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英法指導

比屬剛果位於非洲中心,也是比利時唯一的重要殖民地。北面是法屬非洲,東面是英屬東非,可以用這麼一句話來形容比屬剛果,“法蘭西的陸軍,英吉利的海軍,兩大強國伺候我比利時一塊殖民地,這福分還小嘛?”

短時間內,似乎比利時的殖民地是非常安全的,實際上十年內也確實足夠安全。比利時似乎沒有理由多出力,它又不是現在西班牙的孤立環境。

不過自然是一次彰顯團結的歐洲會議,而且會議舉辦地點定在比利時首都,比利時想要白的好處不付出,那就無疑是做夢。

大英帝國現在不嫌幫忙的少,就怕幫忙的不夠。不管本身怎麼樣,哪怕站出來充個數也好,多一個國家多一份力量,比利時同樣必須做出應該有的貢獻。

“比利時和荷蘭是鄰國,就算是出於善意也應該有所行動,哪怕是派出來一個營。”艾倫威爾遜不鹹不淡的開口道,“只要比利時的國旗,在荷屬東印度羣島上空出現,就是對荷蘭很大的幫助了,這個時候應該放下私心,儘可能的幫助穩固住屬於歐洲的利益,殖民地沒有什麼我的他的,那都是大家的。”

換一個場合,艾倫威爾遜都要被自己感動的熱淚盈眶,簡直就是國際主義精神。什麼德法團結歐洲也就圖一樂,真要團結歐洲,還得我大英帝國。

比利時最終也在英法的感召之下,認爲比利時應該在歐洲團結的問題上出一份力,但同時反問道,“比利時以什麼名義出動合適的兵力,去爲荷蘭站場?”

“比利時作爲同盟國的重要一員,幫助荷蘭接收被日軍佔領的荷屬東印度羣島,那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麼?”艾倫威爾遜理直氣壯的道,“難道軸心國只有德國和意大利?日本也是其中的重要成員,比利時肩負國際責任非常正常。”

“我認爲艾倫說的對,這也是法國的想法。”尼諾貝特朗同樣開口,爲維護珍貴的英法友誼高唱讚歌。

既然英法兩國已經爲比利時找好了藉口,那麼原則上比利時對自己的角色已經沒有異議了,比屬剛果處在英法殖民地的包圍當中,如果倫敦和巴黎做出什麼動作,還是很夠比利時難受一陣的。

在比利時表示團結的歐洲纔是好歐洲之後,艾倫威爾遜終於鬆了一口氣,布魯塞爾會議六國,終於在殖民地問題上採取了一致立場。

一時間艾倫威爾遜百感交集,哪怕歐盟的前身就是一個架子,只要出現的夠早,也是有很大作用的,一九四五年的英法兩國國勢,肯定比蘇伊士運河戰爭之後的英法響亮。

只要英國在這個聯盟當中站住位子,德國就算是日後加入進來,壓制起來也容易的多。

百感交集之下,艾倫威爾遜甚至暢想着歐共體的未來,英國和法國一旦在這個框架內展開爭鬥,可以拉攏那些國家支持自己。

從法國人的角度考慮,無非就是拉丁語國家可能是法國的支持者。倒不是艾倫威爾遜目光狹隘,自由和平等固然是偉大,但喊口號可以,爭鬥的時候就有些不直觀了。

國與國之間的親緣關係,是一個無可否認的、活生生的事實,這個事實與德國人所說的種族理念沒有任何關係。

首先是一種與語言、文明和一般意義上的精神,或者像是人們有時所說的那樣和風土人情有關的親密關係。

這樣一種親緣關係在拉丁民族主要包括法蘭西、意大利和西班牙之間無疑是存在的。首先,它們都有非常引人矚目的天主教色彩。

這種影響程度之深往往會讓來自國外的觀察者感到不可思議。並且,語言方面密切的親緣關係使得拉丁各國之間在相互交流的時候非常方便。

對於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這三個國家來說,各種拉丁文明之間本身就有一種密切的加盟關係。

將拉丁諸民族統一起來的這樣一種靈魂和精神方面的親緣關係,應該可以在拉丁國家內部諸民族的相互關係上,確保一種自由、平等和友愛的性格,而如果沒有這種性格,就不會有真正的民主。

拉攏意大利和西班牙,本身就存在法國國是綱要,這個在法國很有影響力的文件當中。

那麼艾倫威爾遜站在英國的角度上考慮,目前的六國當中,荷蘭是肯定容易拉攏的,比利時和葡萄牙,其實英法兩國的影響力都很大。

法國對比利時和葡萄牙有文化影響力,英國則更加直接一些,憑藉過去兩百年和法國爭鬥佔據上風,容易讓歐洲國家對英國產生盲從。

可以說目前的布魯塞爾會議六國當中,法國能拉住西班牙,英國能拉住荷蘭。至於葡萄牙和比利時,則處在相對中立的地位。

如果以各國國民的遠近而論,英國在歐洲能拉攏的國家,可比法國多多了。

廣義上的日耳曼人,除了德國之外,還有丹麥、瑞典、挪威。英國能拉攏的這些國家,除了德國有這個體量能夠唱反調之外,其他國家人口都不多,英國是這些國家天然的老大哥。

而德國是一個戰敗國,註定在歐共體這種框架當中是沒有什麼政治發言權的。實際上幾十年後的歐盟,法國的政治話語權也是大於德國,別看德國已經統一了。

雖然日耳曼在英國國內其實沒有多大市場,可一旦需要拉攏盟友的時候,英國也會暫時承認自己是日耳曼人,來拉近支持者關係的。

反觀法國那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人口和麪積,都不比法國小多少,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歷史負擔沒有德國這麼重,時間長了誰說不敢對法國唱反調?

雖然很疲憊,但艾倫威爾遜的心卻非常興奮,歐共體不管現在是什麼樣,但有和沒有就是不一樣,他相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現在的歐共體可能只有嚇唬人的作用。一旦歐洲經濟恢復了,就會成爲英國維持榮耀的重要工具。

“聽說今天的會議上,法國人提議建立歐洲軍?”愛德華·布里奇斯見到了散會之後的艾倫威爾遜,開口詢問,“首相沒有從戴高樂那裡得到消息。”

“看來法國人的保密態度還是值得稱讚的。”艾倫威爾遜面帶嚴肅,表示自己也是大吃一驚,開口道,“法國人對建立一支名義上的軍事力量極爲熱衷,可是我個人始終是有所疑慮,害怕法國藉此和大英帝國爭奪領導權。”

愛德華·布里奇斯認可的點點頭,對艾倫威爾遜這種居安思危的表現表達了讚賞,“這件事我們一定要慎重考慮,如果法國不提供足夠的利益,倫敦是不會動心的。還有就是就算是有這麼一支歐洲外籍軍團,規模也不宜太大。”

“憑藉我們大英帝國的軍事力量,根本不需要所謂的歐洲軍。”已經對兩面派有了深刻認識的艾倫威爾遜,毫不猶豫的表明,所謂的歐洲軍就是法國人的異想天開,隨後話鋒一轉道,“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考慮,最需要這麼一個牌子嚇唬人的,其實是荷蘭比利時和葡萄牙,三國軍事力量不足,非常希望有這麼一個機構,震懾蠢蠢欲動的殖民地。”

今天的會議上,可能是法國人已經事先通氣的原因,感到本國國力不足的荷蘭、比利時和葡萄牙,都對歐洲軍的概念報以熱烈歡迎的態度。

可見尼諾貝特朗也是做了一番功課的,知道現在荷蘭迫切需歐洲盟友的幫助,把荷蘭也拉到了自己的陣營當中。

愛德華·布里奇斯和亞歷山大卡多根默不作聲,不一會有人進來,說是外交大臣讓外交部秘書亞歷山大卡多根去一趟。

過了一會,亞歷山大卡多根去而復返,進來就說道,“首相和外交大臣,也是詢問歐洲軍的事情,並且問我們有什麼建議,是否答應,如果答應的話,規模多大比較合適。”

“其實我們和法國人可以不加入進去,支持在指揮機構當中派出參謀維持日常工作。”愛德華·布里奇斯思考良久之後,開口道,“至於葡萄牙、比利時和荷蘭、西班牙,可以派出一部分軍人,把這個所謂的歐洲外籍軍團的牌子撐起來。”

艾倫威爾遜一邊聽一邊思考,然後帶着不確定的口氣問道,“也就是說,大英帝國現在雖然不加入,但是保留隨時加入的權利?”

“法國也不應該加入,以英法的軍事力量,完全可以不被限制住。而是在一邊給予指導工作。”愛德華·布里奇斯說着話,看向外交部常務次長亞歷山大卡多根道,“這就是外交評估的意見,再問的話就這麼回答。”

外交大臣歐內斯特·貝文,和法國外交部長喬治皮杜爾在接受訪問的時候表示,重建歐洲的經濟,是比任何事情都更加重要的事情,這也是布魯塞爾會議的最大目的。

關掉收音機,艾倫威爾遜加緊準備六國共同宣言的草案,沒時間聽廢話。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擊戰略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五十一章 軍售談成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1761章 逼宮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1609章 化學武器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內部解決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開條件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頓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七百六十章 守株待兔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1553章 民族英雄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1757章 誠摯的邀請第1691章 四代戰鬥機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
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八百三十四章 壓力全在法國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擊戰略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五百一十章 提交報告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投石問路第八百五十一章 軍售談成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三百九十章 反蘇先鋒威爾遜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埃及人站起來了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七章 土邦的立場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撒切爾大臣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一百零二章 三個問題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自由巡航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七百九十七章 海務大臣的想法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八百八十一章 上帝叫我上帝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1761章 逼宮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1609章 化學武器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內部解決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二十七章 孟買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歐洲能源安全會議第八十三章 內閣秘書的擔憂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開條件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頓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七百六十章 守株待兔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九百九十八章 信息的搬運工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1553章 民族英雄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廉政建設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第九百八十八章 個人檔案第1757章 誠摯的邀請第1691章 四代戰鬥機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