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

隨着唐納德麥克林在錫蘭的動作,其事蹟也從錫蘭傳播到了印度本土,當然這是在某些人的推波助瀾之下,塑造了唐納德麥克林英勇果敢的形象。

事情很簡單,英雄誰愛當就去當,英屬印度的公務員對當英雄不感興趣,只對錢感興趣。

而印度教寺廟當中,能夠和神靈妻子交流的,肯定不是低種姓的人,能做高級僧侶或者是長老,肯定都是婆羅門。

這些婆羅門倒不是個頂個的有錢,但在印度教體系當中地位就擺在那。

雖然最高法院並沒有要大動干戈的意思,只是希望能夠找個機會搞錢。可就算是如此這也是得罪人的事,得罪的還是婆羅門階層。

所以不管是克拉克還是艾倫威爾遜都認爲,這件事最好是和英屬印度總督府無關,至少表面上無關,而是讓錫蘭的風波順勢吹到英屬印度,隨後給寺廟當中的婆羅門長老一個自罰三杯的機會,司法官員撈夠了錢,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剩下的事情和英屬印度無關,拍攝記錄電影的主要目的,其實並不是給印度人看的。後世BBC製作的紀錄片,最終也被印度政府禁播了。

這部電影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給其他英屬殖民地看的,煽動譴責至少是鄙視印度教和印度裔的情緒,遏制印度裔在其他殖民地的影響力擴大。

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不管怎麼樣,這個時代的印度確實比被常公禍禍夠嗆的中國硬件上強大太多了,一旦次大陸脫離大英帝國的掌控,說不定就會引起示範效應。

要知道,印度獨立後繼承了英國在南亞的大部分勢力和領土,是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耕地面積世界排名第二,煤鐵等資源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同時,作爲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印度擁有了較強的工業基礎,印度的鋼鐵、紡織等工業非常發達,印度的工業品產量在亞洲首屈一指,現在日本已經被摧毀,印度可以稱得上是亞洲第一工業強國。

印度的鋼產量是常公領導的國家十倍,工人數量也是其六倍,其經濟總量是兩倍。

再後來,印度聯合印尼、埃及等國家發起了不結盟運動,世界上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加入了這個組織。作爲發起者的印度儼然以不結盟運動的老大自居,認爲自己是第三世界的領導者。

削弱印度這件事,艾倫威爾遜不管辦法有用沒用,有用的大還是不大,根本就不在乎,想起來什麼就實行什麼,拿出來一百種辦法,哪怕就奏效十種也行。

當然這個前提是建立大英帝國可以受益的基礎上,如果英國不能受益,他是不會對印度怎麼樣的,而削弱印度教就能讓大英帝國受益,最直接的一點,馬來亞也有泰米爾人的社區。

在艾倫威爾遜的設想當中,英屬馬來亞有兩個族羣就夠了,並不需要玩三國演義,所以印度裔泰米爾族羣,在英屬馬來亞是沒有角色的。

出於這個原因,印度聖女羣體秉承着公開公正的原則,出現在了英國本土的報紙上。印度事務大臣,佩西克-勞倫斯勳爵剛剛踩上本土的土地,就眼見關於印度教聖女的新聞,已經席捲了本土。

老牌帝國主義的公民,只知道英屬印度是大英帝國的重要殖民地,卻不知道那裡竟然還流傳着如此令人憤慨的習俗,佩西克-勞倫斯勳爵還長期以保障婦女權益自居。

而佩西克-勞倫斯勳爵現在則是印度事務大臣,一個長期以來以保障婦女權益面目出現的大臣,管理的英屬印度卻出現了這樣駭人聽聞的事情,剛剛回到本土,還沒有和首相見上一面表功的佩西克-勞倫斯勳爵,首先面臨的是一場公關危機幾乎近在眼前。

這是非常傷害人設的公關危機,發生的時候他還在海上飄着。

他很想要解釋,英屬錫蘭並不是英屬印度,可轉念一想英屬錫蘭是皇室領地,這樣有推卸責任的嫌疑,而且宗教叫印度教,很難說和英屬印度沒有關係。

但作爲一個政治家,面臨洶涌的公關危機,佩西克-勞倫斯還是從對唐納德麥克林表達讚賞的報紙上,找到了解決危機的辦法,來爲自己辯護。

馬上佩西克-勞倫斯就接受了英國廣播電臺BBC的電臺訪問,主持人諾曼貝克代表BBC對佩西克-勞倫斯進行了專訪。

諾曼貝克其實對這一次的專訪非常期待,最近一年英屬印度突然出現在了大衆的視野當中,當然是以負面印象出現的,不知不覺之間,倫敦的公民對這一塊帝國明珠的好奇心,也隨着報道的增多而水漲船高。

現在衆所周知,印度事務大臣佩西克-勞倫斯勳爵,纔剛剛從英屬印度回來,相信這一次的電臺訪問,一定會引起很多倫敦市民好奇的。

訪問剛剛開始,諾曼就以十分不友善的口吻,詢問佩西克-勞倫斯對目前對英屬印度的輿論有什麼看法,尤其是現在作爲印度事務大臣的角度來看待。

“哦,諾曼,對於這個問題,我不但知情,而且就是我主導下進行的。”佩西克-勞倫斯以一種非常有魄力的政治家口吻開口道,“人們都知道,我長期在本土工作,主張保障婦女權益,其實對英屬印度的事物並不是非常瞭解。也是這一次才親自去了一趟英屬印度。”

說到這佩西克-勞倫斯一下子想起來了自己的恆河之行,那種反胃的感覺又出現了,面帶嚴肅的道,“必須要說明,殖民地的經歷並不十分美好,爲了瞭解真正的帝國明珠,以及對很多英屬印度的負面新聞抱有好奇的態度,我親自進行了考察。”

“哦,大臣的求知慾真是令人震驚呢。”諾曼貝克點頭,對佩西克-勞倫斯的行爲表示讚賞,隨後問道,“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結果非常的令人憂心,我必須痛苦的承認,對於印度的報道是真實的,我親眼見到了恆河岸邊的景象,抱歉,這很難令人形容。”佩西克-勞倫斯的神色根本不是僞裝的,他確實又想起來了噩夢般的經歷。

過了幾秒鐘,佩西克-勞倫斯才穩定了心神,轉而對當地公務員長期以來,在惡劣條件下幫助落後民族進入現代文明的工作,表達了讚賞。

而且英屬印度很多野蠻的行爲,是真實存在的,作爲印度事務大臣他並不能熟視無睹。

“這麼說,大臣對當地情況已經十分了解。對於宗教聖女羣體的存在呢?”諾曼貝克並沒有這麼簡單就放過佩西克-勞倫斯,而是詢問了已經引起輿論爆炸的印度教聖女羣體的事情。

“在我看來,婦女權益當然要保護,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做的事情。”早有準備的佩西克-勞倫斯,此時已經完全的適應了對方的問話,大談了一下自己多年以來在保障婦女權益領域所作的貢獻,然後話鋒一轉道,“諾曼,這個世界有貧窮有落後,並不是什麼地方都沐浴着文明的光輝。”

“對於印度教聖女羣體,我自從知道了這個羣體的存在,就無法正視作爲印度事務大臣的自己,我就在想,我總應該做一點什麼吧?我不能讓這種犯罪行爲,在大英帝國的領土上存在,爲此我堅決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很多人還是非常有疑慮,但無法阻擋我要這麼做的決心。”

“這麼說,麥克林專員的行動,大臣是非常支持的了?”諾曼貝克聽明白了,但還是追問道,“不知道對於到現在的動作,大臣有什麼評價。”

“我對自己主導推行的行動沒有什麼評價,只是已經做好了迎接一切後果的準備。”佩西克-勞倫斯靠在椅子靠背上,十指交叉,面帶肅然道,“至於麥克林專員的舉動,我只能說,體現了帝國公務員的專業性和道德標準,值得讚賞。是帝國專業隊伍的典範!”

“相信今天的訪問,能夠解答很多公民心中的疑慮,同時也對大臣本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感謝大臣接受我們的電臺訪問。”

訪問的最後,諾曼貝克對佩西克-勞倫斯表達了感謝,不經意的問道,“大臣,訪問已經結束了,很多尖銳的問題我都沒有問,比如作爲大臣,你是否默認了英屬印度種種落後習俗的發生。”

“當然沒有。”佩西克-勞倫斯看了一眼麥克風,只要在演播室,不管訪問是否結束,都要當麥克風是開着的,錄音設備也在運行。

第二天早上,BBC就將印度事務大臣佩西克-勞倫斯,圍繞着國內公民的問題所作的解答訪問播出,訪問當中佩西克-勞倫斯具有魄力的表態,讓很多公民非常滿意。

這一次訪問讓佩西克-勞倫斯的形象,和唐納德麥克林一起,成爲了公民口口相傳的正面形象,一場公關危機消失於無形。

“我們大臣,可是非常支持現在的行動,既然這是大臣的主張,我們就要毫不猶豫的執行了,相信司法方面已經做好了準備。”巴倫爵士放下了報紙,面帶得意神色的道,“我知道,大家都有些着急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三百零六章 虛假的總督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1671章 不存在什麼盟友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總理魚餌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師的薇薇安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1582章 敗則懷恨在心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黨魁撒切爾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下一站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懲惡揚善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二百零六章 主動示好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兒子的前途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1709章 歐美貿易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會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亞上空的幽靈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
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轉移視線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九百三十七章 收穫的季節第三百零六章 虛假的總督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1671章 不存在什麼盟友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總理魚餌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八百三十六章 前衛號的未來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八百七十六章 進階駙馬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戴高樂病逝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師的薇薇安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九百六十九章 中國白銀第九百四十二章 討要轟炸機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開幕式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英國決不投降第1751章 收縮和轉型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九百四十六章 外交政策我主導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法國變可疑了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1582章 敗則懷恨在心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1693章 緊跟美國腳步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懂得都懂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新黨魁撒切爾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1752章 半壁江山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下一站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懲惡揚善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1571章 不似人君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二百零六章 主動示好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兒子的前途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堅決維護首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1709章 歐美貿易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四百五十五章 公投日期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會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九百九十九章 南亞上空的幽靈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