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

念珠散發出的寒意,讓已經有些下了殺心的黃瓊,轉瞬之間又快速的冷靜了下來。轉過身來,用透露出隱隱的三分寒意語氣道:“你知道的東西很多啊。不過本王有些不解的是,作爲一個普通的舉子,你怎麼會知道這麼多的隱秘事情。”

“那位陳副相大勢收授皇子財物的事情,本王想這麼隱秘的事情,他總不該到處宣揚吧。還有,正像是你說的那樣。本王在朝中可以說毫無根基,別說與太子相比,就連與同爲中宮所出的瑞王、景王、蜀王相比,可謂是一無所有。”

“就連與已經就藩的四哥紀王、六哥滕王,尚未就藩的永王、沈王、宋王、趙王、沂王、嘉王,甚至尚未出宮的豐城、簡陽、臨淄、濟南幾個郡王都沒有辦法相比。你怎麼就能肯定本王,能夠最終勝出,讓你成爲從龍功臣?”

“就算你是所謂賈祤後人,可終歸也是一個普通人,本王還看不出你有未卜先知的那種本事來。如果真的有,恐怕你也不會搞到賣身葬父的地步。一個普通人,居然能將諸皇子秘密瞭解的如此清楚,你覺得你說的過去嗎?”

雖說聽出這位年輕郡王語氣中,微微顯露出來寒意的賈權,卻並未害怕。儘管他也知道,眼前這位年輕的王爺,雖說在宮外沒有半點勢力與根基,但依舊至少有一百種辦法,讓自己悄無聲息的消失在這個世上。

但對於賈權來說,黃瓊這個表現反倒是讓他不僅真正的放心,甚至可以說更加堅定了他最初的想法。如果黃瓊對自己的這種賣弄視而不見,一門心思的只是招攬,那麼賈權還真得要掂對、掂對了。那句話怎麼說來着,對,就是過猶不及。

良禽擇木而棲,人投主的時候何嘗又不是?別人在打量賈權的時候,賈權何嘗又不是也同樣在選擇。如果黃瓊一門心思只管招攬,只能說明這位年輕王爺心思過於浮躁,缺乏沉穩之氣。

而在這種皇室奪嫡之爭中,鬥心眼和心機佔了大多數的爭鬥中,最有勢力的不見得是笑到最後那一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笑到最後的那個,肯定是最能沉住氣的一個。這位郡王眼下雖說勢力上幾乎完全是一張白紙,但只要能沉住氣,白紙上更好作畫不是嗎?

堅定了自己心思的賈權,擡起頭看着黃瓊道:“王爺,有些事情雖說某些人做的很隱蔽,但卻並不是無縫的雞蛋,真的一點打聽不出來。他們的嘴很嚴,可他們的家人未必就能管住自己的嘴了。”

“景王給那位陳副相送禮的人,正是這京兆府的王同知。至於權知道他是瑞王的人原因很簡單,這位王同知在調任京兆府正四品同知之前,正是景王府的正四品長史。而且自景王出宮一直到就藩,這位王同知就一直在景王府任職。”

“從正六品主薄,一直做到正四品的長史。並在景王就藩之前,從長史任上平調到京兆府任職。而且以舉人選官之身,不僅能做到一介親王府的長史,更能在四十歲便能做到這首善之地的正四品同知。這個特例不能說開國以來沒有,但絕對是極其罕見的。”

“據說,此人景王出宮之後,點名要入府中的。做到親王府長史,也是景王一力提拔的。聽說當年爲了此人,太子與景王還很是掰了一番腕子。瑞王這麼看重的人,卻偏偏在就藩之前留在了京師,還放在了京兆府同知這樣一個要害位置上。”

“從景王此番舉動來說,只要有心人就不難知道,這人就是景王安插在京城的一枚釘子。當時景王的這種做派,在六部微末小官裡面還引發一片加好聲。都說景王不拘一格選人才,有明君之像,跟着景王絕對不會吃虧的。”

“這個傢伙給那位陳副相送了多少禮,他自然不會親口告訴我,悶聲發大財的陳副相當然也不會大事張揚。但那位陳副相最寵愛的第六房侍妾的兄弟,也就是他家的外管事,卻有兩個愛好。一個是喝酒、一個是吹牛,三兩酒下肚,想撬開他的嘴並不是什麼難事。”

“權在京城這段時間,雖說過的有些窘迫,但在有心結交之下,認識了不少六部、翰林院、四寺一類冷衙門的小官,以及不少大員家的管事。這些人雖說職權不大,但因爲身在中樞,而且同年遍佈朝野,消息卻是靈通無比。

“這些官員除了部分是舉人選官出身之外,大部分都是雖說進士出身,卻因爲某些原因受到排擠,而鬱郁不得志。雖說本朝選才首重進士出身的官員,可文官之中千百年來向有黨同伐異的惡習,本朝自然也不能避免。”

“比如權的一個好友,禮部四譯館主事張英,今上親政後第一科二甲進士。中舉時年不過二十有四而已,堪稱是少年英才。當年那批二甲進士中,他是在觀政之後留在六部僅有的幾個。當初他的同年,對他能留在六部,還是吏部這樣的六部之首,都相當的羨慕不已。

“就連他自己也是自信滿滿,以爲最多二十年便會做到尚書,至少也要做到安撫使一類的一二品大員。可這十餘年過去,卻一直在六部各司打轉轉。他的那批同年,如今大多做到了各部郎中,諸路布政使、按察使、學政一類的三四品大員,至少也做到了一個知府。”

“甚至做到了安撫使、六部侍郎的也不是沒有,當今的兵部侍郎就是他的同年,他六部都待了一個遍,依舊是一個小小的六品主事。去年雖說總算升了一級,但卻從六部之首的吏部,被踢到了禮部四譯館。”

“而且這十餘年來,從來都沒有外放過。別說知州了,就是一任知縣都沒有做過。這麼多年的冷板凳坐下來,就算涵養在好的人,也會變得過於偏激了。此人自覺滿腹才華,卻是無處施展,便常常飲酒消愁。”

“權與其在酒桌上相識,一來二去就成了好友。此人雖說官職不大,但因爲在六部打熬了十餘年,對六部大小官吏極其熟悉。各部之間的那些彎彎曲曲的道道,向來都瞞不過他的眼睛。”

“而在京城之中,他這類的官員可並不在少數。京城的這些大大小小衙門中,那個廟裡面沒有屈死的鬼?沒有把冷板凳坐穿的官員?這些人雖說權不可能都交往到,但與權常來常往的有十幾個。遍佈了六部、御史臺、宗正寺這些中樞要門,甚至還有一個是東宮詹事府的。”

“這些人位低權輕,讓他們辦一些事情自然是不太可能。可從他們嘴裡面知道點消息,卻並不是很難。宋王府幾任長史的那些事,就是宗正寺一個朋友告訴我的。他在宗正寺、詹事府兜轉任職十餘年,品級雖說不高,但可以說對諸位皇子的品性可謂是瞭如指掌。”

“太子刻毒、心胸狹窄,外表雖說裝的忠孝,其實色厲內荏、刻薄無比,根本無人君之像。政事上又拈輕怕重,根本承擔不起一國之君的重任。他甚至斷言,如果太子真的繼承大統,這大齊朝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瑞王、景王二王表面上看,倒是滿會招攬人心的。可骨子裡面依舊是天性薄涼,無一不是虎狼之性,眼睛除了今上那個位置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洛陽城內涌進的流民,有多少是二王就藩後,橫徵暴斂、巧取豪奪造成的?恐怕數都數不過來。”

“蜀王雖說文采一流,至少表面上看尚還算禮賢下士,被朝中諸臣稱之爲賢王。可據我這位朋友觀察,蜀王骨子裡面與中宮所出其他諸子並無兩樣,甚至陰狠刻毒方面還要遠勝於其他諸子。只不過相對於其他諸子來說,蜀王不是一般的會僞裝罷了。”

“紀王因爲母親原來只是一個宮女,地位極其低下,到死也不過只是一個嬪。再加上宮內傳聞,其母親是當年烈宗皇帝硬塞給今上,到今上身邊時已經有孕在身。這位紀王,壓根就不是今上親生骨肉,而是當年烈宗皇帝之子。”

“所以這位四皇子生性膽小怕事,就算是一顆樹葉落在頭上都怕砸了腦袋。也正因爲這個原因,此人到藩地之後,藩地百姓反倒是今上已經就藩諸子之中日子最好過的。至於滕王,生性極其貪婪。王爺,您這座王府之前原本是藤王府。”

“如果權沒有猜錯的話,滕王就藩之後這座王府恐怕連座水缸都沒有剩下吧。要不是這座府邸他沒有權利處置,恐怕連橫樑都會拆走賣掉。而且這位六皇子頭腦簡單,性子極其粗鄙。別人經常挑唆幾句便入套,被人當做出頭鳥而不自知。”

“趙王體弱多病,自就府以來纏綿病榻,恐怕時日無長。至於宋王,不僅生性刻薄、貪婪,而且飛揚跋扈。母家是今上諸子之中最爲雄厚的,其外祖雖已經致仕,但多年禮部尚書、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的仕途經歷,其門生故吏遍及朝野。”

“其舅父一位現任司農寺正卿,雖說位高權不重,但依仗家世在朝中結黨營私、左右逢源。平時雖說不顯山不露水,但其在文官中的影響力甚至超過中書省幾位相爺。另一位舅父,雖說只在兩浙東路任知府。但兩浙東西路與江南東西路一樣,堪稱我大齊朝最富庶的地方。”

“雖說只是一個知府,對整個江南官場卻有着不是一般的影響力。這位宋王在朝中,有這麼一位資本雄厚的舅父爲內援,在外又有另外一位影響力巨大的舅父爲外援,可謂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就連太子與中宮所出諸子,對其也一向是禮讓三分。”

第六百三十五章 本王親自做這個誘餌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五百四十七章 慎妃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王秘事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六百八十三章 怒火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七百四十六章 命運的安排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六百七十四章 十有七八是心病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五十一章 門前有狗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七百章 福禍難測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二百零五章 老爺子很精明第九百零二章 兵過如篦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七百四十四章 他是真就這麼蠢?第七百二十八章 損到家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枕難眠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五百八十八章 金城公主異樣感覺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三百零四章 聖旨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四百三十六章 隨時能拿回去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五百九十章 我不是聖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
第六百三十五章 本王親自做這個誘餌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五百四十七章 慎妃的心思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王秘事第八百一十二章 狗急跳牆的永王第三百九十一章 輸的不僅僅是蜀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五百四十四章 後遺症與熟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洋洋自得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二百六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六百八十三章 怒火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何瑤的敲打第七百四十六章 命運的安排第七百五十三章 怨念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六百七十四章 十有七八是心病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六十五章 皇帝的敲打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五十一章 門前有狗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八百八十八章 有些頹廢的老爺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這次不推脫了第七百章 福禍難測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二百零五章 老爺子很精明第九百零二章 兵過如篦第三百九十八章 喜訊與家事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王的憤怒第一百六十章 郭太醫第七百四十四章 他是真就這麼蠢?第七百二十八章 損到家了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五百二十五章 沒良心的爹第五百三十六章 傅遠山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四百二十六章 孤枕難眠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五百四十九章 還是不辦爲好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第五百八十八章 金城公主異樣感覺第七百零三章 心思各異第五百六十七章 勤政未必會理財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二百八十一章 輕視女人的後果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一百七十三章 平靜下面的不平靜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三百零四章 聖旨第六百九十九章 初心不變就好第四百三十六章 隨時能拿回去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七百九十二章 交還給寡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五百九十章 我不是聖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五百七十七章 相信我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二百八十六章 郭副使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廂情願罷了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七百四十六章 其實就爲了省錢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六百一十八章 永王出手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七百八十六章 以贖我的罪過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