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

能做老大誰會選擇做老二呢?那些說自己國家對全世界沒有野心的國家,一般都只是因爲國力問題,做不到全球野心,不代表就真的沒有。

套在帕特爾和尼赫魯在國大黨的內部關係上,這一點就尤爲明顯了。

當初在尼赫魯上位的問題上,也許甘地的確感到自己老了,也許甘地已經看到自治仍在國大黨內佔了絕對優勢,也許甘地確實覺得已過花甲的長者應該全力扶持年輕人主持工作,他一再在國大黨的會議上提出國大黨應該由尼赫魯擔任黨的主席。

儘管他十分清楚尼赫魯在英國受的教育,對印度情況不甚瞭解,他的立即獨立的主張顯現出幻想成分,但是甘地瞭解這位年輕人,他的工作熱情高,對祖國、對民衆有感情,而且又多次經過鐵窗烈火的考驗。

儘管這位年輕人對甘地的土布運動不太理解與熱心,他們在一些重大問題上也出現過重大分歧,但是甘地決心已定。

甘地的提議尼赫魯出任國大黨的主席已獲通過,但是在國大黨內部卻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甘地便耐心地向這些人解釋。

他說:“把權力轉到年輕人手裡,不用擔心,像我這樣不中用的人還掌握權力,那纔是可怕的。有人覺得他太激動,但是我覺得他有戰士般的衝動,也有政治家的謹慎。把權力交給他,國家是安全的。”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今天尼赫魯之所以在國大黨內部,比帕特爾地位高,和當年甘地的扶持有着巨大的關係。帕特爾服麼,表面服從,背地裡面誰知道?

艾倫威爾遜還知道更多,其實在印度剛剛獨立的時候,也有人認爲帕特爾和尼赫魯管理下的印度,是一種雙頭政治。不過嘛,帕特爾的問題就和阿里真納一樣,幾乎剛剛印度剛剛獨立沒幾年就去世了。

不同於疾病纏身的阿里真納,至少從表面上帕特爾是看不出來問題的,也許他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現在還想着和尼赫魯爭奪一下。

這個來自倫敦的電報,正好給了帕特爾一個出現在國際舞臺的機會,錯過了就太可惜了。

“我還是要回去考慮一下。”帕特爾心裡雖然已經決定開始倫敦之行,不過經受了多年英國的教育,他還是口頭上表示應該考慮一下。

但如果誰讓他真的認真考慮,那麼毫無疑問就是他的敵人。

“那麼下一個就是穆盟了。”眼見着帕特爾離開總督府,艾倫威爾遜唸叨着,還要把剛剛的事情重複一遍,只不過換了一個對象。

把討厭的人送走,能夠紓解英屬印度現在面臨的壓力。

其實這一次面臨的情況,讓艾倫威爾遜想起來了幾十年前的另外一次大饑荒,一樣的連續兩年大旱災,一樣的操作手法。

一八七六年,因乾旱導致德干高原農作物欠收,印度南部和西南部都受此影響,第二年饑荒範圍擴大,受災面積達七十萬平方公里。

在這期間,當地的總督向英國出口創紀錄的六百四十萬噸小麥,還爲紀念維多利亞女王加冕典禮,舉行了六萬人的盛大宴會,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度的經濟實力,這場饑荒導致大約五千五百萬人受災,五百五十萬人喪生。

現在的優勢也是有一些的,比如現在英屬印度擁有足足二十萬噸小麥,雖然應對目前早已經翻了幾番的人口,略微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但也不能不考慮,時代總是帶來了一些改變,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沒準端着飯碗乞討的印度人,真的會讓一些國家捐款捐物呢。

如果美國人能夠發一些善心的話,那麼在英屬印度獨立之前,艾倫威爾遜並不介意,把還在手裡英屬印度的一些自然資源,以合理的價格賣給美國企業。

誰讓他天生心善,見不得人們捱餓的場景呢。

國大黨內部的討論,艾倫威爾遜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但他知道最近甘地在幹什麼,扮演聖人的職業,話說回來甘地也塑造幾十年的聖人形象了,對怎麼拿捏駕輕就熟。

這時的甘地已經七十多歲,貌不驚人,總是赤着身子,繫着土織腰布,他的高貴和莊嚴的風度,他那從容不迫表現出來的謙遜的風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權威,使別人不得不對他表示尊重和敬仰。

他那寧靜深沉的目光,總是能夠對事物作出深刻的觀察,他那清脆和善的聲音,總是使人感到沁人心田,引起共鳴。不管他的聽衆是多少人,都能夠與甘地息息相通。

可這一次甘地不得不返回國大黨,就在艾倫威爾遜如法炮製對穆盟展開遊說的同時,因爲帕特爾和尼赫魯,關於倫敦之行的看法起了分歧。

以尼赫魯和帕特爾在國大黨的地位,這兩個人一旦有了分歧,幾乎是沒有人可以調解的,只有一個人有這種威望,那就是已經開始巡遊的甘地。

對於黨內兩個年富力強的領導人,發生了爭執,甘地不得不馬上趕回來。

關於倫敦之行,尼赫魯認爲這又是一次帝國主義的陰謀,和前幾次圓桌會議不會有什麼不同,應該採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拒絕這一次的倫敦之行。

但帕特爾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覺得經過世界大戰的洗禮,印度的獨立時機已經成熟。

這一次的倫敦之行,和當初的圓桌會議在環境上已經不同,是一個讓英國人乃至於全世界傾聽印度聲音的好機會,機會不可錯過。

“多年來,英國人已經證明了他們不會放手。”尼赫魯堅決的道,“我們必須要明白,這一場鬥爭的長期性,不能抱有輕而易舉的感覺。”

“我們的抗爭已經經過了幾十年,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現在又經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哪裡輕而易舉了。恰恰相反,這是一次好機會。”帕特爾當着甘地的面堅持己見道,“這已經是最後的阻礙了,只要衝過去,我們將讓次大陸的數億人重獲自由。成爲一個光榮的印度人,而不是以大英帝國一塊殖民地的面目出現在全世界面前。”

“我不認爲去一趟萬里之外的城市,比在次大陸抗爭更加的重要。”尼赫魯笑了一聲道,“去國際社會上做什麼,搖尾乞憐麼?”

“甘地先生,我很難想象這是尼赫魯說的話。”帕特爾轉向了甘地道,“我已經決定了,馬上就出發,讓倫敦人聽到印度人的聲音,明白殖民時代已經過去了。”

甘地沉默不語,已經明白帕特爾是一定要走了,無奈的點頭道,“好吧,我並不會阻攔任何人,希望你的倫敦之行順利,能夠爲印度爭取到想要的條件。”

很快總督府就得到了帕特爾肯定的答覆,在巴倫爵士的辦公室當中,艾倫威爾遜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自己的頂頭上司,“這個國大黨保守派離開印度,能夠令人鬆一口氣,要是半路上出現什麼意外就再好不過了。”

“不要衝動!”巴倫爵士一聽搖着頭道,“這樣就過於明顯了一點,而且他也做不了什麼,帕特爾所認爲的所謂自身力量,不過是在這個次大陸有用,只要他離開次大陸哪怕一英尺,就什麼都不是。”

見到艾倫威爾遜點頭,巴倫爵士開口問道,“對旱災的應對怎麼樣了?”

“這取決於旱災的規模多大了,實在是無法估計,如果旱災隻影響到海得拉巴這麼大的地方,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再大的話就?”艾倫威爾遜滿不在乎的道,“旁遮普省沒有傳回來消息,雖然當地的氣候不怎麼樣,但卻成爲了英屬印度最爲穩定的糧食產地,不過要動用當地的糧食展開救災的話,那裡的和平教徒佔據壓倒性多數,剩下的是錫克教徒,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

“那就是沒有問題。”巴倫爵士鬆了一口氣,和平教徒的問題也好,錫克教徒的問題也好,那是次大陸的內部矛盾,只要和英國人無關就行。

其實總督府一直都有效率,就看面對什麼事情,一八七六年印度大饑荒,次大陸餓死了五百五十萬人,總督府不是仍然以極強的效率,往本土運送了六百四十萬噸小麥麼?

在國大黨和穆盟相繼表示願意去一趟倫敦之後,巴倫爵士便把這個消息發往本土,艾倫威爾遜則立刻安排行程,讓兩個代表團上船。

反而一直被另眼相看的土邦,卻沒有像是之前的圓桌會議一眼,得到參加的機會。

這種沒什麼用的露臉機會,不去參加也罷,有這個功夫,不如增強一下土邦的實力,這比什麼都重要。

在過一個月,大饑荒到底會蔓延多大的範圍,就一目瞭然了。一直憂國憂民的艾倫威爾遜夜不能寐,在費雯麗的身上緩解着緊張感。

叼着事後煙的艾倫威爾遜,腦袋空靈,費雯麗伸手把半截煙接了過去,也抽了兩口道,“怎麼了?你不是一直信心滿滿麼?”

“這種事哪有什麼信心滿滿的,換作平時不被趁火打劫就不錯了。”艾倫威爾遜說到這停頓了一下,其實這確實是一個趁火打劫的機會,尤其是對葡萄牙而言。

第二百二十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五百七十一章 幹勁十足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偷家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1601章 新思維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警惕獨立浪潮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七百八十六章 麥卡錫來訪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1729章 投降輸一半第二十一章 葡屬果阿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1565章 停戰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兩面人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三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出路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七百九十章 念頭通達第八百零四章 伸張正義的專員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1665章 首相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六百四十九章 感覺良好的公主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1617章 雅科夫列夫
第二百二十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一千四百章 嚇唬基辛格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五百七十一章 幹勁十足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偷家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以後不要說了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1601章 新思維第九十三章 光輝時代回來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五百四十九章 帕梅拉的保證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南亞消息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1594章 不能操之過急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警惕獨立浪潮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政治也要平衡第七百八十六章 麥卡錫來訪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信得過的富豪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1729章 投降輸一半第二十一章 葡屬果阿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豬灣事件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三百九十二章 老大哥在看着我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危險和機遇並存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1565章 停戰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兩面人威爾遜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三百二十六章 未來的出路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二十八章 勝利曙光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自殺式威脅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二百四十七章 印度資源多嘛?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七百九十章 念頭通達第八百零四章 伸張正義的專員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八百三十章 又到波恩第1665章 首相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六百四十九章 感覺良好的公主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五百五十四章 軍方和白廳第一百九十四章 接待工作很重要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聯蘇抗美第1704章 孤掌難鳴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1617章 雅科夫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