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

“不用,明日朕微服私訪,僞裝成商人,悄悄進入淮陰。朕倒要看看,淮陰到底是何番景象?”

李瑄不想直接去捉拿。

事情撲朔迷離,以免打草驚蛇。

自李瑄登基爲帝以後,他去地方巡視,不論是關中,還是現在的臨淮,都有官吏刻意安排,把最好的一面向他展示。

處處迎合聖意。

哪怕是清廉能幹的官吏,亦不能免俗。

李瑄白龍魚服,用一次微服私訪,看一看地方真正的情況。

“至尊,您萬金之軀,是國家的頂樑柱,是百姓的信仰。怎能以身犯險呢?”

張巡按例勸諫李瑄。

已知淮陰縣有豪強餘孽,就該派兵馬護送進入。

天下最恨李瑄的一類人,非豪強莫屬。

“朕曾於萬軍之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更何況地方宵小之徒。而且朕的內衛已經進入淮陰。騎兵在此駐紮,旦夕即至,不必憂心。”

李瑄向張巡說道。

有內衛,安全是他最不需要擔心的事情。

錦衣衛除了諸多部門以外,有四個最神秘的組織。

分別是射生、神捕、內衛、彍騎。

其中內衛是從所有錦衣衛中挑選最精銳的戰士,又擁有偵察和反偵察能力,個個以一當十。

而且內衛按照後世的經驗佈置,是最頂級的護衛,除非有一支大軍伏擊他。

第一批二百內衛進入淮陰。

就算淮陰郡全部出問題,也不可能撼動。

更何況還有其他內衛與李瑄隨行。

“臣可先進入淮陰,爲至尊探明情況。”

以往皇帝巡視,都是千乘萬騎。

至尊的隨行的將士,已非常少,更別說秘密前往淮陰。

“張尚書與朕隨行。不論正與不正,官吏們過多粉飾。朕想看到真正的淮南百姓。”

李瑄讓張巡不必再勸說。

他一向惜身,心裡有數。

張巡也知道至尊一旦心意已決,就不會更改。

如果是錯誤,或不當的策令,李瑄會承認。

但李瑄不認爲這是錯誤。

這不能幹,那不能幹。這和李隆基何異?

許多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就是被這樣蒙上的。

“釋放消息,朕要向西前往鍾離郡。等到鍾離後,沿着陸路巡視揚州。”

李瑄準備來一個“聲東擊西”。

讓淮陰的官吏以爲他不再去淮陰。

這樣淮陰的官吏就會鬆懈。

淮陰的山陽也是大運河的一個重要渡口。

如果乘船,大運河從臨淮的通濟渠,匯入淮水,順着東流的淮水,到達山陽。

然後從山陽渡口南下揚州。

“臣遵旨!”

張巡領命道。

當天晚上,李瑄就在船上過夜。

翌日,周圍的郡縣皆知至尊的船隊將從淮水逆舟而上,前往鍾離郡。

鍾離郡是除賤爲良比較激烈的一個郡,當初王昌齡在鍾離郡斬殺鍾離太守閭丘曉,人盡皆知。

至尊前往鍾離,人們並不意外。

鍾離太守,也註定要白忙活一場。

又過三天,等消息醱酵後,李瑄纔開始出發。

“靈溪,你們就在這裡遊覽玩耍,體會淮水風光。少則十天,多則半月,爲夫再與你們相會。”

李瑄臨行前,向裴靈溪等女說道。

微服私訪,不方便帶着裴靈溪她們。

“夫君只管去行大事,我們自己會照顧自己,不用擔心。”

裴靈溪柔柔地道,她默默支持夫君的任何決定。

她明白夫君做什麼事情,都有分寸。

有裴靈溪這個大婦坐鎮,姜月瑤、霜兒、長離等自然也能諒解。

“依依,霏霏,你們要聽阿孃的話啊!”

李瑄又蹲下向含着果糖的兩個小女兒說道,並用手撫摸了一下她們的小腦袋。

“好的阿爺……”

小女兒非常乖巧,況且她們也不知道李瑄要幹什麼,以爲不一會兒阿爺就會回來。

告別妻女,李瑄登上一艘中型樓船,向淮陰方向駛去。

這艘船隻已去掉一切裝飾,和普通的商用船隻並無二致。

李瑄也穿着如商人一般的黑色寬秀袍服。

跟隨他的官吏有刑部尚書張巡、戶部侍郎王璵、錦衣衛指揮使廖崢嶸、天策衛統領裴瓔,以及秘書省的郎令韋應物,一名大唐月報記者,以及起居郎,一名書令史。

除了船伕外,船上還有十幾名打扮成力工的天策侍衛。

他們此行的身份是賣玉石的商人,船上有一些從西域運送過來的玉石。

另外,不遠處還有見艘普通船隻跟隨。和岸上的探子一起,留心至尊的動靜。

一有情況,可以短時間內召集內衛。天策衛騎兵也會很快殺到。

“淮水東流,思之悠悠,念之悠悠……”

李瑄在船頭,觀看着淮水兩岸的風光,喃喃自語。

一樣米養百樣人。

雖然有預料會出現這樣的事情,但心裡還是很沉重。

如果“都是忠臣,沒有奸臣”,他會害怕。

但除賤爲良結束不到三四年,又有豪強,他更加害怕。

只要有慾望,罪惡除之不盡。

貪官與清官,不過是一念之間。

李瑄只能用雷厲風行的手段,不斷去震懾。

船隻東行的時候,又下了一場秋雨,淅淅瀝瀝,使船隻行進速度推緩。

進入淮陰郡內,李瑄通過觀察,發現淮陰開放的地方並不多,有沼澤的原因,也有人爲的因素。

“至尊,前方是淮陰縣渡口……”

戴着竹帽,進入船中的張巡向李瑄稟告道。

最大的渡口在山陽,但淮水兩岸,不乏小渡口和野渡。

李瑄有說過,暫時不去山陽城,因爲事發在淮陰縣。

他們要在淮陰縣停留,觀看淮陰縣,特別是宣澤鄉的民生。

“在淮陰縣渡口停下。”

李瑄吩咐一聲。

船伕划船,向淮陰縣渡口靠近。

淮陰渡口邊,幾塊大青石光滑而平整,是過往旅人休憩之所。其上偶爾可見幾道淺淺的凹槽。

整個渡口不大,以停靠捕魚、來回擺渡的小船爲主。

如李瑄所乘大一點的樓船,只有四個泊位,還有幾個稍小的泊位。

而且這些泊位上連一艘船隻都沒有。

就連擺渡人,也只有一個。還是一名白髮蒼蒼的老者。

在這繁華的大運河水道系統中,一個縣的渡口如此,算是比較蕭瑟的。

“郎君是做什麼生意的?”

船隻停靠在泊位上,那名擺渡人過來詢問。

他暗道李瑄好有貴氣,尋常的衣着,無法掩飾李瑄的氣質,他從未見過如此標亮之人。

“沒什麼,我從洛陽來,做一些玉石生意。旅途勞累,不勝顛簸,準備在此休整一兩日。”

李瑄拱手一禮,笑呵呵地回答。

南方的錦繡絲綢和茶葉,是北方不能及的。

而北方的玉石,在南方卻是搶手貨。

“淮陰可不是商人能來的地方,歇歇腳,趕緊離開。”

擺渡人好言向李瑄提醒。

他以爲李瑄只是來歇腳,過會就走。

沒想到是來這裡休整。

“爲何?”

李瑄好奇問。

“你是商人,還不知道我們淮陰縣嗎?皇帝老兒來我們淮陰縣,都得掉層皮……”

擺渡人也是想到什麼說什麼,口無遮攔。

“大膽……”

這話一出,王璵厲喝一聲,但卻被李瑄伸手阻止。

百姓私下議論皇帝,也沒有什麼。

更何況還有不知者不罪之說。

“還怪兇的嘞!”

擺渡人被這聲厲喝嚇了一跳。

“失禮了,我剛經商不久,不清楚淮陰有什麼不好的地方。請老先生告知!”

李瑄再次拱手,向擺渡人請教。

只看這吹着西北風的渡口,就知有端倪。

“唉!淮陰縣啊……不喜歡商人,每每商人到來,都會被索要錢財,剝削貨物,甚至還有血本無歸的情況。”

擺渡人沒有計較,嘆一口氣。

“朝廷鼓勵工商,官吏不管嗎?”

李瑄又問。

“皇帝老兒不過是說說,他哪能看到民間的疾苦。前段時間,都說皇帝老兒要路過淮陰縣,前往山都縣。郎君看這裡多幹淨,是縣衙剛收拾的,還有一塊功德石碑呢,前幾日縣尉天天在這裡守着,好不熱鬧。現聽說皇帝老兒前往鍾離,不來淮陰了。”

擺渡人雖然一口一個“皇帝老兒”的叫,但語氣中卻有着些許遺憾。

皇帝前往淮陰郡的郡治山都,但保不齊就在淮陰渡口停下,所以淮陰令熱火朝天地整治一番渡口,隨時準備迎接皇帝。

得知皇帝不來的時候,淮陰官吏、豪貴反倒是鬆一口氣。

“雖是小渡,但在大運河系統中,應有漕運小吏記錄停靠船隻,現怎麼不見人?”

李瑄明白擺渡人話裡話外的意思。

淮陰縣吃人不吐骨頭,報官也沒有用。

看來他來得不錯。

“本應有的,他們平時不在,好像跑到鎮上賭博了。郎君應該慶幸,否則你這大船光靠在岸邊,也最少會收你十貫錢,如果沒有,就用貨物相抵。”

擺渡人向李瑄回答道。

他也希望那幾個漕運小吏不在。

“老先生是擺渡人,他們沒爲難你嗎?”

李瑄又關心這名擺渡老者的生活。

“老朽每擺渡一個客人,收兩文錢。如果他們在,要索要我一文。他們不在也挺好。老了,就憑這些養家餬口。”

說起這些,擺渡人咬牙切齒。

見李瑄是外地商人,他才這麼敢說。

也算是一種傾訴。

“豈有此理!”

李瑄面有慍怒,這種雁過拔毛的行徑當真可惡。

“沒辦法,你們趕緊離開,保不齊他們就會回來。”

擺渡人好心腸,覺得能勸走一個是一個。

“不要緊,我們就在淮陰縣休息。”

李瑄擺了擺手,令侍衛帶着一些貨物上路,實際上藏刀劍於身。

“你這人,咋還不聽勸告呢?”

擺渡人見李瑄這樣,他無能爲力。

血本無歸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擺渡人剛瞥頭,就看見不遠處有三四個人,向這邊走過來。

“官差來了,你們好自爲之。”

擺渡人大驚失色,拋下這句話後,趕緊遠離李瑄,回到自己的小船前。

漕運小吏帶着三名官差,嘴裡罵罵咧咧,因輸錢而鬱悶。

他們突然看見渡口停着一艘不小的樓船時,像嗅到腥味的貓一樣,眼放亮光。

爲首的漕運小吏,興奮道:“兄弟們,我們又有錢了。”

說完,他帶人迅速跑向李瑄。

此時,李瑄這邊的侍衛已經全部下船。

如果細心的話,就會發現,寬闊的淮水上,還有幾艘船隻,慢慢在淮陰渡口附近來回駛動。

“停停停!你們哪來的?誰讓你們停靠在這裡的?”

漕運小吏指着李瑄,尖銳地喊一聲。

他們雖然只有四人,卻有恃無恐,絲毫不擔心李瑄這一行二十來人。

雖然他是流外官,但流外官也是官,背後是朝廷。

“既有渡口,不就是讓商旅停息的嗎?官家有什麼問題?”

李瑄淡淡地迴應。

身邊的侍衛皆虎視眈眈地看着幾名官差,只要官差有一絲輕舉妄動,他們就會立刻將其拿下。

“稅!我淮陰大力修繕渡口,難道你們停在這裡,不需要繳稅嗎?”

漕運小吏嗤笑一聲,竟還不識擡舉。

“淮陰渡口是官渡,恕我直言,未曾聽過官渡還要收稅。”

李瑄提出質疑。

運河沿線的渡口有官渡、義渡與私渡之分。

所謂官渡,是由地方官府組織並管理的渡口,渡資免收。

通過官渡,吸引商人到自己的地域上,進行經濟貿易,從買賣中獲取稅收。

義渡往往也不用收稅,只有私人渡口才會徵收一定錢財。

所以亂收錢財是不合法的。

“哪這麼囉嗦,在我們淮陰,渡口停船,就得繳錢。”

漕運小吏不依不饒地道,他用兇狠的眼神瞪着李瑄。

但他這種病貓一樣的氣勢,在經久沙場的李瑄眼中着實好笑。

“需要資費幾何?”

李瑄沉聲說道。

“你這船大,二十貫錢!”

漕運小吏用手比劃,獅子大開口道。

“你們淮陰厲害,上船離開!”

李瑄不想和這些短視之輩交談,吩咐裴瓔帶侍衛重新上船。

“嘿!既然靠在碼頭,就想一走了之嗎?不給錢財,不準離開。兄弟們,上……”

漕運小吏一拍手,麾下三名官差立刻拔刀,惡狠狠地攔在前方,不許李瑄等人登船。

不留下一點油水就想走,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禁軍侍衛立刻擋在李瑄前方,只待李瑄一聲令下,就將這些官差拿下。

但李瑄沒有令侍衛輕舉妄動。

淮陰縣有問題是一定的,就看整個淮陰郡是否一樣。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們這樣做,和劫匪何異,淮陰縣還有王法嗎?”

李瑄沉聲說道。

“在淮陰,我就是王法。我們明府就是王法,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行。今把話撂這,沒有二十貫錢,休想離開。”

漕運小吏抱着手臂,十分得意。

身爲地頭蛇,他這一招屢試不爽,沒有一次不成功的……

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1章 押官薛錯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8章 看花馬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6章 王維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0章 建立威勢第89章 王昌齡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50章 獲得寶馬第31章 飛馬射纓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章 李適之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5章 渭水離別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50章 獲得寶馬第44章 殺人滅口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24章 廣運潭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4章 神勇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2章 大案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24章 決戰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9章 王忠嗣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
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437章 智慧宮,至尊親送崔漢衡第249章 吐蕃成爲附屬,回到長安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39章 八大都護府,九品十八階第40章 羅興失蹤第11章 押官薛錯第400章 密謀登基,殺雞儆猴第134章 化爲鬼魂,陣前結草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8章 看花馬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475章 金陵,再見李白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6章 王維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395章 安祿山披甲,騎兵大戰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0章 建立威勢第89章 王昌齡第487章 廢除波斯王,接管木鹿城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50章 獲得寶馬第31章 飛馬射纓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324章 斬將拔旗,大食遠征軍覆沒第455章 火藥的威力,一聲破敵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45章 石堡城陷落,等待開花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章 李適之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25章 渭水離別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28章 送將士入雪域高原,一箭破伏俟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50章 獲得寶馬第44章 殺人滅口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387章 燕軍的挑戰,陣斬敵將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24章 廣運潭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34章 神勇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12章 大案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124章 決戰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490章 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青銅大炮的威力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39章 王忠嗣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199章 城門前的重逢,萬民擁戴第438章 真理問世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488章 羅馬帝國的危機,最終之戰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276章 天水王府,百年梨樹第350章 不一樣的朱雀街,長安百姓的期望第411章 稱帝,改元,華夏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