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

所謂事死如生,便是皇帝活着的時候什麼樣,死後也一樣要有什麼樣。活着的時候要有前朝後寢的宮殿,死後也一樣要有同樣的規制。活着的時候生活要奢華,到了地下生活也是不能差的。甚至有些皇帝,死的時候還要帶着大批的嬪妃殉葬。

現在到了這個不僅在未經歷過任何文化斷代,更沒有異族移風易俗的大齊朝。已經持續了上千年帝陵上下宮傳統,被徹底的改變。將本應幾百年後纔出現的皇陵建築規制,提前了這麼多年,不能不讓黃瓊有所懷疑。

只是懷疑歸懷疑,但眼下作爲後世子孫的黃瓊,自然不能對祖宗的做法進行任何的評價。中國曆朝歷代,大多數標榜的都是孝治天下。而這個所謂的孝,指的不是對父母盡孝,而是祖宗定下的規矩,是一分一毫都不能改變的。

哪怕是在不肖,把江山糟蹋得再不成樣子的後世子孫,至少在嘴上對待的這個所謂祖制,還是遵守的。祖宗留下的制度,哪怕在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但也絕對不能有任何質疑的。祖制對於後代來說,那便是鐵律一塊動不得的。

更何況,當年自己那位老祖宗願意怎麼修自己的陵墓,是他自己的事兒不是嗎?雖說黃瓊更多的好奇,是當年那位桂林郡王真正的身份,還有他是怎麼說服自己那位老祖宗,改變漢唐以來舊制的。自己那位老祖宗從他一系列的做法來看,可不是那種開拓進取的人。

況且這些皇陵雖說奢華依舊,但相比流傳下來漢唐時期皇陵定製,尤其是前唐依山爲陵。至少在工程量和耗費上,也大大的進行了縮減許多。這也算是減輕了民間百姓的負擔,整體上來說是一件好事。

隨着大行皇后梓宮進入殯宮之內的暫安奉殿,這間作爲暫安奉殿大門關閉。送殯的在京嬪妃、諸王、公主,脫下身上的孝袍焚化,也就等於黃瓊回到這個時代經歷的第一次帝后葬禮,也基本上到此結束了。

剩下的,便是等待皇帝的壽陵完工,或是地宮上下建築結束後。欽天監選一個黃道吉日,再將這位皇后葬入地宮。只不過從眼下天下大勢來看,這個等待還不知道需要持續多長時間,誰也不敢保證。

如果西北旱情持續下去,就算沒有引發什麼亂子。以如今朝廷歲入,在還要抽調大批錢糧賑災的情況之下。這座皇陵恢復施工的時日,恐怕也要一拖再拖。一旦西北大旱真的引發大亂,估計這座壽陵完工會更加的遙遙無期。

當然,也可以在方城、寶頂、地宮完成之後,先將這位大行皇后葬入。其餘的如祾恩殿、櫺星門、棱恩門一類的建築,慢慢施工再說。不過,這就要看皇帝的意思了,就不是自己該操心的事情了。

只是這次皇后的喪禮,雖說看起來平靜的完成,但真是的情況恐怕只有天知道。實際上京城中但凡嗅覺靈敏一些的人,都清楚的知道,這平靜的下面實則暗藏了許多的東西。眼前的平靜,恐怕只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兆。

至少就藩在距離京兆府近在咫尺的景王與端王,對無論是之前皇帝對他們進宮侍疾的要求,一再的找藉口推脫。還是後來在自己母親大行之時,對要求其進京弔唁,爲母親送行的要求,也一直都未給予理會。

現在大事已經基本完畢,很多人都知道,隨着皇后的梓宮進入殯宮那一刻,這朝中的天恐怕要變了。以皇帝的性格,對這二位不忠不孝的做法,能忍到現在估計已經是極致了。現在天氣已經入秋了,秋後算賬正是好時候。

在送殯回程的路上,除了各個嬪妃乘坐的馬車,在御林軍一部嚴密護送先行返回之外。其餘送殯的皇子、公主、王公顯貴,分別說是乘車、乘轎、乘馬返回。皇子與公主到好一些,相互之間平日裡尚且看不慣,這個時候更不會聚在一起閒談。

但隊伍內的大臣卻是明顯不那麼平靜了。或是兩個同僚擠在一頂轎子內,或是三兩個人乘坐一輛馬車,小聲不斷的在議論着什麼。雖說二十餘日的喪禮,又加上跋涉百餘里送殯,大家已經極度疲勞。可眼下對於這些大臣來說,心思都有些沉重。

而在從鞏義皇陵區返回之時,終於不用在步行百餘里返回的黃瓊,騎在馬上一邊跟隨隊伍緩慢的返程,一邊與被他從馬車裡面硬拽出來的永王聊天。而永王看着這位興致勃勃,打量着路兩側風景的九弟,也是大搖起頭。

從皇陵到京兆府沿途的風景,對於每年都要陪着皇帝,前來鞏義皇陵祭祖的永王來說,已經是熟悉的不能在熟悉,根本一點興趣都沒有。本就守了二十餘日靈,就算身體在健壯的人,也會有些疲憊的永王,原本只想在馬車之中休息一下,以便早一點恢復元氣。

可見到黃瓊興致勃勃,最終還是沒有乘馬車,而是選擇了陪黃瓊一起騎馬。至於太子,此時早已經帶着侍衛,不顧隨行的護靈使、尚書左丞的反對,一路騎馬先行趕回京兆府了。至於蜀王,人家自願留在殯宮,爲母親在守百天孝,誰也不能反對不是?

更何況蜀王這個決定,肯定取得皇帝的同意了,別人更不好插言。太子與蜀王這兩個大行皇后的嫡子不在,讓整個送殯的隊伍一下鬆懈了許多。所以黃瓊與永王並肩騎行,倒也沒有人有什麼意見。

甚至那位擔任護靈使,總領護送皇后梓宮到殯宮事物的尚書左丞大人。擔心這位好惹事的英王,再出什麼意外的事。還特別從護送梓宮出殯的三千御林軍中,抽調了一百騎兵保護這二位王爺。以免這位老兄亂跑,在搞出一些意外來。

之前這位王爺遇刺、重傷,牽連朝中多少人丟了烏紗帽?這位尚書左丞,可謂還是記憶猶新。對於這位王爺,可不敢有任何的大意。更何況,眼下這位王爺身邊,還有永王這位同樣好惹事的王爺。兩個惹事精一樣的王爺,如何讓這位尚書左丞放心?

派出的一百騎兵,與其說是保護這二位王爺,還不如說是看着這二位王爺別惹事。只要這二位王爺,路上別惹出什麼意外,消停到返回京兆府,自己也就可以交差了。想來有一百騎兵保護,估計也沒有那個不開眼的毛賊,敢主動上來惹這二位吧。

對於這位尚書左丞的心思,黃瓊和永王兩個人都沒有去理會。騎在馬上的兩個人,一路上看着兩面的風景,一面信口而談。雖說鞏義到洛陽一路,風景遠不如南面的中嶽嵩山壯觀,但也不算是沒有風景可看。

至於永王,雖說對這條熟悉得不能在熟悉的道路,感覺到實在有些無聊。但他也知道,自己這個九弟自出生以後,便一直坐着緊閉。十八年,永王都不知道,自己這個九弟是怎麼熬出來的。

一想想整天對着四面牆,什麼都做不了的日子,永王估計要是換了自己,估計不發瘋纔怪。而好不容易等到出宮,老爺子又搞出了那麼一手。他的整個府中,不是老爺子的人便是太子的人。

別說本就身份有些特殊的這個九弟,便是無論換了誰,都得老實的在府中繼續坐井觀天的日子,生怕引起自己父親和兄長的猜忌。老爺子倒還好一些,畢竟是親爹。可太子卻是眼睛裡面,揉不得一點沙子的主。看你不對,怎麼搞死你都不知道。

前些日子,趙王、嘉王以及豐城郡王的死,永王雖說不知道內情,但也知道自己這三位兄弟絕對不是正常死亡。即便是趙王病的時日,比那位大行皇后還長。可對於自己這位在黃瓊出宮之前,諸兄弟中唯一交好的趙王,究竟是不是病死的,永王還是看的很清楚。

儘管不知道究竟是誰做的手腳,但這位永王一向認爲太子應該是首選之人。所以,對於黃瓊之前在自己府中,老實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原因,永王不是一般的瞭解。可要是讓他去過那種生活,永王感覺到自己就算憋也憋瘋了。

騎在馬上,看着身邊的黃瓊,永王也不禁搖頭自己這位兄弟,也真的夠命運多舛的了。好不容易出一次門,只是去京城近郊,還遇到了人刺殺。不僅自己身負重傷,還折損了身邊唯一可信的人。

這次跟隨爲大行皇后送殯的隊伍來鞏義,估計是他自降生以來,還是第一次見到京兆府外的風景吧。自己雖說疲憊了一些,可好賴也算這個傢伙,眼下唯一的好兄弟。既然他有這個閒心,自己這次也就捨命陪君子吧。

雖說永王決定捨命陪君子,可這麼一路上就這麼走着,也一向不是他的風格。待所有送殯人之中,僅有的兩個騎馬的人,等到與後邊那些行動遲緩的轎子和馬車,漸漸拉來距離之後。永王纔沒話找話湊到黃瓊身邊道:“我說兄弟,這幾日我才見到靜妃幾面。”

“好傢伙,這氣場,實在是太那啥了。別說我這個不成材的哥哥,剛一見面的時連大氣都不敢出。便是太子與蜀王,要不是強撐着,估計站都站不住了。再看看那些經歷過當年之事的大臣,那個不是被嚇的跪倒在哪兒?”

“那氣場,即便是大行皇后都遠不如。咱哥倆說句良心話,大行皇后跟靜妃一比,都成了一個滿身小家子氣,唯唯諾諾的嬪妃了。至於那位德妃,更成了一個地道的潑婦。真不知道,這些年你小子是怎麼在靜妃手中熬出來的。”

“靜妃一看便是要求極高,做事要麼不做,要做便一定要做到最好的那種人。在這種母親手中,你小子這些年的日子,恐怕不好過吧。你那個外表看似圓滑,實則性格極強的性格,也靜妃一手教出來的吧。現在想想,真不知道你有靜妃這樣一個母親,究竟是福還是禍。”

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第二個看不透的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是我做的第七百九十六章 苦情戲?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七百四十四章動情的女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四十章 隱憂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星辰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六百三十三章 更需要的是將相和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二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二百四十六章 心理戰術第七百八十二章 後續可能的麻煩第五百七十六章 練出來就給你做親軍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二百四十一章 相信我一次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一百四十九章 計劃周密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五百二十二章 我只是通知你們第六百三十五章 本王親自做這個誘餌第七百九十九章 三年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八百一十六章 就是你們的下場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八十九章 要一手羊腿一手大棒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商之權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五百章 夾帶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七百九十一章 是你自己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
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第二個看不透的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二百六十一章 是我做的第七百九十六章 苦情戲?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七百四十四章動情的女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四十章 隱憂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星辰變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六百三十三章 更需要的是將相和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二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二百四十六章 心理戰術第七百八十二章 後續可能的麻煩第五百七十六章 練出來就給你做親軍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二百四十一章 相信我一次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格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七百九十八章 放我們離開吧第一百四十九章 計劃周密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七十三章 往事如煙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五百二十二章 我只是通知你們第六百三十五章 本王親自做這個誘餌第七百九十九章 三年第四百六十章 根基不穩、地動山搖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八百一十六章 就是你們的下場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五百二十七章 段錦的眼光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八十九章 要一手羊腿一手大棒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是無情之人第九百章 出乎意料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商之權第七百二十二章 盟旗制度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七百五十三章 二蘿的轉變第八百二十二章 文和更恰當一些第五百章 夾帶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七十七章 說的已經夠多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們不是一路人第七百九十一章 是你自己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