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聲東擊西

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寶聯軍戰敗,主要原因在於自己,和往後幾次中東戰爭的強弱明顯是不同的,艾倫威爾遜記得,在停戰期結束之後,以色列雖然人口少,但動員出來的軍隊是超過阿拉伯聯軍的,以多打少的以色列軍隊。

至於現在的情況麼?這就要看自己敬愛的上司,巴倫爵士的波斯灣專員,到底能顯示出來大英帝國攪屎棍的幾分功力了。

作爲曾經的下屬,他時常向曾經的上司問好是很正常的。海外公務員應該團結一心,這並不是什麼錯誤。

“伊拉克王室和約旦王室,都下達了動員令,大批居民應徵入伍。伊拉克軍隊從兩河流域開赴地中海東岸,有伊拉克王國首先起到表率,各國求戰意志都很強烈。埃及、敘利亞、約旦軍隊也都在集結,阿拉伯聯軍總兵力已經超過二十萬。”

“哇哦!”艾倫威爾遜和腦海中的記憶對照,好像歷史上的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聯軍不過四五萬人,在停戰期限過了之後,以色列軍隊已經超過十萬,大批軍援從蘇聯和美國到達以色列,不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阿拉伯聯軍都是弱勢的一方。

現在看來阿拉伯方面至少從人數上是有些認真的趨勢了,而且光是現在的數量,就已經是以色列無論如何都動員不出來的數字。

隨着阿拉伯聯軍兵力的增強,以色列就算是完全沒有浪費停戰的時間,面對的困難也只會比歷史上更大。

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問題其實簡單的過分,阿拉伯人可以一直輸到下個世紀。以色列一次都不能輸,輸了就是以色列的消失。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時間,人數還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阿拉伯各國動員出來的數字沒有摻水,至少都是有過戰鬥經驗的人員組成,以色列還是不好贏。最後拼一個兩敗俱傷,就算是阿拉伯人贏了。

阿拉伯人是中東的主要民族,恢復的速度是一定超過以色列的,以色列則是死一個就少一個,光是埃及的人口就有一千六百萬,伊拉克、敘利亞人口都有四百萬。而以色列全國人口才八十萬人。

目前的情況來看,阿拉伯國家只是進行了一次動員令,就已經集結了二十萬軍隊。而以色列已經幾乎把潛力都挖掘乾淨了。

在給老上司的回電當中,艾倫威爾遜在電報中表示,“其實把話說明白不算是挑事吧。把以色列人口總數廣而告之,不會讓英國增加道德上的負罪感,難道說事實也有錯麼?關於美國和蘇聯軍火輸入以色列的事情,從帝國的角度考慮,沒有必要瞞着阿拉伯人。”

艾倫威爾遜只管挖坑,至於阿拉伯人是不是在適當的挖掘一下內部潛力,鐵了心用人海戰術堆死以色列,這不干他的事情。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另外一個宣揚的事實是,以色列獨立宣言發表十一分鐘後,美國宣佈承認以色列國。蘇聯是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雖然這是三個月之前的事情了,可重複宣揚一下對英國又沒有壞處。

輿論霸權是英國在戰後唯一還沒有受到影響的手段了,此時此刻,即將結束一個多月的第二次停火期,已經煥然一新的以色列軍隊,感受到了來自世界邊緣角落的神秘力量,因爲這股神秘力量,這一次歷史上的停戰的緩兵之計,同樣增加了阿拉伯聯軍的實力。

開羅、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相繼宣佈,兩次停火期已經算是尊重聯合國的權威,不會再有第三次了,二十萬動員出來的阿拉伯聯軍遠不是全部,不把以色列趕下海決不罷休。

在伊麗莎白王儲從紐芬蘭出發,前往加拿大訪問的同時,整個巴勒斯坦地區變成了蔓延無盡的兵營,阿拉伯各國動員出來的軍隊已經全部趕到。

二十萬阿拉伯聯軍帶着中東英軍的武器,和十萬以色列配備了一百多架飛機,十六搜軍艦的以色列軍隊對峙,只等停火期結束就要投入到廝殺當中。

彙總了目前得知的情況,艾倫威爾遜覺得是時候拯救一把…………巴基斯坦了。

是巴基斯坦,把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方案用在印巴戰爭身上,比較符合英國的身份,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剛獨立不久,在各國的印象當中,英國在聯合國呼籲解決印巴問題,也比較合乎情理。

但實際上以目前印巴的情況,尼赫魯很可能拒絕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進駐。艾倫威爾遜怎麼說也見過有聲有色的大國領袖,還不止一次,對尼赫魯還算是有所瞭解。

尼赫魯好歹算是一個有理想的開國領袖,還認爲印度是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是肯定不會讓聯合國什麼維和部隊進入,他眼中的印度固有領土的。

如果他同意了,那還做什麼有聲有色的大國?維和部隊的提議一定會被印度拒絕,畢竟印度自認爲優勢在我。

但換做巴勒斯坦的問題就不一樣了,阿拉伯聯軍雖多,但畢竟分屬於不同的國家。但現在的情況確實是很嚇人的,而且在前兩次停火中,以色列也沒有佔到便宜。

現在阿拉伯聯軍數量還在上漲,以色列的潛力已經榨乾了,只有八十萬人口在怎麼動員也上不去了,擺在以色列面前的選擇只有打贏,打輸肯定死,打和和打輸差不多。

對於阿拉伯人這邊來說,現在輿論上聲明打和和打贏的效果一樣,做好堆死以色列的心理準備,打到兩敗俱傷也佔便宜,士氣上就有保障。

伸出巴勒斯坦前線的阿拉伯聯軍指揮官,已經有不少人公開呼籲,就算是一換一也要把以色列人趕下海。

“亞歷山大爵士,我們給美國一個臺階下,如果印度拒絕維和部隊進駐,就看美國會不會自己跳下坑了,以目前的情況,打到最後以色列就算是贏了,也剩不下多少人。我相信您只要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這個提議,美國有可能會利用上用來維護以色列。”

“退一步來說,就算是美國坐看以色列滅亡對英國也沒有什麼損失,反正以色列本來也不是我們這邊的。”

將電報發出去,艾倫威爾遜心情輕鬆的吹了一口哨,顯示自己目前的愉悅之情。

把印巴戰爭和巴以戰爭連動起來,這讓他心中滿是成就感,都失敗了也沒有關係。反正遲早都是要丟的,這兩場戰爭只要有一場戰爭插手成功就算賺了。

鮑里斯正好走進來,見到艾倫威爾遜的模樣,詫異道,“總督,王儲離開紐芬蘭你似乎十分開心。”

“胡說八道,我對王儲一片忠心,而且我未婚妻剛走我怎麼會開心,說話注意一點,不然我會告你誹謗啊。”艾倫威爾遜就差對着倫敦方向拱拱手,表達一下對大英帝國鞍前馬後的狗腿子之心了。

猶太勢力因爲第三帝國的關係,在戰爭時期已經從歐洲轉向了美國,目前來說所謂的猶太勢力大本營,已經和二十一世紀一樣了。

中東局勢也令美國非常頭疼,美國是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這是一個事實。

見到以色列處在下風,接連兩次通過聯合國促成停火,這也是事實。

但不代表美國就願意狠狠得罪阿拉伯國家,同樣蘇聯也不願意得罪。只是出於某種原因,美國和蘇聯暫時站到了一起。

可既然通過施壓讓英國撤出了指揮阿拉伯聯軍的英軍軍官團,可美國也改變不了,光一個埃及就是以色列人口二十倍的事實,連同敘利亞、約旦、伊拉克這些國家的人口,參戰的阿拉伯國家人口是以色列的五十倍。

美國也不願意過分得罪阿拉伯國家,這對於封鎖蘇聯的計劃不利,美國只是暫時和蘇聯站在一起,並不代表就放過蘇聯。

可美國國內猶太勢力已經成氣候了,而且猶太人經過德國的種族滅絕,支持就是政治正確,美國必須證明美國比以前的殖民國家更具有道德感,兩個因素加起來,美國還是要支持以色列,目前的華盛頓也挺爲難的。

正在美國危難之時,英國駐聯合國大使,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已經把艾倫威爾遜官殺不管埋的電報看完了。

在三天後的聯合國涉及印巴戰爭的聯合國會議上,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已經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我們英國建議以成立一直維和部隊,進駐克什米爾地區,制止印度和巴基斯坦交戰,保障當地民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實現停火,讓克什米爾居民自己做出選擇,到底是成爲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還是成爲印度的一部分,或者是獨立。”

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發言完畢之後,會場立刻想起來了嗡嗡聲,印度代表站起來反對道,“克什米爾問題,其他國家並非利益相關方,沒有必要參與進來。我目前沒什麼可說的,但是相信尼赫魯總理會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覆。”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國也要收縮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九百一十章 無畏號核潛艇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生導師艾倫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四百六十九章 殖民地國企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地中海對峙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歐洲防務里程碑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七十章 漢堡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來首相的視察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個波斯灣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下一站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1611章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1601章 新思維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國也要收縮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九百一十章 無畏號核潛艇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四百五十八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七百二十章 埃及電氣化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生導師艾倫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五百六十二章 不受威脅的法國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五百一十九章 開羅會議召開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巴基斯坦大選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四百六十九章 殖民地國企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地中海對峙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1629章 訪蘇預熱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歐洲防務里程碑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三百二十八章 其樂融融的關係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七十章 漢堡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來首相的視察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拿騷會談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三百一十六章 可靠的人第九百零六章 第二個波斯灣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九百二十九章 我大英又回來了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八百九十章 首次馴服大臣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下一站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七百九十二章 四大家族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調查大臣第1611章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1601章 新思維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四百零一章 蒙巴頓方案第四百四十二章 歡迎王儲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只有印度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