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

“非常榮幸我公主殿下效勞。”艾倫威爾遜抓着瑪格麗特公主旳手輕吻下去。

讓公主開心,是每一個英國公民的義務,艾倫威爾遜深以爲然,只有公主殿下開心了,大家才都會開心,公主殿下還是有很多過人之處的,比如身輕體柔……

瑪格麗特公主是英國人,在英國極盡昇華的檔口,也不會有患得患失的情感,真正難搞的是夏夢,她可是華人,在英國輿論出現變化的現在,難免不會憂心忡忡。

在艾倫威爾遜面前,夏夢想問什麼又不敢的樣子,充分體現了這種糾結和彷徨。

“怎麼了,親愛的。”艾倫威爾遜不得不主動開口,省的把和妻子同等地位的女士憋壞了,讓夏夢不要產生心結。

“我看報紙上都在說,英國正在組建遠征軍。”夏夢皺眉不在,神色滿是憂鬱。

“報紙那個東西,充斥着假新聞,也值得相信?”艾倫威爾遜搖頭,口中對所謂的無冕之王不屑一顧,“英國沒有制定類似的計劃。根本就沒有考慮過。”

“可英國集中了戰後最強大的艦隊,這總沒錯吧。”夏夢苦着臉,並沒有因爲一個問題的解答就放輕鬆,“還有香江呢,還有人說……”

“說什麼?關閉港口?那是不可能的,英國真的有一頭牛。”艾倫威爾遜颯然一笑,“皇家海軍集結了又怎麼樣,航空母艦又不能上岸。你不要以爲印度人也說英語,我們就會高看他們一眼,在英國眼中他們註定就是要在底層匍匐在英國腳下的存在,但現在印度已經獨立了,那麼就連僕從都不是。”

“別以爲我們真的支持印度,從種族上來說,東歐人比我們的膚色還要更白呢。不一樣是我們的敵人,這個世界的容量是有限的,在科技沒有大進步的情況下,別人得到的多,英國就得到的少了,我們不能允許有海量的人過上和我們一樣的生活。誰都不行,更別提是印度。”

“從這一點上,我要感謝你的祖國,幫我們打掉了前殖民地的自信心。解決了幾個問題當中的一個,看在這一點,短時間大家也會相安無事的。”

這一場戰爭來的多麼及時啊,看前幾年兩個人口大國好像穿一條褲子那麼好。這樣發展下去自由世界還能睡得好覺?

不要認爲印度不是蘇聯體制就不是威脅,對於處在食物鏈頂層的英國來說,有潛力威脅當下國際秩序的國家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至於出動皇家海軍,那是必然要出動的,後世英國都失去了這種能力,所以趁着還有能力抖抖威風的時候,就應該不吝嗇的抖抖。

當然這也不是英國自己的問題,後世歐洲各國其實都差不多。都幾乎廢掉了冷戰時期的一身武功,英國就是一個離岸金融中心,法國就是一個騎在非洲身上苟延殘喘的破落戶。

德國有工業沒軍事,歐洲各國都債臺高築,很多國家都享受着高溢價的奢侈品支撐。最爲光輝的時候就是冷戰結束之後,南斯拉夫戰爭爆發之前的短暫時光。

此後就一直被美國拉開差距,要知道歐洲對俄羅斯的強勢是建立在經濟超過俄羅斯的基礎上,在被美國抽血幾次搞得經濟優勢不在?還怎麼說服公民相信,自己正義的?

反正艾倫威爾遜對幾十年後的歐洲是很悲觀的,大家同時經濟崩盤的話,明顯是地大物博的俄羅斯更能抗,低人權優勢加上海量的自然資源,還怕一路向下麼?

更何況有歐洲陪着,歐洲靠什麼抗呢,要是能抗,蘇德戰爭勝利的應該是德國而不是蘇聯。

趁着還有這個實力,不去彰顯一下存在感就蠢了,夏夢可能不太理解,但經過了深入的溝通之後,也就理解了。

艾倫威爾遜安撫好了夏夢,便前往國防部詢問蒙巴頓元帥,有什麼可以援助印度的破爛,他相信一定有,英國好歹是世界大戰的主力參戰國。

“太好的東西,給了印度,印度也用不了。”艾倫威爾遜在蒙巴頓面前說出了和英國輿論截然相反的論調。

就在昨天,英國的最大報紙《泰晤士報》便直言不諱地評論道:“只有印度軍隊裝配上有美國數量和質量的軍備,印度纔可能打敗敵人。”

《泰晤士報》並不是站在印度的一邊,明明是在藉機嘲諷印度,因爲印度之前一直主張採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解決問題,在一敗塗地之後求援,肯定要被英國牢騷怪話一般。

這也讓《泰晤士報》諷刺道:“如今的印度已經完全改變了此前的外交政策。”

谷帥/span>  美國白宮,肯尼迪也在詢問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印度真的像是英國人說的那樣,已經處在的崩盤的前夕?”

“尊敬的總統,可能是這樣的。”杜勒斯稱呼肯尼迪的稱呼,從那一篇羅斯福在世的報道之後,就出現了細微的變化,可惜肯尼迪沒有聽出來。

“那我們確實是應該阻止,只不過這件事也麻煩。”肯尼迪說到這話鋒一轉,“就像是現在英國這麼做的,不也是出工不出力麼。”

肯尼迪指的是皇家海軍出動的示威,皇家海軍能登陸作戰麼?不能!英國此舉就和美國在古巴導彈危機動用海軍的作用一樣,擺出來大動干戈的樣子,但實際上是在拖時間。

美國纔剛剛結束了古巴導彈危機,自然是一眼就看出來老父親和自己的目的一致。

關鍵是肯尼迪還不能揭穿英國,古巴導彈危機還沒被遺忘呢,要是換一個場合,他並不介意揶揄一下英國人,可是現在不行。如果揭穿了英國的舉動,那之前美國海軍的調動也可能會被揭穿。

經過一番思考,肯尼迪還是把這個示威場合讓給英國,印度是英國的前殖民地。英國有理由表態,美國則沒有這個理由,美國和巴基斯坦的關係很好,和印度的關係並不好。

美國給老父親裝逼的機會有兩個理由:首先,正在加勒比海附近開展古巴導彈危機的博弈,美軍上下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和蘇聯之間的軍事衝突一觸即發,這讓將精力集中於西半球的美國,無暇東顧亞洲方向的形勢。

同時,在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成爲了美國重要的戰略盟友,因此考慮到巴基斯坦的外交立場,美國便不敢輕易給予印度大規模的軍事援助。

於是肯尼迪最終採取外交上的聲援,對英國用皇家海軍來裝逼的動作採取了默認。

事情的發展到了這一步,世界舞臺的榮光可能必須要分給英國一點了。

是一點麼?古巴導彈危機明明是在英國的推動下走向了緩和,蘇聯人都是這麼說的。

肯尼迪竟然想要推翻這個在明顯不過的事實?簡直是豈有此理。

不過艾倫威爾遜此刻沒有和逆子一般見識,在國防部一頓翻箱倒櫃,艾倫威爾遜在蒙巴頓元帥的關懷下,找到了九個旅的二戰存貨,這麼大的裝備自然是不可能經過空運的,要制定一個周詳的計劃,從英國本土出發,經過地中海、蘇伊士運河、最終運往印度。

雖然裝備還沒到,但是這不耽誤先宣佈,很快英國外交部就宣佈將要對印度援助足以武裝九個旅的先進裝備,至於多麼先進暫時還是機密。

當然這一項聲明也不是全部都支持,英國現在對印度的態度比較有分歧。

從之前泰晤士報的報道就能看出來,一方面英國希望展現一下宗主國的愛護,另外一個方面也毫不掩飾看到前殖民地倒黴的幸災樂禍。

這種態度的形成非常複雜,但確實是真實存在的,外交部宣佈馬上援助印度之後,英國輿論又是一變,一方面肯定了英國援助的正當性,另外一個方面則認爲印度人不管拿到什麼裝備,都不能改變已經戰敗的命運。

英國堅定站在印度一邊的聲明雖然堪稱擲地有聲,但經過了外交部和國防部的討論,大概兩個月之後,印度人才會見到還沒裝船起運的援助。

“相信全世界都看到了大英帝國不容置疑的態度。”面對一羣記者的包圍中,艾倫威爾遜一副極盡昇華的狀態道。

“艾倫爵士,不知道有人認爲,戰爭的起源是麥克馬洪線,你怎麼看。”

“哦,非常尖銳的問題。確實是有這麼一條線,但這條線是隨手一劃。是否具有效力,還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問題。”面對這個問題,艾倫威爾遜直接推卸責任,那條線又不是他劃的,他確實劃過一條線,果阿的威爾遜線。

衝出了記者的包圍,艾倫威爾遜即刻返回了白廳,在諾曼·布魯克的面前才恢復了平時的淡然,“艾倫,你覺得什麼時候採取實質性的支援合適?”

“戰爭結束之後!”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回答道,“我們可以抽調一個連的部隊,搭乘戰略運輸機降落在新德里,一旦停戰了,就讓他們扛着米字旗,打着援助的名義降落在新德里機場。”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四百零八章 避稅天堂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兩套發展戰略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七十章 漢堡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英美首腦會議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調動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四百四十七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九百八十一章 驚醒的法國人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第1748章 聽天由命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二百八十六章 倫敦回覆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六百一十八章 公主毛遂自薦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美國後院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七百二十五章 煩惱的日本人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1565章 停戰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三百七十九章 匡扶正義的公主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五百三十二章 命運的偏愛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美人計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1625章 莫斯科的邀請第四百零八章 避稅天堂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八百三十九章 兩套發展戰略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七十章 漢堡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九百零八章 資本的躁動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榜樣的力量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英國的戰略定力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英美首腦會議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調動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四百四十七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加薪計劃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一百八十二章 集中力量辦大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先鞠個躬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九百八十一章 驚醒的法國人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決戰之果第1748章 聽天由命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二百八十六章 倫敦回覆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六百一十八章 公主毛遂自薦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美國後院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七百五十九章 暗箱和暗戰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七百六十七章 真顧問威爾遜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七百二十五章 煩惱的日本人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1565章 停戰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三百七十九章 匡扶正義的公主第六百章 影帝威爾遜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五百三十二章 命運的偏愛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