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飛馬射纓

第31章 飛馬射纓

“雖此弓只有一石,但不失爲大丈夫!”

李瑄手握雕弓,手指勾動弓弦,輕而易舉張開滿月。

衆人又看着他緩緩將弓弦放下。

李瑄絕非妄言,此弓必有一石。

“阿史那將軍,你願意與我一較高下嗎?”

李瑄單手舉弓,向阿史那扶汶發出邀請。

身爲統領騎兵衙將,必然精通騎射。

一個人射靶子,太沒意思!

“將軍要如何比試!”

阿史那扶汶深吸一口氣,向李瑄詢問。

窺一斑而見全豹,只是這張弓,誰再敢輕視?

“你我穿鐵甲,各騎一馬,立於校場南北,看誰先射中對方!”

李瑄語出驚人。

“將軍是認真的嗎?”阿史那扶汶面部肌肉一動。

強弓能射穿鐵甲,這是拿性命開玩笑!

李瑄是宰相的兒子,如果死在這樣比試之中,他吃不了兜着走。

“如若不便,換一個勇士與我比試!”

李瑄激將道。

“怎會不敢?”

阿史那扶汶臉紅脖子粗的大喝一聲。

他是阿史那社爾的子孫,追逐先祖一樣的功績,他流動着英勇善戰的血液,不會懦弱。

軍士們徹底沸騰。

他們沒有歡呼,只是心驚這樣的比試。

這個被軍中戲稱“貴公子”的少年,竟有這樣的勇氣。

一旦失敗,遺恨千古。

阿史那扶汶的箭術,軍中無人不知。

“將軍,請您批准我與阿史那將軍比箭。”李瑄忽然向盧瑜請示。

他一直用餘光留意盧瑜,本以爲他說出這句話時,盧瑜一定會制止。

身爲豐安軍主將,他必須去制止。

如果李瑄傷殘死亡,雖是自找,但盧瑜也脫不了干係。

可偏偏他沒有制止。

當李瑄請示的話說出後,盧瑜才恍若反應,怒道:“胡鬧,軍中怎能自傷?”

“這是猛士的交鋒,請將軍准許。”

阿史那扶汶最先提出讓李瑄露一手,現在李瑄的提議雖然激進,但如果他打退堂鼓,必然會被軍中取笑。

“不準!”

盧瑜淡淡說道:“你只是衙將,如何與寧遠將軍比較?”

“文官爲將,穿得是鎧甲,還是華麗的衣裳?猛士追求勇敢而戰,懦夫就該把頭低下。箭射在我的胸膛,而不是伱的身上。”

阿史那扶汶本就不服盧瑜,他拍着自己的胸脯,口出狂言。

這暴躁的脾氣,犀利的言語,讓旁邊的李瑄心驚。

盧瑜一定知道阿史那扶汶的秉性,卻還在激怒他。

“放肆!膽敢不聽本將命令。軍中傷人者,一律軍法處置。”

盧瑜看起來更加生氣,他沉聲一喝,拂袖離去。

李瑄看着盧瑜的背影,眼眸微變。

他有問題啊!

“李將軍,我們比試開始!”

阿史那扶汶也很懵逼,堂堂主將,怎麼撂句狠話就走了。

既然盧瑜離開,他與李瑄的鬥箭要繼續。

冷靜後,阿史那扶汶有自己的想法。

射中李瑄的馬,也算勝出。

“可以!”

李瑄勝券在握。

他手握一石強弓,有百步穿楊的箭術,意味着他必勝。

他不會射馬,更不會射人。

李瑄要與阿史那扶汶鬥箭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整個軍城。

這種血性,最英勇的胡將,都少有具備。

軍城中大部分士兵,都來到騎兵校場周圍。

即便許多士兵因陳回光事件,不服李瑄,但此刻都收斂這種心跡。

之前他們認爲的“貴公子”李瑄,是一個不敢躍馬揚弓,憑藉門蔭鍍金的紈絝子弟。

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在跳蕩軍校場上,李瑄一手一個將最大的石鎖舉起,也在士兵中傳開。 “將軍何故如此?”

判官柳錫得到消息後,立刻趕來勸阻。

他心中李瑄是才華橫溢的大才子,怎麼能做出這麼不智的舉動?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

“與阿史那將軍切磋一番而已。”

李瑄已經攜帶箭囊,跨上一匹戰馬來到校場的最北端。

阿史那也全副武裝,騎馬在校場最南端。

兩人遠遠對視,較量一觸即發。

“阿史那善射,將軍年少,萬不可意氣之爭。”

柳錫以爲李瑄年少輕狂,勸阻李瑄取消比試。他心中疑惑,這麼大的事情,爲何盧瑜不來制止。

如果出事,誰能擔待得起?

“柳判官不需要多言,十個呼吸,決勝負矣!”

“駕!”

李瑄說着,拍馬奔馳。

只留下心急火燎的柳錫站在原地。

事已至此,他只能希望阿史那扶汶會手下留情。

李瑄開始疾馳,阿史那扶汶自然也要飛馬迎向李瑄。

周圍觀看的軍士,皆將心提起。

這是不同尋常的比試,沒有人大喝,更沒有人鼓掌。

他們心情複雜,目不轉睛地盯着逐漸靠近的兩騎。

數千人圍觀的校場,此時竟然鴉雀無聲,只有“嘚嘚”的馬蹄聲。

雙方的距離越近,士兵們的心神就越緊張。

二百五十步……

二百步……

一百五十步……

還不到射程內,兩人已經取出羽箭,搭在弦上。

阿史那扶汶拿七鬥騎弓,此弓的水平有效射程只有一百步。

但想在一百步內射到目標,難如登天。

必須再靠近一點。

李瑄深知這一點,他手握雕弓,緊緊地盯着阿史那扶汶。

大約一百二十步距離的時候,李瑄擡起雕弓,瞬拉滿月。

李瑄只是微微瞄準,馬匹又向前十步遠。

現在兩方的距離是一百一十步。

這一刻,李瑄心靜如水,意無雜念。

“嘣!”

鬆開手指,弓弦震動。

“咻!”

剎那間,箭矢破空飛出,如流星般迅速。

而阿史那扶汶等着再靠近一點射箭。他此時戴着甲片組合式的兜鍪,項頓過肩,頂飾紅纓。

他正在準備拉弓,根本來不及反應倏然而至的箭矢。

“鐺!”

阿史那扶汶只感覺到頭頂大力貫來,兜鍪險些脫落。

這種情況下,他不自覺地回頭。

眼前一抹紅色。

那是他頭頂的紅纓,飄落在馬後。

再看前方的李瑄,已經勒住戰馬。

“這是神威!”

阿史那扶汶一時失色。

他自學習騎射二十年來,未見有如此箭術。

簡直如神一般。

反應過來後,阿史那扶汶丟掉強弓,甘拜下風。

如果李瑄射他眼睛,此時已經斃命。

“神威,神威!”

校場上經過短暫的寂靜後,響起震天大喊。

其中還夾雜着一些胡語。

那些信仰騎射的胡人,甚至跪拜在地方,表達對李瑄箭術的崇拜。

飛馬射纓,很快就傳遍整個朔方軍,也是李瑄在邊塞揚名的標誌。

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6章 王維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67章 上架感言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60章 峽口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43章 豪強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76章 李瑄亦是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20章 皇帝問策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3章 豪強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67章 上架感言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17章 楊玉環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34章 神勇第8章 看花馬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41章 豐安令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
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6章 王維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194章 李瑄的威名,望而止戈第497章 大洲大洋,羅馬帝國和親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442章 葉護太子的決定,草原變成都護府第489章 哈馬丹之戰開始,神機營出動第495章 兩河流域的環境,與羅馬帝國接壤第482章 巴格達,哈里發的決心第427章 涑沫江之戰大勝,渤海大將投誠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484章 先謀波斯,波斯大都護府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67章 上架感言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479章 使者回京,定鼎大勢的一戰第60章 峽口第202章 王忠嗣贈李瑄兩石漆弓,牆倒衆人推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43章 豪強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413章 追諡,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 天策府,都錦衣衛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68章 常平新法,天寶變革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476章 過古代君王,李白的手稿第452章 回紇騎兵進入唐境,合黎山之戰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48章 見王忠嗣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225章 朔方的老部下,小兒渾瑊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02章 劍履上殿,質問李隆基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435章 雲南都護府,葉護太子,百國盛會開啓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15章 西域戰爭起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76章 李瑄亦是第415章 除賤爲良運動開始第20章 皇帝問策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43章 豪強第281章 豪擲黃金兩千兩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67章 上架感言第278章 結婚前的幻境第266章 “錦衣衛”,野無遺賢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92章 蹊蹺的海賊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17章 楊玉環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434章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34章 神勇第8章 看花馬番外 乾元三十載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421章 初掃關中,觸目驚心的結果第420章 佈局天下,開始出擊第170章 神兵天降,騎兵大戰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143章 涼州城發展規劃,回到長安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179章 天生神力,力託城門第41章 豐安令第260章 與裴靈溪遊東市,定情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