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

紳士從來不迴避自己的錯誤?艾倫威爾遜一臉的佩服,爲什麼對方能做保守黨的二號人物,爲什麼三十八歲就能做外交大臣,這就是原因。

“那麼在對日作戰的問題上,我們就必須要明白蘇聯人需要什麼,採取極限施壓的辦法。”艾倫威爾遜說到極限施壓,臉上出現奇怪之色,怎麼有種懂王附體的感覺,“我現在就找艾福爾去說明這件事。”

羅伯特·艾登和艾倫威爾遜所說的丘吉爾受到杜魯門的吹風不是假的,從丘吉爾首相和杜魯門總統見面開始,確實不斷聽到杜魯門總統,期望英國在蘇聯對日參戰上給與支持。

希望整個波茨坦會議能夠拿出的第一個共識,就是蘇聯正式在結束歐洲戰場後,加入到對日作戰當中,心情簡直是不加掩飾的急迫。

按照正常的發展來說,蘇聯確實是可以利用這一點,和美國討價還價獲得更加有利的條件,不過這是按照正常的發展來說。

艾倫威爾遜其實知道事情稍縱即逝,因爲曼哈頓計劃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就在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國正式制定了代號爲曼哈頓的絕密計劃。羅斯福總統賦予這一計劃以“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

因爲時間太過於巧合,所以曼哈頓計劃也成了陰謀論者口中,美國不地道的證據。

艾倫威爾遜不管陰謀論是怎麼樣,但他知道對大英帝國來說,歐洲方向蘇聯強大的陸地力量哪怕減少一分也是好的。

歐洲作爲冷戰美國和蘇聯的主戰場,大英帝國也需要一個減壓的地方分擔歐洲的壓力。還在抵抗的日本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日本人最後的命運,艾倫威爾遜作爲一個大英帝國的公民,暫時考慮不到。

就如同是德國人把希特勒選上去領導德國發動戰爭,日本人能喊出來一億玉碎的口號,就應該付出一定的代價。

一旦美國和蘇聯分別佔據日本一部分,就一定會分擔現在歐洲的壓力,而且不同於歐洲這麼多的國家被迫選邊站,美國和蘇聯完全可以在日本,完全憑藉自己的國力真刀真槍的對抗。

首相丘吉爾稍晚時間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和外交大臣羅伯特·艾登談話,也提及了杜魯門希望蘇聯參戰的願望,還不忘記強調道,“我還是覺得應該首先把歐洲問題談明白。”

“溫斯頓,其實這和當初面對德國的問題一樣。”羅伯特·艾登畢竟是丘吉爾多年的戰友,深知這位首相的脾氣,丘吉爾雖然脾氣暴躁,但並不是一個無法交流的人、

“我們引開蘇聯人的注意力,總比在這裡喋喋不休要好,美國人通過沖繩戰役已經知道日本不好惹,蘇聯人還不知道,戰爭是無法控制走向的,只要蘇聯和日本的第一戰開始,想要結束就沒這麼容易了,現在擺在東歐的龐大軍隊,就會源源不斷的開往遠東,我們最大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蘇聯不加入對日作戰,可能杜魯門就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英國身上了,不要這樣看着我,這都是有可能的。那我們到底是不是要不遠萬里,陪同美軍前往遠東作戰呢?國內的情況你是清楚的。”

羅伯特·艾登在丘吉爾面前,那叫一個情真意切,已經隱隱有後來保守黨首相的風範。把外交大臣任上修煉出來的話術,全部用在了丘吉爾身上。

“可斯大林說,蘇聯沒有足夠的海面力量把陸軍運到日本。”丘吉爾雙手一攤道,“說的也是事實,蘇聯的海面力量確實不值一提。”

“可我記得,蘇聯的薩哈林島距離日本不過三十公里。”羅伯特·艾登眉毛一挑,就連一戰時期的德國重炮都有這個射程。北海道和本州島的甚至比這個距離還要短。

這是什麼概念呢,敦刻爾克撤退的時候,無數英國公民駕駛漁船出海,加入到了敦刻爾克撤退當中。羅伯特·艾登做出了自己的判斷,“蘇聯這是在訛詐我們,其實以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海面力量,完全可以把蘇聯士兵運到日本。”

大英帝國當然有這個力量,目前國內保有商業運輸船隊的噸位,是一千七百萬噸。是美國三千萬噸商業船隊的三分之二,在亞洲的海軍力量雖然和歐洲的大艦隊無法相比,但收拾已經趴窩的日本海軍卻是輕而易舉。

在轉移壓力,讓大英帝國贏得喘息之機這件事上,丘吉爾和羅伯特·艾登有共同語言。現在聽到羅伯特·艾登,想要複製禍水東引的計劃,心中已經隱隱有些意動。

羅伯特·艾登已經說明了,如果蘇聯人不登島,登島陪着美國人玩命的就是英國。因爲這個最質樸的原因,所以蘇聯人必須登島。

“可我們手裡的牌不多啊。”丘吉爾回想了一下現在英國所處的環境,乾巴巴的道,“斯大林可不是一個容易欺騙的人。”

“有!”羅伯特·艾登面露思索之色道,“波蘭流亡政府還在倫敦,斯大林對波蘭如此的重視,我們就用波蘭問題和蘇聯討價還價。蘇聯在第一輪會議上,不是還希望我們認可關於波蘭和德國邊界的處理方案麼,這都可以加以利用。”

毫無疑問,羅伯特·艾登想到了波蘭問題,反正在之前的雅爾塔會議上,英國已經出賣了波蘭一次,既然是這樣的話,爲了世界和平的大局出發,不如出賣的更加徹底一點。

進入了自己擅長的領域,羅伯特·艾登彷彿一下子打通了奇經八脈,整個波蘭都賣了,還留一個流放政府在倫敦做什麼?

政客的翻臉無情,之前巴頓將軍體會到了,艾倫威爾遜不知道英國版的即將上演,他正在展現鍵盤俠本色,和艾福爾商量進攻日本的計劃。

他一個純軍盲自然是隨便寫寫,艾福爾也真敢加入討論當中,反正專業性不重要,就是要給蘇聯人一個措手不及,是夜,英國代表團燈火通明!

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滿滿的德里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事都想着美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四百零八章 避稅天堂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四百零九章 奪寶奇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戰略定力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阿拉伯鬥士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八百一十五章 殖民後遺症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五百九十一章 輕罪重罰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紳士的國度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
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合併馬拉維第五百七十七章 法不責衆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九百二十五章 海軍元帥蒙巴頓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五百二十八章 工黨大勝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二百八十一章 信心滿滿的德里克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四百二十一章 鮑中堂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三百九十五章 未來的路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五百六十章 佔領區合併第七百一十九章 好事都想着美國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一百一十九章 前任內閣秘書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八百二十四章 南蘇丹的民意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四百零八章 避稅天堂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三百五十五章 上面很看重你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三百六十八章 分治問題討論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四百零九章 奪寶奇兵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戰略定力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三百六十章 溫文爾雅威爾遜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阿拉伯鬥士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1574章 空中組合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四百二十章 到達倫敦的赫本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三十一章 工作安排第二百七十八章 無趣的艾倫第八百一十五章 殖民後遺症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五百九十一章 輕罪重罰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一百六十八章 紳士的國度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四十二章 公務員的象徵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