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再補充補充

東印度羣島的問題是這一天會議的第一個重要議題,艾倫威爾遜闡述了分治計劃,以及荷蘭要正視澳大利亞的作用,分析了澳大利亞人的心理。

阿爾曼德則表示,荷蘭政府確實一直醞釀着分治計劃,一旦爪哇島局勢失控,荷蘭便將人口稀少的島嶼分割出來,恰好荷蘭政府也比較青睞於加裡曼丹島,至於荷屬新幾內亞,那從來都不和爪哇無關。

“哦,呵呵!抱歉,並不是在笑話荷蘭。我們都知道新幾內亞和爪哇島無關,但東印度羣島獨立必然會索取新幾內亞的主權。大家都知道我在英屬印度剛回來,你們知道印度人是怎麼看待印度的麼?那些印度本土的精英,要大英帝國在南亞所有的權益移交給印度,就包括對附近英屬殖民地的宗主權。”

艾倫威爾遜忍不住嘲諷道,“看來大英帝國近三百年來發動這麼多次戰爭,和包括你們國家在內的無數國家交戰,就是爲了建設一個強大的印度?我不說別的,東印度渠道本土的精英肯定也有這種貪心,他們不關心自己是不是統治了新幾內亞,因爲荷蘭統治了新幾內亞,所以以後新幾內亞,就必然是獨立後印尼的一部分。”

“他們怎麼不去搶?”一衆代表都憤憤不平,對這種貪得無厭的想法非常憤慨。

“尼諾,不僅僅是荷蘭的問題,你如果發一封電報去越南,就會發現越南當地的反抗者也是這麼想的,這一點也不難求證。”艾倫威爾遜看向尼諾貝特朗,隨後面色一肅道,“大英帝國在英屬印度面對的問題,法國會碰到,荷蘭也會碰到,這就是本次會議的目的。英國願意分享一些經驗教訓,防止列位的祖國犯下同樣的錯誤。畢竟殖民地體系涉及到我們在座的多數國家。”

如果說法國和荷蘭在什麼地方,比英國輕鬆的話,除了印度面積和人口過大之外。還殖民地反抗的領導人,沒有這麼難對付。

艾倫威爾遜並不是瞧不起印尼和越南的領導人,他們真的比不上尼赫魯。印度的力量比越南和印尼強很多沒錯,和一樣大英帝國也比法國和荷蘭強許多。

而且不同於印尼和越南,印度是一個原生態文明,歷史負擔很重,就如同很多王朝末年並不是沒有有識之士一樣,可最終那些有識之士什麼也做不了。

尼赫魯接手的印度,就相當於一個從來沒有改朝換代的文化國家,從婆羅門教開始出現的毛病,一直積累到現在。

甘地不過是一個想讓印度成爲大農場的聖人而已,尼赫魯從一開始就對大規模工業化有極強興趣,尼赫魯扛着甘地的反對,強力推行蘇聯模式的迅速的大規模的工業化,強調現代化和重工業,規劃大規模農業現代化,興修大規模農業灌溉設施。

尼赫魯認爲印度是一個獨立的,社會主義世俗的民主共和國,尼赫魯這個定義對印度影響深遠,他進行了對印度的一系列的構造。

包括印度的宗教自由,法律平等,廢除賤民制度,社會主義國有化,混合經濟,進口替代戰略,並且對鋼鐵,煤炭,電力這種國家戰略性行業進行保護和補貼。

印度本身級其分散,這和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中國是一個有着幾千年來的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真正有點難度的社會改革,也就是個宗法制,宗法制能和種姓制度相比麼?

對於印度的各大宗教,尼赫魯的評價是,“我不想以宗教爲避難所,我寧願冒着驚濤駭浪的風險。對於來世和死後的情形,我也不感興趣,今生的問題已經使我足夠忙了。傳統中國的觀點,基本上屬於道德層面,而不是宗教的,或者帶點宗教懷疑色彩,這種觀點對我很有吸引力。”

尼赫魯之所以一直容忍印共,主要也是因爲他判斷印共無法對國大黨形成衝擊。

“印共不瞭解農村,跟農村也很少聯繫,產業工人雖然重要,可是跟農民比,他們就得退讓一步,因爲印度今天的問題是農民問題,另外一方面,國大黨的工作人員廣泛散佈於農村中,在通常情況下,國大黨必然發展成爲一個廣泛的農民組織,農民在實現他們當前的目標後,很少是革命的,”

可尼赫魯對印度的認識這麼深刻,甚至就如同一箇中國人看印度的缺點那樣深刻,也改變不了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是一個各地自行其是的鬆散國家。

尼赫魯的自傳當中,有對印度根深蒂固缺點的充分認識,可印度的環境就是那樣。種姓制度存在了幾千年,有超過十分之一人口信仰另外一個宗教。如果不是巴基斯坦獨立,那就是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印度獨立這一仗,在歷史上尼赫魯帶着國大黨和大英帝國打了一個平手。

就算是現在艾倫威爾遜又多埋了不少地雷,但也不敢肯定就能把尼赫魯擺平。

說不定只是多讓尼赫魯辛苦幾年,最後一樣能夠讓印度成爲第三世界的領袖。

有時候艾倫威爾遜都想要上帝,用莫迪老仙把尼赫魯替換,這樣誰也不能阻止他把印度大卸八塊了,這個年代的尼赫魯,實在是過於難對付了一些。

至於後來阿爾曼德提及了荷蘭對當地反抗勢力的鎮壓,艾倫威爾遜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絕對不能說這些追求獨立的人是民族主義者。

艾倫威爾遜則催促最好是儘快,馬上讓荷蘭軍隊轉變想法,“不管是什麼種族,什麼信仰,荷蘭軍隊在鎮壓之後全部認定爲印尼共的反抗,我們絕對不承認民族主義者。只有蘇聯的跟班。如果定義爲民族主義者,美國人不會過多的反感。定義爲蘇聯的附庸就不一樣了。”

“我打一個比方,如果美國最終判斷印尼成爲蘇聯盟國的可能性不大,要求荷蘭讓東印度羣島獨立,讓印尼成爲一個國家。荷蘭怎麼辦?”

面對艾倫威爾遜的提問,阿爾曼德想了一下道,“如果我們不同意?”

“將荷蘭踢出本次的歐洲重建計劃之外。”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說道,“一旦美國威脅終止援助,荷蘭是鬆手還是不鬆手?所以處理一個,就扣上一個印尼共的帽子,荷屬東印尼的反抗者沒有民族主義者,全部說成是蘇聯的附庸,就算是造假,也要盯着印尼共造。何況印尼共本身就強大,也不算冤枉他們。”

見到阿德爾曼沉默,艾倫威爾遜歪着頭道,“這其實也是英國和法國面對的問題,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倒是不用過於激動,以你們兩國目前的政府狀態,援助不說完全沒有,也可以基本上說是沒有。”

“西班牙方面,目前墨西哥新總統上臺,一改之前的反美,而是集中力道攻擊西班牙。相信你們是一清二楚的。”艾倫威爾遜長嘆一聲道,“學美國嘛,美國現在想要接收英法兩國手中的世界秩序,墨西哥就有樣學樣,找上了西班牙,要做拉丁美洲西語世界的領導者,所以現在西班牙的處境,我們不是沒法理解,甚至感同身受。”

如果不是感同身受,還一個個自我感覺良好,這一次的會議就不會出現。

此時此刻,這些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的殖民國家報團取暖,艾倫威爾遜可真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簡直都不像是一個英國人,分別站在法比荷西葡各國的角度上,進行一對一的輔導。

對荷蘭表達要遠交近攻,聯絡澳大利亞,同時表面上擺出決不妥協的姿態,暗中將軍事力量之外的所有力量,集中於加裡曼丹島和荷屬新幾內亞,前者和英國共享加裡曼丹島,後者可以和澳大利益報團取暖。

對法國的軍事行動,則表示從最壞的角度考慮,趁着局勢還可控的時候,改變治下三國的行政規劃,分而治之,這都是從英屬印度上面得到的經驗。

隨後是和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的對話,兩國都是類軍政府的國家,這雖然國際環境比較差,但也不是沒有好處,比如兩國都可以實行長期計劃。

目前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主要集中在非洲,短時間內可保無恙,但遲早會被盯上的。如果現在制定一個長期計劃,等到真出事了還能保留一定的海外領土。

比如說遷徙人口,打着建設當地的名義,將黑人人口吸引到一個殖民地集中。到時候勢頭不對直接放任獨立,把本土移民和土生白人佔多數的殖民地保留下來,以海外省的名義存在。

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的代表聽沒聽進去,艾倫威爾遜不知道。他同樣不知道的是,聽得最認真的其實是法國代表尼諾貝特朗,這個時空的阿爾及利亞人,註定要更加勇敢的作戰才行。

艾倫威爾遜這個殖民地專家的人設立的很穩,太陽都下山了,各國代表還在洗耳恭聽。連內閣秘書諾曼布魯克都來了好幾次,首相還等着每日彙報呢。

“已經九點了,出於時間的關係,今天暫時就到這,各位朋友想回去好好想想。有什麼問題又想到了明天再談,我也回去想想,看看還有沒有什麼可以補充的。”

艾倫威爾遜終於意猶未盡的結束了殖民主義大家庭的會談,可讓周圍的翻譯鬆了一口氣,翻譯爲這個國家付出了太多,都口乾舌燥的。

第1555章 皇家海軍出擊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四百一十二章 作秀的總督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八百八十六章 布朗運動彈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六百零三章 全部釋放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英澳安全協議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撈越開發銀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星光璀璨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線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一百零九章 男孩降生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點都不意外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美國這大舔狗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海戰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五百一十一章 羨慕的法國貴族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
第1555章 皇家海軍出擊第二百零二章 有需要找艾倫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四百一十二章 作秀的總督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白銀法案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履行諾言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七百五十五章 日內瓦會議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蘇聯和法國第九百七十二章 甚至是法國第八百三十七章 世界第一鈾礦第八百八十六章 布朗運動彈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倫敦的召喚第六百零三章 全部釋放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印度必勝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英澳安全協議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玉米運動的後果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 母子團聚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羅德西亞來客第1717章 地圖頭的善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三邊結算系統第1310章 蘇聯商品展會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毫無波蘭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1589章 一盤大棋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二百五十一章 興奮的德里克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五百六十五章 沙撈越開發銀行第一百六十一章 圖靈第九百九十章 退出北約第1663章 單方面裁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星光璀璨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看守政府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線第四百一十九章 印度獨立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一百零九章 男孩降生第八百九十三章 圖靈團隊第六百四十章 麥卡錫凱旋而歸第五百零四章 北羅德西亞客人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我一點都不意外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美國這大舔狗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海戰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九百三十章 進擊的買辦第三百章 先分個贓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二十六章 調離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白廳和國防部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約成立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1540章 世紀婚禮第五百一十一章 羨慕的法國貴族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呼喚緬因號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