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6章 專訪和大選

“按照電視劇的說法,我應該稱呼內閣秘書長爲爵士。”這一次負責的主持人亞歷山大以一種輕鬆的口吻開始了專訪,“感謝爵士百忙當中來到BBC,不知道對我們的工作如何評價。”

“很不錯,亞歷山大,我和大衛·愛登堡是好朋友,我們都是古生物協會的常客。你知道的,我在這方面也有所建樹,還專門參加了英聯邦國家的相關圖書出版,要不是白廳的事情很多,我想我可能時不時就要去世界各地。在自然記錄片方面,我和大衛有着說不完的話。”

艾倫威爾談興很高,對大衛·愛登堡進行了無休無止的讚美,由大衛·愛登堡策劃、撰稿並實地實時主持的“生命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命的進化》在BBC播出。

這是一部自然歷史紀錄片史上劃時代的作品,通過對全世界各個地質時期的典型生物的拍攝。

涵蓋了地球生命進化的整個歷程,不論是在不同野外環境下的特別拍攝技術、節目製作還是對生命世界考察的深度廣度上都具有突破性的貢獻。

這並不是在東拉西扯迴避,內閣秘書長在這方面糊弄一個小白是輕而易舉的,首先他真的是英國古生物協會的會員,和大衛·愛登堡也真的認識,對方拍攝紀錄片的費用,是蒙巴頓集團贊助的。

他女兒帕米拉就很幫忙,再往下挖就到撒切爾夫人的女兒卡蘿兒身上了。

雖然內閣秘書長很專業,但這不是吃瓜羣衆所關心的,亞歷山大甚至覺得對方一副身經百戰見得多的模樣,是在表示BBC內部的事情他這個內閣秘書長也一清二楚,甚至還有地位更高的朋友,以此警告他不要亂問話。

被震懾的主持人等艾倫威爾遜談完了自然紀錄片之後,才繼續問道,“我對爵士的知識淵博感到震驚。”

“有什麼可震驚的,和我發明鼠標相比,也就算一般。”

艾倫威爾遜笑呵呵的迴應道,“不過過幾年還有更大的驚喜,到時候你們就知道,什麼叫通訊上面的革命了,在移動電話方面的外觀專利方面,說不定還能讓我多一份收入。當前白廳正在全力推進的項目,就是蜂窩移動電話網的全國覆蓋,我們在這方面已經比日本要慢了,這是不能被接受的。”

“移動電話已經被白廳認爲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作爲一些低端工作消失之後,提供更加有技術含量的就業,來解決失業問題。”

“哦,那真是一個好消息。”亞歷山大也非常高興的道,“相信此時聽着廣播的公民們,一定會爵士口中的新產業感興趣。”

“這將是一場通信革命,把整個地球縮小爲地球村概念。”不學無術的著名學者,內閣秘書長艾倫威爾遜,此時又提出來了一個新概念,來表達對通訊產業的看好,而對面的主持人則滿臉的不明覺厲。

本來是要在選舉之前,採訪一下內閣秘書長,藉着是大臣第三季的熱播,提升一下收視率,卻好像有些偏離主題的。

關於電子通訊的發展並不是普通人所關心的,亞歷山大繼續引導討論核心,“在電視劇中,爵士作爲內閣秘書長,被稱爲英國最有權勢的人。不過爵士怎麼看待這個問題。你的存在是這麼不可撼動麼,似乎爵士已經做了多年內閣秘書長,領導白廳這個權力中心多年了。”

“英國最有權勢的人?我要是真這麼有權勢,煤礦的國有化就不會出現了,當年我是堅決反對煤炭國有化的,因爲煤炭並非是稀缺物資,附加值也很低,國有化的弊端大於好處,尤其是長遠來看。”

艾倫威爾遜嚴肅的搖頭道,“至於我被推選爲內閣秘書長,好像有一個理由是,我的妻子是著名富豪,所以我本人不會貪污。”

亞歷山大一臉的八卦,他確定這是聽衆關心的話題,一臉慫恿的表情希望對方多說一些。

艾倫威爾遜沒有辜負這種願望,帶着抱怨的口吻道,“這種理由我當然是不高興的,實際上我和四十年前的世界首富阿里汗,當時的海得拉巴大君是好朋友,還幫忙處理一筆爲七百萬英鎊的存款。事實上有這樣的朋友,一些不太大的數字,確實很難令我動心了。”

一九四五年的七百萬英鎊,現在變成幾千萬還是可以的,艾倫威爾遜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廉潔,同時否認了自己是英國最有權勢的人,他反對把煤礦國有化,最終煤礦還是國有化了。

“白廳只是一個執行內閣政策的部門所在地,事實上首相如果要裁撤公務員規模,我也是沒有辦法的。”

倒也不是完全沒辦法,比如白廳的兩個基金會,內閣就無法插手,因爲這不只是英國的錢,還包括了其他地方的資金,政府無權在其他地區不知道的情況下,使用裡面的資金。

不過艾倫威爾遜可以,他曾經是紐芬蘭和馬來亞的行政長官,羅德西亞的話事人還是他的親屬。

亞歷山大詢問對是大臣這部系列劇有什麼看法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相當的放飛自我,“如果我真像是劇裡面這麼有權力,我估計怎麼也要找一些情婦吧,讓赫本、費雯麗、泰勒、夢露、海蒂·拉瑪、英格麗·褒曼這樣地位的明星飾演最好不過,蘇聯間諜這麼厲害,怎麼不對我下手呢。趕緊讓我找一下自己的統戰價值,不然我都嫉妒電視劇裡面的白廳了。”

無上權威半真半假的表達了對命運的不公控訴,絕大多數看專訪的公民都會心一笑,也終歸少數人並不這麼認爲,比如說同樣在收看的赫本女士和夢露女士,不但沒有笑還輕罵和丈夫同等地位的男士不要臉。

“爵士還真是幽默,但是我不得不站在男人的角度上說,太坦誠了。”亞歷山大一臉佩服的開口道,“不知道爵士對這一次的大選有什麼看法,白廳是傾向於工黨的主張還是保守黨的主張。”

“白廳公務員必須秉承着中立的基本原則,不論是哪個黨派都不能破壞這種原則。如果執政黨鐵了心要破壞這種原則?我不想用敵人這種詞彙描述,但也找不到其他的詞彙來描述。實話實說,我甚至不反對一些內閣對白廳的監察措施,但每一項監察措施,都不能出現漏洞,只有女王陛下本人才能豁免這種監察,除此之外,英國不能有例外。”

這個時候的艾倫威爾遜,纔算是系列劇當中描述的,掌控國家的那個人,演播廳出現了一絲寂靜,但馬上寂靜就結束了,艾倫威爾遜補充了一句,“開玩笑的,不要這麼緊張,有的議員是蠢了一點,但我們的制度允許這種人存在。”

大選的話題就到此爲止,艾倫威爾遜內涵了一下民選議員們而已,談不上抨擊,然後繼續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

倫敦媒體的評論也多數傾向於認爲,如果提前大選,保守黨將獲得多數票。當然,戰後英國政局的發展史也一再表明,選民們不可能“一邊倒”。

但重要的是,從各黨的政治綱領觀察,保守黨以其明確的政綱稍佔優勢。

撒切爾夫人主張儘可能地保證金融家和企業家有較爲良好的投資環境,以繁榮國內經濟,並增強英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與保守黨旗幟鮮明的政策相比,工黨則要遜色得多。在國內政策方面,工黨頗具號召力的口號只有一個就業問題。工黨在卡拉漢執政時期,確實出現了經濟停滯,同時也被伊朗引起的石油危機所影響。

工黨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經濟問題,畢竟在戰後工黨的執政時期,艾倫威爾遜帶着白廳全力輸出,成績還是相當亮眼的,除了七十年代末,大部分工黨執政的時間,經濟也是高歌猛進。

問題還是社會民主黨,這個由工黨分裂的黨派,分流了工黨的支持者,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還結盟了,至於說到社會民主黨和自由黨聯盟,則更是令選民至爲困惑。

他們左右開弓,既批評撒切爾夫人的“貨幣主義”政策,又抨擊工黨政策,而自己的政策卻很不明朗。聯盟在大選中充其量僅能起分散選票的作用,不可能和兩個傳統黨派爭鋒。

福克蘭羣島之戰的勝利所鼓動起來的民族主義熱情還不曾消減,撒切爾夫人的“英雄形象”依然存在。這對保守黨來說是一筆重要的政治資本。

在兩黨鉚足了勁準備大選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罰了日本尼桑公司一千萬英鎊,這家公司曾經私下表示:如果工黨在大選中獲勝,它將中止在英投資的計劃,這是干涉英國的選舉。

然後拿着處罰文件去了唐寧街十號,轉達另外一件事,“我們當然應該支持潘興導彈部署在歐洲,不過法國不會允許本國部署這種武器,英國自然也不能,英國又不是沒有核武器,部署的國家就在德國和意大利境內。”

“哦,好。”撒切爾夫人急忙站起來道,“我要去一趟白金漢宮。”

“那麼祝願首相一切順利。”艾倫威爾遜對撒切爾夫人的目的心知肚明,幾個小時之後,伊麗莎白女王正式宣佈解散議會。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四百三十六章 帝國需要我的胃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四百零七章 總督談話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應對方案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英法同盟?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1725章 換掉他?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靜觀其變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我是你爸爸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置泰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六百一十八章 公主毛遂自薦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四百三十六章 帝國需要我的胃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四百零七章 總督談話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八百五十三章 再窮不能窮教育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熟悉的皇家海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三百九十八章 抵達馬來亞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應對方案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二百七十章 他們寧死不降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百六十二章 花花公子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英法同盟?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英國不養懶人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1725章 換掉他?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靜觀其變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準備介入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變臉的印度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 我是你爸爸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整裝待發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置泰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六百一十八章 公主毛遂自薦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說服葡萄牙第1681章 英德半導體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六百五十章 超英趕美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二百九十二章 分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