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

不管這兩個傢伙眼下的平靜之中,究竟是在憋着什麼壞水,調劉虎回來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以劉虎眼睛裡不揉沙子的性格,一身橫練的少林功夫。在加上段錦的眼光,段錦與吳紫玉的聰慧與智謀,司徒喚霜的機靈,何瑤的縝密心思,府中的安全大致上就應該沒有問題。

倒不是黃瓊此即將爲國出征之際,還念念不忘家中的雞毛蒜皮。心中將家事放在國事之前,將小家放在大家之前。而是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一屋不掃,又何以掃天下?自己出徵在外,家不安頓好。若是後院起火,自己在前面又如何能安心平叛?

在給劉虎的手令寫完之後,黃瓊沒有做任何的耽擱。在第一時間,便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往鄭州。只是在信送走後想起吳紫玉,黃瓊微微嘆息一聲,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情況之下,自己終究還是負了玉姐。劉虎這一回來,自己與她在想見面就不方便了。

原本黃瓊想要將吳紫玉找來親熱一會,但想起老爺子已經下了聖旨,讓兵部尚書、樞密使,來自己府中談隴右平叛事宜。那幾位老大人恐怕這會子便要到了,自己這個時候拋開正事,去與吳紫玉親熱,豈不成了北齊那位小憐玉體橫陳夜,以報周師入晉陽的後主了嗎?

本朝國號也是齊,與那個高氏創建的北齊,雖說不是一脈同宗,可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個國號。自己可不能與那個齊後主學,別千百年之後,讓人將自己與齊後主並列,再弄出一個什麼以齊爲國號的昏君榜。眼下還是以國事爲重罷。至於親熱,也只能等到晚上再說了。

黃瓊猜的沒有錯,就在他剛打消去找吳紫玉親熱的念頭,還不到一盞茶的時分。幾位大人,便已經急匆匆的趕了過來。其實此次調的兵都是西京大營兵,京城這邊只需要出相關調兵手續便可以了。重點是兩點,一協調糧草運輸補給的事情,二是選出指揮作戰的副使。

調兵手續,因爲老爺子在黃瓊臨走前已經下了聖旨。所以兵部與樞密院,這二位在來英王府之前,便已經履行的差不多了。調兵的聖旨,已經八百里加急發往了西都長安。現在最關鍵的是,是副使的選調,這纔是此次平叛的重中之重。

一隻獅子帶着的一羣狼,能打敗一隻狼帶着的一羣獅子。將爲兵之膽、兵乃將之魂,在好的兵也得要分人統帥。決戰疆場,大軍的統帥能力究竟如何至關重要。一個好的將領,能將一羣弱雞帶成一羣雄獅。一個戰場上胡亂瞎指揮的將領,給他再好的軍隊,也只能是浪費。

正像是黃瓊雖說參與了虎牢關之戰,但至今他仍然不認爲,自己有那個能力,去指揮五百人的軍隊去作戰。所以,他纔對此次負責具體軍務的這個副使,人選如此的慎重。因爲在他看來,那個拓跋繼遷敢於起兵造反,至少能力上要比鄭州自己那個草包表哥,高不知裡許。

他能短短數日之內,便將一盤散沙一樣的党項人,集合到了一起並席捲整個寧夏府,足以說明此人的能力很強。面對着這麼一個極可能音響、狡詐,集於一身的對手。在黃瓊看來,這個負責具體指揮作戰的,制置副使選擇上一頂要慎之又慎。

看着坐在自己面前,正在老神在在喝着茶水的樞密使,黃瓊哪怕是此刻心中,已經有了默認人選,但還是決定讓他先主動推薦一個人。樞密院是掌管全國軍務的,四大營、西京大營歸其直管。作爲已經任職五年的樞密使,對於各級武官的能力,他應該是清楚的。

對於黃瓊的要求,這位樞密使倒也沒有含糊。直接推薦了銳建營都指揮使賀元鋒。此人前年,才從西京大營前軍左營都指揮使任上,調到銳建營任都指揮使的。此人過去在邊軍待了整整十年,是從隴右邊軍任上成長起來的。從一個夥長一點點走到今日,三品大員地位的。

最關鍵的是,他還在定遠州邊軍,整整任職七年四品防禦使,對寧夏府地理民情都相當熟悉。此人曾經在定遠州任上,配屬那位現在已經丟了腦袋的,河南路前任金節度使深入北遼腹地。而且身爲前鋒的他,深入北遼腹地之後,一路都是爲大軍開路。

那位金節度能在那次深入北遼腹地,取得那麼大的戰果,此人可謂居功至偉,甚至可以說居功至半。此人尤擅利用騎兵機動設伏,需要的時候也能打硬仗。那位金節度北伐那次,最關鍵的那一戰,就是此人帶着三千鐵騎,率先沖垮了北遼萬餘騎兵,才取得最後的大勝。

雖說那一戰,北遼真正的精銳皮室軍都被遼帝帶着,正在燕山府外與守軍僵持。那萬餘北遼騎兵,只是匆忙集結起來遊牧部族青壯。但敢於以三千騎兵,迎戰無論是人數,還是對地理熟悉程度遠超過自己的敵人,就足以說明此人,到了戰場之上是那種敢打敢拼的人。

儘管此人年紀略微大了一些,但不過五十多歲的年紀,也可謂算是正當年。只是此人唯一的缺點,是沒有做過主帥。雖說這些年,大戰、惡戰打了許多,渾身上下傷痕累累。可其在到了四品之後,不是做前鋒便是做副職。在定遠州做防禦使的時,統帶的也不過兩千邊軍。

統帥全局經驗略差一些,可能是此人最大的不足。不過,這就要看黃瓊這個節制兩路,文武官員的統帥怎麼用了。畢竟你這個制置大使,纔是真正統籌全局的人。其實這位樞密使,真正想推薦的是眼下出任山西節度使,正在忙於山西路平叛的那位何大人,那纔是真正老將。

只是山西平叛,雖說大局已經不差。可畢竟離着真正收口,還差上一些火候。而臨陣換將,又是兵家大忌,所以他退而求其次,推薦了這位年近六旬的老將。年紀雖說大了一些,可不管怎麼說,也算是身經百戰。又是在寧夏府屬下定遠州,成長起來的武官,優勢很明顯。

聽到樞密使提出的這個人,黃瓊微微一愣。這個高元鋒不是別人,正是母親當初交給自己的那份名單之中,自己外公眼下還留在軍中不多,確切說還在帶兵的當年舊部之一。這個人雖說不是自己原定的人選,可從此人的經歷來看,卻是比自己的原定人選更加的合適。

不過,此人雖說是外公的舊部,可未必對自己是真的服氣。人心是無時無刻都在變化的,誰能保證此人一直留在軍中,雖說升遷上也受了一點影響,但作爲一個平民出身的將領,實際上升職也不算慢的他,走到今天會不會靠着出賣一些東西或是人?

至於自己選擇此人,老爺子會不會擔心,自己與當年的淮陽舊部又聯繫上,黃瓊現在倒是不在怎麼太看重。老爺子現在既然已經做出了,關於某些事情的決斷。再來懷疑這些只能說明他很無聊。就算老爺子在多疑,在這件事情自然有母親幫着安撫。

想到這裡,出於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思。黃瓊雖說在心中,對這個人選也很認可,但是多少還是有些猶豫。只不過黃瓊的猶豫,還是相當短暫的。考慮到此次隴右平叛的特殊性,黃瓊最終還是點了點頭,當即便在書案上,寫下了一封調人的手諭。

讓樞密使、兵部尚書現場附名之後,聯名發往駐紮在新安的銳建營。要求這位高都指揮使,立即趕回京師。派人將這封調令送走。而黃瓊直接下手諭調人的做法,哪怕都知道這位英王如此做,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權。但在座的這幾位大員,卻是依舊咂舌不已。

從廢太子被立爲儲君開始,到廢太子最終被廢掉儲君之位。這多少年了,廢太子連軍權的一點邊都沒有碰到過。只要哪怕是稍有接觸,皇帝輕則一頓訓斥,重則要禁足數日。而眼下這位英王,調動一個正三品武官,卻是隻下了一個手諭,幾乎可以說不是一般輕描淡寫的很。

而對於除了自己身邊侍衛之外,就連一個從七品武官都不得接觸的廢太子來說。這樣的權利,從來都是可望而不可得。這樣的權利,曾經是廢太子夢寐以求多少年,都不可得,也從未得到過。當初的廢太子,別說調動一個從三品武官,就是調動一個八品武官的權利都沒有。

哪怕是調動一個文官,正四品以上也是要請旨的。更別提,如今皇帝每日批閱的奏摺。除了樞密院、殿前司,少量兵部與吏部的摺子之外,幾乎大部分都是面前這位英王代筆的。過去皇帝接見朝中外放,進京面聖或是調任京官的外地官員的事情,如今也是這位英王代爲。

別說州府一級的官員,便是安撫使這一級,都是這位英王代爲接見。他們甚至聽說,皇帝原本將接見調任節度使、兵馬使,邊軍防禦大使這些武官,這種以前別說其他皇子,便是太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打算一併甩手給這位英王。只是這位英王死活不答應,纔算是作罷。

眼下這位英王,與皇帝唯一的區別,只是沒有權利撤換三省六部的幾位相爺,六部尚書、御史臺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學士,以及正副樞密使,殿前司的幾位都指揮使,這樣的一品大員罷了。而等這位英王此次平叛回來,誰知道皇帝又會授予多少權利?

自從當初始皇帝肇基以來,歷朝歷代除了那些已經架空自己老子的太子,比如玄武門事變後的唐太宗之外,又有哪朝哪代的太子,被皇帝授予過如此大的權利。更別提,眼下這位雖說有了儲君的名義與榮耀,卻還沒有儲君名分,如今還只是一個親王封號的英王。

按照目前皇帝對這位英王的放權速度來看,搞不好這位英王自隴右平叛回朝,只要不打了大敗仗,恐怕轉爲正式儲君也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想到這裡,這幾位原本就知道這位英王不好糊弄,自進入英王府之後,態度就很恭敬的大員,態度更是恭敬了許多。

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八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後宮干政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二十四章 與父親的第一次交流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五百零六章 別負了她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六章 心理戰術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他們配嗎?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九十四章 京娘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三百九十五章 果然是詐死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二百零九章 看不懂的諸將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二百零一章 自己究竟是什麼人?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七百四十三章 觸動很大第二百四十一章 相信我一次第八百八十三章 爲霜兒的謀劃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七十一章 皇帝派去的災星第八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後宮干政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九章 彎轉的有點大第八百八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八百二十一章 提前移交?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二十四章 與父親的第一次交流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一百三十七章 怒火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二百四十二章 範刀的感受第五百零六章 別負了她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八百六十五章 關鍵在用人上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六章 心理戰術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七百三十四章 他們配嗎?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九十四章 京娘第四百二十七章 禽獸不如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三百九十五章 果然是詐死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六百四十八章 城破第六百零一章 何家讓步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二百零九章 看不懂的諸將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二百零一章 自己究竟是什麼人?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八百二十章 胸懷的問題第一百七十二章 皇陵之惑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五百四十八章 無道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八百二十六章 重中之重第四百一十八章 前因後果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七百四十三章 觸動很大第二百四十一章 相信我一次第八百八十三章 爲霜兒的謀劃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八百二十三章 不過是琉璃蛋子罷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