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章 阿里汗到來

對此艾倫威爾遜當然是開心的,誰不願意和有錢人做朋友呢。而且出於馬來亞政局的考慮,這裡也需要一個實力強大的君主存在。

首先阿里汗已經經過一次英軍撤退帶來的變故,幾百年的海得拉巴就這麼被印度吞併了。如果相似的選擇再出現一次,阿里汗絕對不希望英軍再從馬來亞撤退。

所以這個沙巴州未來的君主,一定是鐵桿的親英派,阿里汗的到來會讓馬來亞的親英份子佔據壓倒性的優勢,阿里汗的財富更會讓他本人,對英國的殖民統治幫助巨大。

有這麼一個沙巴蘇丹的幫助,他相信自己對馬來亞的改造一定會得到很大助力。

想到這艾倫威爾遜不由得跳起來,心裡因爲柏林危機的陰霾也減輕不少。有的時候壞心情就是需要好消息來中和一下。

至於龍騎兵姐妹的事情,艾倫威爾遜心裡已經決定,會找一個合適的時機開誠佈公的詢問,付出過感情的女人,他不能夠採取太強硬的態度。如果龍騎兵姐妹否認是間諜,他可能最後也會選擇相信。

心情大好之下,在港督返回香江之後,艾倫威爾遜選擇去視察沙撈越的鋼鐵集團。

鋼鐵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最最基本的,鋼鐵具有性能和成本的平衡。考慮到這種平衡,鋼鐵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幾乎就是唯一的選擇。

各國無不以鋼鐵產量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這自然有其中的道理。

英國本土的鋼鐵潛力增長已經不大,就算是澳大利亞優質鐵礦的補充,也不能改變歷史趨勢。而馬來亞距離澳大利亞不遠,光是運輸成本就有巨大的優勢。

任何工業都是用水大戶,鋼鐵自然也不例外,東馬的水資源其實在西邊的馬來半島之上。更別說還有可靠性的考慮。

其實艾倫威爾遜並不貪婪,他已經爲英屬馬來亞制定了一個絕對合適的目標模板,而且理論上絕對不算不可接受,他決定把沙撈越的鋼鐵產量目標,設置爲唐山。

他覺得這個目標不過分,畢竟唐山的鋼鐵產業從業人員也就是六十萬人。東馬的人口不多,但是六十萬從業人員還是不成問題的。

一旦這個目標最終實現,艾倫威爾遜就可以在澳大利亞的支持下,讓沙撈越起飛。

“埃德爾,今年的鋼鐵產量應該達到四百萬噸。五年內最好追上本土,至於更遠的事情以後在說。”艾倫威爾的對着陪同的東馬專員埃德爾,商量能否實現在五年內鋼鐵產量追上英國本土的目標。

“專員,會不會心急了一些,銷路問題怎麼解決?”埃德爾皺着眉頭問出心中的疑惑。

“這你不用擔心!”艾倫威爾遜呵呵一笑,關於英屬非洲的各殖民地首府,全部納入地產興邦計劃,埃德爾並非是專員,並不是非常瞭解。

如果埃德爾知道自己的頂頭上司,根本不是要對標本土,還是要對標唐山。估計也?也沒什麼,一個英國人怎麼可能知道唐山是什麼地方。

一般人怎麼會想到,一個市的鋼鐵產量能夠和一個大國相提並論?

不過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既然唐山能夠以六十萬鋼鐵從業工人,弄出來上億的鋼鐵產能,艾倫威爾遜覺得,沙撈越鋼鐵產業抹個零,就定在一億噸這個目標應該是不過分。

艾倫威爾遜在沙撈越王宮,對沙撈越的鋼鐵發展做出了重要指示,其核心思想是對於沙撈越來講,鋼鐵產業是納稅大戶和就業大戶,在穩增長、穩就業的情況下,集中發展大型鋼鐵企業,是對於當地發展的最優選擇。擴大產能,地區集中地提高,生產成本下降。

從長期角度來講,鋼鐵行業有着不可替代性。在現階段,任何人無法找到一個元素能夠和鋼鐵進行對等替代。所以,從長期行業角度來講,鋼鐵行業有其發展的特性。但是隻有創新意識,不斷提高產品質量的企業才能生存。

在更大的意義上,鋼鐵發展的良好態勢,也有助於帝國特惠制的穩固,增加大英帝國和其他強國對等談判的資本。

現在的有利情況是,澳大利亞鐵礦的生產已經逐步走上正軌。澳大利亞政府對英國以及下轄屬地的鋼鐵禁令已經取消,有助於沙撈越的鋼鐵產業發展。

對此埃德爾以及以下的公務員,紛紛表示一定領會頂頭上司的精神,爲建設大英帝國的事業添磚加瓦,深切落實白廳的會議精神,真抓實幹,讓大英帝國迎來高速發展。

“沒有鋼鐵的現代生活是無法想象的。生活中我們習以爲常的東西,從房子、橋樑、汽車、飛機到家電,不是由鋼鐵製成的,就是藉助鋼鐵生產出來的。而鐵礦石又是鍊鋼的核心原材料,我們有澳大利亞的幫助,是沒有理由失敗的。”

艾倫威爾遜說到這掃視了下屬們一眼,“相信在海外工作的同事們,不會再你們身上失望,我們都相信,大家都是可靠的人。”

聽到了下屬們在可靠性上面的保證,艾倫威爾遜輕微的點頭,之所以把鋼鐵產業放在啥沙撈越,而不是放在人口更多的馬來半島,根本原因是整個英屬馬來亞的煤炭資源,百分之八十都在沙撈越。

從資源就近這個原則來說,把鋼鐵產業放在沙撈越是理所當然的。現在煤鐵兩項資源都齊備了,如果要是無法達到產能,那真的會令人非常失望。

挖煤鍊鋼需要汽車運輸吧?這對英國的汽車產業也是一個利好,可以促進英國汽車產業的就業,以英屬非洲各大殖民地的地產興邦爲基礎,以英屬馬來亞爲中間的加工環節,最終會促進本土高端產業的需求。

可以說對於當今的英國而言,這是一個最優選項。英國其實從來沒有對某個殖民地進行產業佈局,哪怕是英屬印度也沒有,英屬印度的工業只是滿足於印度的一些基本需求。

英國從前的帝國特惠制,本質上本土生產工業品,從殖民地收入原材料,很籠統的一種方式,而沒有一個掌握在手中的工業基地。本來一戰之前是美國擔任這個角色,但美國經過一戰就已經不馴服了。

現階段馬來亞不需要什麼多麼高明的發展步驟,粗放式發展就能解決很大的問題。把鋼鐵和紡織業搞好了,積累個幾年時間,再開始進行加工業,一點一點的打造進出口體系。基本上不會比日本差多少。

當然這個過程,殖民政府的必要監督絕對不能放鬆,每一個商人都是天然的買辦。如果沒有監督的力量,絕大多數的商人都只會在很基礎的工業打轉,不會想着把資金投入到風險更大的重工業。

“民主政治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我們絕對不能允許,不可靠的人混在同事們當中。”艾倫威爾遜把剛剛從港督那學習的說法,用自己的話重說了一遍。

表示馬來亞的穩定發展,要警惕自由主義氾濫,但更要防止民主政治思想的迷惑。只有將兩個方面的好處結合起來,才能把馬來亞打造成帝國公務員可以信賴的海外基地。

現在不用關注美國,美國連應對柏林危機都反應不過來的根本原因,在於遠東戰事未歇,正對着上甘嶺狂轟濫炸呢。等到這一輪戰鬥結束了,美國纔有空關注其他方向。

日子就在艾倫威爾遜勤勞的工作當中一點點過去,十月底他在從這個狀態中走出來。

因爲光榮的沙巴蘇丹阿里汗,在檳城登陸,來到了他的好朋友艾倫威爾遜治下的英屬馬來亞。艾倫威爾遜馬上從吉隆坡行政公署出來,迎接阿里汗的到來。

有時候他都覺得,阿里汗這一生絕對充滿了傳奇色彩,基本的人生軌跡是,從一個英國殖民地做君主之後,又換了一個英國殖民地做君主。

兩人見面之後,阿里汗非常開心,幾乎就是迫不及待想要看一看自己的新領地。

“艾倫,見到你真是很高興,而且見到你本人,令我安心多了。如果是你在管理英屬馬來亞,我相信這裡一定會發展的很好。”阿里汗這一天的笑容比過去一年都要多,說話簡直情真意切,對着艾倫威爾遜不斷誇獎。

“尊敬的蘇丹,我們之間的關係還用說麼。”艾倫威爾遜同樣十分上道,小心翼翼的提及,“可能英屬馬來亞的發展,需要一個財力雄厚的仁慈君主來幫忙。”

“這個財力雄厚的仁慈君主,現在已經到了。”阿里汗當仁不讓的點頭道,“我會讓領地的臣民都富裕起來,這樣纔有助於時間長久。”

“天長地久纔是權力。”艾倫威爾遜深以爲然的點頭,隨後詢問,“你來這裡,尼赫魯會不會有所察覺?他會不會發出什麼抗議?”

“不要提這個討厭的人,我希望他未來栽一個跟頭。”阿里汗臉色晴轉多雲道。

“我相信一定會的。”艾倫威爾遜真心實意,對此深信不疑。

第四百九十五章 影帝演技威爾遜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九百五十八章 可恥的抄襲者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自盟友的背刺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倫第四百六十三章 工賊里根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印度鐵娘子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六百一十九章 給美國遞刀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美國後院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七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衛的聖誕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
第四百九十五章 影帝演技威爾遜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六百九十四章 倫敦改建計劃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二百一十一章 重要的是貨幣第九百五十八章 可恥的抄襲者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大選中的美國第八百六十二章 女人才能打敗女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友情會消失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章 就像是美國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三百零七章 偉大的前首相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三百三十八掌 我們的總督第二百五十七章 美國客人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1745章 問鼎之路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二百二十八章 願者上鉤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七十一章 帶頭作用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友邦驚異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蒙巴頓退休第五百七十五章 當頭一棒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美國出重拳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四百五十三章 不屈鬥士卡斯特羅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三十二章 無中生友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來自盟友的背刺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里根要動真格第四百三十章 有聲有色的開始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倫第四百六十三章 工賊里根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印度鐵娘子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1618章 休克療法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六百一十九章 給美國遞刀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七百五十八章 尷尬的法國人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美國後院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七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九百八十六章 阿諾德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一千零七十章 狐疑的法國人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赫斯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九百七十五章 慶典和陰謀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衛的聖誕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