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

“爲何要嘲笑美國人,這似乎不利於團結。”同樣來到德國的謝菲爾德勳爵馬金斯,在本日會議結束之後,和艾倫威爾遜一起走出會議室,對這種行爲頗爲不解。

“我們說錯了麼?事實難道不是如此,現在遠東的美國第八集團軍,被一個只有九百萬人口才出現兩年的國家打的節節敗退?事情都出來,還不讓說了?”

艾倫威爾遜臉上掛着會心的笑容道,“我個人認爲表現出來對美國的一些懷疑,在談判當中有利無害,其實美國和蘇聯差不多,都是纔剛剛從世界大戰當中證明了國家實力,但這還沒有結束,這兩個國家還想要證明自己的獨一無二,是最好的那個。這一點蘇聯表現的更加明顯一點,而美國同樣存在這種心理,只不過表現的沒有蘇聯這麼明顯。既然美國和蘇聯都想要證明自己纔是領導世界的那個唯一,適當的懷疑反而是激發他們前進的動力。”

“你認爲這一場戰爭就是美國想要證明的一場戰爭。”馬金斯面帶疑惑,不敢相信的道,“這也太不可理喻了,證明了又有什麼意義?”

“雖然美國是英國的後代,但美國人畢竟不是英國人。我們是爲了利益打仗,美國當然也是,但不同的地方在於,美國打仗總是包裝他們自己是爲了正義。在加上蘇聯就在那看着,馬金斯,力是相互的。”

蘇聯是一個依靠思想凝聚出來的國家,面對這樣的國家,像是傳統的帝國主義列強比如英法,是絲毫不佔據道德優勢的。

當今的世界主要大國當中,只有美國算是形象還算是良好。

同時從國家硬件上,也只有美國能和蘇聯進行全方位的對抗。美國肯定在這個時間已經做好了對抗的準備,但就像力是相互的那句話說的那樣。

在這個對抗當中,美國不可避免的也要補上在思想上的劣勢。美國本來是一個做一個普通的民族國家的,但一場冷戰打下來之後,美國也變成了另外一個版本的蘇聯,同樣依靠自由大旗這種政治正確來維持向心力。

艾倫威爾遜覺得這就是一條不歸路,雖然最終冷戰是美國贏了,但美國付出的代價存在於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來的時候好好的,但回不去了。

美國已經不可能在重新變成一個民族國家了,對於當前的美國來說,一九五零年的美國人,如果能夠看見二十一世紀的美國,肯定會對美國變成那樣十分痛心。

反正艾倫威爾遜通過腦子裡的記憶,知道美國是十分想要在各國面前證明美國實力的。證明國家實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戰爭。

當今美國的實力確實有敢於冒險的本錢,美國全年的小麥產量是歐美所有國家的三分之一,黃金儲備爲二百五十億美元,這個比例佔到歐美的百分之七十,鋼產量全年高達八千八百萬噸,全年的工農業總產值是一千五百億美元,其總量也佔到了歐美全部總量的一半以上。

美國甚至在朝鮮戰爭失敗之後還不死心,專門又跑到越南再次試圖證明美國能打。

越南戰爭再次失敗,導致美國整個國家都出現了問題,沮喪蔓延全國,對美國夢都產生了懷疑,不少美國人都認爲美國最終肯定會輸給蘇聯。

當前的問題是美國過強了,艾倫威爾遜心裡發誓,如果美國真到了越戰失敗的那一天,英國一定會成爲最可靠的盟友。但現在讓美國人吃一點苦頭也好。

而且這是美國人自己主動的選擇,別人艾倫威爾遜不敢說,但五星上將麥天皇肯定是主動做出這種選擇的。

在艾倫威爾遜在德國,爭取合併佔領區過程中得到相對於英國的有利條件。返回本土鍍金的海務大臣蒙巴頓,也接到了皇家海軍太平洋艦隊,和美國太平洋艦隊商討聯合作戰的消息。

皇家海軍自從二戰結束之後,五年時間已經出售了不少戰艦,大到航空母艦戰列艦,小到驅逐艦掃雷艇,現在皇家海軍的總噸位只有二百一十萬噸。和美國海軍的實力已經相差很遠,但仍然是蘇聯法國和意大利海軍加起來的兩倍。

和美國的差距在於美國不像是英國因爲財政問題,凍結停產了原本的造艦計劃。還有就是美國在戰爭時期建造的軍艦,也不像英國很快就封存或者出售。

但就算是如此,太平洋艦隊仍然是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隊,和地中海艦隊都是大艦隊的配置,英屬馬來亞周邊還有荷蘭和葡萄牙、法國的海軍力量。

艾倫威爾遜不知道此時的麥天皇,是否已經想到了抄敵人後路,但覺得不會這麼早,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不要被趕下海纔對。

先好好經營釜山防禦圈纔是正經,在波恩的艾倫威爾遜,爲英國爭取利益主要有兩點,未來德國的首都必須在英佔區,英國控制的魯爾區是德國最重要的地方,總不能把首都放在美國控制的巴伐利亞吧?

另外一點就是要照顧法國人的情緒,以及德國周邊國家的感受。雖然戰前德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未必就很差。

但德國作爲一個戰敗國,被踩一腳是政治正確,戰爭已經結束五年,周邊國家經過了五年的政治正確,哪怕就算是之前對德國有好感,現在也被洗沒了。

所謂的周邊國家,當然也有蘇聯,艾倫威爾遜知道激怒蘇聯已經註定的了。但並不妨礙他用蘇聯來說事,證明英國的擔心有道理。

就如同之前拿着麥天皇一聲不吭去了詐騙島那件事做文章一樣,如法炮製沒什麼不行。

“我們倫敦認爲,如果美國能夠迅速扭轉局勢,擊敗入侵韓國的敵人。這樣才能對蘇聯形成震懾,歐洲的安全問題是英國最爲擔憂的事情。”

“不要忘記柏林還有我們的人,一旦不顧蘇聯的反對激怒蘇聯,那些人會不會成爲人質?”

艾倫威爾遜以顧全大局的心態,表示在遠東戰局不明朗,自由世界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在歐洲這邊不顧蘇聯反對建立排除蘇佔區的聯合政府,對當前的局勢有害無利。

這並非是艾倫威爾遜自作主張,北約和聯邦德國沒出現的後果已經顯現出來了。

在當前遠東已經爆發戰爭的情況下,艾德禮內閣當然不願意在歐洲這邊加一把火,把蘇聯的注意力從遠東吸引回來。

所以英國同意合併佔領區並且願意爲之努力,並不代表就支持聯邦德國馬上就出現。

艾倫威爾遜只不過是轉述本屆政府的意見給美國人,美國帶領自由世界擊退了入侵韓國的企圖,英國纔會同意讓聯邦德國出現,在此之前,佔領區可以合併,聯合政府的事情在說。

這是出於不要激化歐洲矛盾的考慮,非常的合情合理,除非美國準備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不然就算是華盛頓也不能在這件事上施壓。

艾倫威爾遜到了現在發現,北約和聯邦德國只不過晚出現了一年多,趕上朝鮮戰爭爆發,竟然能給英國帶來這麼大的迴旋餘地,果然英國的外交傳統沒有錯,就應該把水攪混。

對於這種解釋,美國代表也表示認可,“華盛頓也不希望在這個時候激化歐洲這邊的局勢,但是關於跨大西洋軍事同盟的事情,還需要英國的支持。畢竟美國出於維護世界和平的考慮,願意幫助歐洲抵抗蘇聯的威脅,但是如果沒有軍事同盟的存在,美國是沒有理由長期在歐洲駐軍的,公民們也會反對。”

“處在英美特殊關係的考慮上,我不會把這些話當做是威脅。”艾倫威爾遜聽了之後話鋒一轉道,“這件事還是涉及到了法國,相信你們也是知道的,法國纔是有陸軍傳統的國家。而不是英國,所以對法國的說服工作,對軍事同盟這件事就十分重要。”

德國當然更有陸軍傳統,不過現在德國是一個戰敗國,連一個政府都沒有。歷史上德國加入北約的時候朝鮮戰爭都結束了。

美國想要在歐洲尋找能在陸軍上和蘇聯對峙的國家,此時此刻只能爭取法國,沒有第二個選擇。事實也正是如此,北約的總部剛開始並不在布魯塞爾,而是法國首都巴黎。可見美國對法國倚重有多大。

後來北約總部成了布魯塞爾,那不是戴高樂上臺之後讓美國人滾蛋了嘛。

所以在北約成立這件事上,艾倫威爾遜的工作重點就是,讓美國儘量把在歐洲的軍事基地,設在法國,連同應該設置在英國的那部分也放在法國。

帕梅拉蒙巴頓正好在巴黎有人脈,關鍵時刻艾倫威爾遜總能表現出來胃不好,果斷就讓未婚妻試試能否,讓法國把伸向歐洲的觸手吸引過去。

反正戴高樂威望這麼大,法國人遲早會把戴高樂請出來,到時候再讓美國人滾蛋嘛,這樣英法兩國都能避免被美國滲透。人人都有優點的,甚至是法國。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倫的教導第1741章 進擊的沙皇第八百五十四章 統治者會議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一千零三章 一地雞毛的辯論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1684章 驅逐出境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五百五十九章 麥天皇的助攻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麥卡錫參選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五百五十一章 五國聯防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衛的聖誕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九百四十章 威爾遜爵士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1756章 貨到付款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權序曲第1601章 新思維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九百二十一章 麥卡錫的NASA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頓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降正義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大英需要的人才第四百八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辦事第一百九十九章 巴倫的教導第1741章 進擊的沙皇第八百五十四章 統治者會議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一千零三章 一地雞毛的辯論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九百零五章 先軍政策第1684章 驅逐出境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五百五十九章 麥天皇的助攻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掀桌子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五百四十二章 產業發展計劃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六百五十九章 尼日利亞國父第七百八十四章 丘吉爾辭職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四百三十二章 傑奎琳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七百六十九章 岳父救我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九百九十四章 解散議會第一百一十四章 本土決戰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間諜案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麥卡錫參選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五百五十一章 五國聯防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沙皇的安排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大衛的聖誕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新外交大臣第四百五十四章 重任在肩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葬禮和外交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榮譽和懲戒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九百四十章 威爾遜爵士第二百零五章 一切盡在掌控當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1756章 貨到付款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沙皇核彈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權序曲第1601章 新思維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一百七十四章 鐵娘子想進步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布熱津斯基助攻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我爲大英立過功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七十八章 聯合大閱兵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英鎊危機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一百四十一章 跨國通婚的徵兆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三十章 軍情六局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一百四十二章 衝破世俗的愛情第一百章 政客和公務員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機會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西貢見聞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援助在戰後到達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九百二十一章 麥卡錫的NASA第六百一十章 一拍即合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九百六十八章 囤積白銀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四十五章 失望的巴頓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降正義第九百五十五章 戴高樂上臺第五百三十四章 馬華公會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