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

這段時日之內,鄭道遠會同西京禮部,先後拿出了幾套方案,不是那些吐蕃貴族不滿意,就是黃瓊不滿意。整個會同館這段時間之內,幾乎每日都爆發爭吵。尤其是那些要分封自己兄弟的貴族,對這一點極其不滿意。要求朝廷,還是要儘量遵守吐蕃,長子爲官的習慣。

最爲關鍵的是,這幫吐蕃貴族裡面,居然發現了一個所謂贊普後人。這位贊普的後人,因爲朝廷封爵的貴族裡面,沒有他名字而一直在暗中興風作浪。雖說這個時候,因爲原本強大吐蕃王朝早已經土崩瓦解。贊普後人,早就沒有人當回事了,他這個贊普後人只是一個擺設。

只不過是白教專門從西域找回來,用來擴充自己的勢力罷了。但這個人卻是相當狡猾,知道自己勢力難以對抗白教,所以之前一直都在忍耐,獲得了此次進京的名額。原本他還想着趁着朝廷推行盟旗制度,想方設法建立自己的勢力。卻沒有想到,白教壓根就沒有給他上報。

白教找到他,並將他立起來只是爲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罷了,絕度不是真心實意的要擁立他。如今目標已經實現,便直接將他踹到了一邊。不僅沒有將他名字上報,甚至始終還在變相壓制他。因爲白教知道,如果讓這個傢伙勢力擴大,對白教來說未必真的是好事。

宣揚佛法,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傀儡,而不是一個一心想要復辟吐蕃王朝的野心家。有了這個覺悟,白教那裡還會真的上報他的名字?只不過這個傢伙很聰明,在得知白教沒有上報自己封爵,也不肯讓他設立王旗後,便一直暗中搗鬼。挑動那些吐蕃貴族,以種種理由挑刺。

原本鄭道遠在發現這個傢伙,暗中大勢搗鬼之後,徵得白教同意想要直接抓他。但黃瓊卻考慮,眼下贊普嫡系後人雖說在吐蕃腹地,已經是四分五裂。但卻依舊有很大的影響力,至少當做傀儡還是很多吐蕃大貴族需要的。將這個人現在殺了簡單,但不利於招降吐蕃腹地。

最終,黃瓊還是答應給他封號,並讓他單獨自立一旗。不過有個先決條件,他不得立王旗,不得在青塘內部招降納叛。其他旗有投奔他的,必須在第一時間之內送回。帳下旗丁不得超過三百。旗下帳幕不得超過兩千,但只許在青海湖周邊固定耕作青稞,不得放牧牛羊馬匹。

作爲回報,朝廷免除他旗賦稅和徭役。每年只需他貢青稞酒二百壇,吐蕃地毯和羊氈各二百捆。即便他將旗下所有土地,都開墾成青稞地,朝廷也不徵收一文錢的稅。不過雖說不允許他們放牧,但允許他們製作吐蕃貴族,使用各種手工藝品出售,尤其是製作精良吐蕃地毯。

而紅白二教的那兩位高僧,也一再輪番進宮說法。說白了,就是拼命指責對方非鄭重佛門弟子,自己所信奉的教派纔是真正佛門弟子。說白了就是使勁的抹黑對方,以便大勢的擡高自己。以便儘可能的壓縮,對方在青塘吐蕃諸部內部,設置喇嘛旗的數量,減少對方影響力。

但若是他再繼續暗中搗鬼,阻攔朝廷推行盟旗制度。到時候別說他的旗設置吹了,他們全家的腦袋能不能保住還兩說。在利誘與威脅雙重而下的情況之下,在實際上除了爵位、單獨立一旗,以及全家人腦袋搬家之外,已經沒有第三種選擇的形勢之下,這位老兄痛快的低頭。

相對於那些吐蕃貴族,在會同館內的爭吵。所謂贊普後人不斷在暗中掣肘之外。紅白二教那二位,則直接吵到了黃瓊面前。整日裡面,都以講經說法爲由,遞摺子要求面見太子。搞得並不信佛,更不信他們那一套密宗理論,甚至內心多少有些反感的黃瓊,幾乎是煩不勝煩。

爲了儘可能的說服朝廷支持自己,這兩教像是相互比試一樣。紅教剛宣佈接受朝廷轉世測籤制度,白教便宣佈遵守中土佛門教規,不在允許自己教中僧人娶妻生子。緊接着,紅教也宣佈約束門下弟子,不在娶妻納妾。如若非要娶妻,則需要返回家中,該作爲居家修行居士。

白教這邊剛剛說服青塘吐蕃諸部,接受朝廷冊封的爵位。那邊紅教便請旨,希望朝廷能夠冊封吐蕃腹地諸王國。面對二教的相互爭吵,以及不約而同逼着朝廷表態的架勢,黃瓊在與兵部和禮部商議後,決定公開冊封二教。黃瓊以朝廷的名義,冊封二教掌教爲活佛稱號。

活佛稱號由二教各自世襲,但承襲下一任活佛者必須由朝廷公開冊封,並授予印信後方可坐牀。分別冊封二教下屬大寺廟住持,以法師、法王、佛子等稱號。二教的掌教,由目前的上代指定傳承方式,一律以轉世方式傳承。並由朝廷派出大員採取測籤方式,決定最後人選。

對於選定的掌教人選,一律由朝廷頒發印信。未經朝廷准許和冊封,掌教人選不得冠以朝廷封號,不視爲真正掌教,朝廷將視其爲謀逆之人。一旦發現,並將嚴懲不貸。不過讓西京諸大員有些不解的是,這位儲君爲什麼強行指定這兩個活佛的稱號?名字還那麼的古怪?

那個什麼額爾德尼還好些,可賴,這個字在漢語之中,並不是什麼好話。但這位太子爺堅持,而那兩位高僧聽到這兩個古怪的封號,非但不排斥,自己反倒是興高采烈的,二部的尚書也就不好說什麼了?他們真不知道,這名字裡面帶這麼一個字,又什麼好值得慶賀的?

封號定下來,至於下一步的事情便好做的多了。紅教與白教,分別在青塘吐蕃三部,各設置喇嘛旗一個,由朝廷指定其分別跟隨那個旗遊牧。二教在青塘吐蕃諸部修建寺廟,朝廷給予部分資助。朝廷准許紅教擴大傳教範圍,但紅教要允許,白教在吐蕃腹地自由的進行傳教。

今後白教在雪域高原諸國傳教,紅教不得以任何手段阻攔和限制。至於二教今後的發展,黃瓊的態度很堅決,那就看二教各自的能力。如果紅教依舊如眼下這般,不允許白教在吐蕃腹地傳教。那麼朝廷將視其帶來的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後果,進行一系列的制裁手段。

進行諸如停發對紅教的供奉,撤銷對紅教諸位高僧的封號,甚至有可能不批准其轉世坐牀的處罰。白教也同樣,如果對紅教在青塘地區傳播,進行干擾與阻攔,將同樣受到朝廷的處罰。黃瓊甚至逼迫二教當場起誓,無論對教義的解讀和理解如何的不同,只許口頭進行爭執。

不允許鼓動信徒刀兵相見,更不允許各喇嘛旗,除了一百旗丁之外,組建自己的武裝。旗下所屬帳幕,一旦定格永不許擴充。如果有其他旗的牧民,跑到各喇嘛旗下,要同樣及時的送還。一旦藏匿逃人,朝廷將削減其供奉。但對青塘諸旗出家爲僧之信徒,朝廷卻不限制。

黃瓊也要求二教對信仰自己教義的吐蕃諸部,進行一定的約束,不得反叛朝廷。如果二教旗下,有吐蕃部族反叛,朝廷將會對二教實施連坐。黃瓊這麼一番操作下來,二教雖說相對以往要受到諸多的限制。但也可謂是皆大歡喜,都認爲自己對方勢力範圍,打下了不小釘子。

要知道,原來白教的勢力,雖說在青塘吐蕃諸部佔據絕對優勢,但因爲紅教的阻攔,卻根本過不了唐古拉大雪山。如今紅教答應開放高原腹地,允許白教傳教,這就意味着自己打開了通往吐蕃內部大門。而紅教也是一樣,紅教原在青塘吐蕃內部,勢力幾乎寥寥無幾。

寺廟更是隻有兩座,影響力比興起於青塘的白教可差得太遠了。如今在青塘吐蕃取得與白教相等地位,今後那就機會多多了。雖說有一定的限制,可對於急於在對方影響範圍,擴大自己影響的二教來說,只要朝廷不限制阪依佛門的弟子規模,其他的那點控制不算什麼。

二教都很是心滿意足,剩下的那些青塘吐蕃貴族就好弄了。在二教幾位大德高僧勸說之下,經過一個月的爭吵、妥協,最終這個盟旗制度還是建立了起來。青塘吐蕃三部,共冊封加奉恩輔國公、鎮國公十七人,不加奉恩二字公二十九人。其餘將軍、中尉,共計九十三人。

三部之中,共計設盟九個、旗六十三個。其中喇嘛旗十二個,另外加封那位流落在青塘吐蕃諸部,原吐蕃贊普直系後人,俸祿等級在奉恩與不奉恩國公之間的奉恩公一名,奉恩將軍兩名。併爲單獨設立一旗,准許其在日月山與青海湖之間耕種,自招旗民不得超過兩千帳。

諸旗噶倫大部分爲國公,少部分爲將軍。噶倫下面設立噶倫同知、左右佐領,臺吉等官員,分別負責旗內的民政、軍務。諸旗詳細遊牧區域,則因爲還需要樞密院與兵部,派出重臣去青海另行劃分。眼下新春將至,黃瓊打算此事待來年春暖花開之後,由鄭道遠負責牽頭此事。

同時,朝廷設置在西京的國子監,爲青塘吐蕃諸部每年提供六十個名額。這些世家子,每年讀書的費用,一律由朝廷負擔。並且朝廷准許青塘吐蕃世家子弟,通過讀書科舉出來做官。即便沒有通過會試,但取得舉人身份的,一樣可以按照漢地同樣標準,准許參與舉人選官。

至於吐蕃腹地那些大大小小的王國,則冊封了郡王五,國公十一名。但所有的郡王與國公,一律不加奉恩二字。其俸祿,按照青塘吐蕃諸部遞減。反正那些郡王與國公,本身就是大奴隸主、大貴族,供奉寺廟時銀錢都肯大把的花出去,想必誰也不稀罕朝廷的那點俸祿。

除了遊牧在祁連山脈六穀部,組建了七個由西京兵部直轄千戶所,頭人分別委任世襲官職之外。其餘吐蕃諸部來京的族長與頭人,可謂是皆大歡喜。在最終完成冊封當日,黃瓊在兩儀殿大宴來京吐蕃諸部頭人、族長,並親自與諸頭人、族長,按照吐蕃習俗擊掌起誓。

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九百零八章 落井下石的老爺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二百五十九章 陰謀的味道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十八章 你也是能忍的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八十九章 要一手羊腿一手大棒第五百九十章 我不是聖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問做的合格嗎?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三百九十章 殺人滅口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八百五十六章 真的那麼重口味?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八百七十二章 斷了念想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三百九十四章 沉住氣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九十章 結盟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
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九百零八章 落井下石的老爺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二百五十九章 陰謀的味道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十八章 你也是能忍的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驚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五百七十四章 投鼠忌器第三百五十三章 他做的孽我來還第二百四十章 活的不行死的也行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三百二十五章 桂林郡王府第四百八十五章 什麼都做不了第八十九章 要一手羊腿一手大棒第五百九十章 我不是聖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自問做的合格嗎?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五百二十三章 她還能活下去嗎?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三百九十章 殺人滅口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八百五十六章 真的那麼重口味?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八百七十二章 斷了念想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三百九十四章 沉住氣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一百三十二章 不會享受的黃瓊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一百五十三章 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第七百六十五章上船容易下船難第五百零五章 打得疼了才記得住第九十章 結盟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六百三十一章 爭執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二百五十一章 範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