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

必須要說蘇加諾還是很有勇氣的,敢把矛頭對準所謂的白人舊世界。

很少有國家會這麼宣稱,如果簡單把世界分成白人和非白人的世界,那白人世界在任何方面都佔據壓倒性的優勢,哪怕是在人口方面。

不知道蘇加諾這麼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蘇聯也處在所謂的白人世界當中。

能開這麼大的炮,可是一般國家做不出來的,但一想印尼都退出過聯合國。艾倫威爾遜也就不對這種言論說什麼了。

“專員,中印兩國的報道再這。”愛麗莎拿出來了萬隆會議之後,參加各國的表態。

萬隆會議能稱得上不是同路人的國家就這麼幾個,埃及的法魯克一世雖然讓埃及代表出席,但明顯不是一路人,至於其他的什麼菲律賓、日本、約旦、伊拉克,後面都各有支持者。

這些國家的表態肯定沒什麼傾向,就是把萬隆會議當成是一個一般國際會議。促成各國合作的平臺,真把萬隆會議拔高意義的、中國、北越、印度和印尼。

北越的事情和英國無關,怎麼表態都不重要,但其他幾個國家表態可是很重要的。

中國、印度和印尼都不是小國,印尼已經算是當中最弱的了,但仍然能讓澳大利亞寢食難安。

寢食難安的並不僅僅是澳大利亞,來佔着馬來亞殖民地的英國,對這個潛在的威脅也並非看不見,誰讓蘇加諾口口聲聲要建立大印度尼西亞呢。

“這幾個國家,都有可能對我們造成威脅,而且一個本身就是蘇聯陣營,另外兩個都有這個傾向。”理查德在頂頭上司看文件的時候,也給出了自己的評價。

“確實有這個可能。”艾倫威爾遜心說哪有這麼簡單,但考慮英國的立場,認可了理查德的分析,這就是馬來亞殖民政府的官方意見。

爲了英屬馬來亞的長治久安,印尼還是站在蘇聯陣營一邊比較好。自由世界雖然可能會遭受一些損失,但英國賺了就行。

要是馬六甲海峽風平浪靜,英國有什麼理由繼續在這裡囤積重兵呢?殖民地這種東西,撤了容易,但在拿回來就困難了。

“中印兩國的表態倒是很官方。”艾倫威爾遜放下文件道,“沒像是蘇加諾這麼性情。”

“這兩個國家不像是印尼這麼自大。”愛麗莎聞言開口道,“也可能是沒說心裡話。”

“嘿,這是當然的,我對兩個國家都有所瞭解,他們國家當中有一種很一廂情願的美好夢想,認爲歐洲只不過是經過一輪工業革命才短暫的佔據了世界主流,他們國家從來都是長期領先世界幾百上千年的。”

艾倫威爾遜一臉的篤定,他可是在英屬印度工作過的,至於後世的歷史教科書也看過,比歐洲同期領先多少年的內容到處都是。

“不會吧。”理查德不像是愛麗莎,對類似的想法還真不算了解。

愛麗莎笑而不語,艾倫威爾遜解釋道,“這是真的,印度表現的更加露骨一些。中國封鎖的比較嚴實,一般人可能不瞭解。就是不知道一箇中國人和一個印度人碰到的時候,到底誰纔是那個引領古代文明的那個。幸虧歐洲已經掐死了和平教世界的大國,不然就熱鬧了。”

“都快窮的吃不上飯了,想的還挺多。”理查德輕蔑一笑,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

“增加民族凝聚力的手段,無可厚非。”艾倫威爾遜頗爲淡定,遲早會過了在歷史中找自豪感這個階段的。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已經不再提從來沒出現過的資本主義萌芽了,很多厚古薄今的說法,也開始在教科書中修正。

但印度顯然還沒過這個階段,還處在印度文明是人類源頭的夢幻當中。

還有不同的地方是,中國互聯網是封閉的,扯淡言論不容易傳出去。印度網民的言論,可非常容易傳遍世界,成爲各國網友眼中的快樂源泉。

太開放的網絡環境也不好,油管五常能在互聯網世界闖下赫赫威名,就源於本國曆史的美化和其他國家歷史同樣的美化,撞在了一起。

“增加民族凝聚力?不知道希臘人會不會想,把古希臘的數學知識就在兩千年前運用成功,造成工業革命然後征服世界。”愛麗莎也加入到了討論當中。

聽到這種可以在起點發表作品的腦洞,艾倫威爾遜想了一下順着這個思路回答道,“希臘的體量還是小了一些。應該架空羅馬帝國工業革命征服世界,壞處是,在這個世界當中,英國應算是最先吃到羅馬帝國鐵拳的那批。”

拍拍手終止了腦洞大開的討論,這種臆想和當前英國的利益無關。討論也該回歸正題,艾倫威爾遜臉色陰沉的道,“印尼的事情沒有一個結果,哪怕就是離任了,我也不會放心。”

理查德和愛麗莎都不由得點頭,只是兩個擔心印度和印尼要投共的下屬不知道。頂頭上司擔心的是印尼可千萬別不投共。

有賴於,不同於原本的歷史時空,這個世界的荷蘭在撤離印尼的時候,直接帶走了加裡曼丹島和半個新幾內亞,導致印尼兩百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一下子縮水了小半。

經過一次英國和荷蘭加裡曼丹島總督的調整,七十四萬平方公里的加裡曼丹島,變成了英國佔據三分之一,荷蘭拿走三分之二。七十八萬平方公里的新幾內亞島,荷蘭有佔據了三十二萬平方公里。

調整之前的加裡曼丹島,荷屬領地有五十五萬平方公里,現在變成了五十萬平方公里。連同三十二萬平方公里的荷屬新幾內亞的。本來有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印尼,成功瘦身成了不到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家。

因爲這個原因,蘇加諾十分痛恨荷蘭、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出力的英國。

艾倫威爾遜非常理解蘇加諾的憤怒,誰的國家被分割出去百分之四十的領土,都不會還能夠心平氣和,別忘了印尼的大印度尼西亞主義還包括英屬馬來亞呢。

按照大印度尼西亞主義者口中的印尼領土,加上馬來亞殖民地,印尼的領土應該是二百四十萬,現在的印尼只有一半,剩下的一半都被帝國主義者所佔據。

有這個前提,演變到了今天,大印度尼西亞主義肯定比原本的歷史更加高漲。丟了一半土地的印尼國內,誰不收回這個被帝國主義惡意分割的土地,誰就是賣國賊。

原本的蘇加諾就很仇視歐美國家了,而這個世界更是更上一層樓。

艾倫威爾遜其實原本可以防守策略,當做看不見雅加達的憤怒就行。

但一想到中央情報局在冷戰期間的巔峰之作,把將近三百萬成員的印尼共斬盡殺絕?

這個大手筆,實在是無法令人放心,要是美國做成了這件事,讓印尼從投共途中剎車,英國還有什麼理由呆在馬六甲海峽,這個黃金水道邊上?那皇軍不是白來了麼?

好不容易把馬來亞的經濟拉扯起來,正等着重回巔峰呢。結果投入這麼大還得滾蛋?

英屬馬來亞殖民地的存在,需要一個敵人,這個敵人要具備一定的實力,但也不能太強大,現在剩下一百二十萬平方公里土地,但處在英國、荷蘭、葡萄牙、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軍事力量封鎖當中的印尼非常合適。

不管是太強還是太弱都不行,馬來亞殖民政府已經決定了,就由印尼來做這個敵人。

“維護英國利益的頭等大事,在於擺平印尼這個自由世界的敵人。不但是對我們,對澳大利亞也有很大的好處。”艾倫威爾遜沉聲道,“我們需要在印尼共當中,有一個代言人。把印尼共的高層名單挨個排查,找出我們所需要的人。”

“我們儘量。”愛麗莎聽了之後點頭道,“可能並不容易。”

“幾百萬人的黨派,不可能各個都無懈可擊。”艾倫威爾遜深知別看都是共,此共非彼共,從戰火中打出來的和沒經過戰火的可完全不同。

理查德和愛麗莎都點頭,艾倫威爾遜繼續提醒道,“事關英國的利益,對任何人都要保密,在這件事上不存在盟友。我們獨立來操作這件事。”

中央情報局策動印尼軍方,艾倫威爾遜當然也會這麼做,但要做好雙重準備才行。

“說到盟友,美國軍事顧問團正式進入西貢了。”愛麗莎在艾倫威爾遜去蘇丹的時候,還和頂頭上司保持聯絡,“保大帝一家已經準備在馬來亞定居,專員要不要見一見。還有新任遠東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斯康斯中將已經到任。”

“我會的,不過現在還不用太着急。”艾倫威爾遜開口道,“愛麗莎,你親自關注印尼共的事。一旦有了成果單獨向我彙報。”

保大帝可以增加馬來亞的反動勢力,駐馬英軍的新任司令到任也是大事,但都沒有印尼重要,印尼是馬來亞殖民地長治久安的基礎。

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六百四十九章 感覺良好的公主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1676章 英德特殊關係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六百二十五章 威爾遜夫婦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生導師艾倫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九百六十一章 窺視神器的大臣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七百一十五章 法魯克的認可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補牢的美國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
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權力執念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六百四十九章 感覺良好的公主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1676章 英德特殊關係第七十六章 最後一天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二百六十七章 夢迴二戰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六百二十五章 威爾遜夫婦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百七十三章 人生導師艾倫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愛的深沉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扶持泰國第1645章 連任和陰謀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四百四十四章 優勢在我第1692章 布什的若干問題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七百一十六章 消失的貝利亞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九百六十一章 窺視神器的大臣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八百四十七章 英鎊結算和劃界第六百四十一章 精力充沛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反向軍購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中法建交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英絕不躺平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一千三百八十章 基辛格訪英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七百一十五章 法魯克的認可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補牢的美國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