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

“王將軍,南將軍,此行路絕,險要重重。經過對茶卡吐蕃兵卒的審訊,香日德河、柏海、巴顏喀拉山口、瑪多、烏海城,皆有數百到上千人的吐蕃士兵,這些都會消耗你們的精力。”

“可能到柏海,可能到多瑪,也可能到烏海城,你們的行蹤必然被尺帶珠丹掌握。屆時吐蕃會派遣武士阻截你們。”

“半個月之內,我會對大非川進行窮追猛打。他們三十萬兵馬,數十萬牛羊駝,若強行從大非川、大非嶺撤出,必陣形大亂。”

“我相信你們可以躍過關山,直見明月。等你們迂迴至大非川時,就是我們決戰的時候。數十年前大非川之戰,是我大唐開國以來的恥辱,那一戰讓吐蕃與我大唐比肩;這一次,我們一雪前恥,將吐蕃打回原形。”

在營寨修整一夜,李瑄送王難得、南霽雲以及臨洮軍將士,順着伏俟城古道,南下向香日德河進發。

出發之前,李瑄向王難得、南霽雲鼓舞士氣。

“吐蕃人可以出沒伏俟城古道和大非川古道,我唐人也一定能戰勝這樣的險阻。吐蕃內部空虛,其路上阻礙皆不足道,末將一定可以在關鍵時刻到達大非川后方。”

王難得向李瑄說道。

“末將會全力輔助王將軍,戰勝吐蕃的阻截兵馬,獲得勝利。”

南霽雲話語雖短,語氣卻很堅定。

他感激李瑄的知遇之恩,從一名縣兵,短短兩年多,成爲聖人親授的大將軍。

沒有什麼恩情,比這更大了,他只有以死報效。

“段書記,你是文人,願不願意跟隨將士們入雪域,參謀軍事?”

李瑄點了點頭後,突然問段秀實。

“屬下微末之功,卻被李帥奏爲果毅,得到如今的秩祿,屬下本應披上鎧甲,手持刀槍衝鋒陷陣,但因能力不足,不能在疆場上馳騁殺敵。屬下像班超那樣投筆從戎,是想爲國家盡施精力與才謀,現在機會來了,即便李帥不說,屬下也會如終軍一樣請長纓。”

段秀實向李瑄拱手一拜,舉例前漢終軍請纓的典故,表達自己不畏死的決心。

“文武將士都如此,所過之處,吐蕃必盡爲魚肉。”

李瑄拍了拍段秀實的肩膀,果然是他看好的人。

wωw● ttκǎ n● ¢O

“我等一定不辜負李帥的信任!”

將士們再次向李瑄一拜。

“是不辜負國家!”

李瑄糾正他們的言論:“讓將士們將酒壺拿出來,我們一起喝一口酒,算是送行禮,預祝凱旋!”

茶卡鹽湖旁邊,蕭瑟的風光,天色陰沉。

數十個方陣的騎兵,延伸十幾裡。

每一名士兵除了坐騎,還有兩匹備用馬。

馬上有強弩、備用兵器、還攜帶比普通士兵更多的酒水,作爲禦寒。

除了糧食外,茶卡營寨內的牛羊,已被宰殺攜帶。

旌旗在北風吹拂下獵獵作響,將士們的目光無比的堅毅。

李瑄騎馬穿梭在隊伍的中間,一個折返,視察每一支隊伍。

“這一次,本帥不能隨兄弟們一起出徵。但本帥相信兄弟們一定能旗開得勝,像我們突襲白亭海一樣乾脆利落!沙漠狂風,都不過如此;區區雪原,必被大唐的鐵騎踏碎……”

“戰死的兄弟,在陰間先等我一會兒,等我去黃泉,再徵召你們。活着的將士,我會親手爲你們頒佈象徵着榮譽的勳章,富貴歸鄉……”

“舉起手中的酒,爲兄弟們送別,讓我們痛快一飲,這方天地的神靈,也會畏懼我們……”

長話短說,李瑄舉起手中酒壺。

那些遠方沒聽到李瑄話語的將士,看舉動,就明白什麼,齊刷刷地提起酒囊。

隨着李瑄大飲一口美酒,將士們都非常自律地喝了一口。

“出發!”

士氣渲染到完美,見李瑄揮手,王難得放下酒壺,一舉令旗。

將士們皆擰上酒囊,浩浩蕩蕩地順着這條古絲綢之路,向南疾馳。

斥候營分列數百騎,在南霽雲的率領下快馬馳前,探查情報,突襲沿途的吐蕃驛站。

必要的時候,清剿一些騎馬的吐蕃人。

李瑄在神策衛的拱衛下,目視一萬多騎消失。

還站在山頭上,看他們的蹤影。

直到臨洮軍全部被山峰遮蔽,李瑄才下令迴歸。

數百名俘虜,被神策衛押送着離開。

他們推着數十輛車子,其中有繳獲的物資,還有百來名戰死士兵的屍體,數十名受傷的士兵。

一天後,李瑄來到伏俟城。

唐軍河隴騎兵擺開架勢,把伏俟城的守軍嚇得兩天兩夜沒閤眼,所有的士兵站在牆頭上,哪怕是夜晚也不敢下去。

生怕不一留神,就被唐軍摸上城牆。

他們還看到唐軍在組攻城梯。

只是唐軍根本沒有幾架攻城梯,在嚇唬他們罷了。

“程將軍,把吐蕃俘虜推到前方,告訴伏俟城守軍,投降不殺,否則城破之後,雞犬不留!”

“他們是孤城,無法得知其他消息。哄騙他們吐蕃贊普已經退出大非川,他們是棄子,抵抗沒有任何意義。”

李瑄歸來後,靈機一動,準備用這方法試試,削弱伏俟城守軍的意志。

實在不行,再用之前想到的計劃,如果還不成功,說明伏俟城也是一個烏龜城,不會對他們的後方產生威脅,留下少量騎兵盯着即可。

“遵命!”

程圭立刻令麾下押着數百名吐蕃俘虜到伏俟城的西門前,距離城門二十幾步。

唐軍以吐蕃俘虜的身軀當盾牌。

吐蕃士兵自然不敢放箭!

城牆上的吐蕃守將看這些吐蕃士兵後更加驚恐。

“那好像是茶卡的大五百洛桑?”

“他們是茶卡旁邊的守軍啊!茶卡已經被唐軍攻破了。”

“還有向伏俟城運輸糧草輜重的婦女奴隸……”

“完了,難道唐軍要在城前處決他們,以威懾我們?”

“已經兩天了,爲何我們的援軍還未到?”

“難道贊普大酋已經拋棄我們了?”

……

伏俟城上,吐蕃士兵張慌失措,彷彿天就要塌下來一樣。

連守將都六神無主。

有一句話,他覺得在理,兩天多了,爲何贊普的援軍還未到。

沿着古道,過大非嶺,應該很快就到纔對。

“城上的人聽着,我們李大元帥親自來征伐伱們,你們的贊普已經從大非川退回雪域高原。你們現在是青海上的一座孤城,內外無援。爾等投降,就會如茶卡守軍一樣,保住性命。如果負隅頑抗,城破以後,格殺勿論!”

“給你們兩個時辰的考慮時間,我們的攻城器械即將到來,兩個時辰後,我們四面圍攻,頃刻間就會讓伏俟城倒塌!”

城池下方,隴右的一名隨軍用吐蕃語向城牆上喝道。

李瑄在距離城門一百三十步外,緊緊地盯着伏俟城上。

兩石大弓,被李瑄拄着。

他的話語中包含着許多信息。

河隴元帥李瑄到來!

吐蕃贊普退走!

唐軍器械將到,準備攻城!

頑抗皆死,降者不殺!

這些消息,讓城牆上的吐蕃守軍一陣鬼哭狼嚎。

贊普真的拋棄了他們!

吐蕃贊普出於戰略考慮,無法防守伏俟城。

這本是無可厚非,畢竟兵家不爲一城一地得失,最終的勝利,才謂之大勝!

但如果吐蕃贊普丟棄他們逃跑,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即便是不懼死的武士,也會寒心。

而且唐軍的主帥李瑄來了。

他們雖然沒看到帥旗,但率領數萬騎兵,說李瑄在其中,他們也有理由相信。

投降能如下方士兵一樣免死。

和河隴歷任主帥不同,李瑄雖然號稱殺神,但好像沒有殺投降俘虜的例子。

特別是伏俟城中的奴隸僕從,他們畏懼死亡,皆看向伏俟城守將,希望主將能做出抉擇。

伏俟城不是山城,它在夏日格河(今布哈河)以南,西面是青海南山,東面是青海湖,但它與這些山海河相距較遠,是一塊平坦的原野上,唐軍四面圍攻,比進攻九曲的城池容易太多了。

伏俟城唯一的優勢,就是曾經作吐谷渾的首都,城牆夯層更厚,城牆也更高。

伏俟一詞,爲鮮卑語,爲王者之意。

伏俟城守將看到武士和僕從皆是這副表情,頓時知道他們沒有抵抗的心思。

他也害怕,但他體內流着沒廬家的高貴血液。

作爲四大尚族之首,他寧願死,也不會投降!

“李瑄小兒,放馬攻城吧!就算城破,也會殺死你們一萬人!我們死後見的是神靈,我們有什麼畏懼的?”

“勇士們,投降即便不被殺,也是一輩子的奴僕,遲早死在唐人的鞭下。贊普不會放棄我們,我們要在萬死之中尋求一生,武士成貴族,奴隸成武士,建功就在今日……”

伏俟城守將壓制住恐懼的心思,向唐軍口出狂言。

又轉而向伏俟城的將士鼓舞道。

一百三十步外,李瑄聽到隨軍跑過來的翻譯後,覺得喊話的將領是伏俟城的守將。

見伏俟城守將身軀暴露在視野中,他眼眸變得銳利,迅速舉起兩石強弓,從腰間取下一支特製箭矢。

“咯吱!”

一瞬間,弓拉滿月。

“嘣!”

“休……”

稍稍一瞄準,李瑄鬆開弓弦。

弓弦震動,箭矢以驚人的速度破空而去,如流星一般疾馳。

城牆上的伏俟城守將根本沒想到那麼遠的距離,會有箭矢射出。

因爲傳說中的李瑄,都沒有在這麼遠射箭。

當感覺到脊背發涼的時候,守將下意識扭頭。

只看到一道黑影,涼颼颼……

“噗嗤!”

下一瞬,伏俟城守將額頭飆血,一支長箭的箭簇已經全部沒入額頭。

血液頃刻間留滿面部,異常猙獰。

伏俟城守將連慘叫都無法發出,瞪大眼睛,緩緩栽倒在女牆上。

“將軍……”

伏俟城將士大呼一聲,肝膽俱裂。

但沒有人因將軍的死而悲傷,只是迅速躲避,害怕再有箭矢射出,他們更加迷茫。

果然是李瑄!

也只有李瑄,能如此射出神之一箭。

“城牆上的人聽着,這就是不投降的下場。反抗者殺無赦,投降者免去一死。兩個時辰,早做決斷吧!”

隴右隨軍又跑到伏俟城下數十步,趁機向城牆上方大呼一聲。

士兵們害怕,奴隸們已經準備將千斤閘門放上去。

他們只是奴隸,現在主將都死了,他們不想爲這些大人陪葬。

武士見此也明白無力迴天,他們能阻擋奴隸,但不想阻擋。

等伏俟城副將從東面城牆過來,見大勢已去,士卒心生絕望,只能放下兵器,令城中士兵全部出城。

一切超出李瑄的預料,兵不血刃拿下伏俟城。

有伏俟城,不僅能獲得伏俟城的糧草,還能讓高原反應的士兵,在城中好好休息。

過幾天后,說不定就能跟上戰鬥。

伏俟城中,只有吐蕃士兵,沒有百姓。

李瑄早已瞭解到,吐蕃與唐軍決戰,做了兩手準備。

他們將兵馬調遣到青海。

又將青海一帶的吐蕃百姓、吐谷渾、党項百姓,遷徙到通頰、蘇毗一帶。

如果戰敗,這些人口資源,能助他們捲土重來。

而大唐得到的僅僅是一塊土地。

如果勝利,再將這些百姓遷徙至青海,甚至九曲……

“古有薛仁貴三箭定天山,今有李帥一箭破伏俟。”

李光弼到李瑄身邊,感嘆一聲。這一箭太神了!

“吐蕃被我們詐騙,手足無措,纔會投降,比起薛仁貴定九姓鐵勒,我這算不了什麼。”

李瑄搖了搖頭。

“您若是薛仁貴,當初也能三箭定天山;薛仁貴若是您,不一定一箭破伏俟。將軍是強於薛仁貴的!”

朔方判官李韋向李瑄恭維一聲,事實上他覺得自己說得是事實。沒聽說薛仁貴能在一百多步外,將敵人射死。

“全賴王太守留下的漆弓!”

李瑄撫摸着漆弓,睹物思人。

雖然不方便在馬上使用,但下馬的時候,射程和威力,不是一石弓可以比擬的。

李光弼滿臉複雜,王忠嗣曾經將漆弓藏在袋中,李瑄卻使用漆弓一箭射死伏俟城主將,迫使吐蕃士兵開城投降。

一箭破伏俟,一定會被當成美名傳開。

仰慕李瑄箭術的軍士數不勝數。

年僅十一歲的渾瑊以箭術自傲,但在李瑄面前,真就如小孩一樣,不值一提。

剛纔李瑄彎弓搭箭的一幕,被他看在眼裡。

他起初認爲這是不可能射中的一箭。

可下一瞬,他目瞪口呆。

這比飛馬射纓,更難以置信。

因爲李瑄,他們皋蘭州的將領被王忠嗣斬殺。

族中對李瑄很不滿。

渾瑊很不解,犯下那樣的重罪,不應該被軍法從事嗎?

他的父親教導他治軍的道理!

爲將者,不就是賞功罰罪嗎?

殊不知,有這種胸懷,才說明把自己當唐人,才能在衆多胡將中脫穎而出,走出寬廣的天地。

而非在皋蘭州,一生牧馬!

當天,李瑄下令宰殺城中牛羊,士兵們吃喝一頓,驅逐寒氣。

天氣陰沉,寒冷異常,隨時都可能下大雪。

跟着李瑄有肉吃,只要繳獲有牛羊,哪怕吃完也在所不惜。

有的將領,繳獲牛羊後,只犒勞將士一頓,自己等將領天天吃。剩下的趕到長安去邀功。

李瑄從未將一頭羊送到長安。

但李隆基更寵信李瑄。

因爲別的將領很少獻出財寶。

李瑄總是帶回去大量金銀珠寶。

將領們瓜分戰利品珠寶,從唐初到盛唐,太常見了。

“身患冷瘴的士兵,在城中休息。收斂所有吐谷渾士兵的兵器、鎧甲,將他們關在伏俟城。由一千士卒留下看守,順便照顧患病的士兵。”

李瑄下達命令。

手無寸鐵的降兵,面對手持兵器,穿着盔甲的唐軍,沒有絲毫逃跑的可能。

他不會殺降,因爲他的最終目標是融合吐蕃。

這個時候的吐蕃族,也不過是許多部落融合而成的一個概念。

所以松贊干布是吐蕃最偉大的人物,哪怕是千年之後。

翌日,李瑄下令出發大非嶺。

除去生病的士兵,唐軍還有四萬五千騎兵可用。

李瑄讓李光弼作爲前鋒,帶着天兵軍三千輕騎開道。

他率領中軍沿着青海和青海南山之間的古道,向大非嶺行進。

上萬匹備用馬上,攜帶軍中二十天的糧食。

李瑄讓高適在後面趕着伏俟城的上萬頭牛羊,其中犛牛身上也揹着一些糧食。

也省得唐軍後勤給他們這支騎兵補給,節省許多力氣。

……

大非川。

尺帶珠丹、沒廬窮桑倭兒芒、末結桑東則布、那囊尚傑斯秀亭等全部彙集在一起。

他們分兩部分駐紮。

一是數十里處的大非嶺險要之地,立柵欄防守,這一部分都是步兵和奴僕、附屬,約八萬人。

另外就是十二萬步兵列陣大非川。

十萬騎兵分爲六個大陣。

其中虎獅禁軍和羽林禁軍各一個方陣。

剩下四個方陣每個方陣兩萬騎。

贊普與大相匯聚在一起後,立刻商議對策。

除了他們這些核心外,還有一些政務大臣,葉如的如本,吐谷渾小王,通頰王,党項王,蘇毗王等一些附屬族部。

另外,地位極高的猛將尚多熱爾、琛巴勒,也參加旁聽。

“我們放棄了鐵刃城,放棄了伏俟城,把兵馬全部匯聚在大非嶺和大非川。幾個月了,我未想到戰況會如此糟糕,我們的損失明明不是很大,現在卻要在大非川固守……”

尺帶珠丹在大帳中痛心疾首地說道。

他親手放棄一向讓他得意鐵刃城,放棄古絲綢之路的重鎮伏俟城。

現在卻讓三十萬大軍駐於大非川中、大非嶺上。

雖然大非川中有許多草場沒有被燒燬,但全軍的士氣低至極點。

唐軍已經向他們圍攏上來,最近的騎兵只有二十里路程,馬鞭一揚,就能衝進大非川……

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293章 天將軍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78章 陌刀將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33章 龍駒島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5章 斬將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58章 裴靈溪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498章 西征結束,建立六大都護府,未來的女皇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70章 陷陣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47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大舉進攻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56章 唐軍陣形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
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第448章 東部打響,俱倫泊之戰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27章 豐安軍城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264章 與杜甫相遇,李隆基挑明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70章 馬嵬驛政變,李瑄遇李隆基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293章 天將軍第44章 殺人滅口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96章 五百金 兩美女的賄賂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217章 梨樹爭奪戰,楊氏家奴第78章 陌刀將第214章 長安西市的計劃,頂級強弩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33章 龍駒島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35章 斬將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58章 裴靈溪第467章 瞭解南方郡縣,清明之郡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429章 設立鯨縣,吐蕃的雪崩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498章 西征結束,建立六大都護府,未來的女皇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93章 造反,涼州城中的歡呼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472章 護駕,新一輪的鬥爭開始第70章 陷陣第251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62章 與王維,最後的王維第259章 京兆尹妥協,九霄環佩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47章 大戰將起第64章 大舉進攻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300章 火樹銀花,楊玉環心中的花火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58章 爭鬥來臨,楊釗的效忠第139章 節制河西,身兼十一使職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56章 唐軍陣形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9章 箭術與馬戰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162章 吐蕃反制大唐的手段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286章 彈劾李瑄,堂兄犯法第436章 萬國衣冠拜冕旒第329章 大將戰死,怛羅斯之戰勝利第412章 登基大典,變革的時代,李隆基與李適之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