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

目前暫時來說,國大黨這段時間又不會打擾總督府的安寧了,蒙巴頓總督享受着片刻的安寧,詢問艾倫威爾遜和巴倫爵士怎麼看待這件事。

坐着看!不約而同的巴倫爵士和艾倫威爾遜都這麼在心中回答道,巴倫爵士首相開口道,“這種敏感的時刻,總督府還是不宜表態爲好。這畢竟是印度自己的事情,如果我們參與進去,根據以往的教訓,這種干涉帶來的反彈力,最終都會反饋到我們自己的身上。”

艾倫威爾遜的角色就簡單多了,一副高山仰止的佩服之色,如果還需要說話的話,那就只有伸出大拇指,“高,實在是高。”

“英屬印度的事情處理完了,下一步就是緬甸。目前我們的進度是也沒有剩下多少。無非就是英鎊的國際貿易結算問題。”艾倫威爾遜翻閱着倫敦發來的條件,還解決的問題當然還很多,當中最重要的還是英鎊的問題。

只要英鎊的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問題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總督府的意見是,用土邦的定位問題,換取印度獨立後對英鎊結算國際貿易的承諾。

這件事是倫敦最爲看重的事情,如果這個時代也有石油貨幣的話,其實輪不到美元。中東的石油大部分還在英國的手裡,沒有石油美元,只會有石油英鎊。

不過麼?美國有核彈,英國目前還沒有,就算是先佔了位置,國力不行也保不住。

此時的美國肯定還不會想到石油美元這種操作,不單單是因爲佈雷斯頓森林體系本身就對美國相對有利,還有一個原因是美國是石油出口國。

在美金轉變成石油美元的過程中,標誌性事件是第一次石油危機。從戴高樂運回黃金開始,六七十年代,國際金融市場大量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其他硬通貨,導致美元國際信用動搖。

美元危機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對外經濟實力削弱,國際收支連年出現逆差,大量黃金儲備流失,使美元對外信用保證不足,加上美國通貨膨脹嚴重,美元對內不斷貶值。

爲了化解英法德接連出手引導的拋售狂潮,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前,倫敦-紐約的金融集團不再把美元作爲貨幣本位,美國取消金本位,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各國紛紛實行浮動匯率制。

爲了解決美元困境,基辛格博士提出了“石油美元的再循環”計劃,實質是要發起一次對世界工業增長的巨大打擊行動,使權力的天平重新偏向美國的金融利益集團和美元一邊。

當然任何調整都是需要代價的,美國本來很強大的石油工業就處在被犧牲的範圍。

七十年代美國開始實行石油出口禁令,不讓國內的石油進入國際市場干擾價格,在石油危機之後保障中東產油國的利益。

一直到懂王把禁令廢除,美國都控制國內的石油,要麼不開採,要麼控制進入國際市場的渠道,以此來綁定中東的產油國。

目前佈雷斯頓森林體系還固若金湯,美國還犯不上做調整。至少二十年內,還是佈雷斯頓森林體系發揮作用,至於二十年後,就看英國的國力還剩多少了,如果殖民地丟的一乾二淨,目前存在於中東的英鎊,還是會被美元替代。

只要國力和軍力不行,英鎊最後被美元吃幹抹淨是必然的,想來想去,艾倫威爾遜還是覺得核彈這個東西比較重要,還在地球上算是強大力量的皇家海軍,不知道到時候還能剩下幾成功力。

要是還是破船幾艘的下場,英國還是避免不了做跟班的下場。這種東西就是這樣,反正艾倫威爾遜認爲,誰有都不如自己有,能有自主的權利,誰願意去做跟班?

英國和美國在血濃於水,他一個英國人也不希望國家成爲美國的附屬,反過來最好。

下午時間,艾倫威爾遜收到了海得拉巴轉來的電報,不動聲色的白電報收起來,然後下班了纔回去看,費雯麗處理了婚變的事情,現在又到了美國。

從電報當中艾倫威爾遜能感覺到情真意切的思念,費雯麗在電報當中說,正在和閨蜜團的成員推廣關於在英屬印度拍攝的電影,印度的女兒,每天都很忙碌。

艾倫威爾遜都差點忘了,自己還幫忙積累過提升印度國際影響力的素材。如果好萊塢也存在政治干涉藝術的情況,這部紀錄片肯定會獲獎的,只不過獲什麼獎倒是不好估計。

他覺得還是等到英屬印度獨立之後,在把紀錄片放出去最好,這樣不會對英屬印度目前的工作形成干擾。

關於婚變的傳聞,費雯麗表示已經和奧利弗先生解除了婚姻關係,雖然偶有波折,但還算是和平分手,剩下的時間費雯麗會獻身於平權運動,以及慈善事業上。當然電影事業她也沒有放棄。

最後表示自己正處在人生當中的迷茫狀態,十分希望得到艾倫威爾遜身體力行的指導。

看到這的時候,艾倫威爾遜簡直控制不住自己火熱的心,立刻就爲大英國寶指導。可惜現在英屬印度的事情還沒完,只能在回信當中表達,英屬印度一日不可離開艾中堂的教誨,涉及到數億人的未來,現在真的走不開。

總督府平靜如常,國大黨那邊還處在和解與分離,理解和爭吵當中。處在磴口狼藉是國大黨的幾個重要領導還有阿里真納。

但甘地毫無疑問是處在風暴中心的位置上,艾倫威爾遜有一個小小的願望,希望在離開英屬印度之前,能夠看到聖人昇天,不知道這個小小的願望能不能實現。

深夜,甘地坐在一張草蓆上對着侄孫女摩奴哀嘆道:“如今我孤苦伶仃。甚至尼赫魯都認爲我錯了。他們認爲印度分治一旦結束,和平局面即可恢復,在他們看來,隨着歲月流逝,我好像變得有點糊塗了。他們可能言之有理,而我卻在黑暗中枉然拼搏。”

摩奴看着甘地說道:“別想那麼多了。別人拋棄了你,還有我在,你把我從死神手上奪過來,我不會離開你的,儘管你的所有信徒都離開了你。”

甘地長噓一聲,“不久我可能魂歸西天,不會親自經歷這場災難,但是,如果我擔心的苦難降臨印度,危及印度的獨立,那麼後人應該知曉,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每當想起這些不幸災難,他的內心是多麼苦悶悲愴。”

艾倫威爾遜不知道甘地竟然還有這種要求,如果知道的話他相信,聖人的願望一定會感動上蒼的,不過他是不敢動手除掉這個聖人的,但可以創造一些機會,給想要震驚世人的人方便。

宗教的矛盾都是大哥別說二哥,他相信甘地提出讓阿里真納管理獨立後的印度這個消息,一定會引起很多人敵視的。

此時的倫敦,也出現了對大英帝國公務員來說非常重要的變化,愛德華·布里奇斯正式從內閣秘書的位置上卸任,大英帝國的公務員首領變成了諾曼·布魯克。

其實早在二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諾曼·布魯克就已經是白廳公務員的實權人物。這一次愛德華·布里奇斯其實也沒有完全退休,而是做了名義上的公務員首腦,但實際權利又沒有這麼大的文官長,這番操作其實艾倫威爾遜挺熟的,梅普二人轉。

愛德華·布里奇斯只不過是從內閣秘書的位置上卸任,距離真正的退休還早得很。

不過艾倫威爾遜對新任的內閣秘書並不熟悉,爲此還請教了巴倫爵士。

“沒有什麼不同,對於我們這些官員來說,不能說穩定大於一切,但肯定比來來去去的政客穩定的多,諾曼爵士也在白廳工作許久了。和愛德華爵士互相接觸的時間很長。”

巴倫爵士想了一下回答道,“很難說會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除了諾曼爵士對政客比較親密之外,剩下的地方應該不會有變化。”

就在兩人討論倫敦高層變動的時候,諾曼·布魯克作爲內閣秘書的第一封電報,被專員秘書埃德爾送進來,巴倫爵士接過電報看了起來,同時對着艾倫威爾遜道,“英屬印度的副總理人選,基本上已經定了是尼赫魯了。過幾天就會正式公佈!”

“你看看吧,我就說沒有什麼變化,無非就是兩人的署名前後位置出現了變化。”

這一封電報是諾曼·布魯克和愛德華·布里奇斯共同名義發出的,諾曼·布魯克的名字在前面,愛德華·布里奇斯的名字在後面。

艾倫威爾遜接過了電報,看着裡面的內容,開口道,“在正式任命之前,我們是不是要主動和尼赫魯接觸一下,可以賣給尼赫魯一個人情。”

“就像是我們在他做英屬印度副總理的事情上出力一樣嘛?”巴倫爵士忍住笑道,“他對我們英國的政治是很瞭解的。”

“正因爲了解!”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道,“我們假裝在這件事上出力了,這麼宣稱又沒有什麼損失。”

第1631章 塔曼師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1630章 自由世界領袖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朕的錢!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九百七十七章 頒獎風波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岳父的支持第四百零三章 我的朋友麥卡錫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1678章 只要一個承諾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八十六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美國後院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這就叫專業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1562章 下半場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
第1631章 塔曼師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兩個賭城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算無遺策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1630章 自由世界領袖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朕的錢!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嚇阻蘇聯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輕裝上陣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九百七十七章 頒獎風波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九百三十一章 重返緬甸戰略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岳父的支持第四百零三章 我的朋友麥卡錫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二百九十七章 還是可以雙贏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七百七十三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九百九十二章 英屬大洋洲領地第1694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1678章 只要一個承諾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五百八十六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1604章 莫斯科商業年會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美國後院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這就叫專業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1562章 下半場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一百二十九章 胡格爾別墅第1595章 一場車禍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