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

除非尼赫魯能夠找到更加強大的思想,壓住兩大宗教的不睦,不然印巴分治就是定局。

當然這個前提是,阿里真納平安無事的情況下!

歷史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這是一個很宏觀的問題,艾倫威爾遜一個凡夫俗子是不能解答的,不過卻可以進行一些戰術修改。

現在真納還是真納,而他對面的艾倫威爾遜現在就是尼赫魯,尼赫魯就是艾倫威爾遜。

阿里真納對分治以後的謀劃,可以通過艾倫威爾遜的回答,判斷出來是否具有可行性。

在阿里真納提出的第一點,也就是明確分治之後,艾倫威爾遜非常誠懇的給予了回答,“一旦印度和巴基斯坦成爲了兩個國家,一定會反目成仇。英屬印度的存在只是壓住了兩個宗教的仇恨,平心而論,我個人認爲印度教是世界上最落後的宗教。但分治之後,憑藉巴基斯坦的力量,絕對頂不住印度的進攻的,人口差太遠了。”

艾倫威爾遜可以找到無數例子,但最熟悉還是中國歷史,類似印度對巴基斯坦的碾壓的歷史,就是世界還沒有工業革命的時候,我大清和準格爾帝國的戰爭。

要是光看地圖,清朝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的版圖,一半的面積都曾經被準格爾帝國統治過,光看地圖絕對的勢均力敵纔對。

事實上在一短時間之內,也確實是勢均力敵,碰到英國之前的最大敗仗和通泊之戰,清軍陣亡一萬人,這是面對歐洲人之前,清軍最大的慘敗。

不要看陣亡人數不多,但實際上是清朝建立之後第一個能陣亡萬人的戰鬥了。

能夠把在東亞範圍內打誰都像大小孩的清軍幹掉一萬人,證明了準格爾帝國的戰鬥力。

可清朝有龐大的人力儲備,旗人不夠就換漢人,準格爾死的可都是蒙古人。越往後準格爾越不是清軍的對手。

“縱觀歷史,印度教徒的戰鬥力,沒有艾倫先生說的中國人那樣強大。”阿里真納表示用東亞的例子,概括次大陸並不合適。

“我應該代表中國人謝謝你。”艾倫威爾遜很認真的開口,至少人家比國大黨那些人誠實,“不過麼,道理是一樣的,不要提印度教徒是你們人口的數倍,資源的優勢真納先生也應該有所瞭解,還有工業規模,可以說任何能夠用指標衡量的,國大黨都佔據優勢。當然了,弱國喜歡吹文化,文化這種分不出高低的東西,可以閉着眼睛無視客觀規律。”

“要不要,我把總督府的資源儲備和工業產能分佈,給真納先生看看?”

阿里真納默然不語,他心裡清楚,歷史上印度教徒羸弱的過往,充其量只能給和平教徒一個心理優勢,但在各方面的碾壓的數據之下,幾乎是沒有作用的。

這就表明穆盟的領袖承認,如果分治成功,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優勢是碾壓性的。

能夠承認己方弱勢,就可以繼續談,隨後就是幾個火藥桶的問題了。

艾倫威爾遜也沒提海得拉巴和其他土邦,就單獨把克什米爾拿出來問道,“克什米爾百分之九十的人口是和平教徒,但大君是印度教徒,巴基斯坦如何看待。”

“獨立或者併入巴基斯坦,不論怎麼看,尊重民意克什米爾都不應該是印度的一部分。”阿里真納想了一下,然後給出了果斷的回答。

“可惜那時尼赫魯的家鄉。”艾倫威爾遜愛莫能助的搖頭道,“如果真納先生覺得國大黨能夠講道理,現在應該和國大黨共同呼籲英國人離開纔對。這裡面出了什麼問題呢?肯定是有些問題,不然真納先生不會退出國大黨的。”

“反正我是尼赫魯,肯定不會放棄自己家鄉的!”此話一出,把阿里真納想要反駁的話堵在喉嚨裡,國大黨是什麼作風,阿里真納本來就非常瞭解。

隨後艾倫威爾遜又表示一旦開戰,新生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肯定會因爲戰爭成爲敵國。往後的時間當中會在軍事上不斷投入,因爲印度的底子比巴基斯坦強大許多,長期軍備競賽下,巴基斯坦會頂不住。

“艾倫先生,是讓我放棄獨立建國的訴求?”阿里真納面色不善的反問,懷疑艾倫威爾遜是爲國大黨做說客的。

“當然不是,但是這麼重大事情,總要從最壞的角度考慮嘛。”艾倫威爾遜矢口否認了阿里真納的猜測,國大黨太摳,如果拿出一定的黃金,至少要比阿里汗給的多,他本人倒是不介意做一次說客,反正肯定會失敗。

他只是過來提醒,巴基斯坦最好先凝聚一下共識,做好打仗的準備。別到時候瞻前顧後,雖然這種提前提醒也只是聊勝於無,最多讓印度軍隊多死點人罷了。改變不了印巴兩國的國力差距,可誰讓艾倫威爾遜是一個熱心腸的人呢,不忍次大陸的人民掉坑,所以把坑挖的更大一些。

在國家走下坡路的時候,需要有人挺身而出,踩一腳油門,他就是這樣的人。

聽着艾倫威爾遜,一路從如何對待土邦,如何看待克什米爾,再到國大黨的立場和歷史,阿里真納不得不承認,艾倫威爾遜的話無比真實,扮演的尼赫魯,簡直就像真像是尼赫魯這麼討厭。

“如果是帕特爾在呢,他好像更加的強硬。”艾倫威爾遜話鋒一轉道,“甘地倒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他把聖人這個職業扮演的無懈可擊,可他沒有治國的能力。更多知識一個導師的作用。”

“帕特爾更加的令人討厭。”阿里真納沉默了一下,臉上閃過一絲厭惡。

“我原則上是希望巴基斯坦能夠平安無事的,不過這個希望不大,相信真納先生也能明白,如果你能夠心裡有一個面對戰爭的準備,也許結果會令人滿意的。”

挑撥離間的工作已經完成,艾倫威爾遜也就不打算在這裡多呆了,其實也不能算是挑撥離間,只是基於真實歷史的預防性反應,當然除了讓戰爭更加平衡之外,沒什麼大用罷了。

“克什米爾!”阿里真納甚至都不知道艾倫威爾遜什麼時候離開的,而是獨自坐在椅子上,思考着如何破局。

如果一個百分之九十都是和平教徒的地方,都無法爭取的話,對於新生的巴基斯坦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個恥辱,認真苦思冥想的阿里真納,甚至都忘記了詢問,爲什麼大英帝國不能把克什米爾直接劃給巴基斯坦。

印度總督府,晚上正在舉行一場歡送酒會,巴倫爵士組織總督府的工作人員,對韋維爾總督在英屬印度總督的崗位上,做出的傑出貢獻予以頌揚。

這一場酒會,艾倫威爾遜假公濟私,邀請費雯麗出席了,他知道國際影后本來有抑鬱症的毛病,喜歡這種場合。

實際上也是如此,自從來到了英屬印度之後,費雯麗的抑鬱症就好多了。尤其是認識了艾倫威爾遜之後,這個有求必應的專員助理,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從這一點來說,奧利弗都應該感謝艾倫威爾遜,是他讓費雯麗打開心扉,重新變得光彩照人。

“喜歡這種場合麼?薇薇安女士。”艾倫威爾遜帶着道貌岸然之色,以我們不熟的語氣詢問道,“這裡應該您比較熟悉的場合了。”

“來到英屬印度之後,真是少見這種場合了。總是忙的直不起腰!”費雯麗優雅的捏着酒杯,一雙媚眼瞟了艾倫威爾遜一下,一語雙關的道,“這就是英屬印度的上流社會吧?”

“到不能這麼說,我們秉承着謙卑之心,爲了帝國的利益服務,這種酒會是非常少見的。”艾倫威爾遜面色一怔,示意眼前的妖后不要太過分,注意場合。

在兩人說話的時候,韋維爾總督穿着軍裝上臺發表講話,大廳當中的公務員都停止交談靜聽,無非就是回顧了一下在英屬印度的工作歷程,以及表示戰爭中受過傷的身體,實在無法履行總督的義務,纔不得已提出辭呈。

在最後韋維爾總督,表達了對總督府上下的事務官感謝,隨後就是表達新總督馬上會赴任,在這段時間,英屬印度就交給你們了,諸如此類的話。

巴倫爵士隨後也發表講話,對韋維爾總督在戰爭時期的貢獻表達了敬佩。話術感人肺腑同時又無懈可擊,整個酒會上的公務員都面帶嚴肅,壓抑着心中的快樂,希望快點……是不捨總督大人的離開。

就在英屬印度進行到戀戀不捨階段的同時,在地中海艦隊服役的蒙巴頓將軍,則帶着興高采烈的心情收拾行囊,白廳的電報當中,肯定了他本人在做東南亞戰區司令時候的功績,並且表示可能會在近期對其進行授勳。

最後婉轉的表達了是否軍務繁忙,如果有時間的話,就回來把授勳的事情辦一下。

比起英屬印度的戀戀不捨,蒙巴頓幾乎立刻就回電錶示馬上回去,踏上了返回倫敦的旅途。

第三百四十五章 開門見喜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改組內閣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四百一十四章 波士頓客人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1758章 家庭和睦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八百五十八章 安卡拉條約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二百七十二章 訛詐昂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倫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六百三十章 柏林危機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1748章 聽天由命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補充補充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南北分治方案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五百一十八章 開羅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四十章 就辱法了怎麼樣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
第三百四十五章 開門見喜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改組內閣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二百七十四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二百三十四章 先救高種姓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八百六十七章 精簡又沒精簡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四百一十四章 波士頓客人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1758章 家庭和睦第六百九十八章 同舟共濟威爾遜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大英當自強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八百五十八章 安卡拉條約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九百六十五章 常務次長的重拳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二百七十二章 訛詐昂山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二百二十三章 巴基斯坦的艾倫第七百六十六章 到達西貢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六百三十章 柏林危機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1559章 存在艦隊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五百七十六章 花錢辦事阿里汗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中譯英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萬維網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應對總罷工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1607章 平息罷工的辦法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去而復返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艾倫在莫斯科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優柔寡斷的巴列維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1748章 聽天由命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不如種玉米第1578章 首腦會議和連任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補充補充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南北分治方案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1755章 我是保王黨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三百二十三章 兩難的選擇第四百五十二章 看望赫本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五百一十八章 開羅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五百零八章 抵達霍克森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四十章 就辱法了怎麼樣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