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進軍埃及地區,佈局亞非歐

“大好的城池,大食傾全國之力打造,又輕易地捨棄……不過保留火種,也不失爲一種好選擇。他們本就是從沙漠裡而來的。”

“大食教的先知說過,浪費一個信徒的財富最無用的東西,就是建築。先知的一位妻子烏魯薩拉瑪只是在先知征討杜馬部落的時候在自己房間旁燒磚石擴建一堵牆,就受到先知的責備。但後人卻沒有汲取教訓,不論是白衣大食的都城,還是現在黑衣大食的巴格達,都富麗堂皇。”

巴格達城的王宮前,李瑄帶着太子、燕王、文武百官,於高臺上俯視整個巴格達城。

此時,富麗堂皇的巴格達,已經淪爲大唐的軍城。

大唐的補給線、後勤隊伍,收到命令,將糧草輜重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巴格達。

李瑄的話,引起李奕的文武百官思考。

也敬佩至尊的博學,彷彿無所不知一樣。

“臣請命入半島追擊大食人,將他們截住。”

這時,安西軍副都督趙懷平向李瑄請纓道。

“可以追擊,但大食人若逃入沙漠,暫時沒有必要了……”

“我們的目標是佔領大馬士革、耶路撒冷,以及進入埃及後的弗斯塔特(今開羅)……”

李瑄向趙懷平說道,同時也是向文武官吏囑咐。

大食人最終會去半島西部的麥加、麥地那。那裡離紅海一步之遙,需要穿過沙漠。

唐軍士卒萬里遠征,不會適應沙漠中的環境。

雖然現在是冬天,但一旦夏季,很容易出問題。

半島的氣候是熱帶沙漠氣候,普遍乾燥。大唐嶺南環境都比半島好得多。

相比之下,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這兩河流域,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等同天堂。

從遙遠的古代開始,大食人就在半島繁衍生息。

由於植被希少,資源匱乏。半島北部和中部沙漠的人不得不在綠洲之間遊走奔波。

“大食(ALB)”一詞本爲沙漠,“大食人”就是指在沙漠中生活的人。

在大食教產生前的悠悠歲月中,大食人在無知的山谷中繁衍生息。這一時代被稱爲“查希裡葉時代”。

二百年前,先知在麥加的山洞中受到神啓:作爲人間使者,傳大食教。

依靠信仰的力量,先知統一了半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大食政權,並逐步走出沙漠。

所以麥加是大食人的聖城,是大食教人人嚮往的心靈聖地。

但半島的環境太惡劣了,即便聖城麥加在半島,即便麥地那對他們有重要意義,大食的統治者也會在伊拉克地區開闢新城。

不僅僅是半島的沙漠,在西亞許多大唐佔領的地區,高山絕澗、沙漠之地,大唐都沒有進入。

即便裡面藏有大食餘孽,大唐也不去管。

那是戰後的事情,用生產力去逐步瓦解。

半島地區也一樣,等大唐在西亞穩定以後,可以從波斯灣沿岸,開始探索。

在沙漠中的大食人,難道還能敵過正在農業革命、武器革命,甚至工業革命的大唐嗎?

他們只會越來越落後。

李瑄相信,大食人不可能再走出沙漠。

只有被大唐趕出沙漠。

趙懷平領命去做,李瑄給他五千輕騎。

“父皇,兒臣聽說大唐與羅馬締結盟約,崔尚書出使大食,與羅馬君王君士坦丁五世結盟誓。大食帝國覆滅以後,敘利亞地區至埃及地區,都將歸屬於羅馬,敘利亞地區連接埃及地區的沿海走廊也屬於羅馬,而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弗斯塔特,正是在盟約的範圍之內。”

這時,年輕的太子李奕向李瑄說道。

從小接受的教育,讓他明白父親是人間聖哲,大唐光明磊落。

大唐西征,是因爲大唐與大食的恩怨。

像是史書上的信義,一言九鼎,纔是天朝上國欲行之事。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記住!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作爲君主,當承受世界的指責。只要能爲國家謀取利益,就是英明有爲。我們不能只用王道,而不用霸道。”

“崔尚書出使羅馬帝國,沸沸揚揚。與羅馬帝國結盟,只是其目的之一。真正的目的是學習羅馬帝國的知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還需要羅馬帝國的一切優秀書籍,一些農作物。並瞭解羅馬帝國的虛實。”

“何況,這次戰斗羅馬帝國真正盡力了嗎?我們牽制羅馬帝國大部分兵馬,我們在萬里之外,用三年的時間準備後勤,消耗無數人力物力。有不少勇士因此喪生,有不少幫助大軍運送糧食的農夫病死,無法落葉歸根。”

“而羅馬帝國面對的只是一個敘利亞地區,只是區區五萬兵馬。他們的君士坦丁堡與敘利亞地區近在咫尺,後勤壓力比我們小十倍。”

“我從崔尚書那裡瞭解過羅馬帝國的虛實。君士坦丁五世是一位有爲的君主,他的改革非常成功,也震懾住保加利亞汗國。我認爲君士坦丁五世全力以赴,早就該拿下敘利亞。他一定是在保存實力。正所謂遠交近攻,因爲他知道待大食帝國覆滅以後,大唐王朝與羅馬帝國將成爲對手。而大唐王朝的實力,遠遠強過羅馬帝國,他怎麼會沒有心思呢?”

“太子,你要記住。羅馬帝國的信仰和我們儒家文化不同。他們如果強大,一定會向我們宣戰。”

“他們不爭氣,敘利亞地區,就由我大唐笑納。我們要讓他們看看什麼是更有紀律的陸地文明。我們只要立足在地中海上,將的黎波里、迦太基這些環地中海區域,全部控制在手中,將羅馬帝國永遠堵在歐洲大陸上……”

李瑄娓娓地向李奕說道。

他的語氣雖然嚴厲,但更多的是諄諄教誨。

自西征以來,是李瑄教導李奕最多的時候。

他希望自己的後代,是能繼承他事業的君主。

“兒臣受教……”

年輕的李奕,將父皇的話一字一句記在心裡。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此時若不果斷,懷着“以德服人”之心,將來必被反噬。

李瑄的想法不單單如此,他要壓縮羅馬帝國的空間。

同時,讓大唐士卒保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心。在這裡時刻警惕。

不要把從未有過矛盾的羅馬當成朋友!

文武大臣也將李瑄的話記在心中,他們敬佩深謀遠慮的至尊。

而且武功昌盛的他們,也不願意將大唐佔領的區域,拱手相讓。

“張將軍,敘利亞地區北部的大食殘兵,交由你剿滅。我給你一萬天策精騎,另一萬附屬胡部。再與安西李都督麾下兩萬安西步、騎配合。”

“一寸山河一寸血。你們站在哪裡,那裡就是大唐的疆土。羅馬帝國若敢向南挺進,就向他們亮劍……”

李瑄將滅亡大食帝國孤軍的任務交給張興。

現天策府的樞密使爲南霽雲,李瑄令南霽雲留在長安,以在關鍵時刻調集全國兵馬,防止豪強勢力死灰復燃。

畢竟他此次西征時間會很長。

“臣遵旨……,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爲唐土。”

張興領命。

現在敘利亞地區的大食孤軍,一定已經知道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死亡,大食帝國滅亡的消息。

軍心支離破碎。

大唐精兵可以輕易將他們擊敗。

“太子,你領五千天策衛,五千西域精騎,一萬蔥嶺精騎,渡過幼發拉底河,將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佔領,我令裴瓔輔助你,由裴胄和天策府參謀團兩位一級參謀與你隨行……”

李瑄又看向李奕。

雖然說佔領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易如反掌。

但他得到消息,大馬士革和耶路撒冷還有不少人。

他需要鍛鍊一下李奕。

裴瓔是李奕舅舅,雖然統兵能力一般,但李瑄的小時候玩伴裴胄能力非常不錯,可以指點李奕。

而且還有參謀、幕僚隨行。

“兒臣領旨……”

李奕一陣緊張後,趕緊領命。

他明白父親的心意,知道這是父親對自己的考驗。一定要完美地解決此次任務。

“傳令馬都督,率領麾下進軍庫法後,轉道耶路撒冷,進入埃及地區。哈馬丹、巴士拉、波斯波利斯方向的糧草,儘快沿着行軍路程運輸。以金幣、銀幣爲代價,招募波斯農夫,鼓勵波斯士卒充當後勤,爲大唐運輸糧食……”

李瑄又向天策府的屬吏吩咐道。

他一直強調。

與大食帝國的戰鬥,是後勤之戰。

大唐能使後勤平穩,則此戰必勝。

後勤中斷,則只能鎩羽而歸。

所以李瑄會先把不穩定的波斯干掉,整合波斯的力量。

建立以戰五渣的波斯軍隊爲主的後勤部隊。

波斯軍隊中的勇士,已主動參軍大唐。

而剩下戰鬥素養不高的士卒,見有第爾汗(銀幣)拿,也樂見其成。

波斯百姓更高興,大唐士卒這麼猛,天可汗天神下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他們被伏擊的概率非常低。

只要幫大唐運輸糧草兩年,比種地十年都強,還不用擔心吃不飽飯。

而且有的波斯百姓非常感激天可汗的恩典。

屬吏領命後,離開斯巴達,向巴士拉方向的馬璘傳達命令。

“伊拉克地區、巴士拉地區雖然凋零,但還是有不少大食人留下,還有一些非大食人。兩河流域耕地無數,土壤肥沃,要安撫好這些原住民。我們大唐想控制這裡,必須依靠這些原住民。我們要毀掉大食的寺廟,打擊大食教,拉攏兩河流域的原住民,使他們歸於王化……李侍郎、關侍郎,你們來主持這件事情,我會派遣會大食語的翻譯跟隨你們。”

李瑄又讓兵部侍郎李國貞和戶部侍郎關播來安定新佔領的地區。

此西征時,李瑄帶了一些文官,正好派上用場。

大唐官制改革以後,禮部設立翻譯司,培養精通羅馬、大食、波斯、回紇等等諸多語言的官吏。

大唐也不可能一味從中原移民至地中海。

先不提代價。

太遠了!

最好的辦法,是從西域、河中地區,遷徙一部分漢人百姓。

給他們更優渥的條件!

然後將軍人家屬,遷徙至西亞、波斯。

工業革命若開始,大唐要傾國之力,修一條從洛陽到地中海沿岸的鐵路。

如此,大唐纔算控制這裡。

當前西域、河中地區,還要源源不斷地遷徙想要追求更好的漢人百姓。

“臣等遵旨!”

李國珍和關播領命。

“啓奏至尊,我們所在的巴格達,意爲神賜之城。此名不吉利,請至尊改名。”

禮部郎中杜環站出來向李瑄奏請道。

神賜之城。

神,肯定是大食教的神。

李瑄在消滅大食教對西亞的影響,如果還採用神賜之城,有些不倫不類。

而且非常不利於大唐的統治。

“朕有考慮。不僅是巴格達,耶路撒冷、大馬士革、庫法、巴士拉、哈馬丹、波斯波利斯,甚至波斯的諸多地名,以及山川河澤,都要漢化。待戰爭結束,就對這些地名進行重新命名……”

李瑄緩緩回答道。

將來這裡的地名,既有紀念遠征的英雄,也有由大唐定義的西海。

地名也是傳播文化的一部分,要讓移民來的漢人有認同感;讓歸化的胡人有歸屬感,讓他們後代子孫,忘掉自己先輩的民族,使華夏民族成爲鐵板一塊。

“至尊英明……”

文武百官一起拱手。

大食帝國和波斯王國的地名,對他們來說太彆扭了。

不僅難記,讀起來還不順口。

李瑄帶領文武官吏參觀整個巴格達王宮後,讓文武官吏暫且去休息。

廖崢嶸告訴李瑄,有一些地方的部落首領,準備向偉大的天可汗進獻珠寶。

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大食人倒了。天可汗君臨兩河流域,他們需要臣服。

李瑄爲了穩定,會暫時接納這些首領。以後有一百種方法對付他們。

而且這些首領挺老實,匍匐在李瑄的腳下,如同膜拜神靈。

大食人的貴族、王室要麼逃跑,要麼被抓、被殺。

在兩河流域釋放數不盡的耕地。

大唐有這些耕地,就可以拉攏原住民。不必受制於部落首領。

李瑄對部落首領的要求很簡單。

第一,廢除大食教,改學漢字,學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

第二,在未來十年,爲西亞的駐軍提供糧食,作爲稅收。把吃不完的糧食,多餘的牲畜,全部賣給大唐的都護府。

這些土著首領哪敢不答應。

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已經死於天可汗之手。

安拉救不了艾布·哲爾法爾·阿拔斯,救不了大食。

顯然,他們認爲天可汗纔是真正的天神!

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6章 回樂城中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43章 豪強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62章 五萬騎兵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24章 決戰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4章 殺人滅口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7章 大戰將起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9章 軍中訓練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2章 靈翠樓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
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445章 新朱雀大街,供奉凌煙閣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248章 金盃同汝飲,白刃不相饒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66章 活捉穎王,收隴右兵,再至京兆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354章 還治其人之身,此花開盡更無花第318章 碎葉之戰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353章 勝業坊中的豪宅,岳父的困難第26章 回樂城中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43章 豪強第386章 親至潼關,李泌獻策第123章 窮途末路,殊死一搏第486章 對天可汗的崇拜第284章 李瑄納妾,裴靈溪的感動第478章 第一次巡視天下結束,回到長安第73章 威震草原第390章 對豪強大族的處置,陌刀軍渡過黃河,澠池之戰第62章 五萬騎兵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229章 贊普的決定,將軍難免陣前亡第124章 決戰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207章 聖人失望李林甫,李林甫的危機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4章 殺人滅口第121章 甲騎具裝,驚天噩耗第355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天寶十三載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414章 大唐玄龍旗,稅制改革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47章 大戰將起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9章 軍中訓練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25章 渭水離別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118章 獻給李帥金字告身番外 盛世華章,李瑄終第153章 天水郡公,實封五百戶,韋堅罷相第149章 楊玉環封貴妃番外 美人離殤 (新書《我在陰間收集列祖列第290章 科舉,李瑄的態度第313章 截胡長安的錢財,李嗣業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492章 重城淪陷,哈里發窮途末路第100章 大誅朝廷命官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208章 太子李亨認罪,施展酷刑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66章 血戰高坡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88章 潼關難攻,黃河難渡第338章 總督之死,大唐的河中,李瑄西征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144章 楊釗的野望,李隆基召見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85章 新政初見端倪,李適之回長安第336章 大食元帥陣亡,河中之戰大勝第453章 銅牆鐵壁,人間地獄第32章 突厥寇邊第253章 表字,授予玉麟勳章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224章 大非川之戰,將再次重現第2章 靈翠樓第460章 唐玄宗,種子結果,武廟第119章 吐蕃大舉入侵第116章 違抗軍令的軍使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27章 大食傾國來援,怛羅斯之戰第184章 南霽雲斬殺吐蕃元帥,九曲之戰大勝第446章 劃分行省,久違的征程第267章 拜相,吏部尚書,修國史,紫金光祿大夫第363章 李適之出逃長安,天水王收河西兵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