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

“索性的是兩個黨派的措辭並不激烈,這至少還算不錯,其實我們如果把目標定在拖時間上面,可能預想就會好得多。”

在面對解決辦法詢問的時候,艾倫威爾遜雙手一攤,表示自己沒有辦法,現在做的工作就是拖時間,儘量在中間和稀泥,爲兩個宗教找事情做。

實話實說,現在英國在英屬印度做的事情,其實和美國在東亞做的調解差不多,都是調解兩個黨派組成聯合政府,這也是三個內閣大臣來到英屬印度的目的。

不過倫敦佔據多數讓英屬印度獨立的議員們,想的是兩個宗教在一個國家。現在三個內閣大臣已經明白,這幾乎就是不可能的。穆盟根本對聯合政府毫無興趣,追求的就是建立一個和印度教徒無關的國家。

只要穆盟的態度不改變,一旦獨立英屬印度的分裂就會成爲定局。

“看起來保留英屬印度的整體性,是不可能的了!”佩西克-勞倫斯嘆了一口氣,“國內的議員們,還對此抱有希望,那我們宣佈調解失敗?”

“如果把目標定在儘可能的拖時間上,倒也不用這麼着急宣佈。”巴倫爵士一聽開口建議道,“我們是民主國家,要保留任何人說話的權利,其實如果穆盟和國大黨覺得在新德里說話不夠,可以繼續去倫敦公開辯論。”

“最好坐船去,還可以延緩一些時間。”艾倫威爾遜小聲的建議道,“在安排兩個黨派的代表,沿途轉一轉,這樣一來一回至少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尊敬的大臣們,在英屬印度可以傾聽廣泛的意見,等到大臣帶着誠意離開之後,之後安排兩個黨派前往倫敦,這樣一年時間說不定馬上就過去了。”

“可以給一些名義上的甜頭,比如說安排兩個黨派的代表,安排一個旁聽聯合國會議的機會,假裝他們已經實施獨立了,正在適應一個國家的角色。”

“長期以來印度作爲大英帝國控制非洲殖民地的輔助力量,在不少非洲殖民地都有不少的僑民,可以安排兩黨的代表,在去倫敦的過程當中,可以當地的僑民見一面,做一番演講什麼的,至少又能浪費一個月時間。”

巴倫爵士和艾倫威爾遜一唱一和,圍繞着給英屬印度兩個黨派找事的中心思想,繼續進行轉移矛盾的建議,聽的三個內閣大臣一愣一愣的。

反正英屬印度的殖民地夠大,要善於運用這種潛力,把英屬印度的事情變成整個大英帝國殖民地,全體印度移民的事情,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如此反覆無窮盡,拖過一年時間還不是輕而易舉。

本來覺得任務失敗的三個內閣大臣,聽着兩個公務員的話,細細品味之下,好像還是有些道理的,反正事情還沒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既然是獨立這麼大的事情,多進行幾場辯論,認真傾聽一些意見,這都是十分正常的。

“可如果讓兩個黨派前往其他殖民地,散播了獨立思潮不是後果更糟?”佩西克-勞倫斯忽然開口道,“萬一印度的獨立引起了示範作用,那就得不償失了。”

“印度人作爲大英帝國殖民政府的幫兇,肯定是被本地人所排斥的。其實我們可以掀起一場排印浪潮,轉移一下印度人的注意力。”艾倫威爾遜一邊思考一邊道,“這個舉動的必要性在於,印度移民分佈廣泛,我們可以在任何英國殖民地這麼做,算是讓國大黨或者穆盟清醒一些,不過爲了殖民地秩序考慮,還是找一個孤立地方來牛刀小試比較好。”

“什麼地方適合進行這樣的操作!”海軍大臣亞歷山大衝着艾倫威爾遜反問道。

“地方小,局勢容易控制,還能給印度人一個警告,毛里求斯怎麼樣?個人感覺非常適合,還可以利用歐洲人和非洲的混血後代,克里奧爾人。”艾倫威爾遜理直氣壯,對這種卸磨殺驢的注意毫無心理負擔。

爲非洲東部一島國,位於印度洋西南方,距馬達加斯加約八百公里,與非洲大陸相距兩千二百公里。作爲火山島國,毛里求斯四周被珊瑚礁環繞,島上地貌千姿百態,沿海是狹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脈和孤立的山峰。

首先這個島嶼面積小,總面積不過兩千平方公里,作爲一個羣島對大英帝國這種以海上力量見長的國家,十分容易控制。

面積雖然不大但是人口已經不少,羣島總人口已經突破了二十萬。主要分爲兩個民族,印巴人的後裔爲主體,佔據總人口的大半,作爲歐洲和非洲人混血的克里奧爾人,佔據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比例上也非常適合進行挑撥。

艾倫威爾遜甚至認爲,像是毛里求斯這種小島國,不獨立作爲大英帝國的海外省完全合情合理,至於什麼外來人口的衝擊,對英國形成外來人口衝擊最大的就是印度人。

和印度移民相比,任何民族對不算對英國造成人口衝擊了。

見到佩西克-勞倫斯兩人一臉的不瞭解,海軍大臣亞歷山大開口解釋道,“是南印度洋一個說法語的小島,克里奧爾語是一種法國方言,不過我們移民的印度人說的是英語。”

聽了海軍大臣的話,佩西克-勞倫斯兩人才明白過來,疑問道,“那可要控制好力道,不然的話又讓法國人佔據了上風,簡直比現在更糟。”

都什麼時候了,還不忘記今日辱法?艾倫威爾遜對眼前的三個內閣大臣無奈了。

“如果局勢不可避免的話,倒是可以試試。”亞歷山大作爲海軍大臣,比其他兩個大臣果斷的多,並不介意使用一些小手段,讓印度人清醒一點。

到了現在,三個內閣大臣至少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英屬印度的兩個黨派敵意非常重,國內國會佔據壓倒性言論的保持英屬印度的統一性,是不可能實現的。

有了這個心理準備,那麼巴倫爵士和艾倫威爾遜提及的拖時間,並不是一個壞辦法。

那麼佩西克-勞倫斯三人現在的想法,就是面帶笑容,聽取意見,做出親民作風,但表示所有決定權不在自己手上,在英屬印度待上幾個月時間,然後在讓國大黨和穆盟派代表去倫敦商談,儘量把選舉國家的低效優勢發揮出來,給英屬印度抽乾資金爭取時間。

雖然這種想法非常的不紳士,但是印度人先動手的,拒絕了大英帝國有誠意的調解,所以必須爲接下來的一系列後果負責。

念頭通達了,三個內閣大臣也不疲乏了,而是開始享受英屬印度之行。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營造親民形象,就當是進行一場選舉。

到達英屬印度的三個內閣大臣,以及整個內閣使團,開始表現出來對印度人的親民行爲,當然沒有艾倫威爾遜表現的這麼不要臉,什麼榮譽都敢往印度教上面扣。

但不可避免還是要說一些,印度教是人類精神財富的話,每說出去一句,就引起印度人的口口相傳。

至於艾倫威爾遜則和印度事務大臣佩西克-勞倫斯,沒事談論如何保障婦女權益的草案。

雖然心裡面早已經準備從印度教聖女上面下手,但不能在佩西克-勞倫斯面前說出來,而是以請教的態度,讓佩西克-勞倫斯介紹他本人在保障婦女權益上的光輝歷史,看看能不能吸取什麼有益的經驗。

“恕我直言,大臣,以英屬印度目前的基礎,可能有些辦法實行不了。”艾倫威爾遜面帶鄭重的提議道,“當然不能像是消滅寡婦**的過去那樣,用強迫手段。”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佩西克-勞倫斯一臉的茫然,艾倫威爾遜就知道眼前的印度事務大臣,原來並不知道英國曾經對印度寡婦**採取過激烈手段,介紹了一下那時候的情況。

甚至炮決的手段,佩西克-勞倫斯才知道,原來當初印度總督府還做過這種事。

“這種手段當然是要避免的,我們不能讓美國人或者蘇聯人對大英帝國展開抨擊。”作爲一個大臣,佩西克-勞倫斯還是有敏感性的,這涉及到了他的政治生命。

“那麼就的用非常柔和的辦法了。應該以藝術的形勢,讓廣大的印度民衆知道這是不對的,喚起人們心中對女性保護的意識。最好是通過電影表達出來,不過要有一個全民偶像,纔能有這種號召力。”艾倫威爾遜一字一頓的道,“英屬印度是沒有演員有這樣的號召力的,我希望這個演員能夠表現出來仁慈、知性以及美麗等等。”

“你說的演員,要具備這種條件,還要有影響力可能只有費雯麗能做到了。”佩西克-勞倫斯搖頭苦笑道,“其他人沒有這個影響力。”

“爲什麼不呢,一個演員爲了大英帝國做一點貢獻不是應該的麼?”艾倫威爾遜義正辭嚴的道,“她應該感覺到光榮,這是帝國賦予她的責任。”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下一站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1746章 黃雀在後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達卡陷落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當然是原諒她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八百五十八章 安卡拉條約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八百五十一章 軍售談成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1684章 驅逐出境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1709章 歐美貿易戰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二百五十四章 摩根士丹利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二百八十五章 得加錢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四百六十八章終結配給制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第七百四十三章 夢露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緬懷肯尼迪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下一站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1746章 黃雀在後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達卡陷落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當然是原諒她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八百五十八章 安卡拉條約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大家都知道了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里根總統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八百五十一章 軍售談成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一千一百章 共和黨的錯第九十章 暗箱操作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和平的事業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第六百七十六章 蒙巴頓的支持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1684章 驅逐出境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1709章 歐美貿易戰第一千三百零九章 美國人有誠意第二百五十四章 摩根士丹利第五百四十一章 本土的訂單第1670章 甚至三國協約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三十四章 奧薩瓦根行動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二百九十八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四百五十九章 從勝利走向勝利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1643章 蘇丹妥協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身兼重任第六百二十七章 蘇聯吞併北海道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三百四十八章 成功進步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三百三十一章 以退爲進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第二百八十五章 得加錢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四百六十八章終結配給制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五百四十五章 翹首以盼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