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似曾相識

眼下協助老爺子處理通商事宜的永王,有次在去吏部挑選懂得明算的官員。正巧吏部拿着黃瓊的手諭,正給這個傢伙辦理調動事宜。這個時候,被從陝西調出來,還是調到河南路。雖說不知道這個傢伙,不知道那裡得罪了黃瓊。但自己那個九弟,不待見此人是肯定的。

一時興起的永王,便與吏部尚書咬了一陣耳朵之後,搞出了這麼一出來。在這位廖副使都快要到京城來,將他直接一腳踢去了黔中路。而爲了讓這個傢伙上鉤,永王還特地安排了這個傢伙,兼任了號稱黔中路第一肥缺的茶馬鹽道。當然,這個肥缺是不可能真給他的。

那個缺,只是用來釣魚的。結果,在黃瓊還不知情的情況之下。還不知道這個傢伙,與黃瓊送到自己這裡,那五個女人關係的永王。通過一系列暗箱操作,直接將這個傢伙一腳踢到了,一向號稱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貫錢,窮得掉渣不說而且是疫瘴叢生。

到處都是毒蛇猛獸,佔據山林的夷人遠遠多餘漢民的黔中路。結果當時只顧着替黃瓊出口氣的永王,卻沒有想到自己這麼一頓操作,反倒是成全了這個傢伙。讓這個傢伙,在黔中路修身養性,也沒有受到什麼朝中風波的波及。一直平平安安的,活到了八十歲。

也不知道黔中路的風水,是不是特別適合他生兒子。在他到了黔中路之後,那些個夷人女子,加上他後納的幾個漢人妾室,一共替他生了足足九個兒子。而且更難得的是,他這九個兒子,居然都成活長大成人無一夭折。倒是解決了他唯一兒子死後,家裡香火繼承的問題。

雖說日子過得還算舒服,但他卻再也沒有見到過,自己的前妻、女兒、前兒媳。更不知道在一年後,他那位已經年過四旬的前妻,與前兒媳幾乎在同一時間之內,爲黃瓊生下了一子一女。雖說因爲年紀大了,自己也死活不肯進宮,但在英王的身邊還是很受寵愛的。

當然,至少在目前這位老兄,一路被貶至一向被朝中官員,視爲流放地的黔中路這件事情,眼下正在慶陽督戰的黃瓊,還是不知道的。軍情緊急,黃瓊在離開長安,與賀元鋒帶着一萬騎兵,一路疾行先行趕往慶陽。不過就在大軍剛進至寧州,黃瓊便接到了慶陽府的戰報。

就在七日之前,西京大營先前救援慶陽府的五千騎兵。在西京大營前軍都指揮使馮舟山的指揮之下,趁夜色突襲圍困慶陽府的三萬叛軍。同時退守慶陽的隴右節度副使杜涉,在援軍抵達之後也指揮守軍從城內殺出。經過大半夜的苦戰,兩軍一舉擊破圍攻慶陽府的三萬叛軍。

俘殺其統軍大將,党項折羅部頭人折羅遇並其弟折羅乞埋。並一路追殺潰軍至環州,俘獲叛軍一萬七千餘人。其中參與叛亂的党項頭人,並蕃官七十餘人。繳獲牛羊萬餘頭,戰馬三千匹,解救被掠漢人女子五百餘人。現在馮舟山指揮五千軍馬,已經進至環州。

與黨項叛軍拓跋大信,率領的兩萬援軍對峙。不過馮舟山在捷報上也上奏,圍攻慶陽叛軍雖說將校以党項人爲主,但士卒卻是大多以被裹挾進叛軍的漢人爲主。真正的党項人不過七千餘人,而且全部是清一色騎兵。從審訊來看叛軍中大多數漢人,並不是真心想要加入叛軍。

雖說大多數的人,對朝廷去年救災不力有很大的怨恨,但是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大多數人都是在滅門威脅之下,被迫或是直接被裹挾加入的。而且拓跋繼遷在控制了整個寧夏府之後,對待那裡的漢人極其殘暴。在其發起叛亂之後,不僅要求漢人與黨項人一樣剃髮易服。

而且將嫁給漢人党項女子,甚至包括相當一部分的漢人女子,全部從自己丈夫那裡搶走,重新配給党項人。在糧食分配上,對待漢人也極端剋扣。党項人糧食補給充足,漢人卻是食不果腹。即便是同在一個軍營,党項人有牛羊和麥餅吃,漢軍卻是就連稀粥都吃不飽。

寧夏府境內的漢人,在寧夏府被叛軍控制後,若不想被逼給党項人爲奴,就得自備盔甲、馬匹、軍器參加叛軍。而且那個拓跋繼遷,尤其仇恨漢人中的讀書人。所有讀書人一旦被其俘獲,特別是有了功名的舉人、秀才,都連同家中男丁,不分老幼一起全部處死,無一倖免。

而且在被臨被處死之前,還要飽受羞辱和折磨。妻女更是被分配給党項人爲奴,過的是生不如死。至於朝廷的官員,一旦落到党項人手中下場更慘。環州在被叛軍佔領時,哪怕除了五十個團練之外,無一兵一卒的知州是主動投降的。但在投降之後,立即被活活的凌遲處死。

一邊被千刀萬剮,一邊還要被迫看着,自己的妻女被党項人輪番糟蹋至死。拓跋繼遷對待漢人中讀書人如此殘酷,是出自他身邊有一個,年初投奔他的漢人讀書人的人主意。那個人聽到因爲一點小事,得罪了京城之中的朝中大佬。而被削去了功名,並被一路趕出了京城。

對那些有功名的人,心生嫉妒之心。再加上家庭曾經是罪官之後,父母皆死於皇子之手。所以對官員和有功名的人極其仇恨。便攛掇拓跋繼遷,做出這種事情來。再加上拓跋繼遷,本身也對漢人讀書人充滿仇恨。認爲漢人那些讀書人沒一個好人,都是給朝廷出壞主意的人。

所以才如此殘忍對待,落到他們手中的漢人讀書人,特別是有功名的人和官員。那個人曾經在隴右待過數年,對隴右情況極其熟悉,而且爲人也算是詭計多端。在投靠拓跋繼遷之後,給拓跋繼遷出了不少的主意。拓跋繼遷在起事時,之所以幾乎完美達成突襲,都是此人主意。

這個人雖說是漢人,可在造反成功之後,拓跋繼遷對此人不是一般信任,在很多事情上更是言聽計從。那個人雖說年輕,可是心狠手辣。拓跋繼遷很多計謀,都是出自他的手。此人在拓跋繼遷那裡,甚至已經代替了過去最被拓跋繼遷重視,現在卻被派遣到北遼求援的張輔。

先打慶陽府奪取城中糧食,解決寧夏府的糧荒,在謀其他便是那個人的主意。得罪京城之中的大佬,被削去了功名。父母皆死於皇子之手,這個人的遭遇看起來怎麼如此的眼熟?雖說名字對不上,可他卻想起了年初,與自己侍妾私通被發現後,被自己趕出府中的那個人。

只是這個懷疑,在腦海之中只不過是轉瞬之間,隨即便被黃瓊給忽略了過去。自以爲對宋公良很瞭解的他,不相信宋公良有如此的本事。更不太相信那個一點擔當都沒有傢伙,能有那個膽子,做出如此心狠手辣事情。想到這裡,自嘲的笑了笑,自己實在有些草木皆兵。

放下了這個沒有根據的念頭,黃瓊又拿起戰報看了起來。在戰報末尾,馮舟山提出眼下的環州,連同治下通遠縣已經被叛軍劫掠一空,周邊上百里無人煙。他進駐環州後,糧草供應異常的困難。眼下能與叛軍對峙,全靠在慶陽府繳獲的叛軍物資,而這些物資現在所剩無幾。

這封戰報對於正急於瞭解,叛軍內部情況的黃瓊來說,可謂不是一般的及時雨。爲了儘快與馮舟山匯合,近一步詳細瞭解叛軍內部的情況。黃瓊留下賀元鋒在後面統帶大軍,自己則帶一千騎兵先行趕往環州。就連已經近在咫尺的慶陽府,黃瓊都沒有踏進去半步。

只是寫下了一道手諭,命令慶陽知府立即籌措糧食,運送給馮舟山。同時命令鄭道遠,立即從陝西趕往慶陽府,坐鎮糧草調運。就在急於趕往環州,與馮舟山匯合的黃瓊不知道。他帶着一千騎兵,急匆匆的趕往環州的時候,一股突如其來的危險,正在你向他悄悄逼近。

在慶陽府城下,馮舟山雖說以弱勝強,與城內的杜涉內外夾擊,打垮了慶陽府外的三萬叛軍。但他手頭只有五千騎兵,在追擊之前又留下了一千人,交給留守慶陽府的杜涉,加強只剩下千餘守軍的慶陽府。手中只有四千人的馮舟山,能收復環州已經是精疲力竭了。

再加上,就在環州城外的甘河對岸,還有兩萬党項叛軍牽制。眼下就馮舟山那點兵力,已經使用到了極致。根本就無力填補,眼下慶陽府與平涼府所屬固原州之間的寬大缺口。而平涼府如今雖說有兩千衛軍,連同原有的八百衛軍,分別駐守在固原州與平涼府城。

可這些兵力足足有三千的衛軍,在慶陽府足足一個月被圍攻期間,只是龜縮在固原州與平涼城內。即便是隻有少量叛軍遊騎,卻是半步都不敢出城,任憑叛軍在城外燒殺劫掠。平涼那邊衛軍不動如山,而手中只有四千軍馬的馮舟山,雖說面對這個巨大缺口心急如焚。

可就沒有任何的辦法,抽調出一兵一卒去填補這個缺口。甚至就連自己身後的糧道,都抽不出兵力來保護。除了一日三催,身後的大軍儘快趕到之外,便是一個勁的催促糧草。而此時環州與固原州之間這個缺口,便成了一個對環州,甚至是背後的慶陽府一個巨大威脅。

而眼下黃瓊出任隴右、陝西二路制置大使的消息,因爲是明詔昭告天下的。所以對於叛軍來說,並不是一個什麼秘密。甚至可以說,黃瓊親率大軍正星夜兼程,趕往慶陽增援的消息,也不一定是秘密。拓跋繼遷雖說龜縮寧夏府整訓軍隊,可卻派出了大量密探到處刺探軍情。

雖說未必沒有查出來,黃瓊脫離大隊,親自率領一千騎兵趕往環州。但對於環州得而復失,拓跋繼遷不是一般的惱火。環州是寧夏府進入慶陽府的必經之路,朝廷收復了環州,就等於堵住了叛軍,再一次深入慶陽府道路。如果叛軍想要攻掠隴右,就只能走西邊的平涼府。

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七百三十七章 前太子的奢華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想得罪人很難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象與卦象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一章 星辰變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六百三十七章 順水人情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二十九章 有心還是無意?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性薄涼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六百三十八章 齊軍威武第四百七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九百零二章 兵過如篦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一百八十七章 永王的過往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六十二章 真的假不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
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六百六十七章 真有不怕死的往上湊第七百三十七章 前太子的奢華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五百六十二章 誰給這麼大的膽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觸目驚醒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三百八十三章 囂張與嘴硬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想得罪人很難第五百四十五章 天象與卦象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一章 星辰變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七百一十六章 只能順意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六百三十七章 順水人情第三百一十三章 幕後之人(一)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狸第一百八十九章 拉郎配的永王第十一章 帝王心術第二十九章 有心還是無意?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是不報第三百五十一章 小手段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性薄涼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七百八十七章 先拿御史臺開刀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三百二十四章 沒有不吃醋的女人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一百五十五章 傷逝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一百三十章 人君氣量?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往事知多少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八百二十九章 聽牆根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七百九十五章 屢遭打擊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二百五十四章 劉虎的請求第六百三十八章 齊軍威武第四百七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六百五十五章 祭奠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八百五十七章 老爺子選人的眼光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七百四十章 雷劈不到寡人頭上第七百一十三章 話與你們說透第二百二十五章 斬將奪關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九百零二章 兵過如篦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一百八十七章 永王的過往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四百八十四章 查清他真實意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六十二章 真的假不了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五百零七章 鬱悶的黃瓊