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

“唐軍不顧山河險阻,抵時強攻。出乎我意料。”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已知天可汗的纛旗在克孜勒烏贊河東面。

他以防守之陣,料定唐軍萬里遠征,後勤遲早崩潰。

只要他們堅持住,就可反敗爲勝。

屆時,他們反攻波斯王國,收復河中,指日可待。

不過唐軍似乎對自己的戰力十分自信,天可汗到來沒多久,就進行反攻。

“十幾年前,我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爲李瑄擅長利用騎兵,在長途奔襲和運動突襲之中,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故而我們一敗塗地!”

“現哈里發汲取過往的教訓,寧可放棄一些疆土,也要讓唐軍騎兵難以發揮,逼他們與我軍進行攻堅戰。我們作爲守衛的一方,保家衛國,不僅有山河之助,也有神助。”

“李瑄或許明白自己後勤緊張,才決定此時強渡克孜勒烏贊河,與我們決一死戰……”

大食元帥哲溫·哈霍伊向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分析道。

他覺得唐軍的進攻看似衝動,實則是必然的。

裡海哈馬丹戰線。

中部波斯波利斯戰線。

波斯灣巴士拉戰線。

想要打開戰局,三條戰線大唐總會進攻一方。

顯然,大唐選擇天可汗所在的裡海哈馬丹戰線。

“元帥言之有理,準備佈防吧!令哈馬丹的守軍也出城,作爲預備隊。如果克孜勒烏贊河失守,哈馬丹城則沒有絲毫意義。”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向哲溫·哈霍伊吩咐道。

準備將所有兵力,投入克孜勒烏贊河的防守之中。

“請哈里發放心,臣保證唐軍會到裡海之中餵魚。”

哲溫·哈霍伊向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保證道。

克孜勒烏贊河流入裡海,他要將唐軍的血液和屍體,全部衝入裡海之中。

讓克孜勒烏贊河,成爲大唐的深淵。

“大食的氣運全在這裡,願安拉保佑!”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身爲哈里發,向安拉祈禱。

作爲神權共和時代後的哈里發,宗教本是雄主手中的工具,但此時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卻將希望寄託於神靈。

李瑄對他帶來的壓力,即便是如此佈置,也難以摒棄。

……

克孜勒烏贊河沿岸。

哲溫·哈霍伊親自安撫士卒,許諾重賞。

他將克孜勒烏贊河比作“天河”,弓弩長矛立於岸邊,揚言唐軍絕不可能渡過。

克孜勒烏贊河雖然不如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有名,但也是西亞地區的重要河流。

寬闊的河流,給與一衆底氣不足的大食將士底氣。

他們站在河邊,怒罵侵略者,以增加信心。

有大食人在河堤的臺上,跳健美的舞蹈。

吹奏的號角,搖曳的黑色旗幟,氣氛醞釀到頂點。

反觀大唐這邊,神機營將士在輔助士兵的帶領下,將一架架車子推到克孜勒烏贊河東岸。

神機營統帥狄元青親自勘探炮擊位置。

他結合李晟強渡的方位,將一百二十四門青銅大炮分三個位置。

其中三十門放在厄爾布爾士山南麓。

六十二門放在渡口正中央,直擊大食軍隊最密集的地方。

最後的三十門青銅大炮放在南方,擊尼哈溫城的直對方向。

不少車子上裝着一個個木箱。

木箱內有棉花、稻草,外部還有防水的油布包裹,密封得嚴嚴實實。

裡面都是炮彈。

青銅大炮就位後,輔助士卒將這些炮彈依次擺放在火炮前。

炮手們準備進行第一次實戰,神態略微緊張。

但職責所在,靜心凝氣後,努力校正位置。

李瑄親自到每一個炮兵陣地上視察,心中計算與敵軍距離。

覺得炮兵佈置的位置不錯。

“將炮彈按步驟發出去,即爲勝利。不用擔心未命中目標,更不要有壓力。你們還在學習階段,朕也一樣在學習。”

李瑄在中部炮兵陣地,拍着一名上士的肩膀安撫道。

“謹遵至尊的吩咐……”

這名上士激動得難以言表。

“諸位將士都是炮兵的先驅,大炮射向西方,是我們西征的開始,也是炮兵榮耀的開始。這是兵制升級的第一戰,朕同你們一起見證……”

李瑄又將炮兵將士聚集在一起,對他們進行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詞。

炮兵將士動容,更有激情去完成使命。

直到日落黃昏時,炮兵準備完畢,只待一聲令下,就可以發射。

李瑄令將攜帶的牛羊宰殺,犒勞全軍,明日戰爭即將打響。

大食的探子已經看到密佈在克孜勒烏贊河東部的青銅大炮。

但他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不知道這種圓筒子是什麼東西。

他們將之稟告給哲溫·哈霍伊。

哲溫·哈霍伊看後,沒有將青銅大炮放在心上。

投石車都不可能投過克孜勒烏贊河,這玩意算什麼?

……

一夜凝重,旭日東昇。

“嗚嗚……”

唐軍埋鍋造飯後,點兵的號角響起。

狄元青率領炮兵最先就位。

青銅大炮昂然矗立,炮口怒張仿若吞天巨獸。

然後是李晟所率領的渡河先鋒軍。

他們到克孜勒烏贊河邊整裝待命,鎧甲着身,手弩、強弩掛在腰間。

井然有序,隨時都可以登上羊皮筏和小船。

渡河之戰,火槍隊並沒有上場。

因爲此時的火槍隊不適合在船上攻擊。

不如大唐的新式手弩。

密密麻麻的大食士卒,涌向克孜勒烏贊河的西岸。

在這一區域扼守大河,哲溫·哈霍伊找不到任何失敗的理由。

他堅信唐軍會在此頭破血流。

李瑄帶着太子和燕王,以及一衆文武,到達中央炮兵陣地的後方高地上,觀看炮擊。

他直接向狄元青吩咐,辰時五刻,準時下令開火。

李晟則觀察河對岸大食軍隊的陣型,決定渡河的時機。

“太子,你知道前方是什麼嗎?”

距離炮擊的時間,還有不到半刻,李瑄突然問太子李奕。

“回父皇,是父皇發明的青銅大炮,射程能達到十里,崩天裂地。”

李奕言語中充滿崇拜,他知道神機營這種特殊兵種。

這一切都得益於火藥的誕生。

父皇將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稱爲華夏最偉大的發明。

但也有諸多不解。

造紙術和印刷術,打破世家大族的書籍壟斷,使平民百姓更容易獲得知識。大唐文風之盛,古代未有比擬。

火藥已經用於修路,天塹變通途。也可以綻放成美麗的煙花,與萬民同樂。

更有現在的青銅大炮,火槍。

李奕始終不明白指南針的用處。

因爲有太多東西,可以辨別方向。

“望井觀天,只有一孔之見;登高遠望,方知天外有天。好好看看青銅大炮的威力,我們這個時代,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大唐不思進取,將來敵人會用更大、更遠的大炮射擊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百姓。”

李瑄向李奕教導道。

工業對農業,有着絕對的碾壓;是否誰先行一步,誰就掌控世界?

並非如此。

歷史上,宋代開始出現槍炮,但數百年後,卻被列強轟開國門。

要麼不變,要麼徹徹底底。

爲家天下,防着百姓,怕火器威脅自己的統治,遲早成爲歷史的罪人。

“對面的大食人,在經典和諺語中,充滿真理。一如我們燦爛的華夏文化一樣,有的話語振聾發聵。”

“這一刻真理有什麼用?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內……”

見李奕處於思考中,李瑄又說出這番至理名言。

“轟隆……”

他話音落。

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

李奕下意識地擡頭。

只見正前方,火光如怒龍一樣,從碗口大小的炮口噴薄而出。

它從克孜勒烏贊河上劃出一個弧度,射向數裡外的大食士卒。

這一炮是狄元青親自所發,大食士卒密密麻麻的陣型,使他拔得頭籌。

炮彈攜千鈞之力,在一衆大食士卒中炸響。

硝煙瀰漫,數名大食士卒被炸飛,殘肢斷臂,血肉模糊。

那衝擊波和爆炸帶來的心靈恐懼,使不少大食士卒一屁股坐在地上。

他們的臉上除了震撼,只剩恐懼!

附近的大食士卒聽到動靜,仰望四周,不知道發生什麼?

他們的噩夢,剛剛開始。

第一聲炮擊如同發號施令一樣,三個方向的炮兵陣地的士卒,同時點燃引線。

“轟隆隆……”

“轟隆隆……”

壯觀的一幕,在克孜勒烏贊河上演。

一百多道火光撕裂蒼穹,緊接着是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傳百里。

三個方向的炮彈,似流星趕月,直直撞入大食士卒的密集之處。

硝煙四起,沙石飛濺。

大食士卒沒有任何對炮火的防備。

他們連趴下都不會,直愣愣地站着。

“轟隆……”

一名倒黴的大食士卒被炮彈砸在身上,當場四分五裂。

他的血液濺在同伴的身上,將一些大食士卒震癱在地。

有一枚炮彈落入河邊長弓手的陣營中,連人帶弓,一起報銷。

一些膽小的士卒扔下長弓,拼命後退。

“噗……”

也有炮彈有失水準,落入克孜勒烏贊河中,濺起巨大的水花。

但在大食士卒眼中,這依舊是神蹟。

還有不少炮彈落空,只是讓泥土飛濺。

但大食士卒因要防備大唐渡克孜勒烏贊河,他們的站位太密集,慘遭炮火的洗禮。

即便有大食士卒信仰安拉,視死如歸,不畏死亡。

但他們不想面對這樣方式的死亡。

整支大食軍隊仿若被一隻無形巨手猛力撕扯,肢體四散,慘叫不絕,硝煙滾滾升騰,讓天地見證這青銅大炮的赫赫兇威。

“安拉發怒了嗎?”

“爲什麼災難會降臨在我們頭上,而不是指責侵略者。”

“這不是我們的神靈,安拉快救救我們!”

“隊長成了兩截,除了神沒有人能做到……”

大食士卒在惶恐之中,認爲是神靈的懲罰。

凡人不會有如魔法一樣的威力。

不少大食士卒遠離克孜勒烏贊河,向西奔逃。

將領也因畏懼逃跑,沒有人能在這種情況下,穩定軍心。

更有一些執迷不悟的大食士卒跪在克孜勒烏贊河旁,不斷磕頭,祈求饒恕。

第一輪炮彈過後,暫時寧靜。

但炮擊聲在大食士卒心中揮之不去。

他們的腦袋中,一直有“嗡嗡”的響聲,和戰友血肉橫飛的畫面。

哲溫·哈霍伊麪對此情此景,手足無措。

他和麾下一衆將領呆呆地站着。

剛纔最近的一顆炮彈,距離他不足十丈。

他看到炮彈落地的威力。

沒有頭緒,他不知道該如何將戰鬥進行下去。

“那火焰是從大唐陣營中飛來的……”

站在觀望臺上的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看出端倪。

這不是神蹟,而是大唐的“詭計”。

大唐有神一樣的力量,更讓他面色發白。

在觀望臺上,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已經看到麾下隊伍的亂象。

“傳令,讓將士們不要害怕,是唐國在搞鬼。”

“看,火焰已經停了,唐國的手段僅此而已。令哈霍伊元帥立刻組織士卒,抵擋唐軍過河!”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當機立斷,向戰場傳達命令。

同時,他從觀戰臺下來,騎上寶馬,親自來到克孜勒烏贊河畔,穩定軍心。

轉瞬之間,風雲突變。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必須站出來,消除大食將士對火炮的恐懼。

他以爲大唐的火炮只有一輪。

如此威力,不可輕易施展。

他錯了。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命令還未傳達到整個戰場。

大食士卒還如無頭蒼蠅一樣,第二輪炮擊開始。

“轟隆隆.….”

一道道火焰氣流,從克孜勒烏贊河上劃過。

大唐炮兵經過第一輪施放,信心更足。

火光不斷地在大食軍的陣地上炸響,造成人仰馬翻,鬼哭狼嚎。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的推測失敗。

即便一些安定的士卒,也因第二輪炮擊,失去勇氣。

他們退離河邊,丟盔棄甲,頭也不回往深處奔跑。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用盡力氣,不斷地呼喊,嗓子都嘶啞了,卻無濟於事。

這是武器第一次面世的威力,帶來未知的恐懼。

“將士們,大食逆賊被至尊發明的火炮嚇得屁滾尿流,晉銜立功的時候到了,登上船筏,準備渡河……”

李晟在第二輪炮擊過後,向先鋒軍下達渡河命令。

他派傳令兵聯繫狄元青。

第三輪炮擊後,立刻停止炮擊,以免誤傷。

大食軍隊的防線已經潰不成軍。

他相信此時渡河,必能輕易穩定陣型……

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50章 獲得寶馬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章 軍功入相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60章 峽口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完結感言新書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2章 靈翠樓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57章 甲騎衝陣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完結感言新書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87章 攻擊李林甫
第272章 否定李林甫,朝堂之上的辯論第50章 獲得寶馬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493章 哈里發之死,大食帝國滅亡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459章 回長安,李隆基駕崩第314章 葛邏祿葉護,天山狩獵第372章 貴妃不可留,獻長安城第216章 李林甫爲李瑄抄錄《出師表》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1章 軍功入相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73章 太子李亨的窮途末路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401章 李瑄的時代第450章 回紇主動出擊,大唐的戰術第60章 峽口第468章 除賤爲良運動的漏網之魚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第368章 九層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完結感言新書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50章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218章 再遇裴靈溪,勉之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6章 再遇薛錯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28章 新任軍使盧瑜第464章 大詩人去世,書文運動,南巡第470章 平原如高山,宣澤鄉(新年快樂!)第59章 豐安令劉晏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2章 靈翠樓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192章 段秀實密會蘇毗王,吐蕃贊普御駕親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226章 大非川之戰開啓,焚燒草原,日夜不息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57章 甲騎衝陣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112章 拜爲上將,左龍武衛大將軍完結感言新書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431章 雪域大都護府,天下諸國拜長安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159章 終南山上的神仙,李泌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87章 攻擊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