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9章 歐美貿易戰

第1709章 歐美貿易戰

這一場的港督爭奪,別管艾倫威爾遜是怎麼贏的,反正他代表白廳贏了,從現在開始到七年之後,這段時間當中,這個各種意義上的香江一號人物,將會置於白廳的影響之下,這已經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至於些許大臣的牢騷怪話,艾倫威爾遜又不在乎,東方的政策有兩個執行人,一個是剛剛被任命爲港督的大衛·哈特利,一個是香江著名愛國商人夏洛,有這兩個可靠人士在,相信在政策執行上不會出現變形。

只要人口素質不太差,規模起來了就被認爲是市場潛力,這不是現在纔有的說法,在日不落帝國時期,英國就是這麼認爲的。

作爲人口規模最大,也是當今世界唯一突破十億人口的國家,受到重視是理所應當的,艾倫威爾遜當然會找一個時間,和兩個兒子好好談談。

“我就是有些問題,如果有些事情上我們和他們沒有共同利益怎麼辦?”大衛也不想在這個時候掃興,但這個場合不問一下就可惜了。

“如果真的出現了這種問題,一定要做好拉踩工作。”艾倫威爾遜壓低聲音道,“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同時增加第一島鏈的存在感。自從常公父子死後,美國對第一島鏈的掌控其實在增強。有他們做墊背的,我們這邊歲月靜好就行了。”

詐騙島可是美國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要是華盛頓願意放開壓制就當他沒說,可這怎麼可能呢?當然是用詐騙島的身家性命換取美帝極盡昇華啊。

夏洛就很尷尬的搖頭道,“就沒有一個和平的辦法解決問題麼?一定到了最後會打起來?”

“死的又不是你,你不要從民族情感上思考問題,人本質上也是一種可消耗品。”

艾倫威爾遜安慰着夏洛,“想要解決的快一點,動手的時候一定要絕不留情,你知道蘇聯爲什麼會輸麼?蘇聯從頭到尾沒有證明蘇軍,敢不加掩飾的和美軍開戰而且還贏了。那建設了幾十年的軍事力量有什麼意義?”

“以後蘇軍更加沒有證明的機會了。”大衛接口道,“現在蘇聯的狀況,所有國家都一清二楚,哪怕是在香江,也有討論的熱度。”

“你錯了。”艾倫威爾遜一挑眉,“恰恰是在這個時候,我們纔會避免刺激到蘇聯,說句實話,哪怕就算是現在有一顆核彈落在北約國家,北約都不會反擊,從布什總統宣佈冷戰結束,提高核武器使用門檻的巴黎會議結束開始,就不存在這種可能了。”

仔細想想,艾倫威爾遜也不是不能理解,現在蘇聯亂成這樣,亂成這樣的國家還是有一個四五萬顆核彈的國家。

布什總統當然要降調離遠一點,不然的話蘇聯的矛盾激化,出現了幾十年建設出來的蘇軍混戰,萬一拉着美國墊背怎麼辦?

以己推人一下,如果處在蘇聯境地的是美國,美國至少也會謀劃一下同歸於盡,沒有理由蘇聯內部就沒有這種想法。

所以說現在反而是北約從成立以來,最爲剋制的時刻,不但不對蘇聯有進一步的壓迫,還希望見好就收,讓蘇聯平穩的活下去,畢竟在這麼下去,說都不知道某個蘇聯軍事指揮官,是不是會發出一枚核彈,像是核炮彈、核魚雷蘇聯可是有不少。

活得好好的要是被已經病入膏肓的國家拉着墊背,那就虧大了,所以哪怕蘇聯解體的前一天,老布什和撒切爾夫人還都在維護地圖頭。解體那才真正是意外之喜,堪稱是上帝顯靈。

“所以回到東亞的戰略,我們和他們沒有衝突,他們和美國人的衝突點倒是很多。”艾倫威爾遜帶着憧憬之色道,“到時候誰贏了我們就會幫誰,就看什麼時候出現那樣的局面了。”

安排好了香江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可以偷偷準備,但是不能大張旗鼓的推進,那就是貿易體系。

現在的世界沒有一個叫世界貿易組織這個全球化的東西,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還是存在的,創始國一共二十三個國家,和北約的成員國大體類似。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成員國現在固然不是二十三個了,但要說這個組織作用很大倒也不一定,現在一些區域組織比如說歐共體,就在作用上完全可以把這個組織替代,艾倫威爾遜記得世界貿易組織是一九九五年才成立的。

那個時候蘇聯都解體三年多,美國已經消化了蘇聯的絕大部分勢力範圍,軍事上借伊拉克老鄉的人頭重新立威,在全世界都處在一呼百應當中,順勢把世界貿易組織給成立了。

但是現在不同,艾倫威爾遜盤算着手中的牌,歐共體就不說了,英國作爲歐共體的雙巨頭之一,是歐共體的領導國家。事實上現在已經有歐洲國家提出要建立世界貿易組織,他當然也想要建立,比如說讓蘇聯帶着經互會國家帶槍投英。

這樣蘇聯的影響範圍加上歐共體,一個世界層面的貿易組織就可以建立了,當然忘記不了某大國的角色,如果好大兒螳臂當車成功的話,讓蘇聯和自己的兄弟國家談一談,把唯一超過十億人口國家納入其中。

剩下就是印度了,蘇聯的經濟現在對印度已經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要帶着前殖民地致富,還的是我大英,是時候恢復傳統的友好關係了。

一時間艾倫威爾遜想入非非起來,堪稱是現代版的夢裡啥都有,要是蘇中印這幾個前三大人口大國都能搞定,沒了美國市場,這個世界不還是英國說的算?有時候一想,其實美國也沒有這麼重要。

這麼想並不完全是在白日做夢,因爲歐共體現在確實正在和美國準備貿易戰,原因是農產品補貼問題。

歐共體成立後,其規定的統一共同體內農產品價格、建立共同農產品進口關稅、取消成員國之間關稅、建立共同農業基金、主動調節農產品市場、對出口進行補貼並進行技術革新等農業政策提升了西歐各國農業生產的穩定性。

農業生產者的積極性及農產品產量均獲得大幅提升,西歐各國也逐漸從農業淨進口國轉變爲淨出口國。

雖然農產品價格有明顯的季節性與非季節性波動,但歐共體通過低價收購儲存、高價拋售,並在低價提供可觀補貼,同時實施高額關稅等共同調節政策確保了共同體內部農業生產的持續穩定,這也使得歐共體的農產品出口需求與日俱增。

美國可是世界上農業最強大的國家,歐共體這麼做,美國當然不願意,而且這個世界上因爲瘋牛病在美國爆發的因素,英國首先禁止了美國牛肉的進口,導致了這一場貿易戰範圍變大。

這一次貿易戰是歐共體先開始的,歐共體率先出臺了採購商品的禁令,隨後美國便實行了貿易制裁,目前看來雙方互不退讓,就是不知道會不會像是從前那樣,最後互相加一輪關稅就結束。

艾倫威爾遜認爲,其實在這個問題上,西歐可以在蘇聯解決,蘇聯存在廣大的黑土地,只不過非要經營大而全的體系,和自由世界全方位的對抗,導致只能放棄一些產業的投入,農業和輕工業就屬於被放棄的一部分。

這是何苦呢,蘇聯又不是某大國有十億人口,雖然也是世界前三人口大國,但和前兩個是沒法相比,大而全的工業體系只會讓本國人力捉襟見肘。

其實這也是目前蘇聯境內一部分的俄羅斯人想法,甩開一些其他民族的拖累,新的國家體制將會優化國家的經濟,俄羅斯也不用補貼其他加盟共和國了,只不過現在有這種想法的俄羅斯人,絕對不會想到俄羅斯連烏克蘭和白俄羅斯都丟了,甩開包袱變成了自己大出血。

只要蘇聯願意向英國投降,給出貿易結算使用英鎊結算的好處,艾倫威爾遜就敢接受蘇聯的投降,順勢建立起來以英國爲核心的世界貿易組織。

膽子他一直是有的,只不過還要看蘇聯內部的鬥爭結果。

千言萬語一句話,要看他本人加註的對象是不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要是面對契丹人輸了,一切都沒用。

至於地圖頭那種千年不遇的人才,在艾倫威爾遜的眼中早已經是一個政治殭屍了,無非就是什麼時候倒下,倒下是肯定的,無非就是倒下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艾倫威爾遜彷彿從來沒有這麼神清氣爽過,樂呵呵的送別新任港督和著名愛國華僑上飛機,虎虎生風的回到了白廳,繼續自己等待退休的日子,看着撒切爾夫人,爲了歐洲貨幣一體化爭吵,爲了歐洲禁止美國牛肉聲援,這並不矛盾,有合流有鬥爭纔是國家關係的主流。

這一天第九搜維多利亞女王級航空母艦宣佈服役,國防大臣親自到場祝賀,同時約翰內斯堡的高級專員發來信息,曼德拉的事情不是不能談。

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體系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五百八十五章 美軍沒問題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險也是機遇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沒禮貌的蘇聯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時代的灰燼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四百零三章 我的朋友麥卡錫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防備又合作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發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偷家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
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九百一十一章 殖民者回來了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1647章 東芝事件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二十五章 還得找蒙巴頓第六百四十五章 無兄弟不馬來亞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伊朗人質危機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新的體系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奇微赴任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溫暖的邁阿密海灘第五百八十五章 美軍沒問題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二百二十六章 危險也是機遇第九百四十一章 關鍵的問題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沒禮貌的蘇聯人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打斷別人的腿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千零八十章 維護外交大臣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五百一十六章 要有儀式感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鑽石同志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時代的灰燼第七百六十五章 幫法國義不容辭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二十三章 安達曼羣島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六百八十九章 你怎麼回來了?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1586章 星球大戰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二十章 殖民者的友誼第七百七十四章 鸚鵡螺號核潛艇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七百九十九章 捆綁北非法軍第四百零三章 我的朋友麥卡錫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新政開端第四百一十六章 紐芬蘭總泄密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任命港督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防備又合作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發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戰後重建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七百章 赫本回來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偷家第七百三十七章 帕梅拉的邀請第1608章 首相的看中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東京奧運會第八百零八章 第五大糧商第1561章 和平誘餌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