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

“艾倫的意思是送到倫敦!?”和一些土邦的派來代表不同,朱納加德土邦的大君薩拉曼汗是親自來的,朱納加德土邦專員約翰也同時過來。

但就算是薩拉曼汗非常有誠意,對艾倫威爾遜這個提議也感到非常突然,朱納加德土邦的實力在整個英屬印度足以排進前三,只有海得拉巴土邦和克什米爾土邦在面積上,遠遠超過其他土邦,剩下的強大土邦面積是差不多的。

但朱納加德土邦靠海,位置上明顯比很多土邦要好,作爲朱納加德土邦的大君,薩拉曼汗的日子過的相當不錯。

類似薩拉曼汗、阿里汗這樣的土邦大君,自然是對國大黨的主張沒什麼好感的。更何況他們兩個恰好是和平教徒,和國大黨在信仰上就不一樣。

“如果我否認我就是撒謊,尊敬的大君。大英帝國在戰爭當中遭受到了傷害,但是應該不會有人認爲,日不落帝國會看上你們的財產吧?”

艾倫威爾遜用一種玩笑的口吻反問,薩拉曼汗直接搖頭道,“我當然不會有這種懷疑,只是覺得這個辦法比較突然。”

“我們是以最壞的可能做出預案嘛。”艾倫威爾遜鬆了一口氣,虎皮還沒被扯下的英國,還是挺能唬人的,其實以目前國內的財政情況,這些土邦的財富到了英國,肯定會被使用的。

只是被使用和吸血是兩碼事,英國肯定會承認這些財富歸屬土邦的大君所有。但是爲了流動性可能會先投入市場流通,如果這些大君需要了,在還給他們。

薩拉曼汗的表態,讓醞釀中的反對聲音暫時沒有說出口,一個強大的土邦君主都沒有反對,他們這些君主的代表有什麼資格反對?

“其實各位背後的大君,完全可以選擇信得過的銀行,在大英帝國,政府是不能對銀行進行干涉的。其實阿里汗大君,就跟很多受到廣泛尊重的銀行家關係很好。”艾倫威爾遜看了一眼阿里汗,得到了默認之後又加了一把火道,“相信各位已經見到了海得拉巴軍隊的變化,這就是回報,在面對外部威脅的時候,應該把目光放在更加廣闊的世界上,說不定就會有所轉機。”

在阿里汗和薩拉曼汗兩大土邦大君的默認下,艾倫威爾遜開始循循善誘訴說風險均攤的道理,土地是帶不走的,但是除了土地之外的東西都可以帶走。

現在的倫敦,對這些土邦大君輸入財富,絕對是張開雙臂歡迎的。艾德禮首相想錢都快想瘋了,不然的話,也不會對英屬印度折現的事實都點頭。

只要恢復了國內的經濟循環,剩下的帝國殖民地,仍然是一片非常遼闊的地域。

趁着美蘇注意力都放在東亞的時候,這個時間差如果能夠利用上,一切都還有迴旋的餘地,如果默認時間溜走,未來就艱難了。

英國必須馬上從世界大戰帶來的後遺症當中掙扎出來,而且要比歷史上更快擁有核武器。

對於土邦的大君來說,同樣是不吃虧的。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個道理他們也懂,只是在事到臨頭之前,總是抱有僥倖心理。只有絞索收緊的時候纔開始放棄幻想準備鬥爭,那時候已經晚了。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免費領!

處在艾倫威爾遜的角度就很簡單了,爲了搞錢,工黨連噴氣式發動機都敢賣給蘇聯。

艾倫威爾遜倒不是反對變賣帝國遺產,但這完全可以賣英屬印度的嘛,如果美國的工業資本家想的話,可以來找印度總督府談嘛。只要給錢一切好商量!

不過尼赫魯一個受到蘇聯影響的印度領導人,會不會以後大手一揮把這些美國公司買下來的資產給沒收了,就沒人知道了。

只是談及財產的事情?那當然是不可能的,竟然想起來了漢朝遷徙豪強的政策。又想起來了一個名爲推恩令的政策非常順理成章吧。

“不能不考慮一個可能,一旦英軍從次大陸離開,尼赫魯就可能會對土邦動手。中小土邦勸說和談判就可以拿下,但對於你們這些大土邦來說,可能就免不了一戰了。我知道各位大君都不願意放棄手中的土地,所以這個提議是針對土地的。”

“艾倫你有什麼想法直接說就好。”阿里汗盤着腿,活脫脫一個老農,跟世界首富四毫不沾邊。

“其實這也只是一個拖延時間的辦法。如果國大黨對土邦採取強硬態度成爲定局,那麼在離開新德里之前,我會建議總督府放出一個消息。那就是所有大君的子嗣都有同等的繼承權,一旦一個大君身亡,土邦的土地將會平均分給所有子嗣。”

推恩令是漢武帝爲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

推恩令本質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的改進。這項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爲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按照漢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

後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

其實尼赫魯本意也是避免土邦成爲獨立王國,所以對強大的土邦大打出手。針對土邦的戰爭也就這麼幾個,大多數土邦都沒有遭到軍事打擊。

軍事行動從來不是輕而易舉的決定,如果有推恩令這種辦法,說不定不一定會出現土邦戰爭,但印度整合內部的時間可能就會延長了。

至少阿里汗還有二十年好活,尼赫魯要是等着這些君主一個一個壽終正寢,誰能拖的過誰還不一定。

阿里汗和薩拉曼汗倒是沒有什麼想法,但不少土邦的代表,卻把這個想法記了下來。

處在英屬印度的角度來說,只要臨走的時候把消息捅出去,不管最後演變成什麼樣都是好事,英軍撤離尼赫魯大動干戈,那麼在總督府之前對土邦的表態下,尼赫魯就不好做人,落得一個出爾反爾的形象。

如果尼赫魯也同意用不通過戰爭的方式,讓這些土邦自我分解,那印度至少二十年內是無法完成整合了。

不管怎麼算,這對英國來說都是好事,土邦代表也加入到了討論當中,詢問一下細節問題,主要討論還是圍繞着風險均攤和推恩令兩點來的。

不過在討論外交對抗的同時,也沒有忘記槍桿子的事,下午時間各大土邦的代表,就去參觀了至少表面上,比之前脫胎換骨的海得拉巴私軍。

和一年前艾倫威爾遜來到這裡的時候相比,至少在表面上,海得拉巴軍隊出現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阿里汗分出去了不少土地,用來凝聚軍心。引進了德國教官正編軍隊,換上了從歐洲淘汰下來的武器。

至少在表面上,看起來還比較像樣,現在海德巴拉的軍隊已經接近十萬。一水的和平教徒,對得起最強土邦的身份。

阿里汗以一人之力,養活十萬軍隊,數百年來在海得拉巴的積累可見一斑。

衆多土邦代表,也對海得拉巴的軍隊表達了讚賞,在國大黨面前,大家都是一個立場,海得拉巴土邦的強大,也可以讓其他土邦受益。

南印度的氣候比較潮溼,事後的費雯麗感受着餘韻笑道,“你的體力很好啊,又折騰我一身汗,本來這裡的氣候就令人不舒服。”

“要不我們去陽臺吧,現在已經是午夜之後了,不會有人的。”艾倫威爾遜湊過來耳鬢廝磨着,指着外陽臺的方向。

“去,當我是什麼。”費雯麗輕拍了男人一下,拒絕了和大自然融爲一體的建議,“蚊子太多,明天全身都是豆豆,怎麼解釋?今天都做什麼了?”

啪!點燃一根菸的艾倫威爾遜深吸了兩口,表示正在爲尊敬的印度事務大臣找政績,好可以昂首挺胸的回到倫敦。

“尊敬的大臣,我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巴倫爵士主動找到了印度事務大臣佩西克-勞倫斯,介紹了自己助理在海得拉巴的進展,“現在很多土邦都非常擔憂,大英帝國對英屬印度的態度,這種未來不明的時候,艾倫建議一些大君,把可以帶走的財產轉移到倫敦,只是目前這些大君也有些擔憂,如果能夠得到倫敦的首肯,保障祖祖輩輩積累下來的財富,我想,這件事就可以發生。”

佩西克-勞倫斯本來有些疑惑,但隨着巴倫的話,終於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了,腰桿也挺直了,雙手交叉矜持的道,“大英帝國強大而且富有道德的銀行家,在融資方面無可比擬,事實將證明這些大君的選擇,非常的正確。”

“最重要的是,尊敬的首相如果知道這個消息,一定會非常高興的。”巴倫爵士面帶笑容的道,“這是政績。”

“是的!”佩西克-勞倫斯鄭重的點頭道,“這些大君都是陛下的臣子,相信陛下也不願意,這些忠誠的貴族,面臨着逼迫。”

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救命稻草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公投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1640章 制裁套餐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1539章 美國病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艦隊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儲的出行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七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倫的教導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
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救命稻草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五十八章 南斯拉夫的朋友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剛果危機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五百五十二章 韓戰爆發第一百二十四章 貿易委員會會議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1698章 科爾辭職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公投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1640章 制裁套餐第五百二十一章 雙話事人嘍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七百三十八章 英法聯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1539章 美國病第六百七十七章 鎮壓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艦隊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汝勿慮也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修羅場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惡劣的後果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六百二十一章 聯邦德國成立第四百六十一章親蘇大本營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百九十八章 大臣和演員第四百四十一章 王儲的出行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七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二百三十二章 英葡友誼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親臨前線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倫的教導第七百一十一章 勝天半子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十四章 專員之間的事情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