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

拿着英國糧食儲備改革草案的艾倫威爾遜,一邊恭喜艾登的連任,一邊恭維道,“這一份改革草案,堪稱天才之舉。從最樂觀的角度上考慮,英國最爲理想的情況,那就是什麼成本都不用出,還能大賺一筆。”

做常務次長的時候,艾倫威爾遜並不用對大臣畢恭畢敬,因爲他的前途掌握在內閣秘書長手中,大臣不能把他怎麼樣,當然他和大臣的配合也相當不錯。

但做內閣秘書長面對首相就完全不同了,首相是有權力把內給秘書長換掉的。

雖然一般不會這麼做,英國畢竟作爲判例法的起源之地,什麼都要講究一個先例。

“這一筆生意,對英國來說,可以促進在金融業的優勢,同時穩固英鎊價值。”雖然稍晚了一些,大選之後艾登才正式提出改革英國的糧食儲備制度。

但結果是好的,面對二百二十噸黃景,艾登不能無動於衷,事成之後,英國的黃金儲備將會奔着六千噸大關而去。

這個比例已經非常可以了,美國的黃金儲備是在緩慢下降的,美國的黃金儲備爲一萬四千噸,這些黃金支撐着佈雷斯頓森林體系。

當然艾倫威爾遜知道,要是越戰正式爆發,一萬四千噸黃金會在三年內跌破一萬噸,然後三年後的一九七一年,美國的黃金儲備會跌到八千噸,然後就是美國賴賬的時候了。

英國也可以到時候做一下準備,就算是不能把美元拉下馬,也可以某得一些利益。

不過內閣秘書長指的不是蘇聯的黃金這一項收益,糧食一旦缺少就會漲價。

根源不是蘇聯的一千萬噸糧食採購,而是艾登這一份糧食儲備改革。換句話說,英國本來是以糧食儲備改革,掩護收購糧食的舉動,和蘇聯人做買賣。

這樣的話,英國確實會得到兩百二十噸黃金,但也就僅此而已。

但這一份糧食儲備改革一旦實行,缺口就不僅僅是蘇聯的一千萬噸了。要加上英國本身百分之二十五的缺口,缺口將要達到兩千萬噸。

屆時,世界糧食市場將會暴漲,如果世界糧食出現百分之十的缺口會怎麼樣?答案不是會有百分之十的人餓死,而是這些人餓死的同時,價格會漲到剩下百分之九十的負擔的心理價位。

出現這個後果的話,英國囤積的糧食就值錢了,到時候轉手一賣,還能再賺一次錢。

作爲一個英國首相,艾登固然是見識到過英國在戰時的艱難時刻,但說實話,英國在戰時的艱難時刻,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碰到的艱難時刻相比,什麼都算不上。

如果在孟加拉大饑荒艾登親自去一趟印度,就知道糧食缺口出現百分之十會造成什麼後果了,可惜首相沒有這個經歷,無法預測英國就是做一筆生意,會導致什麼後果。

在一九六三年這個時間,某大國自顧不暇,有聲有色的大國也一樣。蘇聯都找上門求購了,除了美國之外,只有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兩個英聯邦國家,可以一次性解決千萬噸級別的需求。但艾倫威爾遜肯定下手比其他人快。

剩下的產糧區,就只有阿根廷了,世界上有三大黑土帶,但其實還有一個異化的黑土帶在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由於這裡位於南半球亞熱帶,沒有嚴寒而漫長的冬季。

植物枯死後無法依靠寒冷來長年累月的積累殘骸,溼熱的氣候導致土壤中含有較多的氧化鐵,使土壤呈現出明顯的紅色,因此這裡的土壤實際上不如黑土帶有養分。

如果日韓怕被美國訛詐,又嫌阿根廷太遠的話,東南亞其實也能解決一部分問題。

不過也不是很樂觀,因爲馬來亞作爲女總裁深耕的農業基地,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把周邊的東南亞國家折騰的夠嗆,這就像是美國的農業正常競爭,會讓墨西哥農民都破產一樣。

近些年,東南亞國家被馬來亞的糧食傾銷弄的,糧食種植面積都在下降。

總之,原本只是賣給蘇聯一千萬噸糧食,可能還不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再加上英國自己的糧食儲備改革的話,翻倍之後就可能會造成,對世界大環境不利的結果。

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新聞,佔據了英國輿論的頭條。

其實很難相信,這個時代的英國對蘇聯外交部長的訪問,竟然會報以極大的熱情。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蘇聯夠得到英國,威脅更加直觀一點。畢竟聯邦德國邊境的蘇軍,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

葛羅米柯的來意並不像是公報當中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確認,英國是否有能力,和蘇聯完成這一次的交易,以及如何付款。

倫敦交易所就是歐洲的黃金交易中心,這對英國來說沒有絲毫難度。

可能有生以來,艾登從來沒有這麼真心對待一個蘇聯人,表達出來如太陽般炙熱的友好,對於葛羅米柯的疑慮,尊敬的英國首相表示毫無問題。

此時此刻,有着非洲麪包籃支撐的南羅德西亞,白人居民正在相應宗主國的號召,急人之所急,爲英國的切身利益添磚加瓦。

南羅德西亞財政部長伊恩·史密斯,是這一舉動的堅決擁護者,他表示要花費掉最後一個英鎊,拿出最後一粒糧食,來完成本土的需求。

這幾乎就是一個妥妥的帝國忠犬風範,伊恩·史密斯還不惜財政壓力,用羅德西亞的預算從黑人部落當中購買糧食,爲此還準備從南非貸款……

哪怕是倫敦東區最貧窮的愛國者,也沒有這位南羅德西亞財政部長更加愛國。

伊恩·史密斯此舉,讓唯一保留南方通道的羅德西亞王室領地都極爲吃驚,格雷斯心想,自己是不是也應該表現一下,不然好像有些對不起王室領地的認證了。

馬來亞殖民地首府吉隆坡,高級專員理查德簽署行政令,禁止出口小麥。

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兩國,蒙巴頓集團的代表已經和政府談好了收購價格。兩國政府對此均無異議,血濃於水,願意幫助英國渡過難關。

仍然維持着世界最大規模遠洋船隊的英國,接到了倫敦政府的命令,前往開普敦港、伊麗莎白港、新加坡、珀斯、蒙特利爾,將採購的糧食運回本土。

“我們不能忽視一個可能,那就是可能引起一下國家的糧食缺口,進而導致物價上漲的一系列反應。但我相信四大糧商不會對此不滿,反而會很有興趣和親愛的你談談。”

珀斯蒙巴頓大廈總裁辦公室,帕米拉拿着電報,一字一頓的爲母親閱讀着來自倫敦的電報,“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剛剛離開倫敦,首相和對方溝通的非常愉快,蘇聯外交部長也非常認可,英國作爲世界大國在當今世界的獨特地位。”

“你的丈夫,艾倫威爾遜三月一日於倫敦……”

老牌帝國主義,正在殖民時代的尾巴,抓住爲數不多的機會,利益最大化。此時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英國,絕對沒有……

此時美國稍微注意一下英國的動向,就算不會看出來什麼,好歹也會有些心裡準備。

當然這個心理準備可能性也不大,英國想要有意瞞着美國的話,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蘇伊士運河戰爭。

美國之所以沒有關注英國的動向,完全是因爲肯尼迪在忙活一件在他看來爲美國好的事情,從一九五零年開始,美國的貿易逆差就開始出現了,進入六十年代貿易逆差佔據了大多數年份。

美國的黃金儲備是在緩慢下降的,長此以往佈雷斯頓森林體系必然無以爲繼。在拿騷協議上,肯尼迪以龐大的黃金儲備威脅艾登,要把英鎊打的一錢不值。

結果是艾登根本不在意他的威脅,表示美國是佈雷斯頓森林體系的受益國,這樣做無疑是美國自我解決自己的霸權,肯尼迪威脅了一個寂寞。

“林登,其實以白銀作爲儲備也一樣能夠穩定美元的價值。”肯尼迪在民主黨白銀黨人的影響下,這一天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肯尼迪不知道有人在澳大利亞挖出了銀礦,但美國本身就是產銀大國,事實上世界上幾個產銀大國都在美洲,以美國現在的國力,美國境內連同美洲的白銀,很容易就能控制住源頭,以此作爲佈雷斯頓森林體系的補充,美國貿易逆差帶來的黃金儲備下降,相信會得到極大的緩解。

“總統,白銀黨人雖然已經倡議了快一百年,但白銀的價值和黃金還是不能相比的。”林登·約翰遜一聽,表達了自己的悲觀,“既然做不到肯定有困難之處。”

“困難之處就在華爾街。”肯尼迪笑道,“你說是不是?我們不能片面的把白銀法案的成本都由國家來承擔,然後看着海量的白銀安安靜靜的躺在財政部。”

林登·約翰遜沒有接肯尼迪的話,似乎在思考或者在想着其他什麼事,最終點點頭,態度似乎是不置可否。

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1617章 雅科夫列夫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調動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諾骨牌理論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偷家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愛國王就是愛伊朗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八百八十八章 導彈競賽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二百八十五章 得加錢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七百一十八章 運河歸屬談判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1611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發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警惕獨立浪潮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四百七十七章 皇家海軍的未來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六百零四章 絕代雙驕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歐洲防務里程碑第1556章 擺明車馬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造船業新血液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投石問路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
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局面舊對手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1617章 雅科夫列夫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五百三十七章 海務大臣蒙巴頓第四百二十八章 盤外招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調動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七百二十二章 多米諾骨牌理論第二百五十六章 海蒂拉瑪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偷家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愛國王就是愛伊朗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石油危機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一千三百九十幾章 美國也幹了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八百八十八章 導彈競賽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七百九十四章 三連勝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二百八十五章 得加錢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二百九十九章 雙喜臨門第七百一十八章 運河歸屬談判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1611章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九百二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航天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二百五十三章 鼠疫可以爆發第九百二十四章 聖誕禮物第七百二十三章 人文關懷威爾遜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警惕獨立浪潮第1311章 芬蘭的重要性第四百七十七章 皇家海軍的未來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發展半導體第七百九十一章 軍事專家威爾遜第六百零四章 絕代雙驕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產房傳喜訊第六百八十七章 對印尼的謀劃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1710章 甘地的待遇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七百三十章 利益均沾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八百零九章 軍政暢通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歐洲防務里程碑第1556章 擺明車馬第八百六十五章 未來的常務次長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造船業新血液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八百八十章 旋轉門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1632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 錫金很有用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1642章 怎麼才三成?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激烈爭吵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投石問路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八百八十七章 敵人的洲際導彈第1567章 訪華和慶祝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一魚兩吃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