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靠你們自己

這些東西,他作爲大齊朝的太子,難道真的一無所知,還是故意在這裡跟自己唱高調?或是乾脆的說,自己出的本錢不夠,這位太子爺纔在這裡說什麼雪域高原足夠大,足以容納紅白兩教,外加那個處處給自己掣肘花教?他難道真的不知道,紅白二教如今就跟死敵一樣?

就如大齊朝只能有一個皇帝一般,雪域高原雖說面積夠大,但也只能有一教獨大。這不單單是關係到權利大小的問題,更關係誰才真正是我佛的傳人。原本都黃瓊的回答,很是有些氣結索波切,直接想要拂袖而去。但一想到白教如今咄咄逼人的態勢,最終還是坐了回來。

良久才擡起頭對着黃瓊道:“太子殿下,如果貧僧與紅教出面,讓雪域高原內尚未歸附大齊的部族和貴族,也實施盟旗制度。或是接受大皇帝的冊封,歸附大齊朝大皇帝陛下,成爲大齊朝的子民,不知道太子殿下認爲這個條件,是否可以讓朝廷幫助紅教來壓制白教?”

“當然,我教也不是要大皇帝出兵青塘。我佛慈悲,向來是不忍心多造殺孽的。紅教只希望,大皇帝在青塘諸部吐蕃部族中,設置喇嘛旗的時候,對紅教有所傾向,或是說有所照顧?貧僧可是聽說當年大齊朝開國時,道家諸門之間的爭鬥越演越烈,甚至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最後因爲天師道勢力過大,朝廷轉而全力扶持袁家,使得如今江北道門盡屬袁家。難以與朝廷相抗衡的天師道,只能退縮江南一隅。朝廷雖說沒有直接插手,可是也給了袁家的大力扶持。紅教不肯求大皇帝直接出兵干涉,只希望朝廷能夠有如當初扶持袁家那樣,幫助紅教。”

因爲所貢的物品都是密宗法器,而一直都在心中暗自嘲笑紅教土包子,不通漢人事物的波南覺。如果在聽到索波切的這番話,一定會腸子悔青。,感覺到自己太過輕敵了。這索波切大師,那是不知曉漢人的事情,而是真正的真人不露像。更知道,自己真正送禮該送什麼?

就連開國之初,朝廷扶持袁家與天師道抗衡往事,都一清二楚的這位大師,難道真的不通漢地人情世故?邏些雖說遠離漢人聚居地,甚至作爲紅教主要控制區域的吐蕃腹地,都極少有漢人。但遠離與數量稀少,並不能說真的一點沒有,或是對漢人的風俗習慣真的不瞭解。

不說別的,範家就有一支商隊專門跑吐蕃,販賣吐蕃人喜歡的磚茶,以及那些貴族老爺們喜歡的絲綢和瓷器的實際上不止青塘古道上,從來都不缺少漢人商隊。便是川西路那一邊,需要翻越無數的大雪山,相對於青塘古道更加危險更危險的路上,一樣有漢人的商隊。

吐蕃人以青稞,輔以犛牛奶提煉出來的酥油,貴族與奴隸主再加上牛羊肉爲主要食物。日常根本吃不到漢地常吃的青菜,便是連鹹菜都沒有。青稞是糧食,可無論是酥油,還是牛羊肉都是葷腥很重,也很油膩的東西,長期吃誰也受不了。吐蕃人,又不會種植蔬菜和水果。

所以從漢地運過去的茶葉,用酥油沖泡之後的酥油茶,就成了吐蕃人長期吃肉食消膩最好飲品。而吐蕃本土又不產茶葉,全部的茶葉都需要從漢人地區運過去。因爲吐蕃那邊茶葉消耗量很大,於是便有些漢人,專門從兩川、湖廣,向吐蕃那邊販運用茶葉製成的茶磚。

漢地通往吐蕃,一路上到處是艱難險阻,散茶葉不易運輸更不易保存。所以前唐年間,特別將茶葉壓制成磚頭模樣以方便攜帶,這便是俗稱的磚茶。是吐蕃人最爲喜歡的漢人東西,也是日常需求量最大的東西。吐蕃大量的貴族、大奴隸主,在這方面出手一向都是很大方的。

一馱子用劣質茶葉製成的茶磚,運到吐蕃腹地便是百倍的利。一斤上好茶葉,運到吐蕃更是暴利。此外,漢人的絲綢、蜀錦、雲錦、瓷器等,吐蕃人也是一樣喜歡的。一些藥材,吐蕃也是一樣需要的。而吐蕃生產的珍貴藥材、毛氈製品、地毯、各種香,漢人也是一樣喜歡。

商人重利輕別離,爲了十倍的利潤,便鋌而走險的商人也大有人在。更何況,是上百倍的利。所以無論是沿途的暴風雪、地震,還有翻越雪山之後的高反,都阻止不了這些商人的腳步。便是川西路與吐蕃交界處的那些高聳入雲,飛鳥都飛不過去大雪山,一樣也阻止不了。

當年於明遠的髮妻,便是跟隨他去川西路在知縣任上,被一個往來吐蕃與大齊的行商給拐跑的,被於明遠至今還視爲奇恥大辱,一直都難以忘懷。所以,紅教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的確比地處青塘,與漢地距離較近的白教,較少與漢人接觸。隔閡,也是相對較多一些。

但並不能說,他們對漢人就真的一無所知。更何況,這位索波切大師精通漢話,又豈會真的對漢人一無所知?畢竟那些磚茶,便是紅教的高僧也一樣需要。與其說對漢人不瞭解,更不如說對黃瓊這位太子爺一無所知罷了。至於對漢人一無所知,那隻不過白教自己猜想的。

索波切的回答,讓黃瓊微微一愣。感覺到自己之前,多少有些小看紅教的黃瓊,也沒有預料到眼前這個吐蕃僧人,對大齊朝並非是一無所知。而且對當初開國往事,還居然如此的瞭解,甚至可以說比自己都瞭解。看來,這位大和尚來西京,並非是莽莽撞撞的直接過來。

在來之前,還是下過一番苦功的。想到這裡,黃瓊略微琢磨後,對於這位掌控着吐蕃腹地,大半邊天的活佛,卻是微微搖了搖頭道:“青塘是青塘,與吐蕃腹地是完全不同的。盟旗制度,適合青塘吐蕃諸部,但不表示也適合於吐蕃腹地各部。吐蕃腹地,眼下雖說已經分裂。”

“但畢竟王權還在,當年贊普的後人,還建有幾個各自獨立的國家。如果在那裡採取盟旗制度,恐怕根本就推行不下去。一旦那些大奴隸主,感覺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脅,便是你們紅教也無法安撫下去。至於究竟該怎麼辦,此事寡人還需要好好考慮一下,在給大師回答。”

“此事記不得,朝廷要通盤考慮這些。說實在的,紅教此次能夠來京,也很出乎朝廷最初的預料。而且還繞了那麼遠的路,冒了那麼多的艱險。對於大師的想法,朝廷也是清楚的。不過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師也不要過於操切,急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此次大師不遠千里來到西京,足見貴教侍朝廷之恭。大師如此對待朝廷,朝廷自然絕對不會虧待紅教。至於吐蕃腹地那些王公貴族,究竟該怎麼處理,朝廷也一定會拿出讓大師滿意方法的。至於其他的,這次朝廷肯定會給紅教一個說法,對貴教一個封號是肯定免不了的。”

聽着黃瓊這番有些模棱兩可的話,這些索波切大師不由得有些黯然。他只聽到朝廷要給紅教一個封號,卻沒有聽出來黃瓊這句話其中的含義。對於如今在吐蕃腹地的紅教來說,朝廷承認不承認,根本就無傷大雅。所謂封號來說,意義也一樣不大,遠不如給點實際支持重大。

比如說,在白教盛行的青塘地區,對白教做出一些限制。或是協助紅教,在青塘諸部中弘揚佛法。朝廷既然打算在青塘諸部,採取盟旗制度。他代表紅教,也表示了全力支持。可這朝廷設置喇嘛旗,需要按照當地頭人信仰那個教,來設置的這個做法,明顯不是在偏白教?

相比在吐蕃腹地興盛,寺廟幾乎遍佈吐蕃大大小小城鎮、遊牧地,幾乎吐蕃腹地所有大奴隸主都信奉的紅教。白教本身就是興起於青塘地區諸部,白教在青塘諸部之中影響力極大,白教寺廟幾乎遍佈於青塘諸部。紅教雖說也在青塘有幾座寺廟,可信徒遠不如白教衆多。

自己還盼望着朝廷,此次對青塘地區採取盟旗制度。紅教可以在朝廷的支持之下,能設置屬於紅教的喇嘛旗,以便打開局面。吐蕃腹地,索波切自認還是沒有問題的。可青塘這裡白教發展,卻讓紅教一直隱隱不安。青塘諸部鐵騎,就像是一把劍一樣,時刻都懸在紅教頭上。

急於打入青塘地區,遏制住白教的發展。以免有一日,白教挾青塘鐵騎殺向雪域高原腹地。威脅到紅教的根本,就成了紅教的當務之急。佛家雖說不講究殺生,但很多時候弘揚佛法,也是需要武力作爲後盾的。而如今這位太子爺的這番回答,卻是等於什麼承諾都沒有給。

空給一個封號,能管得住青塘吐蕃諸部的鐵騎,還是能讓紅教在青塘地區,可以與白教真正做到分庭抗禮?給個封號,還不如在青塘地區,多給紅教一個喇嘛旗起到的作用更大。朝廷如此做,等於一文錢沒有花,還要自己做出在青塘諸部的寺廟,配合朝廷推行盟旗制度。

的對於這位大師有些失望的樣子,黃瓊卻是笑笑道:“大師,朝廷的封號可不是誰都能給的。有了封號,大師如果有需要,隨時都可以進京面聖。有了這個封號,若是有人依仗武力對貴教下手,或是要動大師,可就是等於是在與朝廷作對了,朝廷絕對不會視而不見的。”

“朝廷雖說不好插手貴教與白教之爭,可有了這個封號,便等於朝廷承認大師乃是本朝的國師。就相當於朝廷命官一樣,領了朝廷的印信,誰若是想要殺害,便就等於是公開造反,朝廷絕對不會視而不見的。封號給了貴教,會讓對方不敢在佛法之爭中,動輒訴諸於武力。”

“至於其他的,就看貴教自己的弘揚佛法的能力了,畢竟最終還是要靠你們自己。至於喇嘛旗設置的問題,朝廷會在尊重各旗王公意見的基礎上,通盤考慮的。如果紅教在青塘地區建立新寺廟,朝廷也會視情況,給予貴教一定錢帛補助的,這是寡人現在能夠承諾給貴教的。”

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陰謀的味道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四百一十六章 別怪我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五百章 夾帶第六百四十章 先打中路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四百五十八章 林含煙的轉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五百三十三章 婚事與放虎歸山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信她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六百五十六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二百零五章 老爺子很精明第二百七十一章 牛嚼牡丹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六百四十章 先打中路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林含煙的轉變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七百四十六章 命運的安排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八百三十七章 你帶着他去
第七百三十三章 分化瓦解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二百四十九章 遠比自己想象的深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四百五十九章 聖旨第八百六十六章 失望與調人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七百零九章 沉迷與敲打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就是他了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七百零六章 極貴之人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二百五十九章 陰謀的味道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四百一十六章 別怪我第二百七十二章 賞賜與威脅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五百章 夾帶第六百四十章 先打中路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九十九章 密摺第四百五十八章 林含煙的轉變第四百四十八章 算個屁第四百一十七章 酒入愁腸愁更愁第七百九十七章 最苦的還是百姓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五百三十三章 婚事與放虎歸山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信她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六百五十六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二百零五章 老爺子很精明第二百七十一章 牛嚼牡丹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八百六十四章 老爺子的提點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五百三十五章 重女輕男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八百章 真正的原由第二十七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七百七十七章 高無庸的擔心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山河表裡雄關路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三百三十九章 雞鳴狗盜之人的用處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七百二十四章 不會插手第五百五十五章 隴右異動(一)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八百一十四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五百零二章 五十少進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喜訊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七十二章 肥羊?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六百四十章 先打中路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林含煙的轉變第五百九十八章 賭一把第二百八十五章 株連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七百四十六章 命運的安排第二百七十九章 劉虎的誤會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八百三十七章 你帶着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