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

“我笑那美國無謀,蘇聯少智!”英屬印度有市場有需求,德國英佔區有工業基礎,英國本土又有工業基礎又有定價權,甚至英國也可以說是有錢,英美資本本來就是互相流通的,只是作爲一個國家來講,英國現在欠了很多外債,不代表英國的企業就很窮。

英屬印度就恰恰相反,民間是窮的尿褲子,但是英屬印度的財政並不算太差。

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戰後的大英帝國掙脫泥潭的動作已經開始了第一步。

從公佈大建計劃之後,幾乎英屬印度的報紙上每天都是好消息,這和英國本土的報紙上英屬印度的形象截然相反。

英屬印度的報紙對大建工程頗多讚譽,而英國本土的報紙則強調於,英國都到了這個時候,還懷着仁慈之心,照顧這些都不知道自己在活着的乞丐。

在英國本土的公民眼中,這個大建計劃英國是吃虧的,都要虧得快坐公交了。

變化不僅僅出現在英屬印度,同樣出現在英屬馬來亞,甚至整個東南亞。

歸根究底,東南亞固然利益不小,但比起大陸,無疑是一些邊緣角落,新科世界霸主美利堅合衆國,正在苦心調停東亞的事情,這些邊緣角落和一個近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國相比,根本就是雞肋。

大頭美利堅合衆國已經準備拿下了,自然顧不上英法兩個過氣霸主,在一些犄角旮旯折騰,等把正事辦好了,再對付兩個抱團取暖的老牌帝國主義也不遲。

正事一定不能拖,不然那頭緊挨着的貪婪北極熊,說不定就會安耐不住寂寞的心。

在艾倫威爾遜看來,這就是難得的喘息機會,六十八萬投降的日本南方軍士兵,就是目前最好的勞動力,通過馬來亞傳回來的消息,接受投降的英軍士兵同樣對日軍士兵的表現感到驚訝,簡直和投降之前判若兩人。

艾倫威爾遜在給馬來亞的電報當中,也提到了這種表現,一旦頭面人物接受了現實,日本人就如同綿陽一般溫順,現在是同時開始建設英屬馬來亞的計劃了,這些免費的勞動力不用白不用。

“工程不要嫌多,我相信勤勞的日本士兵,一定能把對英屬殖民地造成的破壞彌補回來,可以通過任命華人爲管理者,制衡日本人,要強調戰爭時期,日軍隊華人犯下的罪行。”

其實無非就是大英版的以夷制夷,這種手段有點歷史沉澱的國家都會用,近三百年來,大英帝國不但使用過,還用的非常好。

艾倫威爾遜在英屬印度就在用這招,不然和穆盟的領導人阿里真納喝茶做什麼。

在給倫敦的電報當中,艾倫威爾遜表示出來了樂觀的態度,在電報當中寫道,“如果我們英國也有核武器的話,根本不用看美國和蘇聯的臉色,可惜,現在仍然不得不陪着笑臉,三百年來大英帝國什麼時候受過這種氣?”

看起來這只是一個在外務工人員的牢騷,但是也可以算是代表了一部分的看法。

就算是沒人注意到這種牢騷,也不代表倫敦就對目前的情況聽之任之,沒搶和有槍不用完全是兩種概念,戰爭剛結束的大英帝國,還沒有做美國跟屁蟲的心理準備。

艾德禮首相幾乎在經濟振興計劃還沒有正式開始的時候,就把從美國回來的英國科學家召集起來,牽頭秘密成立了英國原子能委員會,在極爲困難的情況下,重新啓動了合金管計劃,一定要讓英國掌握自己的核武器。

就在這個時候,連帶着德國和英屬印度的兩翼齊飛,帶動本土的計劃已經展開。讓艾德禮首相推進合金管計劃的決心更足了。

金錢的支持還是目前最大的瓶頸,艾德禮只希望英國本土能夠儘早結束配給制。

這同樣也是艾倫威爾遜工作的目標,畢竟本土的公民,是沒有印度人這麼強大的忍耐力的。

英國本土在一月份的大事,其實是關於聯合國的第一次大會,大會在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召開,有五十一個國家出席。

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一個決議,主要關注點是:和平使用原子能和消除原子能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月十七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英國倫敦第一次舉行會議,通過了安理會議事規則。

在倫敦的第一次聯合國大會,原子能武器佔據了討論的很大份額,而與此同時,參加聯合國大會的主要強國,暗中無時不刻不在努力,違反關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決議。

在聯合國大會的英國代表,不知道艾德禮首相已經親自牽頭組建了原子能委員會,同樣發言的蘇聯代表,也不知道蘇聯在內務部長貝利亞的親自關照下,集中力量研製核彈,不同政治結構、毫無相同點的國家,在同時努力打破美國的核壟斷。

至於關於和平利用原子能議程,說是這麼說,一些場面話不會動搖兩國的決心。

首任聯合國秘書長特里格韋·哈爾夫丹·賴伊,是挪威工黨的政治家,作爲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上任,一方面挪威本身是西方的一部分,另外一個方面賴伊本人出身工黨,對蘇聯革命具有同情態度,也同時被英國和蘇聯接受。

這樣在英國支持,美國和蘇聯都不反對的情況下,特里格韋·哈爾夫丹·賴伊成功成爲聯合國的首任秘書長。

不過,賴伊倒也不是全部傾向都得到英國的認可,因爲聯合國的首任秘書長,對荷屬東印度羣島的傾向,令荷蘭非常不滿。

英屬印度這邊的情況就簡單多了,那就是大建,同時從官面文章當中無懈可擊的新文化運動也已經被提出,從書面文章當中是毫無問題的,全部都是講文明懂禮貌的中性詞,看起來就像是要對不良的衛生習慣進行一些勸導工作。

根本就沒人把這種書面文章當回事,這是因爲英屬印度最高法院,纔剛剛開始推進屬於司法官員的那一份,很多調查還在進行當中,現在還不到大動干戈的時候。

艾倫威爾遜還聯繫了英屬錫蘭和英屬緬甸的專員,其實一般情況下,英屬錫蘭和英屬緬甸都是被英屬印度所管理的,當然這個前提是英屬印度還存在。

而在法理上英屬錫蘭從來都和英屬印度沒有關係,英屬緬甸雖然併入過英屬印度,現在卻早已經分離出去了。能夠歸現在的英屬印度管理,但絕對不能被獨立後的印度管理。

艾倫威爾遜和唐納德麥克林聯繫,自然是希望印度的新文化運動,看看能不能在英屬錫蘭也搞一搞,畢竟英屬錫蘭並不是沒有印度教徒。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既然英屬印度的印度教寺廟有聖女,英屬錫蘭的印度教寺廟也應該有。

而且這還可以爭取錫蘭佛教徒的支持,現在的錫蘭後來的斯里蘭卡,在佛教當中的地位其實非常高,從歷史角度來說是南傳佛教的大本營。

如果沒有斯里蘭卡存在,東南亞的緬甸、泰國佛教很可能都沒有很大的影響力。這個在次大陸邊上的小國,在東南亞佛教傳播上有着巨大的作用。

印度教和佛教在次大陸的歷史當中,出現過敵對和並存的時期。從早期的婆羅門教到印度教的轉化過程當中,印度教也從佛教吸收了不少教義,平等思想除外。

最終在次大陸重新死灰復燃,把一度佔據優勢的佛教從次大陸排擠掉,並且宣稱佛陀是溼婆神的其中一個化身。

雖說印度教徒那種佛教只是印度教的一種形態的說法,從來沒有被各國的佛教徒廣泛接受,艾倫威爾遜還是覺得兩個宗教還是明確一下區別比較好。

在這個時候需要有人捅破窗戶紙,省的印度獨立之後,其他國家的佛教徒被迷惑。那麼作爲南傳佛教的大本營錫蘭的態度就至關重要了。

英國在把錫蘭變爲英屬錫蘭的時候,曾經承諾尊重佛教的地位。目前錫蘭還是佛教徒佔據多數,艾倫威爾遜覺得,可以藉助這一次對陋習宣戰的運動,讓錫蘭排斥印度教的影響力。

正在對新文化運動進行緊鑼密鼓準備的艾倫威爾遜,被巴倫爵士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表示可以先準備,但要等到合適的時候再實施。

“爵士,爲什麼?出現了什麼事情。”艾倫威爾遜一聽就知道,什麼事情都不會無緣無故出現的,難道巴倫爵士被施壓了,消息走漏?

“我們的頂頭上司,印度事務大臣佩西克-勞倫斯爵士,帶着一支內閣使團,接受了艾德禮首相的命令,準備來到英屬印度考察,確定對英屬印度的態度。在這個時間段當中,我本人認爲應該儘可能的保持英屬印度的穩定。”

巴倫爵士微微額首道,“大臣一定會接見尼赫魯、真納那些人的,如果你的新文化運動在這個時間實施,會令大臣非常不開心。”

“他們什麼時候到?”艾倫威爾遜面露思索詢問道。

“下個月!”巴倫爵士擡起手腕看了一眼時間,平視着艾倫威爾遜給出了答案。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印度鐵娘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七百二十五章 煩惱的日本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二百零七章 進步最重要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公投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供水系統國有化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警惕獨立浪潮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國跟進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1741章 進擊的沙皇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1705章 戰略轉進第七十章 漢堡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六百八十五章 啓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印度鐵娘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任命北方專員第七百二十五章 煩惱的日本人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夕陽產業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互秀肌肉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1724章 內訌的徵兆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洛克菲勒的決定第二百零七章 進步最重要第四百五十章 準備公投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供水系統國有化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代人的美元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警惕獨立浪潮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文化強國戰略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大臣樂開花第六十八章 印度糧倉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石油禁運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由軍官組織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一百零一章 工黨誤國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不針對第三方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罰款福特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破窗效應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1547章 阿拉伯盟主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七百五十章 帝國主義兄弟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國跟進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1713章 亂有亂的辦法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英印軍演第二百四十二章 甘地宣佈絕食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1741章 進擊的沙皇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假裝不知情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1705章 戰略轉進第七十章 漢堡第六百三十九章 我會建堵牆第六百八十五章 啓程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1700章 要調轉槍口?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五十二章 秘密見面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四百七十二章 海外資產委員會第1656章 利用團結工會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貨幣戰爭前兆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比如阿富汗第三百五十七章 奉旨賣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