的時候進攻,是突厥最好的機會。

當然,唐軍可以繞道境內過河,但那會影響戰機,出現變故。

突厥明顯是想與唐軍一戰,讓唐軍知難而退。

峽石(今青銅峽)通道,是鳴沙渡出塞的一條通道。

由於具有黃河天險,唐軍沒必要把守。

而且峽石空地太大,很難守住。

“我軍本可從黃河外過,現不得不從黃河內行進。”

王思禮聽到這個彙報後,向李瑄說道。

“突厥守着鳴沙渡到豐安的渡口,似乎是逼迫我軍主力南下渡河,消耗我軍士氣。”

李瑄向衆將說道。

這一段黃河的渡口,包括豐安軍的渡口,都會被突厥監視。

一旦唐軍渡河,他們很快就會派輕騎而來。

數萬兵馬,以及相應鎧甲、兵器想全部過河,需數日時間。

唐軍本是滅突厥而來,主動出擊,士氣高昂。

若被逼得需要多花十天時間,士氣必受打擊。

李瑄注視着掛在牆上的地圖,對衆人說道:“豐安軍在黃河外。可稟告王帥派遣我軍,向峽口逼近。”

定遠軍在靈武東北二百里,雖然也是在黃河外,因山路隔絕。定遠軍只能先到黃河以內,再南下鳴沙渡。

定遠軍是守衛北方的門戶,面向草原,可方便出塞。

“如果突厥諸部主力,全力突襲我豐安軍呢?”王思禮問。

“我們出軍的時候,鳴沙渡的經略軍佯裝要渡河,牽制住突厥騎兵主力。派遣另一部分經略軍暗度陳倉,夜晚至豐安軍渡過河。”

“豐安軍和一部分經略軍匯聚在一起,就不必擔心突厥騎兵。”

李瑄回覆王思禮。

他希望能在峽石一帶,與突厥騎兵一較長短。

只要將這些突厥騎兵消滅,賀蘭山以西、以北的突厥諸部,必望風而降。

“將軍妙計,不過我們需要徵求王帥的意見。”

王思禮稱讚道。

“王帥若知突厥騎兵逼近峽口,一定也會如此,或許還有更好的計策。”

這不算什麼妙計,只是身爲將領的基本。

敲定計劃,李瑄立刻擬訂軍文,派人快馬加鞭將消息傳遞給王忠嗣。

王忠嗣應允。

不久後,一萬名經略軍,南下向豐安軍渡轉移。

八月十四,黃昏,張齊丘將剩下的一萬五千名定遠軍、經略軍兵馬,和一萬皋蘭州等胡騎,列在鳴沙渡,組織上百艘小船,呈渡河之狀。

同時,李瑄率領一千輕騎,出豐安軍城,分成二十隊,驅逐突厥探馬。

在周邊監視的突厥騎兵,見到這陣勢,迅速前往峽口稟告。

半個時辰後,豐安軍渡,出現一隊又一隊的唐軍。

其中,身披明光甲者,竟有三千之數,還有兩千唐軍披魚鱗重甲,手持近兩丈長的大槍。

另外有強弩千具,以及戰車、鹿角,這些列陣防禦的器械。

這是唐軍面對胡人騎兵的倚仗。

王忠嗣將本部經略軍所有披鐵甲的士兵,都派遣至此。

以防止突厥狗急跳牆,不顧一切地衝陣。

王思禮率領城內全部步騎,出軍城接應,在軍城前,列開陣勢。

很快,在峽口的突厥騎兵就得知唐軍有千騎從豐安軍城出。

他們懷疑豐安軍會從豐安軍渡過河,與唐軍主力匯聚。

但對岸的唐軍,一副隨時過河的架勢。

幾個部落酋長商議後,決定分一萬騎兵南下,另外兩萬多騎兵,繼續駐紮在峽口。

突厥人認爲,有一萬騎兵,就算豐安軍出城,也可剿滅……

阿波達幹部的酋長是幾個突厥部落共同推舉的首領。

他們謀求與唐軍一戰,擊退唐軍,保住自己的部落。

投降唐人,不是他們的命運!

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106章 積石軍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16章 皇帝召見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40章 羅興失蹤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78章 陌刀將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12章 大案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16章 皇帝召見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
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106章 積石軍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399章 李隆基得知平定叛亂,二十四都督府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297章 與“五楊”的矛盾,利益的衝突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58章 頭破血流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16章 皇帝召見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64章 大舉進攻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474章 揚州城,李白的消息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231章 最關鍵的一戰,十八大猛將出擊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40章 羅興失蹤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449章 天可汗將死於草原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422章 五體投地的宰相們,基礎改革進行中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78章 陌刀將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63章 李世民的真假元帥戰術,陌刀軍完成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356章 安祿山的哭泣,鼓角聲前奏,天寶十四載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375章 與李隆基同龍輦入長安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322章 大食突圍,安西陌刀與河隴陌刀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醫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371章 我要節制天下兵馬第12章 大案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16章 皇帝召見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377章 天策上將,秦王,尚書令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