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擊戰略

“秘書長,你回來了,首相正在等你。”艾倫威爾遜剛剛現身,首相首席私人秘書在佈雷斯特就出現,“首相也比較關心,這一次的情報交流。美國人肯定說了一些對越戰的看法。”

“我馬上去!”頂着熊貓眼,艾倫威爾遜不敢耽擱,直接就去了唐寧街十號,見面之後艾登也不可避免的關心了一下內閣秘書長的身體狀況,他發現好像每次秘書長出國,回來之後都好像身體被掏空一樣。

艾倫威爾遜自然是解釋舟車勞頓,水土不服,以及工作繁忙,把五角大樓和中央情報局的行程說了一遍。絕對和載人航天事業無關。

被問及美國要怎麼打越戰,以及他給出了什麼建議的時候,艾倫威爾遜張了張嘴,十分爲難的苦笑道,“問題就在於,我直到現在也不明白美國爲何而戰,不管是中央情報局還是五角大樓,他們的設想非常的瞻前顧後。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我能夠感受到,那種彷徨無措。”

“這樣?”雖然艾登早就打定主意,不理會越南戰爭,可聽到這種描述還是覺得心裡一緊,“說出你的感覺。”

“這種感覺的具體就是,美國人似乎對陸軍強國心有畏懼。”艾倫威爾遜想了半天,對照着腦海中美國曆次戰爭的過程,說出自己的看法。

我大英雖然在幾十年後被躺平任嘲,但在爭奪世界霸權的時候,乾的是西班牙、法國、帝俄、德國、遠東還幹了我大清。還打了美國兩次。我大英陸軍也是狠角色,只不過是海軍更強。

再看看美國,相對實力上面對最強的敵國並且取勝的是日本。日本根本不是陸軍強國,在歐洲大概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水平。取得二戰勝利之後,如果美軍登陸日本正面粉碎了日本的抵抗,說不定會有助於美國建立在陸地上的信心。

可事實是,二戰才結束沒幾年,美國在最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就在朝鮮戰爭捱了當頭一棒,陸軍的自信心沒有建立起來。說實話哪怕是美國趁機幹了一次印度,對陸軍的信心建立都會好得多,制定戰略的時候就不會考慮陸軍打不贏的問題,在南越打了十幾年的防守反擊。

每次碰到事情,美國想的就是出賣僕從國,在這一點上美國都不如日本,日本還真敢打全面戰爭和帝俄、蘇聯打一場呢。

這種對本國陸軍沒信心的表現,在後世也坑過美國,小布什的中東路線圖在美國最獨孤求敗的時候拿出來,伊朗東邊的阿富汗和西邊的伊拉克都已經拿下,只要幹掉伊朗,世界能源中心就不存在刺頭了。

結果拖了這麼多年,美國也沒有動手,最後都在阿富汗撤軍了,中東路線圖失敗。這個戰略的失敗引起的後果,堪比丘吉爾兩艘軍艦覆滅帝俄。

“艾倫,是不是說的有些誇張了?”艾登聽了最後直咧嘴,追問道,“你在五角大樓也是這麼說的。”

“元帥告訴我,不要在盟國那裡揭短。我在五角大樓說的都是美軍必勝。可實際上?”艾倫威爾遜有些難以啓齒的道,“戰略上不過北緯十七度線,近二十萬美軍待在南越等着北越進攻,這不就是不相信陸軍戰鬥力的戰略麼?我感覺莫斯科看到美軍遲遲沒有出擊的想法,遲早會明白過來,這個戰略根本就打不贏。”

整個越南戰爭,哪怕是幾十年後,也沒人能明白美國到底是一個什麼戰略,只能明白越南戰爭真實發生過,美國花了幾千億。

把自己的想法說完,艾倫威爾遜還沒忘記這是蒙巴頓的看法,並且在私人角度希望首相艾登不要說出去。他並不是在把責任推卸到岳父大人身上,蒙巴頓確實透露過,美國這種近乎於縮頭烏龜的佈置,根本打不贏。

問題就來了,連一個英國海軍的元帥都能看出來打不贏,美國爲什麼會把戰爭這麼打?難道剛開始五角大樓就是奔着撈錢去的?

“真是一個悲觀的看法,你要是在五角大樓這麼說,可能會毀掉元帥和美國軍界的良好關係。”艾登不由得苦笑一聲。

“所以我們在輿論上還是要支持美國的,把美國那極爲被動的戰略,塑造成沒有野心,只是保護南越自由權益的正面形象,順便祈禱美國一定要打贏,不然戰敗了,塑造的形象多正面,戰爭期間的罪行也會被揭發出來。”

這是肯定的,艾倫威爾遜回來之前,李梅曾經說過五角大樓和陶氏化工在談,他要是沒有記錯的話,陶氏化工有兩個知名度很高的事件,一個是在越南戰爭製造橙劑,另外一個是印度博帕爾事件,前者製造了製造了上百萬人體畸形,後者一夜之間讓博帕爾沒了幾十萬勞動力,化學武器恐怖如斯,怪不得叫窮國原子彈。

艾登了然的點頭,也只能這麼辦了,希望美國不要出現最爲惡劣的結局,比如說戰敗。同時英國不能摻和進去,要表現出來靈活的立場。

艾登告知艾倫威爾遜,現在外交工作是要在斯德哥摩爾和蘇聯人一起調停印巴戰爭,根據在外交層面上和蘇聯人的溝通,兩國一致同意,要在談判桌上把印度在戰場上的損失奪回來。

其實印度也沒有損失什麼,但賬面上確實損失了五百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麼大一塊土地歲印度和巴基斯坦來說都是九牛一毛,但這塊土地英蘇兩國都認爲應該還給印度。

從這個角度上,印度肯定是吃虧的,這一次戰爭印度在空軍上吃了大虧,完全是憑藉國家體量的優勢穩定住了戰線,讓巴基斯坦打不下去。巴基斯坦在此時還是美國眼中預備役的北約國家,因此在很多方面都給予了支持,包括雷達技術等。

巴基斯坦就擁有多座防控預警雷達,並且這些雷達都有高射炮守護,印度空軍根本靠不進這些雷達,但是其自身卻在兩百公里以外就被發現,根本就沒有機會進攻巴基斯坦的軍事基地。

當然爲了讓印巴兩國停止戰爭,在坦克大戰階段結束之後,美國就宣佈了對巴基斯坦的禁運,英國和蘇聯也宣佈了對印度的禁運。沒有錯,正常時期應該是反過來的,但在戰爭時期,英美蘇三國想要讓兩國停止戰爭,選擇的就是對支持的國家實行禁運政策。

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名義上是聽從了聯合國的呼籲,但實際上正在派人來斯德哥爾摩,尋求支持決定那五百平方公里的歸屬。因爲美國忙於越戰,英蘇兩國已經決定拉偏架,讓印度拿回被佔領的土地。

艾登已經對夏斯特里做出承諾,幫忙拿回被佔領的土地,艾倫威爾遜表達了對首相高瞻遠矚的贊同,“在都禁運的情況下,印度可動員兵力遠超巴基斯坦,不要看現在巴基斯坦沾了一點便宜,一旦印度進行動員完畢,巴基斯坦佔領的一點土地是守不住的。要是巴基斯坦不同意把土地交出來,戰端重開印度一樣能達成目的。”

這就是同樣技術水平下,國土大人口多的好處,哪怕是印度暫時吃虧了,繼續下去最終吃虧的也是巴基斯坦。

“不過在輿論上,現在印度丟了土地,我們應該把印度塑造成戰敗者,體現一下英國爲印度主持正義的作用。不知道蘇聯人怎麼看?”

艾登聽了艾倫威爾遜的話,也覺得把印度塑造成輸家更加符合印度的利益,在接下來的斯德哥爾摩會議上有助於建立英國的領導力。

艾倫威爾遜聽着艾登表達樂觀的情緒,心說英國失去印度也就是倒計時了,印度會越發偏向蘇聯的,因爲勃列日涅夫已經上臺,蘇聯開惠是英國肯定跟不起的,英國可做不了那種冤大頭的舉動。

不過英國會找到建立影響力機會的,美國可怕在什麼地方,並不是他能帶着全世界發家致富,實際上最可怕的能力是美國也可以砸鍋,只不過美國一般不會這麼做罷了,因爲世界秩序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

英國也是可以砸鍋的,比如說下一次導致孟加拉國獨立的第三次印巴戰爭,英國完全可以極盡昇華一下,以保護孟加拉人權出兵,讓印度打下來之後就趕緊滾蛋,把孟加拉從印度軍隊的佔領中解救出來。

當然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先把這一次印巴戰爭處理好,艾登最後告訴了艾倫威爾遜一個好消息,關於大型戰列艦爲載體的試驗艦,也就是蒙巴頓號導彈戰列艦的計劃,內閣原則上同意,將會大刀闊斧的將當前最新的設備全部上馬。

國防部常務次長馬金斯,在隨後的彙報中,表示兩艘鷹級航空母艦已經返回本土,進行升級改造的同時,還要安裝蒸汽彈射器。

正在斯德哥爾摩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德浪河谷戰役打響,這是美軍抵達南越之後的第一次大規模地面戰鬥。

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生導師艾倫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國跟進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設工作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1583章 約翰·梅傑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幫我殺個大臣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1735章 地圖頭的自信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1653章 劇變前夜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六百三十八掌 悉心培養姐妹花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
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生導師艾倫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二百九十一章 政治賬和經濟賬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國跟進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設工作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真正的大事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1655章 布政司司長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1624章 數碼港計劃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1583章 約翰·梅傑第八十二章 解職令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幫我殺個大臣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六百二十六章 挽留麥卡錫第1735章 地圖頭的自信第1747章 表決結果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戰略轉型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1653章 劇變前夜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注資路虎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1646章 簡單的複雜化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勾心鬥角第1620章 英國的擔憂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喜憂參半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阿曼獨立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美錫建交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六百零七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六百三十八掌 悉心培養姐妹花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四百九十九章 國際局勢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