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等待

此人未必會感激自己,更不要說對自己服氣。畢竟去年他被貶到廣南西路,任一個州通判從源頭來說,自己可謂是始作俑者。一時之間,黃瓊陷入兩難的境地。他雖說承認此人的確是派去寧夏府,做這件事的最佳人選。可也正像範劍說的那樣,此人是一把雙刃劍。

用得好了,是殺敵的利器。可若是用不好,自己同樣也會被刺得血淋淋。關鍵是,自己在隴右需要的是一個棋子。此人個性極強,別看太子眼下已經被廢,可未必會改投自己。自己雖不用他感激自己起復之恩,可問題是若是此人到了寧夏府後不聽話,那自己就適得其反了。

看着黃瓊,有些陰晴不定的臉色,範劍沉吟了一下之後,開口道:“王爺,其實此人被貶至永州,看似王爺是幕後操縱者,可根治實則卻是在前太子身上。他撈錢是爲了前太子,但事發後太子卻並未保他。若是太子真的鐵了心保他,就算皇上處罰也不至於如此之重。”

“此人是一個聰明人,他應該清楚當初自己爲何走到如此地步。就算過去沒有想清楚,但想必在永州這一年也足夠他清醒了。太子當初的作爲讓他寒心,如果王爺此時能夠出手,雖說要費上一些功夫,但將此人拽過來應該沒有問題。而且此人,更應該知道什麼叫做識時務。”

“眼下太子已經被廢,他若是想要依靠太子起復,已經可以說再無任何希望。王爺若是真的起復他爲寧夏知府,至少短時間之內,他知道自己改怎麼做。王爺若是實在不放心,在調他爲新任寧夏知府後,可派遣心腹之人對其秘密監視就是了。這一點,範家倒是可以幫忙。”

範劍的這個建議,黃瓊沒有立即回答他,而是站起身子來在書房之中,一邊來回踱步,一邊陷入沉思。良久才道:“好,就依範兄的辦法來。本王這就下一個調人手諭,要求其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京城,起復其爲寧夏知府,平調原寧夏知府爲隴右左參政。”

既然下了這個決心,黃瓊直接回到座位上,立即寫了一封調人手諭,交給李海讓他親自跑一趟吏部,用八百里加急將此事落實。待李海匆匆離去後,黃瓊看着門外的枝繁葉茂的大樹,又轉過身來看了看範劍道:“在張遷趕回來之前,範家還需要替本王繼續監視這個拓跋繼遷。”

“近期他們兄弟的一舉一動,都要死死的給本王看住了。如果有什麼消息,不管什麼時候,就是本王已經睡下,也要在第一時間通知本王。隴右那裡在這個時候,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那。本王現在只希望,一切都還能夠來得及。更希望,這個張遷可千萬別讓本王失望。”

隴右之事,攪得黃瓊多少有些心神不寧。第二日下了早朝之後,黃瓊想了想還是給隴右安撫使、節度使,寧夏府的兵馬使,先後寫了一封密信。要求他們密切注意,靈州那裡的党項人動向。尤其是寧夏府要提高警惕、加強戒備,一旦有風吹草動要在第一時間上報朝廷。

在放下筆之後,想起山西路衛軍,被一羣赤手空拳老百姓,打了一個落花流水的戰鬥力,黃瓊又苦笑不已。若是拓跋繼遷真的造反,就寧夏府那些衛軍,真的能夠打得過党項鐵騎嗎?想起了年初大朝會時,拓跋繼遷那張桀驁不馴的臉,黃瓊卻又搖了搖頭,真沒有那個信心。

自己現在能做到,已經儘可能的做到了,剩下的也只能看一步走一步了。其實黃瓊很不喜歡,這種被動等待的感覺。但在實權還是很有限情況之下,等待也就成了唯一選擇。但最終還是有些不放心,更不想將所有棋子放在範家身上,黃瓊幾經猶豫還是將南鎮撫司的人找來。

聽罷黃瓊要求南鎮撫司,對隴右境內的党項部落,尤其是靈州境內的党項平夏部嚴密監視。那位曾經在英王府門外,買了一個月豆腐腦的指揮使微微一愣。他不知道,這位英王爲何要對那個平夏部如此的重視?居然要求南鎮撫司,派出得利人手監視一個知蕃副使。

黃瓊並未給他太多的解釋,只是叮囑他抓緊時間落實。如果皇上事後問起來,將一切的責任都推到他的身上便是了。對於英王的這個要求,這位指揮使多少有些爲難。無疑,這位英王這麼做多少有些過界了。自大齊朝開國以來,南北鎮撫司向來只聽從皇帝的指令。

別說一個親王,就是太子都沒有權利調動,南北鎮撫司一兵一卒去做任何事。若是自己私下調動人員,執行英王這個命令,事後一旦被皇帝知道了,自己是要倒黴的。前次派出得利人手去山西,配合平亂那是得到皇帝聖旨的。可現在,派人去隴右卻只是這位英王私下命令。

看着面前有些爲難的這位指揮使,黃瓊直接開口道:“本王也知道,你的南鎮撫司向來只向父皇負責,本王如此要求的確有些爲難你了。但隴右對本朝的重要性,不用本王與你說了吧。眼下隴右大旱遠還未到徹底解除的地步,隴右又是蕃漢雜居的地方。”

“平日裡尚且無風三尺浪,更何況眼下隴右災民遍地?若是此時有別有用心之人,利用此次大旱想要造反,搞不好整個隴右都要大亂。本王聽人說起過,這個拓跋繼遷表面上雖說臣服朝廷,但實則私底下卻念念不忘的是,恢復所謂當年定難軍時的榮光。”

“此人現在與黨項各部聯姻,又與其弟聯手架空了其族兄,取得了對平夏部東路的實際掌控權。此人狼子野心,又實際控制整個平夏部東路五萬餘戶,一旦出現任何異常,對朝廷在西北威脅絕對是致命的,所以本王不能不重視。若不是本王對隴右衛軍戰力,實在沒有信心。”

“本王也不會,冒着被父皇猜忌的風險,來找溫大人。其實這件事並不大,只要溫大人調動一下駐紮在隴右的人手便可。況且一切有本王爲溫大人承擔,不知道溫大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這可是本王第一次找溫大人辦事,辦的又是公事,溫大人難道還有其他爲難之處?”

聽着黃瓊語氣之中的不豫,也知道這位英王眼下在皇帝心目之中地位。這位溫大人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點了點頭:“既然王爺吩咐下來,要監視的人又不過是一個知蕃副使,那下官就拼着被皇上責罰,領了這份差事。不過,還需要王爺寫個手諭,下官也好補齊一下手續。”

見到這個傢伙總算點了頭,黃瓊才意味深長的笑笑,拍了拍他肩膀後沒有再說什麼。對於他要手諭的要求,也同樣沒有駁回。而是直接寫了一道手諭,並蓋上了自己隨身攜帶的便印後,交到這位溫大人手中的時候,臉上的笑意更盛道:“這個自然,本王不會讓溫大人爲難。”

而等到這位南鎮撫司的指揮使大人,接過這道手諭從這間偏殿離開後。回想起臨別時英王那意味深長的笑容,饒是老練的很,但他的冷汗也不由一陣陣下來。倒不是他膽子小,而是英王那個笑容太那啥了。傳說這位英王是一個笑面虎,今兒看果然如此。

而在他身後,等到這個傢伙離去,看着他的背影黃瓊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好一個秉公的溫指揮使,自己不過是調他幾個人,居然如此的費事。難怪老爺子對此人如此重視,至少看起來此人在忠君方面,到能忍得住其他誘惑。只是不知道,他這個秉公之中有多少真、多少假。

黃瓊一方面全力支持傅遠山,在山西平亂事宜。一方面採取各種手段,盡最大的努力監視靈州党項動向,主要是拓跋繼遷兄弟的動向。好在傅遠山果然得利,在何家鏟與方銘的全力配合之下,採取以工代賑的辦法,賑濟西北災民與軍事進剿相結合,以撫爲主的手段。

即便是在軍事進剿的時候,也採取了只要交出首犯,脅從不問。如果頑抗到底,則調動大軍直接進剿的辦法,山西各州府的亂局逐步開始平息。最先亂起來的平陽府,已經徹底平靜下來。其餘的諸州府,也在逐步清繳之中。對於捕獲的民變首領,也採取了分而治之的辦法。

除了殺了寧鄉郡公滿門的首領,以及十幾個骨幹處於極刑之外。的確有冤情的,或是判決流放、或是判決斬監候。但對於那些渾水摸魚的,試圖趁着此次民變發財,或是實在罪大惡極的人,不管是地方豪紳,還是普通百姓,或是民亂首領,則一律格殺勿論。

這位因爲在京兆府任上,雖說時間不長。但卻因爲鐵腕整肅那些違法亂紀的官宦子弟,而得名傅鐵腕的強項令,一次性就在平陽府,公開要了二十六個此類人腦袋。而且親自坐鎮在澤州府的傅遠山,殺的可不是一批。發生民變的幾個州府,都殺了一大批類似的人。

各州府城牆上,那些血淋淋的腦袋,讓山西各個官員以及本地豪紳,無不膽戰心驚,再也沒有人敢去災民那裡找便宜佔。鐵血與宣撫並重,是傅遠山此次進展如此快的原因。而之所以對殺害寧鄉郡公滿門的亂民處以極刑,是因爲這位郡公在對待災民上,可謂是宗室的榜樣。

對於涌入澤州府境內的災民,這位郡公爲了避諱朝廷猜忌,選擇了借糧的方式。災民只要打一張不知所云的欠條,就可以按照家中逃難出來人口多少,從他那裡借到幾石糧食。雖說借條上寫了收取一些利息,但據寧鄉郡公府逃出來的家人說,那些借條早就被郡公爺燒掉了。

因爲這位心善的郡公,壓根就沒有想過將借出去的糧食在收回來。那點所謂的利息,不過是爲了掩人耳目罷了。而這位寧鄉郡公遇害,也不單單是表面上看受到了山西路民變的衝擊。經過傅遠山調查,是有人因爲這位郡公如此善心之舉,擋了他們發財的路,所以才痛下殺手。

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二百零九章 看不懂的諸將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七百四十八章 削減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八百一十五章 頂撞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三百一十四章 幕後之人(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本王給你擔着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八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後宮干政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三百六十八章 避如蛇蠍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二十九章 有心還是無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八百三十五章 西北亂則天下不穩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二百四十三章 憤怒與恐嚇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死罪消第三十三章 奢華的府邸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
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三百四十六章 該做的事情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二百零九章 看不懂的諸將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五百九十三章 出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六百八十四章 那不是我該住的地方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三百三十三章 避重就輕(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密旨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一百一十八章 劉虎之妻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八百六十一章 宋王妃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七百四十八章 削減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八百一十五章 頂撞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二百五十章 景王使者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七百七十八章 被嚇壞的宗室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三百一十四章 幕後之人(二)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本王給你擔着第八百零六章 哭出來吧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名的懼意第八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後宮干政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八十章 主動送上門的機會第三百八十二章 強詞奪理第三百五十六章 多努力才行第三百四十二章 被盯上了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四百章 不能在負第二個瑤姐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二百六十六章 失控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六百八十六章 這個官不做爲好第五百九十一章 容忍度是有限的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四百零七章 今後便是敵非友第五百一十五章 隱含的危險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三百六十八章 避如蛇蠍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二十九章 有心還是無意?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八百三十五章 西北亂則天下不穩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二百四十三章 憤怒與恐嚇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六百六十一章 人死罪消第三十三章 奢華的府邸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